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从屯兰矿难探索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之路

作者:佚名 2009-04-06 19:41 来源:本站原创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预测到2010年煤炭占60%左右,2050年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快速增长的经济,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煤炭大省,如何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屯兰矿曾经被看作山西煤企中“窗户上最亮的那块玻璃”,连续多年未发生伤亡事故,“没有一块煤是带血的”。现在,血煤再现,给我们带来的不应该是沮丧和无奈感,而要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专项整治“宁严毋宽,宁紧毋松”。几年来,山西省抓安全生产的力度越来越大,针对官员在安全生产上的各种问责风暴一直未停。最典型的则是山西临汾,从黑砖窑到洪洞矿难,市县领导多有落马。在山西,各种“排查”和“专项整治”续接不断。部分官员说:现在山西的制度是“问责前置”,就是就算没发生事故,但是如果查出有隐患,一样要处理。凡此种种,终究还是没有抵御突然而来的矿难,王君省长代表山西向中央做出深刻检查时,发言中情绪激动,数度哽咽。部分厅级官员“欲哭无泪,欲言无语”。从一次次矿难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不能说不深刻,但是为何不能彻底治理矿难顽疾,扭转山西煤炭行业的严峻形势,我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深感责任重大。这几年各地发生的矿难已经不少了,每次都会写上一厚本的总结,教训不知有多深刻。可从实际看来,这些带血的经验并没有被很好地推广和运用。问责制的推行也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措施,谁还敢不尽心?可这一次矿难发生又是省长刚上任。接二连三的矿难为什么治不住?从山西的情况看,仅靠换省长解决不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矿难的背后,省长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把解决矿难这样的问题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虽然这可以为刚刚起步的官员问责制造些声势,增些亮色。但是,如果现有的开采模式、管理机制不改变,再换几任省长,恐怕也是无济于事,该发生的,还会发生。换一个省长只不过是事后敲钟,于事无补,怎么样能保证矿工的生命健康才是根本。既然换省长不是解决矿难问题的最佳选择,那就得考虑下一个问题:在治理矿难问题上是不是得换换思想,改改思路?对待工作我们常有这样一句老话:不换思想就换人。这就说明思想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人的本身。面对矿难这样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在屡换省长不起效果的情况下,我们势必得转换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既然换人不行,就是从根本上找原因,从换思想上想办法、找出路。解决和遏制矿难要换什么思想,这思想又从哪里来?好好看看每次矿难后沉重的总结报告吧,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真正总结出几条,弄成铁的规矩,甚至上升到法律,不达要求者不开工,不达标准者坚决停。唯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避免矿难的发生。结合屯兰矿难以及山西煤矿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谈几点抓好高瓦斯煤矿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山西在“十一五”期间布局了很多大的发展思路,但是发展进程屡次被爆发的严重矿难打断,痼疾难除的矿难已经成为山西发展一个重要的牵制因素。纵观每一起矿难前后,各级政府采取的措施和制定的制度,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细,不可谓不实。特别是在2008年底又专门制订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8项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两节两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也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作为高瓦斯矿井,屯兰矿在安全措施,尤其是瓦斯治理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屯兰矿,井下原煤全部封闭输送,不露天、不落地,百分之百入洗,煤泥、煤矸石等选煤的副产品也被输送到古交发电厂循环利用。在世界上首家将“大断面支护”用于煤矿开采,这一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让屯兰矿最引以为荣的,是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纪录,不少兄弟矿井都曾前来“取经”。下井矿工每天都要接受安全培训,每次下井都要进行安全检查。该矿还安装了全套瓦斯监测系统,爆炸发生前,瓦斯监测系统显示完全正常,爆炸发生后,每名下井矿工都配备的自救器帮助许多矿工走过长长的井下巷道,逃出死神的魔爪。这次事故充分告诉我们,高投入不等于绝对安全,设备、人员、管理一步不到位,就可能酿成大祸!获救矿工宋海俊对记者说:“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不仅改变了许多人“大矿安全、小矿危险”的看法。而且也为我们搞好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找到了主攻的方向。赵铁锤说,山西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次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反映出国有大矿安全生产存在重大漏洞。“虽然近年来大矿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大大提升,但不等于百分之百安全,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大矿,容易出现思想麻痹。”这才是高瓦斯矿井事故不断的主要原因。与兄弟省相比,我省煤矿企业,特别是高瓦斯煤矿的安全基础相对薄弱。因此,省政府决定从3月1日起对省内国有、集体矿进行为期一年的安全专项治理。当前,我们主要工作应该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苦练内功,狠抓关键、打牢基础,把上级各项政策、文件规定逐条落实到现场,落实到每一个职工。

一、打牢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总体水平,切实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绝不能让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从思想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逐步提高职工的总体素质水平。从屯兰瓦斯爆炸事故反映出存在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等4个问题中,以及历次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分析,最本质的问题应该是干部职工的总体素质不高,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上,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才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惨剧发生。只有让广大煤矿干部职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确实掌握发生事故的原因、规律,吸取事故教训,杜绝“三违”现象,才能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煤矿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要以矿工的生命为本。才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有的地市为了确保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对所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企业全部责令停产整顿。停产是停了,可是,整顿工作却只是落在文件和报告上。有不少单位,把这一段时间白白浪费。他们不是通过停产整顿,来进一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是打小算盘,算经济账,将职工一放(假)了之。虽然,也有部分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全员脱产培训,但是,其教育、培训方法之简单、培训形式之枯燥,是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充其量就是完成了全员培训的过程,为应付上级检查完善了一项资料而已。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主管部门不妨将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工作列为一项长期考核的内容,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使企业不仅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更要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负责,彻底避免流于形式的全员脱产培训,根本转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观念,有效提高整个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步一个脚印,打好“两型三化”矿井建设的基础。

二、安全管理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安全投入中,不仅要抓住硬件投入,更要抓好软件建设。“一流设备难奏效,瓦斯防治功在外。”人们一味强调瓦斯监测系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设施建设。在不少地方,一个开采技术很落后、安全基础设施很薄弱的小煤矿,只要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到安全检查组检查时,安全生产这个分数就加上了。“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基础就很不牢靠,但人们只关心屋子里有电视没有,有空调没有,装修了没有。人们只注意形式的东西,却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国有煤矿系统资深安全救援专家、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大同曾如是说。监测系统只有报警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瓦斯问题,关键还是要依靠通风系统来稀释瓦斯。丁大同分析了同煤集团过去发生的瓦斯事故,发现这些事故都与通风系统有关。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引起工作区域微风或无风,煤体释放的瓦斯得不到有效、及时的稀释,待瓦斯积聚到一定浓度,事故就不可避免。瓦斯事故的共性原因就是通风系统出了问题。而通风系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从硬件上讲,许多发生事故的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是到位的,也是有效的,但是由于缺少 “安全文化”这一软件对策和措施,才导致重大事故屡屡发生。国内外的事故控制实践证明,软对策往往比硬技术更为有效,而“安全文化”正是软对策的一种。联合国倡导安全减灾的文化思考,就是要在全球开展以“预防文化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这说明,“安全文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持久因素。

在全国先后涌现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安全先进典型。比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鄂庄矿实现安全生产13周年,枣庄矿业集团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准南矿业集团的瓦斯治理,特别是“瓦斯不治、决无宁日”的口号,使他们一举甩掉瓦斯治理工作的落后帽子。神华集团百万吨死亡率,已列入世界先进行列。宁煤集团灵新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0周年。安全文化的理念作用在这些矿井中得到充分显现,煤矿的安全形势逐步好转,安全形象逐步得到改观,“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体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心。这些单位安全工作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都有一套与众不同、富有特色、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归纳起来其核心就是安全文化。大量违章行为都不是职工故意,而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过去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没有正视人的文化和素养。从上到下,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去推动安全生产,缺少文化思考。安全管理缺少灵魂性,使得在安全管理上总是停留在贯彻规程、落实制度循环上。没有上升到“人本管理”理念管理的境界,没有建立为员工认识、认知、认同并接受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来激发出安全文化的强韧生命力与持久动力。要保证人的行为的安全,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达到安全文化生产的目的。就需要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进而提升到“我会安全”、“我能安全”高层境界。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时时处处常抓不懈和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要从四个方面持续不断开展工作。第一,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管理这个中心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事后补救型向超前预防型转变。二是由被动防守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三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责任、权利、利益对称型管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管理,互动性管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考核力度。四是由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变。依靠竞争上岗和奖惩激励等机制的建设推动职工自控行为的完善和安全自控型的班组建设。第二,突出刚性管理、解决好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难题。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决定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同时、煤矿员工队伍构成复杂、整体水平和素质相对较低,决定了煤矿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刚性制度管理为主。在严的方式方法上,要严之有据、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续。在严的对象上要抓点、抓线、抓面。一是严在班子上。二是严在制度执行。三是严在全面质量管理上。把好工程质量关、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严在工程质量标准,坚持从制度上、机制上强化职工标准化作业意识和管理人员责任心。第三,抓好安全技术业务培训、解决好“干不好、不会干”的难题。抓好安全工作,练好基本功,员工队伍的素质是关键,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第四,安全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 首先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我们在考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以更深刻的安全理念,以更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来抓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一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文化,要突破就安全抓安全的传统思维,从人本思想入手实施管理,真正确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始终把员工的人身安全、切身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认识、来对待,使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企业的呵护、组织的关爱。有了这种理念和和谐氛围,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热情和铸造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二要牢固树立“安全即效益”的理念。安全是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但不以忽略或轻视安全生产为代价。只有施工生产安全了,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让员工在人身安全有保障的最佳状态下发挥最佳工作效率,企业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牢固树立有诺必践的理念。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的创业历程,无不是依靠一流的产品质量、可靠的安全保障、良好的社会信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跨越的。作为我们施工企业,在安全理念上要借鉴德国人对待安全规范循规蹈矩,执行制度毫不含糊的人文态度,凡对社会、对业主做出的安全承诺,都要不折不扣、毫不含糊地去践行、去兑现。 其次,要机制创新。柔性的文化力需要刚性的机制来承载和释放,要大力实施安全目标、责任、奖惩等机制创新。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并完善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安全目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配套的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机制、安全健康环境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等,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二要明晰安全责任。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各项管理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最根本的是责任管理,没有责任管理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切实构建起了行政领导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目标同一、同频共振以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并通过逐级签定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对总体目标实行层层分解,明晰各级责任,广泛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等,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从而确保了企业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三要强化激励约束。完善责任机制的关键环节,就是强化有利于责任执行的激励约束。奖罚分明能够规范人的行为、遏止不良习惯。在安全生产中,对工作出色、成效突出的实施大力激励,开展“安全杯”评比表彰,以激发各级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而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履行职责不认真,规章制度不落实,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则进行了严格问责、认真追究,从而确保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执行。 三是手段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的高、精、尖项目越来越多,技术标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要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必须实施手段创新。一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通过开发、吸收和利用实用技术、先进工艺工法以及精心编制和改进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来确保施工安全。二要进行装备更新。在做好安全工作基础防护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装备为安全工作保驾护航。三要拓展活动载体。搭建党员干部带头、全员参与、重在现场的安全文化平台,突出广大职工群众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安全管理实现了从事后被动应对到遵循安全规律进行超前预防的转变,实现了从专业管理到全员管理、自上而下管理到自下而上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由单纯依靠刚性制度约束到重视人的安全素质的转变,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物化管理向安全文化管理的转变。四是实践创新。培育安全文化,关键在于实践。一要规范管理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看重责任,带头倡导、引领和践行安全文化理念,养成科学组织,法治管理,凡事都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办事的习惯,逐步实现安全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决杜绝想当然、瞎指挥的事情发生。二要规范操作行为。实践证明,凡发生的大小安全事故,除自然灾害外,基本上都是违反规程人为造成的。因此,要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等实际,制定科学严谨的安全岗位标准,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事事有标准、工作按标准、检查依标准,奖惩照标准,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违章作业的现象发生。三要营造良好氛围。安全文化既是管理者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它离不开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更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与坚决贯彻落实。要在全体职工中唱响安全歌,开展“我的身边无事故”活动,实施安全培训,选树典型引路等有效形式,在全体员工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使保安全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追求与岗位的自觉实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了人人替安全着想,人人对安全负责、人人为安全努力的局面。不断提高职工岗位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有序、发展提供基本保证。

三、煤矿监管体制也要变

要从“大矿安全、小矿危险”、 “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等揪心的总结中进一步分析真正的原因。“大矿安全、小矿危险”,是煤矿职工从无数次工亡事故中总结出来的朴素的实践经验。说明“大矿”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安全装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可以为职工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而“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则说明了仍有不少的煤矿企业在摆空架子、唱“空城计”,以应付来自各级人民政府、各个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而对真正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却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整改,才导致矿难事件不断发生。一群被称为“安全意识差、综合素质低”的煤矿工人尚且能够在经历一番生死考验后,认识到“想不到大矿也会出事”,作为专职负责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部分厅级官员“欲哭无泪,欲言无语”还要持续多久呢?为什么迟迟没有见其具体行动呢?痛定思痛,在山西有许多地方煤矿企业在“两节两会”期间是要被强令停产整顿的,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能够收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是,无论从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一个方面来看,都是不科学、不合理。这种“开开停停”的工作模式,恰恰是煤矿安全的大忌。在能源需求的推动下,就会有大量的煤矿在复产后要开足马力生产,以保证煤炭供应。全年四个季度的计划目标任务,要在三个季度内完成,如何能够做到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危害比较大,甚至会导致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国家安监总局前任局长李毅中一语直指要害。因此,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是否也要反思一下,从监管的方法方式上进一步拓展“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本质安全的理念,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从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到日常监管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追根求源、标本兼顾,真正做到整顿思想、整改隐患、整顿企业、整顿秩序,以达到彻底治理的目的。

“前车之鉴”,不应该只是矿难事故报告的最后总结,而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起点,让我们大家一起深刻地吸取教训,真正地转变思想观念,跟上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全面贯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针对煤矿各大系统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到应急预案,从矿井停产整顿到对职工的违章帮教,方方面面,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不断提高煤矿预防灾害、抵御灾害的能力。未雨绸缪,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搞好安全生产、推进安全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