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工培训——煤矿生产技术部分
1、地质作用与岩石分类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分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
组成地壳的物质——岩石,分类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煤的形成及煤系
煤是由地质历史上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高等)植物遗体→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少数)石墨。 (低等)植物→腐泥→腐泥煤。
煤系是指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它们彼此间大致连续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又称含煤地层或含煤建造)
3、煤的埋藏特征及煤层结构
煤层顶底板。 煤层分类为按厚度分为:极薄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 按煤层倾角分为:近水平煤层、缓斜煤层、倾斜煤层、急斜煤层。
4、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的空间形态——地质构造。 分为: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二、井田开拓
开采方法: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一般地将一个煤田划归若干个煤矿进行开采。划归一个煤矿开采的范围称为井田。
在一个井田范围内,矿井主要巷道工程的总体布置和有关参数叫井田开拓。
1、煤田的划分:
2、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矿井储量有: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 工业储量中能够采出的叫可采储量(减去矿井固定煤柱、采区损失——采区煤柱损失和开采损失)。
按设计生产能力将煤矿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目前我国井型(或矿井生产能力或矿井年产量)系列如下: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300、400及以上 万t/a。
中型矿井:45、60、90 万t/a。
小型矿井:9、15、21、30 万t/a。
服务年限:一个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称为矿井服务年限。
设计服务年限=矿井可采储量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
3、井田的再划分
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井田划分方式:井田划分为阶段。(还有如划分为盘区、分区域划分)
阶段的再划分(有四种):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分区式布置。(还有如分带式布置——整个阶段沿走向方向划分成若干倾斜长条带,每个条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分段式布置——整个阶段看作一个采区,沿走向方向不再划分;整阶段布置——整个井田就相当于一个采区)
4、井田内开采顺序:
5、巷道分类
按空间特征分: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
按用途分: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三、矿井开拓方式
开拓方式主要是指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形式。通常主要以井筒形式为主要依据将矿井开拓方式划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四、准备方式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称为准备方式。
五、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煤层开采后形成地下空间,破坏了岩体的原始状态,引起岩体内应力重新分布,并一直延续到岩体内形成新的平衡为止。在应力重新分布过程中,围岩产生变形、移动、破坏,从而对工作面、巷道及围岩产生压力。通常把这种因围岩移动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冒顶、底鼓、片帮、支架破坏、突出等现象叫矿山压力显现。
1、工作面顶板压力显现
支承压力:画图讲解
工作面初次来压:
2、采煤工作面支架
控制工作面显现的矿山压力。
六、采煤方法
1、明确几个概念: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作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等
2、爆破采煤工艺:其工艺过程包括打眼、放炮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移置输送机、人工支架和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
A、爆破落煤:由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炮线及放炮等工序组成。
炮眼布置:单排眼、双排眼(布置方式有对眼、三花眼及三角眼等)、三排眼(又叫五花眼)
角度要求:眼与煤壁水平夹角一般为50°~80°,软煤取大值。 顶眼在垂直面上向顶板方向仰起5°~10°。 底眼在垂直面上向底板方向保持10°~20°的俯角,眼底接近底板。
炮眼深度:注意与长度的区别。 与单体支架顶梁长度相适应。
爆破联线:一般常用串联法。
B、装煤和运煤
C、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
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布置方式主要有两种:正悬臂齐梁直线柱、正悬臂错梁三角柱。 常用的是第一种。
最小控顶距时为2排支柱、最大控顶距时为3排支柱。回柱放顶
特殊支架:为加强支护。 如堆柱、斜撑、地绷柱、木垛等。
D、采空区处理
最常用的是全部垮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