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及时雨”
矿山“及时雨”
------通讯员师楠的写意人生
(宋玉冬 康志平)
通讯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师楠
整齐的短发,洁白的衬衫,真诚的笑容,随身一本一笔一相机,伴以总是匆忙的脚步,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用客观的角度看待,用敏感的笔触记录,通过文字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被职工形象的唤作---矿山及时雨。
他叫师楠,1985年生人,中共党员,新景公司优秀通讯员,
每逢新景公司的各种活动现场、会议现场、基层队组、井下工作面,时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面带微笑,表情真挚,在每一次用心的一问一答里记录下对于矿山最真的爱恋。
勤于先笔耕不辍
最初接触通讯工作,源于一篇先进人物通讯稿,文章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他被这种潜在的动力所吸引。渐渐地尝试着写一些身边的人与事。写作之初,困难颇多,但他未曾放弃,凭着读书破万卷的毅力,挑灯夜读,勤奋练笔,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他深信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多一次,就是成功。
书桌上放着的《通讯员写作》《公文写作》《写作技巧》《写作参考》等众多关于写作的工具书早已在无数次的翻阅中,无数次的勾画里变的陈旧与斑驳。为了拓展文字的宽度,文章的深度与感染力,他涉猎了很多书籍,一本本厚厚的摘录本,记录着这个80后对于宣传工作最真挚的热爱,靠着通讯员苦思、苦读、苦练的三苦精神,渐渐地掌握了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发表的文章多了,更坚定了他做好通讯工作的信心,从报纸上一块小小的豆腐块,到结构严谨,内容丰满的大篇幅通讯报道,他努力践行着最初的梦想。
力求真风雨无阻
通讯工作注重严谨,为了保证文章的时效性与真实性,他坚持深入现场,直面采访。无论是井底深巷还是基层队组,总会看到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那是11年的夏天,适逢大雨,风雨交加中的伞成了无用的摆设。因采煤工区月度产量创历史最佳,为了第一时间采访完各综采队组,他无暇顾及这些。为了更深入的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他放下了手中的电话拿起雨伞穿行在风雨中,只为用笔端记录下最真实最具感染力的画面。当终于完成采访的时候,他才发觉全身早已沁透,随手擦去发际的雨水,便埋头于电脑前整理刚刚采访后的资料。他说,通讯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及时性,我被采访者所感动,同样希望在第一时间记录这种感动,并且传递给更多的人知道与体会,将这种鼓舞人心的力量点燃,照亮更多的人。
传帮带无私有心
随着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的发展,每年都会有新通讯员加入,为了缩短通讯员培养周期,短时间提高写作能力。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新通讯员进行教辅。将多年的写作经验与技巧毫无保留的进行传授,主动修稿改稿。在他的帮助下一批新通讯员在各自的岗位逐渐成长起来,为新景公司的宣传公司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新景公司通讯员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他,更是尽心行责,盯出勤,抓管理,提技术,上水平。促进了通讯员写作水平的质量提升,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参与人数、出勤率与写稿率均创公司历年通讯员培训班之最。
愧于心再接再厉
新闻事件的突发性,令他常常改变对于家人的承诺和计划,11年他结婚的日子,原本已请了婚假的他,却因为一个突然的采访计划,第二天便扛着相机出现在新闻现场,而对子妻子的承诺却一拖再拖。家是他最在意的确也是最歉意的,对于妻子的歉意深藏在心里,成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他说,欠妻子的只有用更好的表现给与回应。他常说起关于欠妻子的那一次旅行,但是,时间待定。
他依旧行色匆匆,出现新景公司近乎所有的队组与各个新闻现场。依旧为了一篇通讯稿,待在办公室迟迟不肯走,只为第一时间完成采访。依旧带着对于妻子的歉意和未完成的承诺,尽职在自己的岗位上。依旧帮助着热爱通讯的新人而传递着自己的光与热。
2011年他先后获得了阳煤集团优秀团干、新景公司五四青工汇演一等奖,阳煤集团“旗帜引领 阳煤奋进”征文中他编写的《党旗领航 新景跨越》与《他坚信:勤能补拙》分获二等奖与优秀奖……
新景公司的矿区内依旧可以每天看到匆忙他的身影,他不知道自己在这条似乎很短却永远走不完的路上走了多远,但他坚信自己会一直走下去,他简单的说,没什么,只是因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