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佚名
2008-09-19 14:15
来源:煤矿安全生产网
㈠ 安全评价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必须从预防事故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预先或超前对系统在计划、设计、施工、验收、投产和运行等各阶段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防止和减少在安全上的欠债和加强安全的投入。安全评价从预防事故的观点出发,对系统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伤害进行预测和评价,采取有效的手段以实现系统安全的总目标。因此,安全评价是一门控制系统总损失的技术,评价过程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体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从经验到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
㈡安全评价有助于国家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宏观控制。
通过对企业安全状况系统地、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既可能衡量企业固有危险性的大小,又可得出企业安全现状的结论。国家各级监察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按照不同的危险等级和安全现状配备相应的监察力量,使监察工作能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实现重点和一般相结合,全面控制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实行国家监察时,宏观控制企业安全生产以什么为依据呢?目前在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尚未颁布执行的条件下,安全监察部门要履行监察职责就必须有作为监察依据的监察标准,而现时各产业部门已经颁发或将要颁发的企业安全评价标准就是最好的监察依据,而且,即使在监察条例颁布以后,这类标准也可作为贯彻条例的细则,实现条例规定的目标。
实行国家监察的目的,一是要对企业安全生产实现宏观控制。通过监察发现问题并依法进行处理,以求改变企业的不安全状况,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安全评价可以依据标准对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教育等诸方面的问题作出综合评价,既能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又能客观地对企业安全水平给出结论。安全监察机关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对企业依法进行处置,例如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令停产整顿,或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而且,一般安全评价标准都附有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能够实现的措施,使企业不仅了解危险的存在,而且明确改进安全状况的措施,达到监察的目的,实现控制的目标。
㈢安全评价有助于保险部门加强对企业灾害实行风险管理。
保险部门对企业事故引起的人身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所承担的保障义务是保险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企业投保也逐渐增多,对企业事故的风险管理必然要纳入议事日程。风险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保险费的合理收取;风险的控制和事故后的合理赔偿。
保险部门为企业承担灾害事故保险,就要收取保险费,收取多少合适呢?以什么为标准呢?保险费的收取是由企业灾害事故风险的大小决定的。所谓事故风险,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事故损失。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R),由两个参数决定,即事故发生的概率(P)和每次事故的损失严重度(S)的乘积:
严格讲,保险费的计算应以风险为基准。但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安全评价的结果来计算费率。即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程度大小和企业对危险的控制能力的高低。
至于风险控制,就是在保险过程中尽量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减轻灾害事故发生的损失。保险部门为投保户提供灾害风险保险,并不是所有事故都负责赔偿,而是仅在投保户遵守保险部门规定的防灾防损条例、条令、规程、规定的前提下才履行该项义务的。保险公司不仅为此制定若干法规、标准,而且拥有完善的监察投保户执行情况的组织机构。由于我国保险业尚未建立健全这套体制,不能严格控制企业灾害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完全可借用企业安全评价标准作为企业防灾防损必须遵守的准则(国外的保险条例也有许多等效采用其它安全法规、标准的情况)。另一方面,保险部门还要根据企业对条例的遵守情况和事故的减少幅度,定期返还企业部分保险费,以资鼓励,提高企业防灾防损的自觉性。如果投保企业发生了事故,就存在一个是否应该赔偿,以及赔偿多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以企业是否遵守保险条例为基础。因此,一个较完善的企业安全评价标准完全可以作为保险部门事故赔偿的准则。总之,安全评价的标准和结果为保险部门对企业实行风险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数据,对加强风险管理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㈣安全评价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测预防,使企业安全工作更加科学化。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基本上采用传统管理方法,主要是凭经验管理,即以事故发生后再处理的“事后过程”为主,因而难以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系统地辨识危险性及其变化情况,科学地分析企业的安全状况,及时掌握安全工作的信息,全面地评价企业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现状,衡量企业是否达到规定的安全指标,使企业领导能够做出正确的安全决策。此外,以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安全系统评价可以促使企业建立动态的安全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安全保障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
2.变纵向单一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使企业安全工作更加系统化。以往的安全管理基本上是以企业安全部门和各车间、班组专(兼)职安全人员组成的纵向单一(如安技科)管理体制。这样的体制难以实现全面安全,被管理者往往不能和安全人员密切配合,大多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安全部门管理安全的孤立局面。安全评价的实施,不仅评价安技部门,而且要全面评价企业各个单位及每一个人应负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这样,就使企业所有部门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变被管理者为主动执行者和管理者,而安全部门仅对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是否尽职尽责进行监督检查,使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配套实施和运行。管理范围也可以从单纯生产安全扩大到企业各系统的人、机、料、法、环等各因素、各环节的安全。这样,就可以使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3.变盲目管理为目标管理,使企业安全工作逐步标准化。以往的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安全人员仅凭自己的经验、主观意志和思想觉悟办事。往往是不出事故就认为安全工作出色,出了事故就惊慌失措、对安全工作全盘否定,缺乏衡量企业安全的客观指标和标准。通过按评价标准进行安全评价,使安技干部和全体职工明确各项工作的规范要求,达到什么地步就可称安全,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可以达到指标。有了标准,就可以使安全工作有明确的追求目标,从而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标准轨道。
4.安全评价可以为企业领导的安全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要改变企业的安全状况,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就涉及安全投资的问题。对所有安全工程项目,不仅要考虑改善工作条件,保护职工健康与安全,也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因为安全工作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要认真对待安全投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问题。安全评价不仅系统地确认危险性,还要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和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而计算单位时间事故造成的损失,即风险。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的负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选择控制事故的措施,措施投资的多少,使投资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平衡,正确选择技术路线和工艺路线,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系统达到社会认可的安全指标。
下一篇:电力安全性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