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9)
作者:佚名
2009-04-26 22:39
来源:本站原创
(四)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在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
险源监察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
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
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
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安全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规
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确
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
制,并督促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
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与技术
中介组织配合,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提供监控的管
理及技术指导。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
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及时了解、掌握
重大危险源状况,从而建立企业负责、安全监督部门监督的重大
危险源监控体系。安全监督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的主要
职责为:
( !)接受重大危险源申报,并进行登记;
( #)接收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并审核;
( $)按重大危险源危险级别,实行分级监察和管理,建立所
辖范围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和安全管理责任制。
对于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应根据企业不同情况
实施分类指导:即在对企业提出保证安全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
上,结合企业的产业调整、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工作,对不同的
企业采取多种层次的指导,如对于管理水平高、技术实力强、科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要重点促其实施计算机控制,自
动检测、自动报警的集中安全控制,实现本质安全;对于管理水
平、技术实力、科技含量或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企业,则着重指
导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日常检查、应急处理等制度,尽量减
少灾害发生可能;对于工艺陈旧、设备老化、与国家产业政策不
符的企业,应促使其尽早改造或关停。在此项工作中应尽量调动
企业的积极性并注意减轻企业负担。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管理
的责任人,由其指定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履行以下职责。
( !)掌握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及其严重度,负责现场管理;
( ")建立对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制度巡检制度,掌握重大
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重大危险源所
在区域进行安全标识;
( $)制定场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每年
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 %)建立重大危险源变更管理制度,生产工艺、设备、材
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之前必须进行危险分析和安全评
价。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建立科学、
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对其可靠性应进行评估。
"&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各城市应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监
控工作。各城市应根据自己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地方性
的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并可以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
有效地对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监察。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各企业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企业对
重笪O赵垂芾砬榭鲂畔⒓笆鹿视痹ぐ福约鞍踩嗖觳棵哦?
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等信息,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以地理信息
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使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
况更加直观。该系统可以把安全监察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直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各企业重大危
险源监控工作的监督管理及跟踪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变化情
况,使安全监察部门的管理工作从直观性到实时性都有很大的提
高,为安全监察部门更好的服务。
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各城市应建立各区县安全监察
部门与市安全监察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拨号连接方式建立网
络,定期进行数据的更新。
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
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以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
分布状况信息和管理情况直接在总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为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决策服务所用。待条件成熟之后,可以把重
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各城市的监控子系统以及企业的计算机监
控系统通过网络相联,实现国家、地方和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对
重大危险源的三级计算机监控,并且可再扩大城市数目,逐渐向
全国推广。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第三节安全评价
一、安全评价的一般概念
一般所说的评价是指“按照明确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并把
它变成主观效用的行为,即明确值的过程”。在对系统进行评价
时,要从明确评价目标开始,通过目标来规定评价对象,并对其
功能、特性和效果等属性进行科学的测定,最后由测定者根据给
定的评价标准和主观判断,把测定结果变成明确值,作为决策的
参考。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以实际系统安全为
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
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及其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定义有三层意义。
( !)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是安全评价的核心。系统分析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前提,全
面地对评价对象的功能及潜在危险进行分析、测定,是评价工作
必不可少的手段。
( ")掌握企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之后,就要用
指标来衡量企业安全工作,即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安全性的程
度。为了达到准确评价的目的,要有说明情况的可靠数据、资料
和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是指数、概率值或等级。
(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寻求企业发生的事故率最低,损失最
小,安全投资效益最优。也就是说,安全评价是以提高生产安全
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即确保安全生产,尽可能少受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损失。欲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预防和控制危险的措施,优选措
施方案,提高安全水平,确保系统安全。
安全评价的目的在于以下几方面。
(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中考
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发现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
险因素,搞清引起系统灾害的工程技术现状,论证由设计、工
艺、材料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具体地说,设
计之前进行评价可以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
料,当必须采用时,可提出减轻和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设计之
后进行评价可以查出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修正
措施。
( ")评价的结果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评价资料中有系
统危险源、点的部位、数目、事故的概率、事故的预测以及对
策、措施等。决策者可根据评价结果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和管理对
策。
(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制定和完善有关安全操作与维修的规
章制度,作为安全教育的教材和进行安全检查的依据,促进安全
管理系统化、现代化,形成安全教育、日常检查、操作维修等完
整体系。
( $)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 %)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通过安全评价对事故进行科学分
析,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可从根
本上消除事故再发生的主要条件,形成对该条件来说的“本质”
安全。安全评价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下面仅就三种常用的方法
简介如下。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阶段分类
( !)预评价。预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工程)在规划、设计阶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段或施工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预测事故的危险性和研究控
制或排除事故的可能性,为规划者或设计者提供安全设计的依据
和可靠性的资料,使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在规划、设计阶段或
施工之前得到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中间评价。中间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工程)研制或安装
过程中,用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变更目标和为及时地采取措施而进
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 ")现状评价。对现有的工艺过程、设备、环境、人员素质
和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系统安全评价,以确定安全措施,做好安
全生产。
!#根据评价方法的特征分类
(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时不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处理,只作
定性比较。定性评价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将系统进行分解,依靠
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经验和判断能
力进行评价。
(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性量化基础上进行评价,
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分为概率评价法、数学模型计算评价和相对评价法
(指数法)。概率评价法是以某事故发生概率计算为基础的方法。
相对评价法也称评分法,是评价者根据经验和个人见解规定一系
列评分标准,然后按危险性分数值评价危险性。评分法根据所用
的数学方法构造的数学模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加法评分法、加乘
评分法和加权评分法三种。
"#根据评价内容分类
( $)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审。工厂设计和应用新技术开发新
产品,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就应进行安全性评审,通过评审
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计划设计阶段。一些国家已将它用法律的形
式固定下来。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 !)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结构效能、
事故伤亡率、损失率、投资效益等。
( ")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对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和人体操
作的可靠度进行行为测定,评定其安全性。
( #)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评价。对机器设备、装置、部件
的故障和人机系统设计,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进行安全、
可靠性的评价。
( $)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危
害的影响和工厂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 %)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评价。评价化学物质在生
产、运输、贮存中存在物理化学危险性,或已发生的火灾、爆
炸、中毒、腐蚀等安全问题。
安全评价的依据有三方面。
( &)有关的法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
关法律、法规。
( !)有关的标准。国家、部委和行业颁布的有关劳动安全卫
生的标准、规范、规程。
( ")所评价项目(工程)的有关文件。评价项目(工程)的
“可行性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或现场实际条件。
二、安全评价的原则
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评价是劳动保护的一项先行工作,一项
基础工作。进行这项工作,必须执行下列几条原则要求。
(一)政策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是国家一
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多项条款都与劳动保
护法规有直接的关系。
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三同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时”是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的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预测预防是实现安全管理现代
化的必要手段,而劳动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的高级阶段,是现代
安全管理的中心工作。在劳动安全评价中,必须严格贯彻和执行
国家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具体地说,就是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
委现用的标准、法规、规程和规范,如《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安
全卫生设计总则》、《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总则》、《压力容器安全技
术监察规程》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也
是劳动安全评价的依据。国家公布的各行业事故率、职工伤亡
率、财产损坏率和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允许
浓度、劳动条件分级标准等是劳动安全评价的尺度。
(二)科学性
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即确实能辨识
出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性。为此,在劳动安全评价中,必须依
据科学的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评
价工作的指南。科学性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
( !)科学地制定系统评价目标。安全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集合
在一起,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要素。因
此,评价目标是评价的出发点,是评价目的的具体化。通过科学
地制定评价目标,把评价所要达到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制定评价
目标必须注意科学性,运用科学的方法、理论和数据来分析、判
断目标系(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和影响因素。工厂企
业类型繁多,其评价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有评价方法很多,
有的评价方法已给出评价目标和要素的权重值,如指数评价法;
有的则没有,如安全检查表一类定性评价法。
( ")评价方法的运用。现有的评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一般
限于某个或某些行业。为此,在评价之初,评价人员必须对现有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的评价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科学地分析各自的原理方法、特
点、适用范围和使用的条件。有时为了更客观地反映现实系统的
安全性,必须用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可做到取长补短,
避免局限性。
( !)科学地识别潜在危险和安全防范措施。事物有其发展的
客观规律。事故也是如此,必须根据事故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来识
别系统中的危险和潜在危险。即找出危险的存在条件、触发因
素、发展的趋势,然后预测其后果以及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可靠
性。
( ")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劳动保护管理制度既是政策性的
一个侧面,也是体现科学性的另一侧面。如果一个工厂企业没有
一套科学的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就无法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
来,进行有秩序的安全生产活动。因此,劳动安全评价应把建立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公正性
在劳动安全评价中,必须注意下列两个方面。
( #)合理分配危险要素的权重值。某些要素和要素的相关关
系的危险性,由于在安全系统中其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比
较好判别,有的则不易判别,为此,在评价过程中要给定评价目
标或评价要素,分清其在安全系统各自的危险程度,即给定权重
值。由于人的认识水平不同和主观性的影响,每个人给定的权重
值定会有差异。为此,在给予要素的权重值时,必须公正、合
理,能反映安全系统的真实状态。权重值分配方法很多,可参见
有关资料。现有的评价方法如指数法,其权重值已给出(但有一
定范围);有的则没有,需要评价人员给定。
( $)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结论。评价活动有时会涉
及到有关部门、集团甚至个人的某种利益。在评价时,无论各方
面的目的和利益如何,必须以国家和职工的总体利益为前提,必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须公正地、实事求是地对系统运行造成的事故及其后果作出客观
地评价。
(四)针对性
由于所评价的项目(系统)是现实的、评价目标也是一定
的,因此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必须具有针对性,在评价过程中,分
析、识别危险性也必须是针对具体存在问题进行的。但有时会遇
到某些潜在事故的情况,需要对其存在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假
设,如果仅凭主观判断确定事故原因和后果,这种主观性有可能
偏离现实情况,而缺乏针对性。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
查研究,充分掌握实际情况,加以综合确定。从实际出发,就是
从当前我国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出发,在评价过程中既不要
提出无针对性的泛泛的结论与建议,也不要脱离现实条件的许
可,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过急的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要求。
三、安全评价的目标
(一)评价的目标体系
!"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
从系统分析的观点看,安全评价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为实
现评价任务,就需要制定该系统的评价目标,并确定这些目标的
衡量尺度即指标,作为衡量企业安全的标准。
企业安全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企业安全系统各级分目标的总
结果。为此,要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分解成各级分目标。在分解
过程中要注意使分解后的各级分目标与总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并保
持一致性,分目标的集合一定要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组成一个目
标体系(目标树)。
#"单项评价要素
在确定安全评价因素时,应考虑目标的单项评价指标,即目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标本身的内在因素。例如对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
时,就要考虑到设备的复杂性、操作性、稳定性、故障率、维修
性、更替性等。又如人的行为安全评价,必须考虑到能力、适应
性、记忆性、责任心、可训练性、灵活性等单项评价要素。
!"目标体系的简化
目标体系中各项目标之间(特别是要素之间)有相互联系,
一项目标的变化,常会影响到另外目标承受之变化。例如设备的
复杂性增加,可能需要增大成本,同样,设计的多能性、冗余性
也会增大成本。另外有些目标是相互制约的,如简易性与可扩展
性、多能性就存在制约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当拟定某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目标体系时,目
标体系拟定者为了全面反映客观现实,总希望多设目标,使目标
体系尽量完善,以免因遗漏重要信息而使评价失真。但目标数量
过多,就难以突出主要因素,反而不易分清主次。同时还会给参
加评价的具体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面对繁多的目标条
目,难于自始至终清醒而合理地评分。其结果很可能和目标体系
设计者的愿望相反,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这就提出了一
个问题:如何简化评价目标体系,选择一些足以影响评价好坏的
目标,作为评价特征。解决的办法:既需要目标体系拟定者有丰
富的实际经验,能较有把握地做出判断,也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探
讨,寻求科学的判断方法。例如用数理统计中的多元回归分析
法,确定各目标间的相关系数,根据目标间相关程度的大小,决
定取舍项目,使评价特征的确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目标的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作为目标的衡量尺度,有些指
标可以用数量表示,如成本、可靠度、故障率、事故伤亡率、财
产损失率等,称之为定量指标。有些指标不易用数量计算或表
示,如操作性、灵活性、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等,只能定性描
述,称之为定性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有许多可相互转化。对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于某些指标来说,如果从局部和微观或低层次的评价看,可以是
定量的,但从整体和宏观或高层次的评价看,也许只能是定性
的。虽然在实际评价时,为了分出危险等级,人们总希望将指标
量化。但在拟定目标体系时,首先应注意的倒是给目标定性。因
为定量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精确定性,而定性则是定量的基础。
只有先明确了目标的性质,由此进行的定量才能反映评价的本质
要求。这里有两个含义。
( !)定量不准。所设目标即使可以量化,但偏离了评价目
的,不反映本质问题。例如若将劳动条件改善目标设计为劳动效
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等指标,虽然易于量化,但不符合安
全评价的目的。如若采用车间温度、照明等指标则符合要求。
( ")定性不准。把不同质的东西放在一起,也无法比较。简
单迭加,只能使结论更加模糊不清。我们评价的内容是效率,而
不是其工作状态。所列各目标究其本质,都应是效果性的指标,
因此可以最后综合。如果其中列有状态性指标,如某企业政治思
想教育状态,显然和原来所列的各指标不同质,没有可比性。因
此,在拟定目标体系时,应根据评价目的、评价的层次,从整体
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质到量,在先定性的基础上,对同质
的目标,区分是定量目标还是定性目标,最后再根据各定性目标
的特点,寻求可能的适宜量化的方法。
四、评价程序
由于各个行业企业的不同,评价对象和要求也就有很大差
别,因此评价方式有多种,但归纳起来,所有评价方式都基本上
是按以下程序进行的:
(一)评价准备
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标准、
法规、水故案例、现场调查、确定分析方法、以及制定评价实施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计划等。
(二)危险性辨识
危险性辨识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础与核心。识别危险本身就
是一个预测的过程,通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各种方法和一定的
检测手段,分析、测定和判明危险源(点),包括固有的潜在的
危险。要分析危险的性质、模式、范围及发生条件,危险发生的
实际可能性、影响范围、发生的时机和空间条件,危险的严重度
和发生的频率等。
(三)危险的定量化
对已辨识出的危险通过量化处理,确定其危险度的等级或发
生概率,从而为评价提供数量依据。
(四)确定对策
即为消除危险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进行局部
改进、补救措施、限制与转移措施,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程等。
(五)综合评价
假定安全对策落实后对系统进行综合判断,并同既定的安全
指标或标准进行比较,以求判明所达到的安全水平,最后提出改
善安全状况的最合理的方案。
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辨识和危险性评价两个主要方面的内
容。由于辨识、评价对象不同,工艺、设备设施不同以及事故类
型、事故模式等不同,因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不同的。选用合
理的评价方法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它关系到评价对象的评价结论
是否合理、正确和可靠。评价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且不少评
价方法具有其行业性。
五、安全综合性评价
一个项目(工程)往往由多个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组成,他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们具有不同的物质、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存在不同的危险有
害因素。若使用一种评价方法是很难完成评价任务的。为此,一
般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即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取长
补短,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与要求。
综合性评价一般是指将下列几种评价方法进行有效组合。
(一)危险性预先分析
运用危险有害辨识方法,从物质、工艺、设备、公用工程等
方面进行危险有害的系统辨识,初步发现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
源,分析发生事故的条件、事故类型、可能的事故模式、事故后
果严重程度及事故发生可能性概率、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等,
将分析结果列于危险从设计、建设到生产各个阶段。
(二)安全检查表
根据危险性预先分析的结果,按照有关安全法规、标准、规
程、规范等文件,编制安全检查表,对评价单元中的危险有害因
素及隐患、薄弱环节进行检查。
(三)事故树分析
对主要事故,特别是严重度高、发生可能性大、影响因素较
多、相互关系复杂的事故要进行事故树分析,揭示出导致事故的
各基本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重要度分析,为制定控制事故
的措施提供依据。
(四)危险性定量评价
对那些具有火灾、爆炸、有毒的危险源,应对其发生事故的
后果进行定量评价。评价方法可采用指数评价法或数学模型计算
法。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
第一节概论
一、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
能量潜在着危险源,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
极大。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
故,降低风险,但还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
生事故,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
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
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
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
度。
!"世纪#"年代以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
援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
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有
关部门、企业、社区的责任人在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和作用,并成
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年印度博帕尔
毒物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于$%&(年发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
知情权法》( )*+ ,-+./+01+ 2340050/ 406 78--905:; <5/*: = :8 = >08?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 $%&’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发布了《应
急计划技术指南》。欧盟在$%&(年发布了《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
令》,并于$%&)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
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应急计划(预案)作为重大事
故预防的必要措施。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急计划是关
键的要素之一。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的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
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统
计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百分
之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
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
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应急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
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
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国务院《关于特
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要求:“市(地、州)、县
(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
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
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
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从
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
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
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
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是国际社会极其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减灾防
灾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也涉及计划、管理、政策等。灾难性
的事故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救援工作又涉及众多部门和多
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所以,事故应急救援也就不同于一般事
故的处理,成为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而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
的重视。在我国大中城市以及化工、石油、建筑、矿山、冶金、
电力等行业,正开始实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建立重大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安全系统工程。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中
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了平时做好事故的预防
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
施,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重大事故所具有的发生突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救援行动必须达到
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
负责制,以区域为主,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采取单位自救和
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地区的优势和作
用。
事故应急救援又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靠某
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
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救护、公安、
消防、环保、卫生、质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迅速、有
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
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
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
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指导群众防
护,组织群众撤离。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
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
护,并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
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
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造成事故
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
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
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
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
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
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
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危险化学品
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
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
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三、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
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降低损失,保护人
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至关重
要的。对此,安全生产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对各级政府的应急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特大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对企业的应急要求
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落实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
的器材和设备。《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
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
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
人员。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
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
运转。
%"事故报告制度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
报告后,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对事故的情况,任何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
报、不报。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
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
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
有关证据。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
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事故抢救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
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
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
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四、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避免的时候,
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惟一可以抵御事故或灾害蔓延并减缓危害
后果的有力措施。因此,如果在事故或灾害发生前建立完善的应
急救援系统,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的应急救援行动,事故后做好系统恢复和善后处理,可以拯救生
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
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 ")应急救援预案(或称计划);
( #)应急培训和演习;
( $)应急救援行动;
( %)现场清除与净化;
( &)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
( !)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 ")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
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 #)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
保障;
( $)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
( %)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各机构要不断调整运行状态,协调关系,形成整体,使系统
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现场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预案
要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应急救援
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
至迅速高效的应急行动。
(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评价;
(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它是通过培
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
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的是:
( &)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 ’)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
( $)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 ()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
( !)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应急救援行动
发生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营
救与疏散、减缓与控制、清除与净化等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应急救
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 &)人力资源;
( ’)物资与设备;
( $)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
( &)现场初始评估;
( ’)危险物质的探测;
(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 !)行动的优先原则;
( ")增援梯队。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例
如对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清洁净化。净化的方法主要是稀
释、处理、物理去除、中和、吸附和隔离等。
此外,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
设备的清洁也是应急行动的一个环节,在事故发生后要对被
污染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清洁、清理。
!"事故后的恢复
在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恢复,而且尽快恢复
最重要。恢复活动主要包括:
( #)现场警戒和安全;
( $)清洁;
( %)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 &)对破坏损失的评估;
( ’)保险的索赔;
( !)事故调查;
( ()重建。
五、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
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
管理。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和有关政府部门正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
机构。上海市人民政府于#))#年(月’日颁布命令,明确上海
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市和区、县抗灾救灾委员会领导,日
常工作由市和区、县民防办公室负责,组建起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专家委员会和救援专业队伍,实行$&小时的昼夜值勤制度。
$**$年’月#日发布实施的《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规定(试
行)》是中国的第一个多部门、多警种应急联动地方政府法规。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由公安、交警、消防、
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水、电、气等!"类应急
救助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构建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南
宁”平台,覆盖市辖区#$$%&平方公里(含武鸣、邕宁两县)。
南宁市##$报警服务台、火警##%、急救#&$、交警#&&等报警救
助系统、市长公开电话#&’(!及水、电、管道燃气、防洪、护林
防火、防震、防空等应急救助系统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公
安部&$$&年"月向全国公安系统正式推广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
中心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模式。
&$$’年&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成立了“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委员
会”,并着手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立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
工作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矿山应
急救援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的,该方案由矿山应急救援管理
系统、组织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装备保障系统、通讯信息系统
五部分组成。
#)矿山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由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委员会、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
心、市级及县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门及矿山企业应急救援管理
部门等组织(机构)组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委员会是在国家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下的负责矿山应急救援决策和协调的组
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委
托,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工作。
&)矿山应急救援组织系统分为救护队伍和医疗队伍两部分。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救护队伍由区域矿山救援基地、重点矿山救护队和矿山救护队组
成。急救医疗队伍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医疗救护中
心、区域和重点医疗救护中心和企业医疗救护站。负责矿山重大
事故的救护及医疗。
!"矿山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包括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专家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技术研究实验中心、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技术培训中心。负责为矿山应急救援工
作提供技术和培训服务。
#"矿山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系统的基本框架是: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购置先进的、具备较高技术含量
的救灾装备与仪器仪表,储存在区域矿山救援基地,用于支援重
大、复杂灾害的抢险救灾;区域矿山救援基地要按规定进行装备
并加快现有救护装备更新改造,配备较先进、关键性的救灾技术
装备,用于区域内或跨区域矿山灾害的应急救援;重点矿山救护
队负责省(市、自治区)内重大、特大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按
规定配齐常规救援装备并保持装备的完好性。
$"矿山应急救援通讯信息系统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中心网站为中心点,建立完善的矿山抢险救灾通讯信息网络,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省级矿山救援指挥
中心、各级矿山救护队、各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各矿山救援技
术研究、实验、培训中心、地(市)及县(区)应急救援管理部
门和矿山企业之间,建立并保持畅通的通讯信息通道,并逐步建
立起救灾远程会商视频系统。矿山应急救援通讯信息系统在国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局调度中心之间实现电话、信息直通。
矿山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是:当矿山发生重大事故时,应以
企业自救为主。企业救护队和医院在进行救助的同时,上报上一
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部门)及政府;救援能力不足以有效抢险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救灾时,立即向上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提出救援要求;各级矿山
救援指挥中心对得到的事故报告要迅速向上一级汇报,并根据事
故的大小、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决定调用重点矿山救护队或区域矿
山救援基地以及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实施应急救援。省内发生重特
大矿山事故时,省内区域矿山救援基地和重点矿山救护队的调动
由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
援指挥中心负责调动区域矿山救援队伍进行跨省区应急救援。
为做好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和国
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正式组建了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成立
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区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
心,承担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与主要职责如下:
(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
动中,组织和指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平时应组织编制化学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和救援专业队伍的组
织、训练与演练;开展对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
育,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品、经费的管
理和使用;对化学事故进行调查,核发事故通报。
( #)应急救援专家委员会(组)。专家咨询组由权威的工程
技术与管理指挥两部分专家组成,通常只在市一级建立。其主要
职责是:对指挥组织进行的应急准备活动提出重要建议,特别是
关于化学事故潜在威胁估计,对新装备、器材研制与配备的必要
性进行论证;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重要的训练演习活动等,进行
研究并提出决策性建议。化学事故发生后,专家咨询组的主要职
责有三条: ")对事故危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出估计; #)对修
改应急预案的必要性进行判断,对力量重新调整与部署提出具体
建议; $)对重大防护措施,如公众撤离等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对化学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平时应做好调查与研究,当好领导参
谋。
( !)应急救护站(队)。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队应尽快
赶赴事故地点,设立现场医疗急救站,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
救处理,并及时向医院转送。对救援人员进行医学监护,以及为
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供医学咨询。应急救援队平时应加强技术培训
和急救准备。通常由市、区医院或急救中心、工厂医务室(医
院)、军队医院等组成,在市或区卫生部门领导下开展救治活动。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或中毒危害区,抢救中毒伤员或
其他种类的伤员;指导危害区内公众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
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为了对中毒伤员进行正确的抢救,
医疗救治组织中,可吸收部分熟悉毒伤急救的防化技术人员参
与。
( ")应急救援专业队。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各救援队伍应在
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侦检队应尽快地测定出
事故的危害区域,检测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及危害程度。工程救
援队应尽快堵源,做好毒物的清消工作,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
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
凡涉及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均应建立本单位的救援组织机
构,明确救援执行部门和专用电话,制定救援协作网,疏通纵横
关系,以提高应急救援行动中协同作战的效能,便于做好事故自
救。
在没有设置应急救援机构的区域,一旦发生事故,当地政府
主要领导应组织安全、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成
立紧急救援指挥部实施救援。
( #)其他机构:
$)监测组织。监测组织由地方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
军队防化侦察分队等单位组成。其职责主要是:对空气、水、食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物等被污染的状况进行测定,为确定污染范围、水源和食物等可
饮(食)用的情况提出技术依据;为侦察污染空气滞留状况提供
条件。
!)公众疏散组织。公众疏散组织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
居民组织抽调力量组成。必要时,可吸收工厂、学校中的骨干力
量参加,或请求军队给予支援。其主要职责有:根据指挥部发布
的警报等级及防护措施,指导部分高层住宅居住的居民实施隐
蔽;引导必须撤出的居民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组织好
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儿童)的疏散安置工作;引导受污
染的人员前往洗消去污点;维护撤离区内的社会秩序,打击“趁
火打劫者”,保障居民和国家财产免受危害;维护安全区域或安
置区内撤出公众的安全,稳定人心和社会秩序。
")交通管制组织。交通管制组织通常由公安部门负责组成。
其主要职责有: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
阻止事故危害区外的公众进入;指挥、调度撤出危害区的人员和
使车辆顺利地通过通道;及时疏通交通阻塞;对各封锁路口附近
的重要目标实施保护;协助警戒巡逻分队维护社会秩序。
#)安全警戒组织。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可由公众疏散组织兼任,也可以组织专业的安全警戒队伍。在危
害区范围较大时,也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对
撤离区的重要目标实施保卫,进行街巷巡逻,缉拿犯罪分子。这
一组织可由公安、武警、军队的警卫分队组成。
$)洗消去污组织。洗消去污组织由军队防化部队、公安消
防队伍、环卫队伍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开设洗消站(点),对
受污染而且必须处理的人员、装备、物资、器材进行消毒;组织
地面洗消组实施地面消毒,开辟通道或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消毒;
临时组成喷雾分队(组),降低有毒有害物的空气浓度,阻止其
扩大扩散范围。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
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
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
络,以及与上级救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
的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
协同作战。
另外,建立毒物资料库或信息网,以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
家联络网。对救援行动中可能涉及的毒物,应建立起资料信息
库,其内容包括: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物数据、泄漏物清消方
法、消防措施、中毒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卫生标准及注意事项
等。或者与国内有关毒物咨询中心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便于救援
时咨询;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或专家联系名单,以便在救援过程
中及时得到技术指导。事故由操作者发现(或报告企业管理者),
立即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在企业管理者负责应急反应的情况
下,他就是负责处理事故的指挥者。若事故严重度升级可将指挥
责任移交给上一级指挥中心,这样事故就上升为!级事故。
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状况将向部分或全体应急人员发出通知,
然后向合作单位(包括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咨询,以便从技
术上就事故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提供建议。
应急人员在现场由他们各自的现场指挥者领导,并由指挥中
心对全部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对有害物质的浓度,应在专业服
务机构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测定,以便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这
种测定将决定事故是否确属需要社区援助的!级事故,或进一步
升级,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对于企业应急处理的事故,也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向
上级指挥中心(这可能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防部门、市长
办公室或由该社区指定为指挥中心的其他机构)提供有关事故的
影响与所采取的措施的全部信息。社区级指挥中心将根据企业应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急指挥中心的建议,决定是否应提供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处理事故
(上升到!级事故)。
然而通常只有在事故的影响和后果会危害到企业所在的周围
地区(社区),以及!或需要提供帮助来处理事故的情况下,企业
应急反应系统才向县、市或上级应急反应系统请求援助。在任何
情况下,企业都要对企业现场事故情况的发展进行连续不断的监
测,并将信息传送给社区级指挥中心。
根据事故后果严重度的级别,场外应急预案一般可分为社区
级、县(市)级、地区(市)级、省级、国家级。政府主管部门
应建立合适的报警系统,且有一个标准程序,将事故发生、发展
信息传递给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对事故情况的评价,
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场外应急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在企业
提供的现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负责制定。
第二节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行动是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即发生火灾、爆炸和
有毒物质泄露等重大事故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
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
事故发生前应该设计和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并进
行培训、训练和演习,以保证应急行动的有效性;一旦事故发
生,则应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
源投入行动;在事故现场,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急对策和
行动方案,从而能及时有效地使伤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和最
小范围。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一、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启动企业内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如
下。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或社区负责人或安全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行
动:
( !)掌握情况。不论事故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
有: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泄漏物质数量;已知
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
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这种伴随的可能
性;现场的风向、风速;泄漏(释放)危及企业外的可能性。
( #)报告与通报。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
故危及企业外时,应立即向各有关部门进行如下报告: !)报告
负责本厂附近应急工作的市或区的应急指挥中心; #)上报本系
统直接领导部门;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
按预案规定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
( $)组织抢救与抢险。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
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同时,事故发生单位最熟悉事故设施
和设备的性能,懂得抢险方法,必须尽早组织抢救与抢险。事故
发生单位要迅速集中抢险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
险,这包括: !)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的人员,组织本单
位医务力量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点; #)堵漏、
闭阀、停止设备运转、灭火、隔离危险区等; $)清点撤出现场
的人员数量,必要时,组织本单位人员撤离危害区; %)组织力
量消除堵塞,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
#"事故发生区的附近地区
首先受到危害的应该是事故发生区下风方向贴近事故区的公
•& ! #•
! !!!!!!!!!!!!!!!!!!!!!!!!!!!!!!!!!!!!!!
!"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在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
险源监察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
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
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
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安全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规
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确
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
制,并督促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
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与技术
中介组织配合,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提供监控的管
理及技术指导。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
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及时了解、掌握
重大危险源状况,从而建立企业负责、安全监督部门监督的重大
危险源监控体系。安全监督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的主要
职责为:
( !)接受重大危险源申报,并进行登记;
( #)接收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并审核;
( $)按重大危险源危险级别,实行分级监察和管理,建立所
辖范围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和安全管理责任制。
对于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应根据企业不同情况
实施分类指导:即在对企业提出保证安全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
上,结合企业的产业调整、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工作,对不同的
企业采取多种层次的指导,如对于管理水平高、技术实力强、科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要重点促其实施计算机控制,自
动检测、自动报警的集中安全控制,实现本质安全;对于管理水
平、技术实力、科技含量或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企业,则着重指
导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日常检查、应急处理等制度,尽量减
少灾害发生可能;对于工艺陈旧、设备老化、与国家产业政策不
符的企业,应促使其尽早改造或关停。在此项工作中应尽量调动
企业的积极性并注意减轻企业负担。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管理
的责任人,由其指定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履行以下职责。
( !)掌握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及其严重度,负责现场管理;
( ")建立对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制度巡检制度,掌握重大
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重大危险源所
在区域进行安全标识;
( $)制定场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每年
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 %)建立重大危险源变更管理制度,生产工艺、设备、材
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之前必须进行危险分析和安全评
价。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建立科学、
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对其可靠性应进行评估。
"&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各城市应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监
控工作。各城市应根据自己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地方性
的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并可以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
有效地对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监察。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各企业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企业对
重笪O赵垂芾砬榭鲂畔⒓笆鹿视痹ぐ福约鞍踩嗖觳棵哦?
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等信息,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以地理信息
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使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
况更加直观。该系统可以把安全监察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直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各企业重大危
险源监控工作的监督管理及跟踪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变化情
况,使安全监察部门的管理工作从直观性到实时性都有很大的提
高,为安全监察部门更好的服务。
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各城市应建立各区县安全监察
部门与市安全监察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拨号连接方式建立网
络,定期进行数据的更新。
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
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以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
分布状况信息和管理情况直接在总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为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决策服务所用。待条件成熟之后,可以把重
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各城市的监控子系统以及企业的计算机监
控系统通过网络相联,实现国家、地方和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对
重大危险源的三级计算机监控,并且可再扩大城市数目,逐渐向
全国推广。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第三节安全评价
一、安全评价的一般概念
一般所说的评价是指“按照明确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并把
它变成主观效用的行为,即明确值的过程”。在对系统进行评价
时,要从明确评价目标开始,通过目标来规定评价对象,并对其
功能、特性和效果等属性进行科学的测定,最后由测定者根据给
定的评价标准和主观判断,把测定结果变成明确值,作为决策的
参考。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以实际系统安全为
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
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及其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定义有三层意义。
( !)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是安全评价的核心。系统分析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前提,全
面地对评价对象的功能及潜在危险进行分析、测定,是评价工作
必不可少的手段。
( ")掌握企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之后,就要用
指标来衡量企业安全工作,即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安全性的程
度。为了达到准确评价的目的,要有说明情况的可靠数据、资料
和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是指数、概率值或等级。
(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寻求企业发生的事故率最低,损失最
小,安全投资效益最优。也就是说,安全评价是以提高生产安全
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即确保安全生产,尽可能少受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损失。欲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预防和控制危险的措施,优选措
施方案,提高安全水平,确保系统安全。
安全评价的目的在于以下几方面。
(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中考
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发现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
险因素,搞清引起系统灾害的工程技术现状,论证由设计、工
艺、材料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具体地说,设
计之前进行评价可以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
料,当必须采用时,可提出减轻和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设计之
后进行评价可以查出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修正
措施。
( ")评价的结果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评价资料中有系
统危险源、点的部位、数目、事故的概率、事故的预测以及对
策、措施等。决策者可根据评价结果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和管理对
策。
(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制定和完善有关安全操作与维修的规
章制度,作为安全教育的教材和进行安全检查的依据,促进安全
管理系统化、现代化,形成安全教育、日常检查、操作维修等完
整体系。
( $)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 %)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通过安全评价对事故进行科学分
析,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可从根
本上消除事故再发生的主要条件,形成对该条件来说的“本质”
安全。安全评价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下面仅就三种常用的方法
简介如下。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阶段分类
( !)预评价。预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工程)在规划、设计阶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段或施工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预测事故的危险性和研究控
制或排除事故的可能性,为规划者或设计者提供安全设计的依据
和可靠性的资料,使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在规划、设计阶段或
施工之前得到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中间评价。中间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工程)研制或安装
过程中,用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变更目标和为及时地采取措施而进
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 ")现状评价。对现有的工艺过程、设备、环境、人员素质
和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系统安全评价,以确定安全措施,做好安
全生产。
!#根据评价方法的特征分类
(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时不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处理,只作
定性比较。定性评价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将系统进行分解,依靠
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经验和判断能
力进行评价。
(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性量化基础上进行评价,
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分为概率评价法、数学模型计算评价和相对评价法
(指数法)。概率评价法是以某事故发生概率计算为基础的方法。
相对评价法也称评分法,是评价者根据经验和个人见解规定一系
列评分标准,然后按危险性分数值评价危险性。评分法根据所用
的数学方法构造的数学模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加法评分法、加乘
评分法和加权评分法三种。
"#根据评价内容分类
( $)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审。工厂设计和应用新技术开发新
产品,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就应进行安全性评审,通过评审
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计划设计阶段。一些国家已将它用法律的形
式固定下来。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 !)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结构效能、
事故伤亡率、损失率、投资效益等。
( ")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对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和人体操
作的可靠度进行行为测定,评定其安全性。
( #)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评价。对机器设备、装置、部件
的故障和人机系统设计,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进行安全、
可靠性的评价。
( $)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危
害的影响和工厂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 %)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评价。评价化学物质在生
产、运输、贮存中存在物理化学危险性,或已发生的火灾、爆
炸、中毒、腐蚀等安全问题。
安全评价的依据有三方面。
( &)有关的法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
关法律、法规。
( !)有关的标准。国家、部委和行业颁布的有关劳动安全卫
生的标准、规范、规程。
( ")所评价项目(工程)的有关文件。评价项目(工程)的
“可行性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或现场实际条件。
二、安全评价的原则
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评价是劳动保护的一项先行工作,一项
基础工作。进行这项工作,必须执行下列几条原则要求。
(一)政策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是国家一
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多项条款都与劳动保
护法规有直接的关系。
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三同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时”是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的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预测预防是实现安全管理现代
化的必要手段,而劳动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的高级阶段,是现代
安全管理的中心工作。在劳动安全评价中,必须严格贯彻和执行
国家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具体地说,就是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
委现用的标准、法规、规程和规范,如《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安
全卫生设计总则》、《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总则》、《压力容器安全技
术监察规程》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也
是劳动安全评价的依据。国家公布的各行业事故率、职工伤亡
率、财产损坏率和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允许
浓度、劳动条件分级标准等是劳动安全评价的尺度。
(二)科学性
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即确实能辨识
出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性。为此,在劳动安全评价中,必须依
据科学的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评
价工作的指南。科学性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
( !)科学地制定系统评价目标。安全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集合
在一起,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要素。因
此,评价目标是评价的出发点,是评价目的的具体化。通过科学
地制定评价目标,把评价所要达到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制定评价
目标必须注意科学性,运用科学的方法、理论和数据来分析、判
断目标系(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和影响因素。工厂企
业类型繁多,其评价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有评价方法很多,
有的评价方法已给出评价目标和要素的权重值,如指数评价法;
有的则没有,如安全检查表一类定性评价法。
( ")评价方法的运用。现有的评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一般
限于某个或某些行业。为此,在评价之初,评价人员必须对现有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的评价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科学地分析各自的原理方法、特
点、适用范围和使用的条件。有时为了更客观地反映现实系统的
安全性,必须用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可做到取长补短,
避免局限性。
( !)科学地识别潜在危险和安全防范措施。事物有其发展的
客观规律。事故也是如此,必须根据事故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来识
别系统中的危险和潜在危险。即找出危险的存在条件、触发因
素、发展的趋势,然后预测其后果以及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可靠
性。
( ")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劳动保护管理制度既是政策性的
一个侧面,也是体现科学性的另一侧面。如果一个工厂企业没有
一套科学的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就无法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
来,进行有秩序的安全生产活动。因此,劳动安全评价应把建立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公正性
在劳动安全评价中,必须注意下列两个方面。
( #)合理分配危险要素的权重值。某些要素和要素的相关关
系的危险性,由于在安全系统中其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比
较好判别,有的则不易判别,为此,在评价过程中要给定评价目
标或评价要素,分清其在安全系统各自的危险程度,即给定权重
值。由于人的认识水平不同和主观性的影响,每个人给定的权重
值定会有差异。为此,在给予要素的权重值时,必须公正、合
理,能反映安全系统的真实状态。权重值分配方法很多,可参见
有关资料。现有的评价方法如指数法,其权重值已给出(但有一
定范围);有的则没有,需要评价人员给定。
( $)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结论。评价活动有时会涉
及到有关部门、集团甚至个人的某种利益。在评价时,无论各方
面的目的和利益如何,必须以国家和职工的总体利益为前提,必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须公正地、实事求是地对系统运行造成的事故及其后果作出客观
地评价。
(四)针对性
由于所评价的项目(系统)是现实的、评价目标也是一定
的,因此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必须具有针对性,在评价过程中,分
析、识别危险性也必须是针对具体存在问题进行的。但有时会遇
到某些潜在事故的情况,需要对其存在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假
设,如果仅凭主观判断确定事故原因和后果,这种主观性有可能
偏离现实情况,而缺乏针对性。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
查研究,充分掌握实际情况,加以综合确定。从实际出发,就是
从当前我国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出发,在评价过程中既不要
提出无针对性的泛泛的结论与建议,也不要脱离现实条件的许
可,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过急的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要求。
三、安全评价的目标
(一)评价的目标体系
!"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
从系统分析的观点看,安全评价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为实
现评价任务,就需要制定该系统的评价目标,并确定这些目标的
衡量尺度即指标,作为衡量企业安全的标准。
企业安全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企业安全系统各级分目标的总
结果。为此,要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分解成各级分目标。在分解
过程中要注意使分解后的各级分目标与总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并保
持一致性,分目标的集合一定要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组成一个目
标体系(目标树)。
#"单项评价要素
在确定安全评价因素时,应考虑目标的单项评价指标,即目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标本身的内在因素。例如对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
时,就要考虑到设备的复杂性、操作性、稳定性、故障率、维修
性、更替性等。又如人的行为安全评价,必须考虑到能力、适应
性、记忆性、责任心、可训练性、灵活性等单项评价要素。
!"目标体系的简化
目标体系中各项目标之间(特别是要素之间)有相互联系,
一项目标的变化,常会影响到另外目标承受之变化。例如设备的
复杂性增加,可能需要增大成本,同样,设计的多能性、冗余性
也会增大成本。另外有些目标是相互制约的,如简易性与可扩展
性、多能性就存在制约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当拟定某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目标体系时,目
标体系拟定者为了全面反映客观现实,总希望多设目标,使目标
体系尽量完善,以免因遗漏重要信息而使评价失真。但目标数量
过多,就难以突出主要因素,反而不易分清主次。同时还会给参
加评价的具体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面对繁多的目标条
目,难于自始至终清醒而合理地评分。其结果很可能和目标体系
设计者的愿望相反,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这就提出了一
个问题:如何简化评价目标体系,选择一些足以影响评价好坏的
目标,作为评价特征。解决的办法:既需要目标体系拟定者有丰
富的实际经验,能较有把握地做出判断,也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探
讨,寻求科学的判断方法。例如用数理统计中的多元回归分析
法,确定各目标间的相关系数,根据目标间相关程度的大小,决
定取舍项目,使评价特征的确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目标的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作为目标的衡量尺度,有些指
标可以用数量表示,如成本、可靠度、故障率、事故伤亡率、财
产损失率等,称之为定量指标。有些指标不易用数量计算或表
示,如操作性、灵活性、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等,只能定性描
述,称之为定性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有许多可相互转化。对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于某些指标来说,如果从局部和微观或低层次的评价看,可以是
定量的,但从整体和宏观或高层次的评价看,也许只能是定性
的。虽然在实际评价时,为了分出危险等级,人们总希望将指标
量化。但在拟定目标体系时,首先应注意的倒是给目标定性。因
为定量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精确定性,而定性则是定量的基础。
只有先明确了目标的性质,由此进行的定量才能反映评价的本质
要求。这里有两个含义。
( !)定量不准。所设目标即使可以量化,但偏离了评价目
的,不反映本质问题。例如若将劳动条件改善目标设计为劳动效
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等指标,虽然易于量化,但不符合安
全评价的目的。如若采用车间温度、照明等指标则符合要求。
( ")定性不准。把不同质的东西放在一起,也无法比较。简
单迭加,只能使结论更加模糊不清。我们评价的内容是效率,而
不是其工作状态。所列各目标究其本质,都应是效果性的指标,
因此可以最后综合。如果其中列有状态性指标,如某企业政治思
想教育状态,显然和原来所列的各指标不同质,没有可比性。因
此,在拟定目标体系时,应根据评价目的、评价的层次,从整体
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质到量,在先定性的基础上,对同质
的目标,区分是定量目标还是定性目标,最后再根据各定性目标
的特点,寻求可能的适宜量化的方法。
四、评价程序
由于各个行业企业的不同,评价对象和要求也就有很大差
别,因此评价方式有多种,但归纳起来,所有评价方式都基本上
是按以下程序进行的:
(一)评价准备
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标准、
法规、水故案例、现场调查、确定分析方法、以及制定评价实施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计划等。
(二)危险性辨识
危险性辨识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础与核心。识别危险本身就
是一个预测的过程,通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各种方法和一定的
检测手段,分析、测定和判明危险源(点),包括固有的潜在的
危险。要分析危险的性质、模式、范围及发生条件,危险发生的
实际可能性、影响范围、发生的时机和空间条件,危险的严重度
和发生的频率等。
(三)危险的定量化
对已辨识出的危险通过量化处理,确定其危险度的等级或发
生概率,从而为评价提供数量依据。
(四)确定对策
即为消除危险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进行局部
改进、补救措施、限制与转移措施,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程等。
(五)综合评价
假定安全对策落实后对系统进行综合判断,并同既定的安全
指标或标准进行比较,以求判明所达到的安全水平,最后提出改
善安全状况的最合理的方案。
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辨识和危险性评价两个主要方面的内
容。由于辨识、评价对象不同,工艺、设备设施不同以及事故类
型、事故模式等不同,因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不同的。选用合
理的评价方法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它关系到评价对象的评价结论
是否合理、正确和可靠。评价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且不少评
价方法具有其行业性。
五、安全综合性评价
一个项目(工程)往往由多个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组成,他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们具有不同的物质、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存在不同的危险有
害因素。若使用一种评价方法是很难完成评价任务的。为此,一
般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即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取长
补短,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与要求。
综合性评价一般是指将下列几种评价方法进行有效组合。
(一)危险性预先分析
运用危险有害辨识方法,从物质、工艺、设备、公用工程等
方面进行危险有害的系统辨识,初步发现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
源,分析发生事故的条件、事故类型、可能的事故模式、事故后
果严重程度及事故发生可能性概率、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等,
将分析结果列于危险从设计、建设到生产各个阶段。
(二)安全检查表
根据危险性预先分析的结果,按照有关安全法规、标准、规
程、规范等文件,编制安全检查表,对评价单元中的危险有害因
素及隐患、薄弱环节进行检查。
(三)事故树分析
对主要事故,特别是严重度高、发生可能性大、影响因素较
多、相互关系复杂的事故要进行事故树分析,揭示出导致事故的
各基本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重要度分析,为制定控制事故
的措施提供依据。
(四)危险性定量评价
对那些具有火灾、爆炸、有毒的危险源,应对其发生事故的
后果进行定量评价。评价方法可采用指数评价法或数学模型计算
法。
•! " #•
! !!!!!!!!!!!!!!!!!!!!!!!!!!!!!!!!!!!!!!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
第一节概论
一、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
能量潜在着危险源,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
极大。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
故,降低风险,但还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
生事故,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
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
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
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
度。
!"世纪#"年代以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
援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
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有
关部门、企业、社区的责任人在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和作用,并成
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年印度博帕尔
毒物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于$%&(年发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
知情权法》( )*+ ,-+./+01+ 2340050/ 406 78--905:; <5/*: = :8 = >08?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 $%&’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发布了《应
急计划技术指南》。欧盟在$%&(年发布了《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
令》,并于$%&)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
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应急计划(预案)作为重大事
故预防的必要措施。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急计划是关
键的要素之一。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的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
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统
计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百分
之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
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
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应急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
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
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国务院《关于特
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要求:“市(地、州)、县
(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
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
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
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从
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
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
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
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是国际社会极其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减灾防
灾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也涉及计划、管理、政策等。灾难性
的事故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救援工作又涉及众多部门和多
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所以,事故应急救援也就不同于一般事
故的处理,成为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而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
的重视。在我国大中城市以及化工、石油、建筑、矿山、冶金、
电力等行业,正开始实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建立重大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安全系统工程。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中
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了平时做好事故的预防
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
施,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重大事故所具有的发生突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救援行动必须达到
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
负责制,以区域为主,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采取单位自救和
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地区的优势和作
用。
事故应急救援又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靠某
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
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救护、公安、
消防、环保、卫生、质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迅速、有
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
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
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
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指导群众防
护,组织群众撤离。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
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
护,并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
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
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造成事故
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
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
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
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
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
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
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危险化学品
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
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
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三、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
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降低损失,保护人
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至关重
要的。对此,安全生产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对各级政府的应急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特大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对企业的应急要求
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落实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
的器材和设备。《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
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
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
人员。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
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
运转。
%"事故报告制度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
报告后,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对事故的情况,任何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
报、不报。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
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
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
有关证据。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
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事故抢救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
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
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
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四、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避免的时候,
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惟一可以抵御事故或灾害蔓延并减缓危害
后果的有力措施。因此,如果在事故或灾害发生前建立完善的应
急救援系统,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的应急救援行动,事故后做好系统恢复和善后处理,可以拯救生
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
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 ")应急救援预案(或称计划);
( #)应急培训和演习;
( $)应急救援行动;
( %)现场清除与净化;
( &)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
( !)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 ")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
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 #)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
保障;
( $)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
( %)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各机构要不断调整运行状态,协调关系,形成整体,使系统
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现场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预案
要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应急救援
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
至迅速高效的应急行动。
(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评价;
(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它是通过培
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
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的是:
( &)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 ’)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
( $)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 ()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
( !)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应急救援行动
发生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营
救与疏散、减缓与控制、清除与净化等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应急救
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 &)人力资源;
( ’)物资与设备;
( $)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
( &)现场初始评估;
( ’)危险物质的探测;
(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 !)行动的优先原则;
( ")增援梯队。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例
如对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清洁净化。净化的方法主要是稀
释、处理、物理去除、中和、吸附和隔离等。
此外,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
设备的清洁也是应急行动的一个环节,在事故发生后要对被
污染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清洁、清理。
!"事故后的恢复
在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恢复,而且尽快恢复
最重要。恢复活动主要包括:
( #)现场警戒和安全;
( $)清洁;
( %)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 &)对破坏损失的评估;
( ’)保险的索赔;
( !)事故调查;
( ()重建。
五、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
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
管理。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和有关政府部门正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
机构。上海市人民政府于#))#年(月’日颁布命令,明确上海
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市和区、县抗灾救灾委员会领导,日
常工作由市和区、县民防办公室负责,组建起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专家委员会和救援专业队伍,实行$&小时的昼夜值勤制度。
$**$年’月#日发布实施的《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规定(试
行)》是中国的第一个多部门、多警种应急联动地方政府法规。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由公安、交警、消防、
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水、电、气等!"类应急
救助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构建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南
宁”平台,覆盖市辖区#$$%&平方公里(含武鸣、邕宁两县)。
南宁市##$报警服务台、火警##%、急救#&$、交警#&&等报警救
助系统、市长公开电话#&’(!及水、电、管道燃气、防洪、护林
防火、防震、防空等应急救助系统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公
安部&$$&年"月向全国公安系统正式推广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
中心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模式。
&$$’年&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成立了“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委员
会”,并着手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立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
工作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矿山应
急救援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的,该方案由矿山应急救援管理
系统、组织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装备保障系统、通讯信息系统
五部分组成。
#)矿山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由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委员会、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
心、市级及县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门及矿山企业应急救援管理
部门等组织(机构)组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委员会是在国家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下的负责矿山应急救援决策和协调的组
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委
托,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工作。
&)矿山应急救援组织系统分为救护队伍和医疗队伍两部分。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救护队伍由区域矿山救援基地、重点矿山救护队和矿山救护队组
成。急救医疗队伍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医疗救护中
心、区域和重点医疗救护中心和企业医疗救护站。负责矿山重大
事故的救护及医疗。
!"矿山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包括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专家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技术研究实验中心、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技术培训中心。负责为矿山应急救援工
作提供技术和培训服务。
#"矿山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系统的基本框架是: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购置先进的、具备较高技术含量
的救灾装备与仪器仪表,储存在区域矿山救援基地,用于支援重
大、复杂灾害的抢险救灾;区域矿山救援基地要按规定进行装备
并加快现有救护装备更新改造,配备较先进、关键性的救灾技术
装备,用于区域内或跨区域矿山灾害的应急救援;重点矿山救护
队负责省(市、自治区)内重大、特大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按
规定配齐常规救援装备并保持装备的完好性。
$"矿山应急救援通讯信息系统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中心网站为中心点,建立完善的矿山抢险救灾通讯信息网络,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省级矿山救援指挥
中心、各级矿山救护队、各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各矿山救援技
术研究、实验、培训中心、地(市)及县(区)应急救援管理部
门和矿山企业之间,建立并保持畅通的通讯信息通道,并逐步建
立起救灾远程会商视频系统。矿山应急救援通讯信息系统在国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局调度中心之间实现电话、信息直通。
矿山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是:当矿山发生重大事故时,应以
企业自救为主。企业救护队和医院在进行救助的同时,上报上一
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部门)及政府;救援能力不足以有效抢险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救灾时,立即向上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提出救援要求;各级矿山
救援指挥中心对得到的事故报告要迅速向上一级汇报,并根据事
故的大小、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决定调用重点矿山救护队或区域矿
山救援基地以及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实施应急救援。省内发生重特
大矿山事故时,省内区域矿山救援基地和重点矿山救护队的调动
由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救
援指挥中心负责调动区域矿山救援队伍进行跨省区应急救援。
为做好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和国
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正式组建了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成立
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区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
心,承担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与主要职责如下:
(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
动中,组织和指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平时应组织编制化学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和救援专业队伍的组
织、训练与演练;开展对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
育,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品、经费的管
理和使用;对化学事故进行调查,核发事故通报。
( #)应急救援专家委员会(组)。专家咨询组由权威的工程
技术与管理指挥两部分专家组成,通常只在市一级建立。其主要
职责是:对指挥组织进行的应急准备活动提出重要建议,特别是
关于化学事故潜在威胁估计,对新装备、器材研制与配备的必要
性进行论证;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重要的训练演习活动等,进行
研究并提出决策性建议。化学事故发生后,专家咨询组的主要职
责有三条: ")对事故危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出估计; #)对修
改应急预案的必要性进行判断,对力量重新调整与部署提出具体
建议; $)对重大防护措施,如公众撤离等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对化学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平时应做好调查与研究,当好领导参
谋。
( !)应急救护站(队)。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队应尽快
赶赴事故地点,设立现场医疗急救站,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
救处理,并及时向医院转送。对救援人员进行医学监护,以及为
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供医学咨询。应急救援队平时应加强技术培训
和急救准备。通常由市、区医院或急救中心、工厂医务室(医
院)、军队医院等组成,在市或区卫生部门领导下开展救治活动。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或中毒危害区,抢救中毒伤员或
其他种类的伤员;指导危害区内公众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
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为了对中毒伤员进行正确的抢救,
医疗救治组织中,可吸收部分熟悉毒伤急救的防化技术人员参
与。
( ")应急救援专业队。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各救援队伍应在
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侦检队应尽快地测定出
事故的危害区域,检测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及危害程度。工程救
援队应尽快堵源,做好毒物的清消工作,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
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
凡涉及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均应建立本单位的救援组织机
构,明确救援执行部门和专用电话,制定救援协作网,疏通纵横
关系,以提高应急救援行动中协同作战的效能,便于做好事故自
救。
在没有设置应急救援机构的区域,一旦发生事故,当地政府
主要领导应组织安全、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成
立紧急救援指挥部实施救援。
( #)其他机构:
$)监测组织。监测组织由地方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
军队防化侦察分队等单位组成。其职责主要是:对空气、水、食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物等被污染的状况进行测定,为确定污染范围、水源和食物等可
饮(食)用的情况提出技术依据;为侦察污染空气滞留状况提供
条件。
!)公众疏散组织。公众疏散组织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
居民组织抽调力量组成。必要时,可吸收工厂、学校中的骨干力
量参加,或请求军队给予支援。其主要职责有:根据指挥部发布
的警报等级及防护措施,指导部分高层住宅居住的居民实施隐
蔽;引导必须撤出的居民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组织好
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儿童)的疏散安置工作;引导受污
染的人员前往洗消去污点;维护撤离区内的社会秩序,打击“趁
火打劫者”,保障居民和国家财产免受危害;维护安全区域或安
置区内撤出公众的安全,稳定人心和社会秩序。
")交通管制组织。交通管制组织通常由公安部门负责组成。
其主要职责有: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
阻止事故危害区外的公众进入;指挥、调度撤出危害区的人员和
使车辆顺利地通过通道;及时疏通交通阻塞;对各封锁路口附近
的重要目标实施保护;协助警戒巡逻分队维护社会秩序。
#)安全警戒组织。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可由公众疏散组织兼任,也可以组织专业的安全警戒队伍。在危
害区范围较大时,也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对
撤离区的重要目标实施保卫,进行街巷巡逻,缉拿犯罪分子。这
一组织可由公安、武警、军队的警卫分队组成。
$)洗消去污组织。洗消去污组织由军队防化部队、公安消
防队伍、环卫队伍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开设洗消站(点),对
受污染而且必须处理的人员、装备、物资、器材进行消毒;组织
地面洗消组实施地面消毒,开辟通道或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消毒;
临时组成喷雾分队(组),降低有毒有害物的空气浓度,阻止其
扩大扩散范围。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
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
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
络,以及与上级救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
的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
协同作战。
另外,建立毒物资料库或信息网,以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
家联络网。对救援行动中可能涉及的毒物,应建立起资料信息
库,其内容包括: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物数据、泄漏物清消方
法、消防措施、中毒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卫生标准及注意事项
等。或者与国内有关毒物咨询中心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便于救援
时咨询;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或专家联系名单,以便在救援过程
中及时得到技术指导。事故由操作者发现(或报告企业管理者),
立即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在企业管理者负责应急反应的情况
下,他就是负责处理事故的指挥者。若事故严重度升级可将指挥
责任移交给上一级指挥中心,这样事故就上升为!级事故。
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状况将向部分或全体应急人员发出通知,
然后向合作单位(包括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咨询,以便从技
术上就事故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提供建议。
应急人员在现场由他们各自的现场指挥者领导,并由指挥中
心对全部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对有害物质的浓度,应在专业服
务机构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测定,以便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这
种测定将决定事故是否确属需要社区援助的!级事故,或进一步
升级,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对于企业应急处理的事故,也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向
上级指挥中心(这可能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防部门、市长
办公室或由该社区指定为指挥中心的其他机构)提供有关事故的
影响与所采取的措施的全部信息。社区级指挥中心将根据企业应
•! " #•
! !!!!!!!!!!!!!!!!!!!!!!!!!!!!!!!!!!!!!!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急指挥中心的建议,决定是否应提供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处理事故
(上升到!级事故)。
然而通常只有在事故的影响和后果会危害到企业所在的周围
地区(社区),以及!或需要提供帮助来处理事故的情况下,企业
应急反应系统才向县、市或上级应急反应系统请求援助。在任何
情况下,企业都要对企业现场事故情况的发展进行连续不断的监
测,并将信息传送给社区级指挥中心。
根据事故后果严重度的级别,场外应急预案一般可分为社区
级、县(市)级、地区(市)级、省级、国家级。政府主管部门
应建立合适的报警系统,且有一个标准程序,将事故发生、发展
信息传递给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对事故情况的评价,
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场外应急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在企业
提供的现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负责制定。
第二节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行动是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即发生火灾、爆炸和
有毒物质泄露等重大事故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
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
事故发生前应该设计和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并进
行培训、训练和演习,以保证应急行动的有效性;一旦事故发
生,则应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
源投入行动;在事故现场,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急对策和
行动方案,从而能及时有效地使伤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和最
小范围。
•" # $•
! !!!!!!!!!!!!!!!!!!!!!!!!!!!!!!!!!!!!!!
安全事故防范与紧急救援及预案编制实用手册一、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启动企业内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如
下。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或社区负责人或安全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行
动:
( !)掌握情况。不论事故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
有: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泄漏物质数量;已知
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
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这种伴随的可能
性;现场的风向、风速;泄漏(释放)危及企业外的可能性。
( #)报告与通报。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
故危及企业外时,应立即向各有关部门进行如下报告: !)报告
负责本厂附近应急工作的市或区的应急指挥中心; #)上报本系
统直接领导部门;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
按预案规定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
( $)组织抢救与抢险。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
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同时,事故发生单位最熟悉事故设施
和设备的性能,懂得抢险方法,必须尽早组织抢救与抢险。事故
发生单位要迅速集中抢险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
险,这包括: !)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的人员,组织本单
位医务力量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点; #)堵漏、
闭阀、停止设备运转、灭火、隔离危险区等; $)清点撤出现场
的人员数量,必要时,组织本单位人员撤离危害区; %)组织力
量消除堵塞,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
#"事故发生区的附近地区
首先受到危害的应该是事故发生区下风方向贴近事故区的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