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作业规程
目 录
第一章、 地质说明书 ¨¨¨¨¨¨¨¨¨¨¨¨¨¨¨¨3
第二章、 采煤方法 ¨¨¨¨¨¨¨¨¨¨¨¨¨¨¨¨7
第三章、 顶板管理、支架 ¨¨¨¨¨¨¨¨¨¨¨¨¨¨7
第四章、 运煤、运料、通风、供电系统及设备配置 ¨¨¨10
第五章、 经济指标表 ¨¨¨¨¨¨¨¨¨¨¨¨¨¨¨¨14
第六章、 劳动组织表 ¨¨¨¨¨¨¨¨¨¨¨¨¨¨¨¨14
第七章、 循环图表 ¨¨¨¨¨¨¨¨¨¨¨¨¨¨¨¨¨15
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 ¨¨¨¨¨¨¨¨¨¨¨¨¨¨¨16
一、总则 ¨¨¨¨¨¨¨¨¨¨¨¨¨¨¨¨¨¨ ¨16
二、初次放顶 ¨¨¨¨¨¨¨¨¨¨¨¨¨¨¨¨¨¨17
三、液压支架的操作规定及质量要求¨¨¨¨¨¨¨¨¨18
四、采煤机的使用及进刀方式¨¨¨¨¨¨¨¨¨¨¨¨19
五、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使用及管理规定¨¨¨¨22
六、机巷皮带机的使用及管理规定¨¨¨¨¨¨¨¨¨¨25
七、运输机及支架防倒防滑¨¨¨¨¨¨¨¨¨¨¨¨¨25
八、电器设备管理¨¨¨¨¨¨¨¨¨¨¨¨¨¨¨¨¨26
九、泵站管理¨¨¨¨¨¨¨¨¨¨¨¨¨¨¨¨¨¨¨27
十、顶板及巷道管理¨¨¨¨¨¨¨¨¨¨¨¨¨¨¨¨27
十一、工作面上下出口及超前支护¨¨¨¨¨¨¨¨¨¨29
十二、工作面装顶¨¨¨¨¨¨¨¨¨¨¨¨¨¨¨¨¨32
十三、提高煤质措施¨¨¨¨¨¨¨¨¨¨¨¨¨¨¨¨33
十四、防治水措施¨¨¨¨¨¨¨¨¨¨¨¨¨¨¨¨¨33
十五、防治瓦斯¨¨¨¨¨¨¨¨¨¨¨¨¨¨¨¨¨¨33
十六、通风、防尘、防灭火措施¨¨¨¨¨¨¨¨¨¨¨34
十七、斜巷运输¨¨¨¨¨¨¨¨¨¨¨¨¨¨¨¨¨¨37
十八、使用手拉葫芦起吊大件注意事项¨¨¨¨¨¨¨¨38
十九、无极绳绞车使用及管理规定¨¨¨¨¨¨¨¨¨¨40
二十、绞车的选型与钢丝绳校验¨¨¨¨¨¨¨¨¨¨¨41
二十一、避灾及避灾路线¨¨¨¨¨¨¨¨¨¨¨¨¨¨46
二十二、其它¨¨¨¨¨¨¨¨¨¨¨¨¨¨¨¨¨¨¨46
第一章 地质说明书
1.概况
1013工作面是五沟煤矿首采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东翼,走向长约1000m,倾斜宽147.5m,工作面面积约150000m2。工作面风、机巷掘进施工方位均为52°20′,风巷标高在-331m~-374m之间,机巷标高在-334m~-388m(巷道顶板标高)之间,工作面北与F14大断层相距120~250米,东北到四含防水煤柱边界,东南为设计的1015工作面,西南到南翼三条开拓大巷及五沟向斜轴。
2.煤层赋存情况及主采煤层顶底板特征
2.1 本工作面所回采的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10煤层,上距铝质泥岩约60m,下距太原组一灰平均间距56m,由于构造影响,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
2.2 煤层稳定性评价:
10煤层厚度为0~5.5m,平均厚度M=3.1m,煤厚变异系数γ=43%,煤层可采性指数K=0.82,10煤层倾角为3-15°,平均倾角α=10°。在褶曲两翼附近,岩煤层产状变化极大,倾角一般达25~30°,局部如机巷J9点褶曲东翼岩煤层倾角达55°以上。从以上参数分析可以看出,本工作面10煤层为不稳定煤层,仅在工作面里段靠近风巷部分范围内煤层赋存较稳定,但由于褶曲的影响,煤层及顶底板起伏较大。
2.3 煤层可采性评价:
根据工作面风、机巷实际揭露情况来看,工作面大部分范围可采,但风巷从F3~F6点有180m段距离煤层厚度小于0.8m,不可采;机巷从J6~J11点有250m段距离为挤压变薄区,其中,J7点~J11点间不可采。工作面可采长度为670m,可采面积为98781m2,占工作面总面积78%。
2.4 煤层结构:
本工作面绝大部分范围内10煤层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如机巷在J11~J12点附近有大约100m地段,10煤层间夹有0.1~0.8m泥岩或粉砂岩夹矸,煤层分叉为2层,厚度变薄为0.4~2m,局部不可采,在工作面回采后期对生产会造成一定影响。
2.5 主采煤层顶底板特征
2.5.1 顶板岩性特征
10煤层直接顶板岩性:工作面外段为中厚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厚度为6.4~10m;中段为灰色~浅灰色粉砂岩,一般厚度为3.7m;里段直接顶板则为深灰色~灰黑色块状泥岩,含炭质,厚度为2.5m。老顶为泥岩、粉细砂岩都有,岩性和厚度变化大。局部见1~2层厚约0.3m的薄煤线。
2.5.2 底板岩性特征
10煤层直接底板岩性变化不大,岩性为粉、细砂岩或粉细砂岩互层,以粉砂岩为主,厚度一般为3~4m左右,工作面里段靠近切眼附近直接底板则变化为深灰色块状泥岩,厚度为1.7m左右。老底则为细、粉砂岩,含11煤层,11煤一般为1~3层,为薄煤层,位于10煤层下8~34m,不可采。
3.煤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煤
质 工业指标 J3-1孔 J2-8孔 28-2孔 J2-7孔 28-3孔
深度(m) 402.95 405.10 402.80 352.74 369.94
Mad(%) 0.70 0.78 0.56 0.46 0.59
Ad (%) 11.47 17.86 14.03 18.28 17.19
Vdaf (%) 25.96 27.74 25.17 30.21 27.69
Qnet,d (MJ/kg) 32.05 28.89 30.74 29.02 29.18
煤类 FM FM JM FM FM
煤层自燃倾向性 本区10煤层属自燃煤层。
煤尘爆炸性 煤尘具有爆炸性。
CH4 1、井下巷道钻孔瓦斯含量测定: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对矿井南翼10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试与分析结果,南一采区10煤层瓦斯含量为1.082027 m3/t。
4.地质构造
首采1013工作面位于大型正断层F14断层南侧,且位于井田主褶曲五沟向斜东翼,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小褶曲和小断层较为发育,岩煤层倾角变化较大,对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4.1首采工作面巷道实揭低洼点10处,其中机巷有6处,风巷有4处。.
4.2 断裂构造:1013工作面位于F14大型正断层南侧120~200m,三维地震勘探解释和巷道揭露的次生断层较多,多发育为正断层。
4.2.1 F14断层:
位于矿井的中部,为大型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落差10-280m,北端交于五沟断层,在矿井内走向长度约5.5km,断层破碎带较宽,有26-5、28-5、补7、补9、30-1、J1-7、26-5等钻孔和三维地震控制,F14断层在井下实测分为两条断层,即F14-1和F14断层,落差分别为70米和40米,在南一采区回风巷X7点南26米处揭露,为查明断层。
4.2.2 小断层: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1013工作面有17条正断层,机巷有7条,风巷有7条,面内存在三条。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实际揭露断层14条,其中机巷8条,风巷6条,落差在0.6m-6.5m,差在0.6m-6.5m,产状及位置如表1:
表1 101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揭露的断层情况一览表
序号 断层编号 断层性质 倾向
(°) 倾角(°) 落差
(m) 实际揭露位置 备注
1 F1013-3 正 90 50 0.7 J4点前40m 可靠
2 DF127 正 110 80 1.5 J8点南20m 可靠
3 F1013-4 正 90 30 1.0 J9点前54m 可靠
4 F1013-8 正 270 60 0.6 J19点前8m 可靠
5 F1013-9 正 260 67 3.0 J19点前22m 可靠
6 F1013-12 正 227 45 2.4 J24点前27m 可靠
7 F1013-13 逆 97 30 2.2 J26点前8m 可靠
8 DF110 正 265 45 5.5 J27点前12m 可靠
9 F1013-5 正 280 80 3.0 F9点前48m 可靠
10 F1013-6 正 232 45 3.0 F13点前7m 可靠
11 F1013-7 逆 31 45 2.5m F14点前19m 可靠
12 DF117 正 257 85 6.5 F20点前12m 可靠
13 F1013-10 正 69 75 3.0 F20点前56.6m 可靠
14 F1013-11 逆 84 40 2.2 F22点前61m 可靠
4.2.3 层间滑动:1013工作面两巷实际揭露煤厚在0m~5.5m之间,平均煤厚为3.1m,工作面正常煤岩层平均倾角为10°。如工作面风巷在外段曾出现120米段无煤区,造成10煤层顶板和底板直接相接触的现象;南一采区回风巷从X10点~X21点间10煤层顶板多处起伏变化,造成煤层厚度变化极大,该段煤厚为0~4.4m,局部出现煤层顶断底不断现象。
在工作面收作线附近,由于受到向斜及断层的挤压、牵引、切割影响,煤岩层倾向有较大起伏,出现层间滑动,在机巷J7点前36m~J13点及风巷F2点前30m~F5点前20m之间较为明显。
5.水文地质
5.1 第四系含水层(组)
从总体上看四含岩性泥质含量高,渗透性差,补给条件较差,一般富水性弱。
四含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是矿坑充水主要补给水源,但其补给量不大。
5.2.10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以灰白色中、细砂岩为主,夹灰色粉砂岩及泥岩。砂岩厚度11.23~66.10m,平均27.10m。砂岩裂隙发育不均,局部多发育垂直裂隙。
该含水层(段)砂岩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弱。。工作面机风两巷从拨门至迎头位置皆有淋水现象,水量较小,一般为3~5m3/h
10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涌水量估算结果表
F(m2) K (m/d) M (m) S (m) R (m) r0 (m) R0(m) Q
(m3/h)
97500 0.02798 35.52 385.31 644.49 176.17 820.66 62
5.3.10煤底板太原组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1013工作面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存在灰岩水突水的可能。
5.5.10煤层底板太灰岩溶裂隙水突水量估算
当工作面主采煤层受采动影响有引起太灰水突入工作面可能,
表3 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可能突水量估算结果表
K (m/d) M (m) S (m) R (m) r0 (m) R0 (m) Q (m3/h)
0.28929 32.91 380.944 2048.93 11.97 2060.9 177
5.6.比拟法对工作面涌水量的估算
经调研,与本矿相邻的界沟煤矿于2007年8月份,工作面涌水量达370 m3/h。
7.储量情况
地质储量为Q=S÷cosα×M×γ=419523吨。
可采储量为=419523×95%= 398547吨。
第二章 采煤方法
1、巷道布置
工作面跟顶施工,基本与两巷垂直,机、风巷沿煤层走向,跟顶掘进。
2、采煤方法的选择
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
3、回采工艺
回采工艺:采煤机割煤——运输机运煤——移架支护顶板。
第三章 顶板管理、支架
1、顶板管理方法
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通过液压支架的支、降、移达到顶板支护、放顶。
放顶步距0.6m,最大控顶距4.8m,最小控顶距4.2m。
周期来压期间,拉架要擦顶带压拉架,拉架后要保证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发生片帮时要及时拉超前架,片帮较宽时,要及时伸出滑移前梁,防止冒顶。
2、工作面基本支架形式
基本支架为ZZ4400——17/35液压支架。
3、车窝端头支护形式及规格
机头、机尾车窝为普通加长顶梁液压支架,配合走向棚维护上下端头,上下20m范围内超前支护,采用一梁两柱五排走向棚,帮顶背严实。当机头以及机尾的支架与超前支护之间的距离超过500mm时,应使用走向半圆木一梁两柱进行托棚支护顶板。
第四章、运煤、运料、通风、供电系统及设备配置
1、运煤系统:
1013工作面——1013机巷——1013溜煤眼——-380南翼胶带机大巷——主井——地面。
2、运料系统:
材料从地面——付井——井底车场——-440m南大巷——南翼轨道上山——-360m南翼轨道大巷——1013风巷进料联巷——1013风巷5——1013工作面。
3、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地面——付井——主石门——南大巷——南翼轨道上山——1013机巷进料斜巷——1013机巷——1013工作面——1013风巷——1013机风联巷——南一采区回风大巷——-360m南翼总回——风井——地面。
4、通风风量计算
项 目 单 位 风 量
按瓦斯涌出量计 算 m3/min Q=100q•k=100×2×1.2=240
按出勤人 员
计 算 m3/min Q=4Nk=4×100×1.2=480
m3/min 根据公司规定综采工作面Q≥800
风 速
校 验 最大风速 800÷4.2÷1.9÷60=1.67m/s<4m/s
最小风速 800÷4.8÷3.4÷60=0.81m/s >0.25m/s
最 后 确 定 风 量 经综合考虑后,本工作面风量最后确定为800m3/min
依
据 同时工作最多人数N=100人
最小断面3.4×2.5m2;最大断面为4.1×2.5m2瓦斯绝对涌出量:(经验数据) q=1~2 m3/min k=1.2
设备配置表
设 备 名 称
规 格 型 号 数 量
使 用 备 用 小 计
移动变电站 KBSGZY-1600/6 2 2
馈电开关 KBZ630/1140 2 2
矿用隔爆型组合开关 8SKC9215-3300/600 3 3
控制台 KTC2.2 1 1
乳化液泵 WRB-200/31.5 1 1 2
喷雾泵站 XPB250/5.5 1 1 2
皮带机 SDJ-150 1 1
皮带机 SSJ-1000/2*110 1 1
转载机 SZZ764/200 1 1
破碎机 LPS-1000 1 1
运输机 SGZ764/2*315 1 1
采煤机 MG250/600QWD 1 1
排头液压支架 ZZ44OO-17/35 6 6
基本液压支架 ZZ44OO-17/35 93 93
第五章、经济指标表
名 称 单 位 指 标
走向长度 m 平均1000
倾斜长度 m 147.5
平均厚度 m 2.7
煤层容重 t/m 1.37
地质储量 万t 41.9
可采储量 万t 39.8
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区内后退
顶板管理方法 全部垮落法
平均采高 m 2.7
循环方式 个/天 6
循环进度 m 0.6
循环产量 t 328
月产量 t 59000
回采率 % 100
采煤工效 t/工 13.3
炸药消耗 Kg/万t
雷管消耗 发/万t
煤质灰分 % 18
可采期 月 6.5
第六章、 劳动组织表
作业制度、劳动组织及回采工艺
1、工作面采用单循环的进刀方式,放顶步距为0.6m,每天按6个循环组织生产
2、作业制度:工作面实行“三、八”制,二班采煤,一班检修。
3、组织形式:工作面特殊工种为固定工种,其余工种为综合工种,特殊工种追机作业,其余工种可分茬作业。
劳动组织表
工 种 出勤人数 小计 分工时作业安排
14:00 22:00 6;00 14:00
中 夜 早
队 长 2 2 2 6
煤机司机 3 4 4 11
支 架 工 4 6 6 16
两巷端头 8 8 8 24
清 理 工 2 10 10 22
皮 带 机
司 机 4 2 2 8
转 载 机
司 机 3 1 1 5
泵站司机 2 1 1 4
电 工 7 1 1 9
家 具 房 1 1 1 3
机 工 4 1 1 6
回 柱 工 4 4 4 12
杂 工 8 6 6 20
四 铁 员 1 1 1 3
出 勤 工
合 计 149
第七章:循环图表(后附)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一、总 则
1、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及上级安全技术的有关规定,严禁“三违”。
2、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和《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所有机电工要持证上岗。
4、下井前要休息好,认真穿戴好工作服、胶壳帽等防护用品,按规定正确佩戴好矿灯和自救器,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严禁酒后或携带火源和易然易爆物品下井。
5、下井人员要精力集中,注意安全,不准打盹睡觉。严禁进入不通风的独头巷道或有栅栏 的巷道和峒室,严禁扒、跳矿车或运行中的运输皮带机,过风门时注意车辆并随手关好风门。
6、上下山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管理制度,特殊情况必须征得把钩人员的同意后方可行走。
7、当工作面无故停风时要立即停止工作,并将人员撤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地点,班长应清点人数,并及时汇报到矿调度所,不经瓦检员现场检查或检查后浓度不符合规定,不得入内。
8、若工作面压力增大,有冒顶预兆时,要先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后再继续工作。
9、若工作面发生灾害时,必须在瓦检员的带领下,迅速按该种灾害的避灾路线,由区跟班人员、队长组织撤离,同时向矿调度所汇报。
10、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设备维修包机制,工程质量验收制和事故分析制。井下两人以上工作时,必须指定安全负责人。
11、在生产中,遇到顶板条件恶化,冒顶、漏矸、片帮严重时必须及时处理,处理时必须派有经验的老工人专门观察顶板,严格执行敲帮问顶的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12、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出现,工作面的安全监测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通讯系统等,应保持完好状态,并确保能正常使用。
13、加强工作面综采设备的管理,要切实按照设备的完好标准进行认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所有综采设备安全保护都必须按照设备安全使用要求进行安装调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撤除或更改,在生产中发现失灵应及时更换。
14、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要按照煤炭部及集团公司制定的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做到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初次放顶
1、矿应成立初放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初放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现场指挥直至初放工作结束。
2、初次放顶前,必须认真做好工作面矿压管理工作,工作面每隔10架安装一组(两块)压力表,并三班做好工作面的压力显现记录。认真维护、保养好工作面压力表,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3、及时收集记录的原始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指导工作面安全生产。
4、初次放顶前,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必须进行联合试运转,确保机电设备完好,各种保护齐全可靠,方可开帮回采。
5、初放期间,液压系统确保完好,乳化液浓度3%—5%,泵站压力≥30MPa,支架不串液,不漏液,不自动卸载,各液压元件齐全完好,支架垂直于顶底板,支撑有力。
6、初放期间,必须加强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管理,达到三直、两平、两畅通、一干净。
7、移架时要擦顶带压,严禁移架时支架大升大落破坏顶板。
8、若放顶期间,煤壁发生片帮,必须用半圆木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架设走向棚进行人工超前管理,并用塘柴笆片背严顶板。
9、出现漏顶时,必须有队长现场指挥,先清理好退路,保证后退通道的畅通,并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专门观察顶板后,方可进入煤帮进行人工超前管理顶板。若顶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应先将人员撤至安全的地点,待压力稳定后再恢复处理,处理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掉活矸后再继续施工,同时要加强高冒区的瓦斯管理,严禁超限作业。
10、初放期间,工作面要严格控制采高,保证跟底跟顶回采。局部地点煤层较薄必须割底,保证采高不低于1.9m。当煤层变厚时,最大采高不得大于2.8m。
11、两巷出口的超前支护长度、宽度,支护形式要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否则不得开帮回采。
12、初采期间,为防止支架在移架时出现歪架、咬架、和爬架现象,在移架时要合理利用侧护千斤顶进行调架,若煤层出现变化(倾角较大)时,应安设调架千斤顶,调架千斤顶的安装自机尾支架始,每五架安装一个,配用锚链等型号的快速接头与支架相连。锚链型号为φ26×92mm.
13、调架时,应先试供液,严禁对调架千斤顶猛拉猛供,防止链条挣断伤人。对于歪斜支架,调架后架间可能存在空顶,当距离超过200mm时必须架设临时走向棚,防止架间窜矸。
14、当工作面直接顶全部跨落后,经矿有关部门鉴定后,方可进行正常回采。
三、液压支架的操作规定及质量要求
1、支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非支架工不得进行操作,支架工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移架要追机作业,移架距离采煤机8~10架,若采煤机速度过快,移架速度跟不上时,必须停机移架以控制顶板。
3、移架前,先对支架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将架前的浮煤、浮矸清理干净,移架要擦顶带压移架并一次到位。
4、移架后,支架要及时升足劲,顶梁要平整接顶,严实有力。操作完毕后所有手把要打到零位 并关闭截止阀。手把方向要保持一致。
5、移架时,注意力要集中,且正确使用支架的操作阀,防止误动作。
6、移架时拉线作业,保证其偏差不超过±50mm,中心距不超过±100mm。相邻支架的错差不超过侧板的高度的2/3。
7、移架时,若支架阻力过大或拉不动时不准硬拉,找出原因处理后再移架,移架时架间架前不准站人。移架时,人员应躲进支架裆内,防止架间掉矸伤人。拉移排头支架时,移架人员应首先观察好顶板,支架周围以及靠近老塘五排铰接顶梁范围内,确认无人时,方可站在安全地点操作支架。
8、为防止支架歪倒或下滑,移架时坚持使用侧护千斤顶或调架千斤顶进行调架,必要时可使用单体辅助进行调架,移架顺序自下而上。
9、如用单体调架时,除操作人员可躲进支架裆内操作,其余人员必须撤至距作业点5m以外的支架裆内,操作单体时必须由一人扶柱,一人插枪注液,待单体稳住劲后,用麻绳或细铁丝扎住注液枪手把,撤离人员,实行远距离供液。且单体要生根牢固,防止单体打蹦伤人。
10、运输机必须按顺序移溜,移溜时必须遵循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移溜,不得从两端向中间移溜:严禁在弯曲段上移架。
11、更换胶管或更换其他液压元件时,必须关闭截止阀或停泵,只准在无压状态下进行。
12、支架的所有进回液管必须连接可靠,"U"卡插双脚,不得用铁丝代替。支架不串液不漏液,不自动卸载,出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13、更换大型部件(立柱、千斤顶)时,必须使用手拉葫芦进行起吊,且重物与起吊工具间必须连接可靠,起吊能力大于起吊重量的两倍。
14、需要调架时,必须先对顶板进行维护,否则严禁降架调架。调架时只准一次调一架,严禁同时调两架或两架以上,以防发生冒顶事故。顶板破碎或冒顶时,严禁调架。
15、调架时先检查本架以及周围支架的完好情况,以及调架千斤顶的链子、连接环是否牢固完好,否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断链伤人。
16、调架降架幅度不要过大,不要超过上下支架的侧护板,以免造成顶板事故和歪架幅度增大。调架时队长要现场指挥。
四、采煤机的使用及进刀方式
1、采煤机司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执证上岗,严格按作业规程操作,其余人员不得操作煤机。煤机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监测仪,发现超限要立即停机。
2、司机在操作煤机的过程中,应注意各个仪表的动作情况,采煤机的声音、温升等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停机处理。
3、采煤机割煤时要保证采高符合要求,严格掌握卧底量,防止啃底或飘刀,不得留有伞檐。当煤体较硬时,应放慢牵引速度。
4、因该工作面走向起伏较频繁,采煤机司机要合理调整好采煤机滚筒的升降高度。
5、启动采煤机前应先检查内外喷雾是否正常,无水或水压不足不准开机 ,煤机的内外喷雾应能覆盖滚筒。内喷雾压力不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小于1.5Mpa。并巡视采煤机四周,确认对人员无危险后,方可接通电源。
6、煤机司机要三人协同作业,严禁单人操作,开机前应先巡视煤机四周,确认对人无危险后方准开机 。
7、煤机运行时司机不得远离煤机,采煤机上必须装有能停止工作面运输机的闭锁急停开关。
8、割煤时,煤机上下5m的范围内不准有人作业,斜切进刀要有足够长度,要不少于30m。割煤过程中,任何人严禁在煤壁侧作业。
9、工作面发生冒顶或严重片帮时,必须停止割煤,处理时采煤机,运输机停电并闭锁。并摘掉煤机的滚筒离合器,拉掉电控箱隔离开关。
10、严禁煤机割大块矸石、支架前梁、护帮板、单体等铁器的物品。
11、煤机进入两端头前,队长要安专人维护好端头的顶板,撤除正对滚筒的单体,电缆管线,各种杂物清除干净。进入两端头时,人员全部撤到5m以外,以防滚筒甩物伤人。
12、当采煤机检修、更换截齿或滚筒上下3m以内有人工作时,必须护帮护顶,切断电源,打开煤机隔离开关和离合器,打开其磁力启动器的隔离开关。并对运输机施行闭锁,非煤机检修人员严禁随意合上上述开关或手把。同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伸出护帮板,采取切实可行的护帮措施,并派专人监护,防止片帮煤伤人,。
13、注意保护好煤机的电缆水管等,煤机运行时要有人看护,以防拉断。
14、下班停机后,必须切断电源,并打开其磁力启动器的隔离开关。
五、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使用管理及操作规定
(一)总要求:
1、开机前司机应认真检查,要求转动部位附近无杂物,管线吊挂整齐,各种螺丝齐全紧固,盖板完整,油量适量,冷却良好,信号齐全,闭锁可靠。开机要及时打开冷却水。
2、三机启动后,司机应注意观察运行状态,要求运行平稳,声音正常
3、三机运行时,司机不得离开岗位,如要离开必须停机闭锁。
4、三机运行时,电机和减速箱保持良好通风和冷却,工作温度不超过75°C(烫手)。
5、严禁人员进入运转的运输机、转载机的上方及里帮作业,否则应停机闭锁。
6、处理三机事故或更换部件时,一定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和专人看守及谁停电谁送电的制度。
7、三机司机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执证上岗。
(二)一般措施
1、移溜应滞后采煤机12m以上的距离,移溜时应确保溜子水平弯曲度不超过3°,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m。
2、移溜时,应按顺序抵车,尽量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移溜,严禁从两头向中间抵车或任意分段抵车。抵车要一次抵够600mm的行程。抵车必须在运输机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严禁抵死车,但抵机头机尾时可停车进行。
3、正常情况下严禁开倒车。
4、溜子抵不动不准强行作业,必须清理好杂物.矸石查出原因后方可继续作业,人工清理时要有专人看护顶板,并做好临时支护。
5、运输机应安专人定期检修,损坏部件及时更换,运输机应尽量保持平直,机头与顺槽转载机尾搭接合理,不拉回头煤。
6、运输机每隔15m安装一个载波电话且闭锁功能灵敏可靠。
7、正常割煤时,必须将电机及齿箱周围清理干净,保证散热。
8、检修运输机时要停电闭锁。更换液力偶合器保护塞时,人的身体不要对准保护塞,防止高温液伤人,保护塞必须按照说明书使用。严禁使用其他物品代替。
9、更换链条或其他部件时,要用紧链器并要有固定链条的措施,防止出现链条滑落造成事故,需要更换较大型部件时,必须使用额定起吊重量大于被起吊重物两倍的手拉葫芦,同时严禁使用铁丝或其他物品代替钢丝绳头。
10、工作面检修运输机时,人员尽量不要走在运输机内,防止片帮煤伤人,如确需在运输机内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采取伸出护帮板打护帮单体的办法护住煤壁,确保人员安全。
11、运输机严禁乘人,行人跨越运输机时必须停车闭锁,正常运行时严禁跨越。
12、运输机的液力偶合器,必须按规定的量加注难燃液,易熔合金塞必须符合标准。严禁用高压液冲洗电机和齿箱冷却系统内的杂物
13、采煤工作面的移动式机电设备,在工作结束后,司机都必须切断电源,并闭锁。
14、转载机的管理及使用
(1)、转载机安专人定期检修,按要求加注黄油。
(2)、机巷转载机机头要安设一个载波电话,且能保证闭锁正常使用。
(3)、转载机严禁倒转。
(4)、如转载机与破碎机之间有坚硬矸石或其它硬杂物卡住时应及时停车处理。
(5)、机巷转载机机头与皮带机机尾要有挡煤装置,防止洒煤。
(6)、转载机液力偶合器按照使用说明书加入规定量的规定介质严禁不按规定私自乱加其它液体。
(7)、机头、机尾及中间槽所有传动、转动部位处于完好状态,连接罩盖板座齐全,螺丝固定牢靠。
(8)、严禁打运设备、单体、笆片、塘柴、顶梁等物品,严禁人员登乘。
(9)、 检修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停电、挂牌并锁死开关手把,然后方可进行。
(10)、人员跨越处要有过桥。
(11)、处理机头金属网和锚杆托盘,替机头背帮单体或抵机头改棚时,都必须停车并闭锁,回柱时也必须在转载机停止运行时进行,防止单体或其他物品掉入车中伤人。
(12)、转载机运行时,机巷严禁抹冒挑棚,机头必须安装载波电话一个,紧急情况下能闭锁停车。
(13)、每次开车前都必须先发出信号,待人员撤离后再开车,且开车时先低速起动后,再换高速运转。
15、拉移机巷转载机
(1)、 采用自移装置拉移转载机时,拉移前,要认真检查自移装置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各种销、卡是否齐全。
(2)、拉移转载机前应先检查机头与皮带机的搭接情况,若有擦帮碰顶现象,必须及时处理,禁止硬移。
(3)、拉移转载机前,应检查电缆管线是否吊挂整齐,并把桥部下的浮煤杂物清理干净。
(4)、拉移转载机时要时刻观察转载机机头与皮带机的搭接情况,防止拉过或拉掉道。
(5)、拉移转载机时,应使两侧的千斤顶的拉力平衡,避免偏移。拉移时,人员严禁在拉移千斤顶两侧工作或行走。并有专人检查所有人员是否撤至安全地点。
16、破碎机管理和使用
(1)、破碎机要安排专人按要求检修,定期加注黄油。
(2)、破碎机安全网要完好齐全,保证使用。
(3)、破碎机的锤头与转载机之间的间距要合适。
(4)、破碎机严禁倒转。
(5)、破碎机检修时检修人员要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并把启动器的隔离开关打在停电的位置锁死。
(6)、破碎机如须打开上盖时,必须将破碎机停电,且待锤头停稳后方可开盖,松紧电机时,人员严禁站在电机内侧,以防电机滑脱伤人。
(7)、破碎机必须设两道防护链,并在进料口上方安装可靠齐全的安全网。
六、机巷皮带机的使用与管理规定
1、皮带机要有专人进行维护,损坏部件及时更换,各传动部位传动灵活。
2、皮带机的铺设要平直。
3、皮带机严禁打倒车,严禁运送人员。
4、皮带机每隔50m应安装一个刮煤器,机头机尾均应安设刮煤装置。生产中应设专人清理皮带机尾。
5、皮带机撕裂长度超过200mm时应重新砸卡处理。
6、皮带机的声光信号要齐全可靠,同时应有堆煤、防跑偏装置以及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并能正常使用。
7、开机前应发出启动信号,得到回应后方可启动,启动后司机应注意倾听运转声音,当出现声音异常以及皮带跑偏,撕裂、卷带等不正常情况时及时停车处理,否则严禁开车。皮带机运送工字钢及其它物件时另行补充措施。
8、人员在调皮带时,要扎紧袖口,防止手臂袖口被卷进运转的滚筒中。皮带机的所有运转部位都要加装防护栅栏,严禁人员入内。
9、人员在皮带上工作时以及在进行检修工作时都要停电挂牌并闭锁。在使用张紧绞车张紧皮带后,应打开张紧绞车启动器的隔离开关并闭锁。
10、在机巷的的几处低洼点要安装有防止皮带弹起的压带装置。
11、拉移皮带机尾时按拉移转载机措施执行。
七、运输机以及支架防倒防滑
12、运输机防滑
13、保证运输机与转载机搭接合理,, 底链不带回头煤,尽量减少底链的运行阻力。
14、工作面适当调成伪斜,即机头超前机尾3~11m。
15、严格控制推移运输机的顺序,尽量从机头向机尾推移,严禁乱抵车。
16、在运输机处在比较静止的状态时,抵车前机头机尾用单体锚固在支架底座上,防止上窜和下滑。
17、在移完后,不能同时松开机头或机尾的锚固装置,移完后立即锚固,必要时立即在机头架底梁上用单体支柱加固锚柱。
18、液压支架防倒防滑
19、始终自下而上移架,防止采空区矸石冲击支架尾部。
20、为防止新移设支架处于初撑力阶段与顶板的摩擦力小可能产生下滑,应采取间隔移架,并使支架保持适当迎山角,以抵消顶板下沉时水平位移量。
21、要严防输送机下滑牵动支架下滑,要采取特殊支护措施,确保排头支架的稳定。
22、移架时在支架下方采用单体帮靠移架,防止排头架下滑,必要时,在机头第四架上安设一防倒千斤顶用于第一架的防倒,千斤顶用锚链快速接头与支架相连,移架时千斤顶先供足液,然后再降架移架。
八、电器设备管理
1、移变系统必须安装在顶板完好、无淋水的地段。
2、工作面、两巷的电器,每班设专人进行检查,处理问题时必须停电并锁死手把挂停电牌,如有两人以上同时工作,要派专人看守,确认同时工作人员均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后方可送电,坚持谁停电谁送电的制度,防止误送电。两巷电器确保无失爆现象。
3、设备的信号按钮必须齐全完好,灵敏可靠,不得有误动作。
4、电气开关要设置电压等级、容量、整定电流挂牌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整定值。
5、通讯设备、保护系统严格按设备选型配套使用,生产过程中不得任意损坏,或甩掉不用保护系统。不得带电移动电器设备。
6、设备的停送电操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非专职的电工不得擅自操作电器设备;
(二)、操作千伏级的电器设备主回路必须佩带绝缘手套和绝缘靴;
(三)、127v的手持式电器的操作手柄在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要有良好的绝缘。
7、拉移变前应派专人从变电所切断电源、闭锁、看护,严禁带电拉移移变系统,拉移时要由队长统一指挥,并派专人检查生根装置、串车装置,防跑车装置及绞车的安全设施,每次拉移变前,并检查好巷道的帮顶,不得有擦顶碰帮的现象,列车间连接必须使用专用矿车销,连接可靠。
8、拉移移变时移变系统周围及下方严禁有人,要设专人站岗堵人。
9、松拉移变时,移设备列车的绞车要均匀适当,禁止猛拉猛松,禁止绳道及列车的上下帮行人或作业,移变移好后要及时打好阻车支杆或卡好阻车器,防止跑车,遇到列车所移区段内有上坡和下坡的情况时,列车的另一端必须用绞车双向牵引,防止飞车。移好移变后要埋好接地极。
10、操作台灵敏、可靠,且能在开车前发出可靠的警报。
九、泵站
1、启动泵前泵站工要认真检查润滑油位是否正常,连接螺丝是否牢固,密封是否完好,然后方可发出开泵信号。
2、开泵前要先发出呼叫信号,待确认可以开泵的信号后,方可开泵。
3、检修或更换泵的机械液压元件时,必须把泵的开关的隔离开关打到零位。
4、泵的压力调定值不超过31.5Mpa,供液压力不低于30Mpa。严禁随意调定安全阀的整定值。
十、顶板及巷道管理
1、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应做好矿压观测工作,并对工作面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总结顶板活动规律。对两巷顶板出现下沉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有关科室,并采取措施立即处理。
2、每班开工前,班长要亲自检查工作面煤壁,顶板以及上下出口的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人员在煤壁侧工作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的制度并要做好临时支护,闭锁煤机、运输机,并有专人看好顶板,防止掉矸伤人。严禁在空顶、空帮及支护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作业。
4、工作面采取及时支护形式,及先移架后抵车,移架后支架要升足劲,当端面距超过340mm,及时伸出滑移前梁护住顶板。
5、工作面上、下两巷必须保证高度不低于2m,断面不小于原设计断面的75%。
6、两巷超高地段,挑棚必须用木料接实顶,保证超前支护能够生足劲。并增加两排走向棚。工作时要搭工作台,工作台必须安全牢固。
7、超前支护的单体要垂直顶底板,做到迎山有力,且纵横成线,其偏差小于50mm,放液口朝老塘方向,并用棕绳或尼龙绳沿走向栓为一体用以防倒。
8、严禁单体和摩擦支柱在同一纵排中混合使用,单体的初撑力不小于90KN。每小班至少测量一次,单体下清理净浮煤浮矸,打在实底上,当钻底量超过100mm时,单体下要穿木鞋或塑料鞋。
9、两巷要清理干净无淤泥、杂物,各种材料要码放整齐,并挂牌显示。
10、为降低工作面采动影响,减小巷道的支架变形量,两巷超前支护外20m范围内,靠巷道的轨道两侧挑两排工字钢或半圆木走向棚一梁三柱,梁头相接。
11、机、风巷抹帽挑棚一律由里及外,坚持先套后替的原则,不得先替后套,以免引起冒顶。抹冒回撤“U”型棚腿以及松动顶帮时,人员应站在牢固的棚下,先在棚梁下打上临时点柱(点柱为一梁两柱),然后方可继续作业,且作业时禁止人员从梁下通过或停留。严禁机巷刮板机运行时进行超前支护作业。
12、替棚子要套一棚替一棚,严禁大拆大放,严禁空顶作业,拆棚子时,待顶梁下方临时点柱后,先用千斤顶或拔柱器进行回棚腿,拉千斤顶或拔柱器的棚子先进行加固,千斤顶一端固定在牢固可靠的霸王桩上,另一端同“U”型棚用锚链相连,人员操作时,应躲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防止拉蹦链条伤人。待两帮腿子全部回收完毕后,再放下“U”型棚梁子。替棚后对替棚地点空帮空顶处及时背平刹实,严禁空帮空顶。
13、机、风巷锚梁网巷道要卸掉螺丝帽及锚杆托盘,超前挑棚支护直接在锚网下挂梁挑棚,当顶板破碎或超高时必须用木料接实顶,保证超前支护能够生足劲。
14、机、风巷要提前拆除上帮的锚杆、托盘及金属网,然后用千斤顶或手拉葫芦拉出锚杆,拆除后及时采用单体背帮,回出的锚杆及时运往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15、工作面两巷要安专人抽排水、清除杂物、加固“U”型棚,腰帮过顶,严禁有危棚、片帮、漏顶等影响人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现象出现,两巷的净高度要不低于2m。
16、在维护巷道时,同一巷道内最多只允许二组人员进行维护。且相距不少于15m。
17、维修时,随时注意观察顶板,防止顶板落石伤人。必要时打临时支护,遇到较大冒顶时,必须有区队长现场指挥,立即进行处理和抢修。处理顶板事故时,先清理好后退通道,保证后退通道的畅通,,先加固冒顶区周围的棚子,然后先外后里进行维修,防止二次冒落,过顶时一般由上而下的顺序过顶。同时加强高冒区的瓦斯检测,禁止超限作业。
18、维修巷道每组要有2人操作,单人不准作业。
19、维修机巷巷道时,人员不得站在皮带机上进行维护。如高度 太大必须搭工作台,工作台必须安全牢固不影响通风。
20、维修时,要对维护地点的风、水、管路、电缆以及防尘、通风设施妥善保护,防止破坏。维修工作结束后,要把杂物浮煤清理干净。
21、两巷的回收,随采随放,回柱线不滞后支架的后立柱。
22、回收单体时,必须先放落单体,再用回柱器或千斤顶进行回收,严禁不放液硬拉。机巷回收时,必须在停车时进行回收工作,并与司机联系好,在柱子未回收完毕不得开车。
23、严禁采用刮板机回收或运输单体。
24、严禁人员正对运输机机头站立,防止大块煤或其他异物伤人。
25、回柱或改棚时,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制度,人要站在支护完整的安全地点。
26、维护工给单体注液时,要闪开单体受力打滑可能波及的地点。
27、挪移皮带机尾、转载机生根,或拉移移变生根后造成破碎顶板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支护。
十一、工作面上下出口超前支护
(一)超前支护标准及要求
1.支护要求
(1)风、机巷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DW35-180/100X)配铰接顶梁(HDJB-1200)支护,距煤壁20m范围内,采用五排走向棚一梁两柱;帮顶背严背实;
(2)风、机巷使用五排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排距0.7m,柱距0.6m。
2.支护质量标准
(1)支柱走向一条线,偏差小于±50mm;
(2)超前支护的单体支柱必须打设在铰接顶梁与架棚梁交接处,严禁打在两根架棚梁之间;单体支柱升起后,应持续供液3~5s,使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小于50KN;
(3)顶梁铰接使用,顶梁与顶板接触不平处,用木料穿实垫平,并保持平直;
(4)所有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放液口朝老塘方向,支柱手把体方向一致,朝向风巷外侧;
(5)单体的支撑高度不得低于1.8m,行人道宽度不得小于0.7m,单体支柱活柱行程不得小于200mm;超前支护范围内严禁堆放闲置设备及杂物;
(6)单体支柱下浮煤浮矸必须清理净,打在实底上,当钻底量超过100mm时,单体下要穿木鞋或塑料鞋;
(7)超前支护必要时需打背帮单体时,背帮单体的0.6m步距,上方用木料打在顶板上,并用板皮或竹笆腰好帮;
(二)安全措施
1.风、机巷超前支护应每组不少于4人操作,施工前备齐所需的支柱、材料、工具等;
2.支设前先观察顶板、两帮煤体情况,发现隐患应立即处理,处理不好不得开工;
3.超前支护卧底时,注意观察两帮棚腿情况,防止棚腿“失脚”倒棚;
4.风、机巷超前支护由里及外,坚持先套后替的原则,不得先替后套,以免引起冒顶。
5.替棚之前,必须用DW35-180/100X单体点柱加强所有变形失修的U型钢棚。脱裆漏顶的重新接顶过严;
6.替棚时,把现场杂物清理干净,确保后路畅通;
7.替棚时,在原“U”型钢棚内用φ200×3000mm的木料配DW35-180/100X单体,一梁两柱,打实在巷道的顶板上;
8.木料套好后,用单体在原“U”型钢梁上打两根点柱,要求点柱均匀生根牢固有力;
9.抹帽回撤“U”型钢棚腿以及松动顶帮时,人员应站在牢固的棚下,从在棚梁下打上临时点柱开始到架好新支架之前,禁止人员从梁下通过或停留;
10.替棚子要套一棚替一棚,严禁大拆大放,严禁空顶作业,拆棚子时,待顶梁下方打好临时点柱后,先拆卸固定“U”型棚的螺丝,再用千斤顶或拔柱器进行回棚腿,生根千斤顶或拔柱器的棚子必须进行加固,千斤顶一端固定在牢固可靠的霸王桩上,另一端同“U”型钢用锚链相连,人员操作时,应躲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防止拉蹦链条伤人。待两帮腿子全部回收完毕后,再放下“U”型钢梁子。替棚后对替棚地点空帮空顶处及时背严接实,严禁空帮空顶;
11.替出的“U”型钢及时运至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不得放在回棚处以免影响后路;
12.超前支护生根时,先用铲子扒出柱窝,由一人将单体支柱柱底放在塑料鞋或木鞋柱窝内并扶牢支柱,插好注液枪,由一人托起顶梁放在支柱柱爪上,然后由一人观察顶板,一人注液,使支柱将顶梁托到顶板,若顶板不平时,采用板皮垫实;支设第二架及其余时,先铰接顶梁,然后将顶梁托起用锤打紧贯满圆销插牢水平楔;水平楔小头外露不少于20mm。平巷的顶部用木料接实,支设平直,依次由里向外进行;
13.超前支护的支柱严禁超高或偏低使用;施工时禁止他人通行,待停止施工时,方可行人;
14. 在用支柱必须系齐系牢防倒绳。
(三)两巷接顶
一)施工步骤
1.接顶工作台的搭设
1)用两个高2m的“人”字梯配合2m长的大板搭设;
2)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1.5m,且必须有两人扶住方可作业;
二)两巷接顶
1.若两巷需要接顶时,在顶梁上用连体木垛接顶,木垛规格为:长*宽*厚=2000mm*200mm*200mm的方木。要求木垛扎实有力,不实处用木楔塞实;
2.木垛接好一架单体升足劲后,用千斤顶回掉已接上劲的“U”型棚的棚腿子,要用片伐远距离不低于10米供液,前后20米范围内不准有人。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原则,回棚腿前必须在木垛下靠帮打好背帮支柱,并用大笆从上到下背严,回掉棚腿后,两帮不实处用木料或矸石填实;
3.回“U”型钢棚腿时,所用拔柱器(拉葫)或千斤顶要生根在正规有劲的地点;
4.接顶工作必须有一名队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现场指挥,并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操作。
十二、工作面装顶
1、预测预报周期来压,来压期间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支架要升足劲达到初撑力,跟机护帮,顶板破碎时及时拉超前架。
2、当工作面出现煤层结构变化煤质松软时,要及时上料护帮,护顶,杜绝蛮干行为。
3、工作面出现断层,要由跟班人员现场指挥并处理顶板和煤帮。
4、、处理工作面顶板和煤帮时,运输机必须停机并闭锁,专人看护,严禁空顶作业,严防折帮伤人。
5、装顶工作要由队长或跟班统一指挥,协调安全。
6、装顶前应首先进行敲帮问顶,人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把工具找掉危岩活矸,要有专人看护顶板,确定无片帮掉顶后方可工作,必要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帮空顶作业。
7、装顶前应打好扶手,找好退路,装顶时要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装顶,并派有经验的老工人监护顶板。施工时必须检查高冒区的瓦斯情况。
8、装顶时不得操作维修装顶的支架及相邻支架,人员不得在冒顶的溜子上行走逗留。
9、使用单体支护装顶材料时,应用链子或尼龙绳把单体固定在支架上,以防单体歪倒或进入运输机。并预紧后远距离供液。
十三、提高煤质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防止煤壁漏顶。
2、正常情况下,采煤机不准割底板,大块矸石及时捡出,放到老塘。
3、加强工作面喷雾管理,防止过多水量进入煤炭中。严禁用水冲刷机头、机尾。
4、工作面过断层时,加强顶板管理。若顶板破碎,必须由人工用穿插梁支护好后,方可继续割煤。
十四、防治水措施
1、回采过程中,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同时做好工作面及两巷疏水降压和底板加固防治水工作。
2、工作面在回采初期,要加强对顶板出水情况进行观测,做好水质化验工作。
3、回采之中,发现煤壁挂汗、淋水增大,出现雾气等透水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汇报调度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
4、据工作面防治水设计,在机、风两巷低洼处,挖掘水仓且要求水仓规格为:长*宽*高=5.0*3.0*3.9m,深为1.5m,并保持水仓内干净无杂物。
5、好探放水工作,积水较多时,应及时进行排水。且保证水沟畅通无杂物。
7、内要配备扬程为30m,排水能力为1003/h的水泵4台。确保水泵完好。
8、风两巷要安装两路8吋排水管,并保证水管畅通。
9、风巷要有备用水泵,并保持完好。
十五、防治瓦斯
1、加强工作面通风管理,保证工作面风量供给 ,防止瓦斯超限。
2、加强瓦斯检查工作,设专职瓦检员。一班不少于三次检查,并在工作面上隅角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当工作面过断层时要蹲点检查,严禁超限作业。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时,要立即停止作业;超过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 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3、工作面回风巷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CO2 超过1.5%时,必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利用单体调架时,加垫木塞,同时喷雾,防止产生火花。
5、风巷内要设置甲烷传感器和CO传感器,工作面上隅角要设置便携式甲烷
检测报警仪 。 附1013工作面安全监控设计。
6、加强电器设备的维护,严禁出现失爆。
7、上隅角回柱时,先洒水,瓦斯超限时严禁回柱。
8、工作面支架尽量升平整,不出现错差,保证减小风阻,防止瓦斯积聚。
9、当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1%,附近20m范围内必须停止作业,当CH4的浓度达到1.5%时,必须切断电器设备的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0、当工作面或上隅角存在局部瓦斯积聚,浓度达到2%,体积大于0.5m3时,附近20m范围内都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1、上隅角回柱要及时,保证没有风流死角,回柱线不得滞后后立柱,与上帮成45°,回柱要使用铜锤进行回柱,回柱后及时沿放顶线设置栅栏或拉绳,严禁人员进入老塘区。
12、上隅角要悬挂便携仪,便携仪的悬挂距帮顶各300mm处。同时煤机司机要随身携带便携仪。
13、当上隅角瓦斯变化较大时,加设导风障不能解决瓦斯积聚时,要及时汇报矿有关部门,安装瓦斯抽放系统。届时由通风区补充瓦斯抽排管理措施。
14、各班队长、跟班人员,电钳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随时对工作地点进行瓦斯检测。
1013工作面安全监控设计
一、目的
加强瓦斯管理,实现瓦斯实时监测,实现实时监控(瓦斯电闭锁)
二、 安装设备
矿井装备KJ73N监控系统,1013工作面安装一台监控分站,同时安装瓦斯传感器T1 、T2 、T0和一氧化碳传感器TCO,馈电反馈器。
三、安装位置及传感器设置(附监控系统图)
1、瓦斯传感器垂直悬挂在支护良好无滴水的巷道顶板下不大于300毫米处,且距巷邦不少于200毫米,并挂牌管理;
2、瓦斯传感器T1位于风巷,距工作面上出口10m范围内,报警浓度为大于等于1.0%,断电浓度为大于等于1.5%,复电浓度为小于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安全型电气设备。
3、瓦斯传感器T2位于风巷,距全风压回风口10-15m范围内,报警浓度为大于或等于0.8%,断电浓度为大于等于0.8%,复电浓度为小于0.8%,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安全型电气设备。
4、瓦斯传感器T0位于工作面上隅角,距巷帮和老塘侧充填带均不大于800毫米,距顶板不大于300毫米,瓦斯报警浓度为大于或等于1.0%,断电浓度为大于或等于1.5%,复电浓度为小于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安全型电气设备。
5、一氧化碳传感器TCO位于风巷,距全风压回风口10-15m范围内,报警浓度为大于或等于24PPm,断电浓度为大于或等于24PPm ,复电浓度为小于24PPm,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安全型电气设备。
6、监控分站根据工作面供电设置,分站电源使用位于新鲜风流中的采煤总动力开关的电源侧;断电反馈器的电源线接在1013工作面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控制线接在1013工作面被控开关的2号线接线柱和地线接线柱上,反馈线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四、施工过程及施工安全措施
1、安装前将瓦斯传感器的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必须进行调试,只有经调试合格后方准下井安装。
2、在安装瓦斯传感器和断电仪时,相关地点的动力电应全部停掉,挂好停电作业牌,并设专职停、送电负责人。安装结束后必须检测分站、断电仪及瓦斯传感器的运转情况,必须在全部功能均能实现后方可结束安装.
3、监测工必须经过监测和通风专业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合格证方可从事本项工作。
4、严禁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移挪电器设备,严格执行停电、放电、验电等正规操作程序。坚决执行谁负责停电、谁就负责送电原则。
5、在安装分站及断电仪时,要杜绝电气失爆,并保证电气设备的完好,定期对电气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台台完好。
6、监控电缆敷设在施工单位所使用信号电缆上方,距离不少于0.1m,平行吊挂。
7、安装二日后,必须使用标准的气样对传感器的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指示值重新进行调校,不合格的必须更换。
8、以后每隔7天进行调校一次。
9、每天下井人员必须对井下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分站电源要上架,并安设接地线,实行挂牌管理。
10、通风部门负责安装、调试、维修井下所有监控设施,交由所在施工单位使用和保护。
11、工作面需要放炮前,由放炮员或瓦斯检查员负责将瓦斯传感器挪至安全地点,放炮后再挪至原位置。
12、工作面挑棚时,必须对监控设施及监控线路进行妥善保护,如有损坏,要及时汇报,由通风派人维修。
13、工作面进行洒水降尘时,严禁将水洒向监控设施。
14、进行巷道修护时,必须采取保护监控设施的措施,
15、已安装好的监控设施,施工单位需要移挪电器设备时,涉及监控设施时必须提前两天与通风区取得联系,否则任何人不得随意移挪监控设施。
16、通风部门负责每7天对工作面瓦斯传感器进行一次瓦斯超限断电试验。
附:监控布置示意图
十六、通风、防尘、防灭火措施
1、按本规程规定配足风量,为工作面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2、采煤机内外喷雾齐全,无水不准割煤。
3、各转载点必须设喷雾,洒水降尘,两巷经常洒水灭尘,一星期冲刷一次,防止煤尘堆积。上出口至外50m范围内,每天都要洒水灭尘。
4、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口罩,搞好个体防护。
5、工作面实行煤壁浅孔注水不注不采,措施由通风区编制。
6、机巷要设不少于2道水幕,风巷不少于3道水幕,且正常使用,机风巷同时安设一定数量的隔爆水袋。以上工作均由通风区负责安装、管理、使用。
7、支架每架安设一道拉架喷雾,拉架时本架及上两架要开启。
8、工作面机风巷要按标准化铺设防尘管道,每隔50m设一只管和阀门并挂标志牌,以便冲洗巷道。并配备不少于25m长的水管各一根,并能保证随时都可与水管三通相连。且防尘管路压力不小于1.5Mpa。
9、鉴于工作面存在煤层自燃的现象,当发现工作面或两巷温度升高时,不论任何人都必须立即向调度汇报,由调度通知相关单位,立即处理。
10、凡在1013工作面及两巷工作的人员,发生自燃发火时,都必须服从通风区人员的指挥。
11、机巷皮带机头处水管要设一只闸阀并连接不少于25m长的软管一根,并配2支不导电的灭火器和0.5M3以上的消防砂,并有铲子等工具。风巷工具房中要配备相同的消防器材。
23、机、风巷灭火器材要有明显标志施工人员要会使用,并知其存放地点。
13、加强对回风隅角及回风巷的气体检查和分析,并对回风巷内CO进行时时监测,当自燃发回火区域风流中CO浓度达到24ppm时,立即撤出区域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4、如发现发火时,在探明瓦斯、CO的浓度后,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停止向发火区供电,且立即通知可能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15、在机风巷距离工作面回采位置60~200m的地点,必须安装隔爆水袋,水袋的总水量不得少于1.9m3,,水袋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
十七、斜巷运输
1.严格执行上下山“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斜巷“一坡三挡”制度,否则不得使用绞车。
2.绞车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熟悉绞车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3.绞车司机开车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检查工作地点帮、顶的支护情况,斜巷运输安全设施的完好状况,并保证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
(2)认真检查绞车基础螺栓、地锚、生根绳等是否牢固可靠,钢丝绳有无断丝断股或锈蚀现象,钢丝绳的排列是否整齐,勾头卡设的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检查绞车制动手把操作是否灵活可靠,对轮销是否齐全完好、声光信号是否齐全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启动前,必须看清钢丝绳是否有余绳,否则应先拉紧到适当程度;检查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是否牢固,且滚筒上的余绳不得少于5圈;
(7)在绞车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车,待检查处理好后方可开车;
(8)绞车运行时不得出现急开急停、忽快忽慢等现象,要求平稳匀速;
绞车绳跑偏时应一人开车一人处理爬绳,严禁司机一手开车一手处理爬绳。严禁不处理开车。当绞车排绳乱,有绳扣等隐患时,应先处理再使用,严禁冒险开车。
10、对于斜巷运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开车:1)、矿车未挂保险绳,2)、钢丝绳磨损断丝超过规定,3)、制动闸制力不够,4)、信号不通,5)、没有保护板,6)、绞车生根绳,压车柱不齐全,不可靠,7)、上下山无保险或防跑装置。
4.把钩工在工作中应做到
(1)每次开车前应仔细检查挡车器、保险绳及连接装置等的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好不得挂车起勾;
(2)需开车时,把钩工必须发出明确的联系信号,确保准确无误,并检查钩头及保险绳是否挂好,检查运输路线上是否有障碍物、道岔是否严密,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开车信号;
(3)钩子、三环链、销子应使用标准件,并经过专门机构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带有裂纹的钩子、三环链、销子或其它东西代替;
(4)绞车运转过程中,保险挡应处于关闭状态。拉车时,下口保险挡及时关闭,上口保险挡不得提前打开;松车时,上口保险挡及时关闭下口保险挡不得提前打开;
6、摘钩头,换钩头或停止卸料时,必须将车拉到水平巷道内同时在前后设挡,严禁司机悬钩离岗。
5.实行绞车司机与把钩工岗位责任制,严禁窜岗、混岗;
6.平巷人力推车时,应时刻注意前方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接近道岔、弯道或风门时,必须减速并发出信号,严禁低头推车;
7.人力推车时,人员应站在车的后方,严禁站在车两侧或将手伸入车帮内推车;坡度超过7‰时,严禁人力推车。
8.要求每天每班安专人对所有使用的绞车、无极绳、行车及安全设施等进行完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停止使用,留有记录备查。
十八、使用手拉葫芦起吊大件的安全注意事项
1、所选用的拉葫的起吊能力必须大于所起吊重物的重量的两倍,并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严禁破坏性使用;
2、所选用的拉葫必须完好,每次起吊前都必须仔细检查拉葫的完好状况,如出现伤链、不自保等现象严禁使用;
3、起吊鼻子如使用钢丝绳制作,钢丝绳径应不小于15.5mm,每次起吊前都必须根据起吊物体的重量合理选择起吊绳鼻子并检查绳鼻子的完好状况,如出现断丝、断股、锈蚀或绳鼻子穿插不牢固等禁用;
4、如起吊绳鼻子使用链条制作,链子直径应不低于22mm,每次起吊前必须检查链条或连接环的完好状况,如出现伤痕或开焊等现象禁止使用;
5、锚网梁支护巷道,必须补打专用起吊锚杆作为起吊工具生根点,且起吊锚杆必须进行全长锚固并进行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采用支护锚杆进行起吊。
6.每次起吊大件前,应合理确定大件的起吊点,并采用打点柱、托棚等方式加固起吊地点的棚子,起吊时,应先试吊,试吊高度为100mm-300mm,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式起吊;
7.起吊大件的过程中,起吊人员必须远离大件,严禁站在起吊点的正下方作业,在有坡度的地点起吊时,人员应站在起吊点的斜上方起吊;
8.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使用人体重量来平衡被吊重物,不得站在被吊物体上起吊,严禁用手直接校正已张紧的吊具;起吊过程中发现起吊用具、生根点等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起吊,处理好后方可继续起吊。
9.特殊情况下,使用两台起重设备起吊同一台物体时,重物及索具的总重量不得超过较小一台起吊设备额定负荷的两倍;
10.特殊情况下,使用两台起重设备起吊同一台物体时,现场必须安排一名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其他人员集中精力,听从指挥,认真作业;
11. 特殊情况下,使用两台起重设备起吊同一台物体时,两台起吊设备必须垂直起吊,严禁斜拉。
十九、无极绳绞车的使用及管理方法
1.绞车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和了解该绞车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2.开车前,绞车司机必须认真检查绞车、尾轮及涨紧器基础螺栓,梭车钩头的连接机构及防跑车装置的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好不得开车;
3.每班开工前,应按专人对整个巷道的支护状况、轨道、钢丝绳、托绳轮、压绳轮等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好不得开车;
4.无极绳绞车牵引大件运行时,整个绳道内除跟架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进入,在倾斜巷道运输时,跟车人员只准在大件车的斜上方行走,并保持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
5.坚持使用随车移动的载波信号,信号不明严禁开车;
6.严禁人员乘坐无极绳绞车;
7.无极绳绞车运送矿车时只准挂四车,严禁超挂车辆。
二十、绞车的选型与钢丝绳校验
一) 1013进架斜巷
1.相关参数:
1) 使用地点相关参数:
使用地点:1013进架斜巷
使用地点斜巷倾角(α) 16 度,使用地点斜巷长度(L)60m;
绞车使用时最大载重量(包括提升容器自身重量——W)5000kg;
2)选用绞车性能参数:
绞车型号JD-25 绞车额定牵引力(F)16KN;
绞车用钢丝绳直径(φ)21.5mm;
绞车用钢丝绳每米重量( q ) 1.66kg;
绞车用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Q) 298 KN。
2.选型计算
1)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Pmax=Wg(sinα+f1cosα)+qLg(sinβ+f2cosβ)
=5000×(sin160+0.15cos160) ×10+1.66×60×10×(sin160+0.015cos160)
=50000×(0.276+0.015×0.96)+1.66×60×(0.276+0.15×0.96) ×10
=14479.4N
=14.79KN<16KN
所选绞车合格。
式中W:绳端载荷(提升容器,矿车自身和载荷的质量,应取实测后的最大值),kg;
g:重力加速度,m/s2;
α: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的倾角(应根据斜井坡度图逐点计算后确定),度;
β: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绞车滚筒切点的平均倾角(一般取α=β),度;
f1:矿车或其它种类容器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实测阻力系数,无实测值时可采用0.01-0.015;
f2:钢丝绳在运行中的实测阻力系数。无实测值时可采用0.10-0.15;
q:钢丝绳单位长度的质量,kg/m;
L: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滚筒切点的钢丝绳长度,m。
2)钢丝绳安全系数
k=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Pmax(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298/14.79
=20.15
3)判断:
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298KN Pmax(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14.79KN
K(钢丝绳安全系数) > 6.5
4) 判断结果
所选用钢丝绳 合格
二)无机绳绞车选型与钢丝绳校验
1013风巷绞车选用一台SQ-80型无极绳绞车,钢丝绳选用∮26mm。
已知:SQ-80型无极绳绞车的额定牵引力F=80KN,巷道坡度为α=14.4°,所牵引的最大物件按副井最大提升能力计算重量为5.0T,钢丝绳的破断拉力为362KN,绳重q=2.44kg/m,绳长2200m,摩擦系数f=0.015,w=0.15
(1)求实际需用的最大牵引力:
FMax=(Q1+Q2)(sinα+fcosα) +ql(sinα+wcosα) ×10-3
=5.0×(sin14.4°+0.015cos14.4°)+2.44×2200×(sin14.4°
+0.15cos14.4°)×10-3
=5.0×0.263+2114.87×10-3
=3. 4T
=34KN<80KN
所选绞车合格。
(2)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K=FP/F=362/34=10.6> 6.5
故选用的钢丝绳及绞车符合要求。
三).机巷绞车验算:
(一 ) 1.相关参数:
1)使用地点:1013机联巷上口
2)斜巷长度:200m 斜巷倾角:120
3)绞车最大载荷: 5T
2.选用绞车性能参数:
绞车型号 JD-40; 绞车额定牵引力(F)25 KN;
绞车用钢丝绳直径(φ)18.5mm;
绞车用钢丝绳每米重量( q )1.22kg;
绞车用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Q)180KN。
3.选型计算
1)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Pmax=Wg(sinα+f1cosα)+qLg(sinβ+f2cosβ)
=5000×(sin120+0.015cos120)×10+1.22×200×10×(sin120+0.15cos120)
=50000×(0.208+0.015×0.978)+1.22×200×10×(0.208+0.15×0.978)
=11998.968N
=12KN<25KN
所选绞车合格。
式中W:绳端载荷(提升容器,矿车自身和载荷的质量,应取实测后的最大值),kg;
g:重力加速度,m/s2;
α: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的倾角(应根据斜井坡度图逐点计算后确定),度;
β: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绞车滚筒切点的平均倾角(一般取α=β),度;
f1:矿车或其它种类容器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实测阻力系数,无实测值时可采用0.01-0.015;
f2:钢丝绳在运行中的实测阻力系数。无实测值时可采用0.10-0.15;
q:钢丝绳单位长度的质量,kg/m;
L: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滚筒切点的钢丝绳长度,m。
2)钢丝绳安全系数
k=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Pmax(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180/12
=15
3)判断:
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180KN Pmax(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12KN
K(钢丝绳安全系数)>6.5
4) 判断结果
所选用绞车 合格
(二)1) 使用地点相关参数:
使用地点: 1013机巷
使用地点斜巷倾角(α)21度,使用地点斜巷长度(L)180m;
绞车使用时最大载重量(包括提升容器自身重量——W)10500 kg;
2)选用绞车性能参数:
绞车型号JSDB-13 绞车额定牵引力(F)200 KN;
绞车用钢丝绳直径(φ)26mm;
绞车用钢丝绳每米重量( q )2.44kg;
绞车用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Q)362KN。
2.选型计算
1)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Pmax=Wg(sinα+f1cosα)+qLg(sinβ+f2cosβ)
=10500×(sin210+0.015cos210) ×10+2.44×180×10×(sin210+0.15cos210)
=41288.12N
=41.3KN<200KN
所选绞车合格。
式中W:绳端载荷(提升容器,矿车自身和载荷的质量,应取实测后的最大值),kg;
g:重力加速度,m/s2;
α: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的倾角(应根据斜井坡度图逐点计算后确定),度;
β: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绞车滚筒切点的平均倾角(一般取α=β),度;
f1:矿车或其它种类容器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实测阻力系数,无实测值时可采用0.01-0.015;
f2:钢丝绳在运行中的实测阻力系数。无实测值时可采用0.10-0.15;
q:钢丝绳单位长度的质量,kg/m;
L: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滚筒切点的钢丝绳长度,m。
2)钢丝绳安全系数
k=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Pmax(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362/41.3
=8.8
3)判断:
K(钢丝绳安全系数)>6.5
4) 判断结果
所选用钢丝绳合格
二十一、避灾及避灾路线
总则,当工作面发生灾害时,不要惊慌失措,要根据灾害的种类,辩明危害程度和巷道方向,由区队长组织有序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并汇报调度。灾区受灾人员应采取措施自救和互救措施,尽快撤离灾区。
避灾路线如下:
水灾:1013工作面——1013风巷——-360m南翼轨道大巷——南一采区充电峒室——-360南翼总回——风井——地面。
火灾、瓦斯、煤尘灾害:1013工作面——1013机巷——1013进料斜巷——-360m南翼轨道大巷——南翼索道——主石门——付井——地面
二十二、其它
1、工作面放炮时另行补充措施。
2、工作面遇到构造时另行补充专项措施。
3、其它未尽之处,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综采各工种操作规程》执行。
4、本作业规程至回采结束后自行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