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奉献——“老矿井人”永不退色的记忆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思。我23岁从北京矿业大学毕业来到石嘴山矿山,今年77岁,第一次过矿工节,心情很激动的!”——石嘴山原第一建井队技术员刘育滨
“他们是21万惠农儿女的杰出代表,他们为惠农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震烁当今、感喟后人的不朽功勋。”主持人高亢有力的报幕声中,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首届“矿工节”的大幕徐徐拉开,曾将热血青春无悔奉献给石嘴山煤矿事业的31位“老矿井人”走上领奖台,他们是今天节日的主人,他们手捧“石嘴山矿区开发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奖”大红证书,脸上荡漾着幸福甜蜜的笑。
“我们是石嘴山的第一批建设者。半个世纪前,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五湖四海的人齐聚石嘴山。在这里,我们挖出了惠农第一铲煤,为共和国输出了石嘴山贡献的第一度电。今天受到表彰,这心里就激起对往事的回忆……”今年77岁的老矿人刘育滨说。
刘育滨,一位鹤发童颜的知识女性。她23岁从北京矿业大学毕业来到石嘴山矿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思啊!我跟煤矿打了一辈子交道,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煤炭事业。今天第一次过矿工节,心情很激动的!”她和自己的老伴,同是1957年中国矿业大学矿井建筑系毕业的湖南籍人、今年79岁的老工程师黄中梁相互搀扶着,满脸笑容接受记者的采访。刘育滨说:“这个矿工节,令我找回了几十年前的我。我清楚地记得,1957年10月1日一号斜井破土动工时,我作为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女工程技术人员代表致词。当时的表态也没想太多,一心就冲着煤矿事业来的!听到今天主持人高亢的声音,就不由想起半个世纪前那‘把一生奉献给祖国煤炭事业’的日日夜夜。”
1957年的惠农,煤矿事业刚起步,犹如一个正处在学步阶段的婴儿,需要人随时照料。为了保证矿井生产安全,身为技术员的刘育滨和黄中梁轮流值班。说到那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当年还是少女的刘育滨至今难忘,“那时我上4点班到夜里12点,老伴儿从夜里12点到早晨8点。下夜班回家的路上,每晚都刮大风还伴着沙尘,风吹着站不住,吓得直哭。后来就和矿井的其他工友结伴,他们就给我的腰上拴上麻绳,大伙儿一个拴一个绑在一起走……”
在第一建井队,刘育滨推过矿车、修过矿车、做过掘进工作的扒渣工、气旋工作的和灰工,甚至还洗过轴承,矿井里所有的工种她几乎都做了一个遍,一直到多年后矿井工作步入正轨,她和黄中梁才离开建井队到技术部门工作。现在受邀以“矿区开发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的身份回到故地,不由感慨万千。“他们把我请了回来,还给我这么大的殊荣,我觉得这把煤矿子弟的心都拉近了,亲切感增进了,凝聚力也增大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思!”
“育滨,你越活越年轻了!”记者对刘育滨夫妇的采访,引起矿山退休职工刘文章的注意,他走上前拉住刘育滨的手连声说着问候的话。今年76岁的刘文章告诉记者,我是1958年西安矿业中专毕业后来到矿山,和煤炭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10几年,生活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6年,花25000元,政府和企业补助咱5万,一家人住进了77平方米的新楼房。原来的沉陷区如今改造成了七彩园,这次矿工节还在那里举行了环七彩园越野赛,真好啊!”
“下面,我们真诚感谢神宁集团向矿工节捐款20万元。祝愿所有矿工的好生活天天像过节……”“下面,进入矿工节系列活动获奖,请书画作品获奖者上台领奖……请小说、散文创作获奖者上台领奖……请观看矿工和矿工家属自编自导自演的健身文艺演出……”随着矿山自己的主持人高亢的解说报幕词,矿山人为自己的节日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举办‘矿工节’,是我们充分发挥惠农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塑造惠农新形象的尝试。”石嘴山市惠农区委书记张伟告诉记者。本届宁夏惠农“矿工节”,围绕“创业与奉献”的主题,开展了事迹报告会、征文、书法、摄影、煤炭文化成果展、表彰先进、文艺展演、越野赛、羽毛球赛等多项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激励了惠农人创业奉献激情。(周志忠 马甜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