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作者:牟承义
2006-10-25 09:38
来源:煤矿安全生产网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风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公司正是对各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策划,形成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即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研究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时,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危险因素是和组织的管理有关,这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另一类就是针对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线条,只有正确的辨识危害和进行评价,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体系的建立才有意义。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本概念
1.1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1.2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危害辨识方法
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2.1 危险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六类:物理性危险因素(防护缺陷、噪声危害等)、化学性危险因素(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等)、生物性危险因素(致害动物、植物等)、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等)、行为性危险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等)、其他危险因素。
2.2 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
2.2.1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生产经验有助于辨识危险,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
2.2.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及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
2.2.3 利用危险评价方法用于危险辨识,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2.4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危险物质数量有关。
3. 危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危险评价起源于30年代美国的保险行业。目前用于进行企业(生产过程或装置)危险评价方法已达几十种。危险评价方法已从初期的定性评价发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评价。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
3.1 安全检查表
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
3.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3.3其他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
初步危险分析PHA法:初步危险分析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元件、器件的故障开始,逐次分析其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事件树分析ETA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正确的决策,
故障树分析(FTA)法: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得到形象、简洁的逻辑树图形,以图形的方式表明“系统是怎样失效的”。
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法:如果一怎么办/检查表分析方法是将如果——怎么办方法的创造性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的系统性特征结合起来,达到取长和补短的目的。
4. 危险评价方法的选用和LEC法应用中的问题
LEC法评价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公司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影响危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
问题是三种因素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没有定量的标准,评价时也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异,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此,各使用单位不妨在评价开始之前确定定量的取值标准,如"完全可以预料"是平均多长时间发生一次;"相当可能"为多长时间一次等。这样,就可以按统一标准评价公司各子系统的危险程度。
再者,正确地划分危险性等级,根据危险性等级的大小,轻重缓急地整改隐患,这对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具有实际意义。LEC法以被评价的环境与标准的环境之比为基础,采用打分的办法,确定各种变量的分数值,最后根据总的危险性分数(D值,D=L×E×C)来评价其危险性等级。我们知道,对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主要采用相对等级和概率方法,但公司在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时对后果的严重度只定义了人身事故的分类和取值,未对经济损失的大小予以定义,使评价不够完全和准确,因此对这种情况应考虑依据损失率概念划分危险性等级。
损失率(Rr)等于损失严重度(Sr)乘以损失频率(Fr)。损失严重度(Sr)是发生一次事故(T)所造成的损失数值。损失频率(Fr)是在一定时间或周期内,事故(T)出现的可能性,即事故出现的频率。
损失金额 事故次数 损失金额
Rr=严重度×频率=────×──── =────
事故次数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
统计计算各类型或各工种所得到的损失率指标,给予分级和取值,参考D值的分级,危险等级也就明确了,如果这个指标达到的安全要求能为人们所接受,则这个指标就被认为是安全指标,如果指标值不能为大家接受,就必须进行控制。
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我们体会最深的是从过去被动地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转变为主动地去遵守法律法规,并不断地、主动地去发现和评估自身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因素等问题,制定目标并不断改进。这完全区别于过去那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可以说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使公司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真正有效地走上了预防为主的轨道。
上一篇: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下一篇:如何搞好安全性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