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井下矿工装备一个安全的“家”
为井下矿工装备一个安全的“家”
——湖南九九矿安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黎明谈井下避难硐室建设
同时,在这次会议上,我国提出了在三年内完成建设监测监控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总体要求,这“六大系统”包括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
毫无疑问,避难硐室作为紧急避险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工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其建设步伐正在提速。但是,建设避难硐室因需要重新规划,工作量很大,对一些煤矿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矿企业来说,由于担心井下避难硐室投资过大,他们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只需投资100万元左右,我们就可以装备一个避难硐室!”湖南九九矿安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黎明铿锵有力的话语,无疑给中小煤矿吃了一颗“定心丸”,必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建设井下避难硐室的积极性。
刘黎明何许人也?为什么敢放出这样的“大话”?如果知道了他的经历,也就不会觉得他是在吹大话了。
刘黎明虽然不是矿工,也不是煤炭院校毕业,但对煤矿有着特殊的情结。他曾长期担任长沙正忠科技公司总经理一职,是“猴车大王”、长沙正忠科技公司董事长张立忠的得力干将和有力助手。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煤矿井下运人设备的研发生产工作,不仅对矿工有着特殊的感情,还深谙煤矿的情况。井下避难硐室在我国大受重视后,为了给矿工在井下打造一个安全实惠的“家”,他又瞄准了这个行业,开始了避难硐室的研发工作。
刘黎明近日刚刚参加完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就风尘仆仆来到北京,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井下避难硐室对矿工的安全将起到什么样的保障作用?我国对井下避难硐室是如何规定的?
刘黎明:避难硐室是在灾害发生,人员无法撤出时,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侵袭而设立的避难场所。智利矿工在井下得以长时间生存并最终全部安全得救,最关键的就是因为井下有应急避难所———避难硐室。可以说,避难硐室是井下矿工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煤矿发生事故后,那些侥幸生存下来的矿工能否安全得救,避难硐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对避难硐室越来越重视。在
事实上,在智利奇迹出现3个月之前的
记者:井下避难硐室建设有什么具体要求?需要配备哪些必要的设施?
刘黎明:今年1月2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做出具体要求,同时也成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避难硐室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避难硐室必须要防有毒、防有害气体,还要防水,所以国家对其建设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防护密闭门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上面还要设观察窗。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
记者:您认为当前中小煤矿对避难硐室建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刘黎明:避难硐室需要重新规划设计,重新选址施工,工程量大,投资也比较大,一些大型煤矿尤其是国有煤矿建设相对容易,而许多中小煤矿因开采服务年限所限,觉得投资不划算,对此不很积极。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小煤矿,在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过程中,因为技改等原因,处于长期停产状态,好久没有见到“回头钱”,现在再让他们投资建设避难硐室,肯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我们公司正好“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推出的100万元装备一个避难硐室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煤矿主所担心的投资偏高问题。
记者:你们公司100万元就可以装备一个避难硐室,配备的主要有哪些装备和设施,安全可靠程度如何?
刘黎明:避难硐室建设对煤矿来说是一项关爱矿工、尊重生命的政治工程,对装备厂家来说,也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公司本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确保避难硐室安全可靠、“价廉物美”。避难硐室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配备了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矿用隔爆型空气循环净化装置、矿用防爆空调装置、压缩氧供气系统、红外甲烷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终端、矿用红外摄像仪、矿用电话、自动苏生器、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压风自救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集便器、矿用防爆日光灯、矿灯、食品及饮用水、急救箱及担架和工具箱等,可以满足20名矿工的避难需要。
记者:您认为我国在避难硐室建设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
刘黎明:应该重点从安全性、经济性、易维护性三个方面为立足点,避险系统自国内研究应用的时间还不长,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第一是产品要系列化,设计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二是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性强的救生避难系统(根据不同矿井条件和不同的地质构造,科学合理的选址);第三是硐室投资以满足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为原则,不宜过度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