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煤专线上的守护神——记澄合铁运分公司大桥工区工长张宏亮

作者:白小红 2011-11-08 20:44 来源:本站原创

 洛河铁路特大桥曾被誉为“西北第一桥”。这里地域偏远、纵横沟壑、人烟稀少,但这座大桥却担负着澄合6万名干部职工的希望,每年有 400多万吨煤炭从这里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2000年来到这里,现任铁运分公司大桥工区工长张宏亮一干就是11年。11年来,张宏亮终年以大桥为家,日日与钢轨作伴,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精心养护大桥及辖区五公里铁道线路,确保了西区煤专线的安全畅通。11年来,驻守这里的铁路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作为第三任大桥工区工长的张宏亮,却坚如磐石,耐住寂寞,毅然选择了坚守,默默地为维护铁路运输畅通和铁路沿线安全奉献着青春

“我相信,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张宏亮的父亲是位老铁路”,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铁路有着深厚感情。1985年,刚满20岁的张宏亮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远离河南老家来到铁运处土建队工作,成为一名铁路人。年富力强的他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很快成为队里最年轻的“砌砖能手”。

1997年,随着土建队解散,人员分流,张宏亮调入工务段成为一名线路工。面对工序复杂、作业标准更高的线路维修工作,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为尽快适应线路养护工作,上班时,他拜工友为师,虚心向师傅请教;下班后,借阅大量的线路书籍,学理论、学业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路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在张宏亮那不足十平米的宿舍里,堆满了各类专业书籍。张宏亮说,“就是靠着这些书籍,他度过了无数个孤独寂寞的夜晚。”

大桥工区远离闹市,线路维护工作繁重、单调且乏味,沿线工区10里以内见不到一个。夏天,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夜里必须靠电褥子御寒。2001年,随着原驻守人员的陆续退休,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便的交通、艰苦的条件……这些都让人望而却步,以至于没有职工愿意来这里工作。职工接替成了困扰工务段的一个难题?但是这里是西区铁路运输的咽喉和要塞,没有人可不行?正当领导为此犯愁时,张宏亮站了出来。“我去吧!这里虽然离矿区远了点,但是对我的工作不会有任何影响,我会用一流的工作质量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请领导放心。”

来到大桥工区后,张宏亮始终牢记对领导的保证,忠于职守、不辞辛劳。在日常巡护工作中,不畏严寒酷暑,边走边留意铁路及沿线情况。发现有人在铁轨路行走,他耐心劝解;发现隐患,他认真记录,及时向领导反馈。每逢周末、节假日,经常会看到他孤身一人巡查线路的情景。

2010年7月5日上午,张宏亮正在进行线路检查,行至杨家隧道中部约DK3+475米处,突然发现19号钢轨下股钢轨接头处内外两块道夹板折断错位,造成两根钢轨错牙6毫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情况十分危急。关键时刻,张宏亮按照线路抢险应急预案,果断做出部署,立即向二矿车站、工务段和处调度室进行了汇报,请求协调安排立即进行抢修。并快速组织抢修人员携带工具奔赴现场。经过15分钟的紧张抢险,线路恢复正常,防止了一起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这种紧急出征,自参加工作以来,张宏亮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一直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捍卫着西区煤专线的安全畅通。

当被问起为什么愿意留在这里,张宏亮说:“父亲常常教育我,干工作就要干出个样子。我相信,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既然组织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我就要尽全力干好”

作为工长的张宏亮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给大家起好带头作用,他为自己立下规矩:凡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于初到大桥的职工,张宏亮都要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大家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心里随时掌握着工区每名职工的兴趣爱好、工作特点,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都能及时帮助解决。

在张宏亮担任大桥工区工长的十多年间,工区始终保持七八名职工,职工年龄普遍偏大,业务知识基础不好。他意识到,要让线路质量上台阶,就必须依靠工区职工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他利用业余时间和班组学习的机会,组织职工进行施工组织、人身安全、行车安全等知识的学习、讨论。几年下来,大桥工区职工个个都是维修线路的行家里手。

在工区管理上,张宏亮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让每一名职工都参与工区管理。他和工友一道,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工区的工作制度,细化和完善了《工区绩效考核办法》、《岗位达标考核办法》等十余项基本管理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公示,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激发了职工工作主动性,把这个远离本部的工区建成了团结友爱、富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多次被铁运处评为“红旗班组”。

随着矿区铁路运输设备的投入和发展,2008年6月,铁运处决定进行西区线路升级改造,此次改造主要集中在曲线多、半径小、坡度大、地质复杂的大桥工区。为了圆满完成改造任务,张宏亮白天带着工友施工,晚上查资料算数据,制订出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原本3个月的施工计划,在没有对列车造成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张宏亮和工友提前1个月完成了线路改造任务。

由于工作出色,张宏亮多次被铁运处授予“四有职工”、“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班组长”、“劳动模范”等荣誉,所带班组被公司命名为“金牌班组”。

“只有守护好大桥,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1985年,张宏亮和妻子经人介绍相识相恋。婚后不到半年,妻子含泪把张宏亮送到村头。从此,恩爱的小夫妻俩开始了他们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张宏亮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家庭却疏于照顾。张宏亮的老家在河南省获嘉县,参加工作26年来,他每年只能利用水稻成熟的两季回家和亲人小聚10来天。26年,9490个日夜,张宏亮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仅仅只有520多天,一年零五个月。能和亲人团聚,对于张宏亮来说,已是一种期盼和奢望。

了解张宏亮家庭状况的工友在得知他入围“感动澄合”候选人后,无不感慨地告诉我们,“张宏亮感动,因为有妻子默默地付出。他的妻子更让大家感动。”

张宏亮的妻子是一位温柔善良、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作为女人,谁不喜欢花前月下的浪漫,谁不向往缠绵的柳间河畔,然而张宏亮的妻子在选择他的同时,也就选择了孤独寂寞。嫁给张宏亮26年来,照顾多病的公婆,养育三个子女,耕种家中七亩农田……这些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26年来,她始终忙碌、辛劳,把泪吞、把苦咽,更多的是对张宏亮默默的支持,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妻子嫁给我几十年,一直没好好陪过她,甚至是我们老家的县城都没有陪她去过。这些年,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还要种家里的农活,真是辛苦了。我欠她的实在是太多了……面对妻子,张宏亮坚毅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愧疚。

2009年元月,母亲病重,妻子催他赶快回来。张宏亮安排好工区的工作,匆忙赶回老家伺候病重的母亲。当时正值电煤抢运的关键时刻,线路安全能否保证这些都成了他的心事。过了几天,见母亲病情稍稍稳定,张宏亮向妻子悄悄告别,立刻赶回工区。然而这一去,却成了他作为家中唯一儿子的终生遗憾,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传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此时,这个坚强的汉子再也忍不住,面对常相伴的滔滔洛河水,仰望家乡的天空放声大哭,脸上洒满了愧疚的泪水。

悲惨的命运总是无情地降临到这个家庭。从2009年元月到2011年4月,母亲、岳母、父亲、二姐,3年间先后有4位亲人离开人世,可是张宏亮都没有见上他们最后一面。然而,生活的伤痛并没有让张宏亮磨灭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他把对家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全部倾注到管辖的线路和工作上。

一个人的时候,张宏亮也常常为自己忙于工作,未能尽到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而内疚。父母生病,他经常打电话问候就算尽了一份孝心;妻子生病,他不能陪在床前嘘寒问暖,递水喂药;女儿出嫁,他没有时间为女儿挑选嫁妆。他把太多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大桥的守护与工区事务之中。他说,“只有守护好大桥,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大桥工区虽然环境艰苦,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但张宏亮却11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里。他自己的行动阐释着对事业的忠诚热爱;他用严细的工作,捍卫这西区铁路的安全畅通;他用感人的事迹,震撼和感召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白小红  杨万明  石翠萍)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