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作业环境

作者: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 2007-11-23 09:39 来源:煤矿安全生产网

第二节 作业环境

1. 梯台栏杆拆除后未及时装复

现场检查一些需要经常进行观察或作业的地方缺作业平台或栏杆;有些锅炉顶部过热器、再热器安全门平台也没有栏杆;有些高处平台的栏杆常因工作需要拆除后未及时装复。这是导致高空坠落的隐患。

钢斜梯未设扶手,高处平台或过道的防护栏杆不够高(如锅炉磨煤机油站栏杆),栏杆下面贴平台处没有装设挡板,这些都不符合国标GB4053.1—1993、4053.2—1993、4053.3—1993相应的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些输煤系统除大块装置附近,有些开口较大的孔洞,也没有装设栏杆,十分危险。

一些厂站值班楼门口1.5m高的台阶没有扶手栏杆;汽机房运转层主机周围地板多处凹凸不平,机头处没有盖板,主汽门处吊架支持物突出地面;钢板地面张开着很大的间隙;一些去操作阀门的走廊平台更是凌空悬吊,也没有栏杆;凝结泵坑周围既没有盖板也无过桥,值班人员无法检查设备。

锅炉房零米处油泵坑沿没有护栏,旋转的磨煤机本体旁没护栏,锅炉捞渣机旁的灰沟也没有用网格板覆盖;马路上集水井无盖板,夜晚极易造成落井伤人。

为此建议:应根据《安规》(热力机械部分)第12条规定,检修中需打开的孔洞和施工中的预留孔,应加装可靠的临时盖板,未加盖板前必须设置临时围栏,悬挂标示牌等。生产场所的井、沟、坑、孔、洞,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盖板。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状。防止工作人员误踏孔洞,发生坠落事故。防护栏杆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证完整好用。

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丰镇市第二中学教学楼楼梯发生护栏坍塌事故,造成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事故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楼梯护栏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生产企业的防护栏杆,在构造上应紧密而不动摇,能够承受可能的突然冲击,阻挡住工作人员在可能状态下的下跌和防止物料的坠落,还要有一定的耐久性。因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防护栏杆上杆离地的高度规定为1.05m,这是根据人体重心的位置而定的,当工作人员站在栏杆边缘张望时,能保持人体重心仍在栏杆内。

(2) 立柱间距不得大于lm。立柱和扶手应采用外径33.5mm钢管和50mm×4mm的角钢。目前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直径48~51mm的钢管,用其他钢材如角钢等作防护栏杆时,其规格尺寸,应该按计算所需而定,并以电焊固定。

(3) 横杆与上下构件的间距不得大于0.38m,这样可较稳妥地防止作业人员在施工面的边沿失足坠落。横杆采用不少于30mm×4mm的扁钢或外径16mm的圆钢。如果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以免横杆受力后挠曲过甚,产生险情,造成滑跌。

(4) 挡脚板高度应不低于0.18m。

(5) 栏杆的结构及横杆与栏杆柱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该使防护栏杆在其上杆的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的外力。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体碰撞等可能时,还要加大横杆的截面或加密柱的距离,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6) 栏杆不宜有悬臂部分,杆件周围都应有不少于40mm的净空。

2. 检修现场临时增开孔洞

临时增加的开口部、临时掀开的盖板,在工作票签发和许可时没有考虑安全措施,没有安全围栏和警告标志,这些开口部是极其危险的。此外,大修现场有不少地方的沟盖板,工作完毕后没有及时恢复,个别孔洞还没有盖板,有些栏杆缺口是以前工作完毕后未作恢复,易造成高处坠落。

为此建议:严格执行《安规》(热力机械部分)的规定,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盖板。在检修工作中如需将盖板取下,必须设临时围栏。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状。

如检修工作确需开启孔洞,应重新填用工作票。增加的安全措施方面应考虑:

(1) 楼板及作业平台等处平面上的洞口,边长大于0.25m,用坚实的盖板加以盖设,应防止盖板移位或挪动。

(2) 工作面等处边长为0.25~0.5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木板作盖板加以盖设。盖板搁置时,四周要保持均衡,并设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防止发生牵动。

(3) 边长0.5—1.5m的洞口,盖以用钢材制作的网格,先用扣件扣接钢管等,然后在网格上满铺竹笆或木板。另外,也可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上铺遮盖物,钢筋网格的间距不能大于0.2m。

(4) 边长1.5m以上的洞口,必须在洞口的四周装设防护栏杆,并在洞口下方张挂安全平网。

(5) 烟道和竖向管道等处,要随着楼层向上砌筑或设备安装而消除其洞口,或按照洞口的大小参照预留洞口的防护措施加以防护。管道井施工中,除按上述办法防护外,还需加设明显的标志。如遇施工需要临时拆移防护设施时,必须经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批准后,并做好其他安全措施方可拆移。当作业结束后,要立即恢复原状。

如某厂燃料机械维修工作负责人带领3名加油工到斗轮机做定期加油维护工作,其中一人因要到斗轮机回转平台下清理油槽,擅自揭开回转平台上一块格栅,未采取任何防止人员坠落的安全隔离措施,又未及时恢复,也未向任何人交代,致使燃料运行值班员在进行设备例行巡查经过回转平台时,从开口部6.9m高处坠落。

3. 转动机械未加防护罩

电力生产现场,高速转动机械和旋转传动设备随处可见,这些生产设备在设计时已考虑了安全防护措施。但现场检查仍有不少转动机械未加防护罩,大部分是设备检修后,未将转动部分的护盖、防护罩或防护栅栏装回,运行值班人员在结束工作票时也不到现场核查。一些设备由于经常故障或需频繁加油,每次检修都要拆开防护罩,因而把防护罩放在一边便成了很正常的事,习以为常。

为此建议:机械设备的转动部分,如轴端、齿轮、靠背轮、砂轮机,冲、剪、压、切设备的旋转传动部位,必须装有护盖、防护罩或防护栅栏,以防运行触及转动部分,绞卷手指和衣服。所有不能安装机械护罩的机器都要使用围栏围住。

皮带的头、尾部滚筒应有牢固、可靠的围栏及护罩。当场地狭窄、输煤设备之间距离较近时,应加装防护板(网),防止运行人员触及转动设备。

禁止在运行中的输煤皮带上进行校正皮带等维护工作,禁止值班人员在运行中清理皮带滚筒上的粘煤和清理落煤。在运行的皮带上用人工取煤样或拣出石块等杂物的工作,应有防止人身触及皮带或转动部分的安全措施

砂轮机必须进行定期检查。砂轮必须装有用钢板制成的防护罩,其强度应保证当砂轮碎裂时挡住碎块。防护罩至少要把砂轮的上半部罩住。钻床、金属切削机床等加工件的固定夹具应完好,防夹具脱落装置应可靠。

4. 工作场所的应急门被反锁

厂用电室、高压室、电抗器室、电容器室等工作场所的逃生门存在如下问题:大铁门从外面锁死;大铁门上的弹簧锁被油漆粘住,锁舌出入不灵;应急小横门有从外面锁死的门闩;高压室门不能在室内向外开。

为此建议:厂用电室、高压室、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等对工作人员都是危险地带。工作人员的作业场所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第34条“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规定,紧急疏散出口应保持畅通。过去发生过多次工作人员在高压开关场所工作遇到母线短路或开关爆炸而受伤的事故。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站用变室、电缆层的门外面不能装固定挂锁,要保证室内发生事故时室内人员可从室内向外开门逃生。进入这类高压场所要特别警惕,一有异常,迅速离开。因此,要全面检查、厂用电室的“逃生门”,将不合要求的“应急门”彻底改造,不留隐患。室内高压场所的门,都应视作“应急门”,外面钥匙开,里面自由开。

5. 工作人员的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按规定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比较突出的是电气作业人员不穿着纯棉工作服。有些是把工作服带到现场没有穿着,有些是工作中把工作服脱下。极个别的单位,还以天气炎热为由发放合成纤维工作服给现场工作人员穿着,这些都不符合安全要求。

为此建议:工作服是保护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防御性装备,应根据国家经贸委《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2000年3月实施)要求合理配备。

凡接触明火、炉渣、易燃、易爆、带电设备、高温作业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穿着纯棉工作服,不准穿着尼龙、化纤、棉化纤混纺的工作服,这是因为合成纤维多数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吸湿性差。涤纶熔点为256℃,锦纶66熔点为253℃,锦纶6熔点为215℃,合成纤维服接触到明火、烟灰、炉渣、电焊、砂轮火花等就会产生熔孔,遇火燃烧或遇电弧时,高光强热,合成纤维服就会熔化,熔化后粘在皮肤上造成严重烫伤,加重工作人员的烧伤程度。虽然棉、毛和粘胶纤维在高温下也会分解或燃烧,但不会熔化,因为这些材料吸湿性强,含水分多,热体接触时首先要使水分升温和蒸发,吸掉一部分热量,延迟着火燃烧的时间。所以,焊工要特别地要求穿着帆布工作服,戴工作帽,上衣不准束在裤子里。口袋须有遮盖,脚面应有鞋罩,以免焊接时被烧伤。

另外要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室内或露天进行电焊工作,必要时应在周围设挡光屏,防止弧光伤害周围人员的眼睛。在锅炉升炉期间或燃烧不稳时,不可站在看火门、检查门或喷燃器检查孔的正对面。观察锅炉燃烧情况时,必须戴防护眼镜或用有色玻璃遮着眼睛。冲洗水位计和开启锅炉的看火门、检查门、灰渣门时,必须缓慢小心,工作人员须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或门后,并看好向两旁躲避的退路。应尽可能避免靠近和长时间停留在可能受到烫伤的地方。

6.在密闭容器、孔洞或设备内作业安全措施不足

对部分进入容器、沟道内进行检修的工作进行检查,无论是工作票上,还是现场实际考虑,都显示安全措施不足。主要表现在汽包内、油罐内、工业水箱内、扩容器内、电缆隧道和竖井内作业通风不足,窒息性气体残存,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为此建议:在密闭容器、孔洞或设备内进行作业时,应在检修方案中有风险评估报告或有具体的通风、照明、气体测量、工作监护等安全措施。在容器和封闭的发电机内进行涂漆、包扎绝缘、衬胶等工作时,除工作人员进出口外,至少应打开一处断面足够的通风口,并应进行强力机械通风。工作场所应备有灭火器、干砂等消防器材,严禁明火。

窒息性气体是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一类称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本身无毒或毒性甚微,主要是由于吸入这类气体过多时,对氧的排斥,使肺内的氧减少,造成机体缺氧,如氯气、甲烷、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另一类称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其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并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氧化作用,阻断组织呼吸,引起内窒息,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物等。

CO是工业生产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有害气体,CO经呼吸道吸人而进入血液循环。由于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阻碍了氧的释放,造成组织持续性缺氧。CO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甚至出现短暂昏厥。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昏迷持续数小时或数夜,严重者会因窒息死亡。

预防CO中毒,应该做到:经常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CO浓度,产生CO的生产过程要密封并有通风设施;在较危险的区域安装自动报警仪;凡进入危险区工作时须戴防毒面具,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意外时自救、互救。

另外,进入容器、沟道内进行检修工作,必须采取防止蒸汽或疏水在检修期间排人工作地点的可靠措施。

7.在SF6设备区工作时通风不充分

SF6气体以其高耐电强度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中。SF6设备在电力生产中的普遍使用,使得这方面暴露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如一些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进入SF6设备的配电装置室,没有首先通风,检修作业前没有检测SF6气体含量,检修工作中没有意识到开断短路电流后的低氟化物,会分解产生有毒气体。由于一些单位的现场运行检修规程没有作出规定,在SF6配电室门前也未作安全提示,现场抽查表明,一部分作业人员对其危害性一无所知。

为此建议:应根据《SF6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DL/T639)电力行业标准对照检查,并对本企业的现场运行检修规程作相应补充修订。装有SF6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必须装设强力通风装置,风口应设置在室内底部。工作人员进入SF6配电装置室内,必须先通风15min,并用检漏仪测量SF6气体含量。防止SF6气体泄漏,造成工作人员缺氧窒息。

在SF6配电装置室内,不准在SF6设备的防爆膜附近停留。进入SF6配电装置低位区或电缆沟进行工作时,应先检测空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8%和SF6气体含量不超过规定值。根据《车间空气中SF6卫生标准》(GB8777—1988)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SF6允许浓度应不大于6000mg/m3。工作中如闻到刺激性或不舒服的气味,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跑到有新鲜空气韵环境中。

SF6气体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纯净的SF6气体是无毒的,但在大电流开断时,由于强烈的电弧放电会产生一些含硫的低氟化物。这些物质反应能力较强,当有水和氧气时又会与电极材料、水分进一步反应,从而分解产生有毒或剧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中毒后会出现类似于感冒、皮肤过敏、恶心呕吐、疲劳等不良反应,吸入剂量大时,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对SF6设备检修和试验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工作现场应强力通风,检修人员应在上风位置;

(2) 配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3) 将排出的气体进行回收,不宜直接向大气排放;

(4) 工间休息前或工作结束后,脸、颈、臂和手要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彻底洗净;

(5) 如不慎接触到剂量较大的气体时,应立即洗净,更换衣服,及时去医院观察治疗。

8. 制粉系统的粉尘超标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火电厂的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方面,输煤制粉系统的粉尘超标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破碎机、振筛等处的煤尘含量超标。检查一些发电厂,在皮带处都安装了布袋式除尘器、水幕式除尘器等,但除尘效果不好,或因种种原因不能使用。一些早年投产的机组,皮带处未装除尘器,投产以来也未请工业卫生部门监测运煤系统煤尘浓度,从作业现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观测,空气中含尘浓度较大,粉煤灰的粉尘飞扬也很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治理。

为此建议: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按《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设计的项目,应确保机组投产后符合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只有设计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法令和规定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

发电厂按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应有防止粉尘飞扬的设施。如贮煤场有喷洒设施,运煤系统应采取以水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火电厂燃运系统煤尘大,输煤粉尘治理的关键是减少扬尘,首先堵住产生煤尘的源头,如采用绞龙的密封、导煤槽出口加挡帘、减少煤落差并限制不大于4m、控制皮带速度等防尘措施。其次采用原煤加湿防尘措施。

随着劳动保护要求的提高,空间粉尘浓度标准将进一步下降,应注意借鉴国内先进发电厂的治尘经验,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逐步改善劳动条件。2002年8月,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与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历时8年、耗资200万元共同对20万不同职工队列研究表明,曾接触过有害因素如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微波等1年或以上的,其死亡率比未曾接触者增加11%。接触粉尘对死亡的影响最明显,其死亡率增加24%;接触矽尘的死亡率更增加49%。调查研究结果,为各行各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据了解,目前电厂锅炉检修运行工作人员矽肺病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在锅炉房设负压吸尘装置,清扫锅炉本体和炉顶等部位的积灰,并定期清扫煤仓间各部位。

下一篇:生产现场照明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