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9]197号),省经贸委《关于印发福建省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意见的通知》(闽经贸能源[2010]298号)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将乐县煤矿实际情况,对存在“楼上楼”关系的石林煤矿、积善煤矿(1、2号井)、古佛堂煤矿(1、3、5号井)3个采矿权进行资源整合、整合主体为福建将乐安信煤业有限公司石林煤矿。进一步对资源整合后石林煤矿范围内资源储量变化、构造变化、煤层变化进行修改,摸清资源储量情况,为申办新的采矿许可证提供地质依据,受福建将乐安信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对石林煤矿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工作。本次核实工作依据由省地质二队二0五分队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石林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和二00七年十一月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石林煤矿(石林井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二00七年二月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古佛堂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及二00七年三月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积善煤矿(石林井田、林坑井田)生产勘探地质报告》中的内容,结合矿井多年来生产所取得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现场调查后进行编制。
第二节 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一、位置
石林煤矿位于将乐县城北东东向80°,直距约4公里,行政隶属将乐县古镛镇漠俚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7°28′30″— 117°30′00″,北纬26°43′40″——26°46′00″。
二、交通
矿区交通方便,向北西可通往泰宁(61公里)、建宁(90公里);向南可通往沙县(87公里)、三明(113公里)、明溪(70公里);向东至顺昌(45公里)与鹰厦铁路干线相连,距将乐县火车站7公里及贯穿将乐县境的福银高速公路可通往省内外各地。
三、核实矿区范围
本次资源整合后矿区范围见下表:
1、石林矿区
矿区范围南东以林坑背斜轴与林坑井田为界;北西以金溪河与白塔井田相隔;西部以F10断层为界;北东以47线为界。采矿许可证号:3500000820055,有效期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八个块段共59个拐点圈定,面积3.9851km2,开采深度:由+345m至-225米标高。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1。、 2、积善矿区
积善矿区采矿许可证号:3500000520121,有效期2005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4个块段共31个拐点圈定,面积1.4949km2,开采深度:由+460至+100m标高。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2。
3、古佛堂矿区
古佛堂矿区采矿许可证号:3500000430160,有效期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二个块段共17个拐点圈定,面积1.5829km2,开采深度:由+345m至+0.5m标高,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3
第三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区内地形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形东高西低,山脊多呈北西—南东向。最高峰位于积善南山,海拔标高+581.8米,最低为西北部的金溪河边,海拔标高+140米。山上植被较发育,长有杉木、松木、毛竹、油茶林及苇草等。沟谷主要发育于矿区南部,地表水排泄畅通。
二、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2℃,夏季最高气温37.9℃,冬季最低气温-7.1℃,年平均降水量1656mm,多集中在4-6月份。
第四节 矿山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1、1973年7月至1977年2月,福建省地质二队二0五分队在该井田完成了详查和精查勘探,并提交了《福建省将乐县石林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经1979年1月省地质局闽煤第46号文批复,共探明储量1570.78万吨,其中A+B+C级1324.3万吨,D级246.48万吨。
2、2007年11月由福建省彤昌矿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对石林煤矿储量核实工作,并提高《福建省将乐县石林煤矿(石林井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于2007年12月交由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经闽国土资储评字[2008]12号文批准核实储量截至2007年10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为453.1万吨,其中111b级404.1万吨,122b级49.0万吨。2007年2月由福建省196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古佛堂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交由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经闽国土资储评字[2007]40号文批准核实储量截至2006年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为314.9万吨,其中122b级285.8万吨,333级29.1万吨。2007年3月由福建省196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积善煤矿(石林井田、林坑井田)生产勘探地质报告》交由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经闽国土资储评字[2007]55号文批准核实储量截至2006年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为286.6万吨,其中122b级257.9万吨,333级28.7万吨。
二、矿山开发简史
1、石林矿区于1975年5月接替林坑井田开采,设计井型3万吨/年,截至1984年5月共采出原煤31.57万吨。1979年起在+345米—+175米之间设计建设9万吨/年井型,于1984年5月投产,1986年7月因井型扩建,将井型扩大为15万吨/年,于1992年投产。矿井共分为三个水平(+175米以上、-25米至+175米、-225米至-25米),+175米以上第一水平于1997年底开采结束,共采出原煤123万吨。-25米至+175米水平共分三个采区(五采、六采、七采),五采区于2006年底开采结束,目前六采区采至+15米、-25米水平,七采区采至+95米、+58米水平,2006年初在六采区-25米水平设计延伸开拓-225米至-25米第三水平即九采区,截至2007年10月底矿井共采出原煤228.1万吨。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底矿井动用储量46.9万吨,其中采出量33.57万吨,损失量13.33万吨。
2 古佛堂矿区于1986年12月建成,次年投产,设计井型9万吨/年,截至2006年底矿井共产原煤29.0万吨。目前生产井分为1、3、5号井三个,其生产水平:1号井为±0m、+50m、+100m;3号井为+226m、+277m、+308m;5号井为+59m、+104m、+154m。2007年初至2010年10月底矿井动用储量168.1万吨,其中采出量117.3万吨,损失量50.8万吨。
3、积善矿区建于1988年,属村办集体企业,设计井型6万吨/年,截至2006年底矿井共产原煤78.51万吨。目前生产井分为1号井、2号井两个井。1号井由+220暗斜井、+221平硐、+239风井组成一个独立生产系统,2号井由+298主井、+273风井、+375主井、+430风井组成二个独立生产系统,开采标高为+460米至+100米。2007年初至2010年10月底矿井动用储量64.9万吨,其中采出量45.8万吨,损失量19.1万吨。
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核实工作于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止,受福建将乐安信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中心在现场及核实矿区有关技术人员大力配合下,收集大量生产资料、地质资料进行核实,修编了相关地质图件,核实了截至2010年10月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664.5万吨,其中111b级357.2万吨,122b级299.1万吨,333级8.2万吨。经过本次核实工作,对资源整合后石林煤矿资源储量变化、构造变化、煤层变化进行修改,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摸清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煤层及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情况,为今后矿井生产计划、规划提供更具真实性可操作的地质依据。
第二章 矿区地质
第一节 地层及含煤地层
矿井内出露的地层有: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文笔山组(P1w),童子岩组(P1t),上统翠屏山组(P2cp),大隆组(P2d),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侏罗系下统梨山组(J1L)。
童子岩组(P1t)为矿井内的主要含煤地层,是一套以浅海相逐渐过渡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共分三个段,第一第二段不含煤,第三段含煤22层,为B煤组,详细划分为三个带:
第一带(P1t3-1):厚48.06米,为浅海相~泻湖相含煤沉积。岩性以泥岩和细粉砂岩为主,夹数层细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含煤层煤线5层(B2~B6),其中B3、B4为不稳定部份可采煤层,其余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本带以B6煤层顶板含丰富舌形贝的泻湖相泥岩为第Ⅱ标志层。
第二带(P1t3-2):厚45.14米,为滨海湖泊相一泥炭沼泽相~浅海相含煤旋回,以陆相含煤沉积为主,下部岩性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为主。上部岩性以灰黑色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含煤9层(B6+1~B14),其中 B9为较稳定可采煤层,B12为不稳定部分可采煤层。其余均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Ⅱ+1标志层为B14煤层顶板,岩性为灰黑色薄~中层状泥岩或细粉砂岩,含丰富动物化石。
第三带(P1t3-3):厚45.23米,为过渡相~泥炭沼泽相含煤旋回。岩性为灰白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但以细砂岩为主。含煤7层(B15~B22),其中B20为较稳定可采煤层,其余均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或煤线。Ⅲ标志层位于本带,为B18煤层底板,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
翠屏山组(P2cp)为一套河床相、河漫相、湖泊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沉积。与童子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213.98米。中、上部不含煤,下部含煤层煤线三层,为C煤组,其中C3煤层为不稳定部份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稳定煤线。
第二节 构造
石林煤矿位于将乐南北向构造带的南部,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邓坊~高塘复式向斜南段,石林煤矿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向北倾伏的一对背向斜构造。石林煤矿位于中部为一宽阔向北倾伏的向斜。断裂构造较发育,从生产实际揭露的落差大于20米的断层有F4、F5、F6、F22四条,造成煤层夹薄、缺失、顶底板破坏,另揭露较多小断层、断距小,对煤层影响不大,综上所述矿区构造为二类中等构造类型。
根据井下井巷工程揭露,井田内主要构造形态与原地质报告对比总体基本相符。但在断裂带周围煤层多出现不连续或压薄不可采,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如45~46线间受F5、F6两大断层的破坏,造成B20煤层顶板破碎,B9、B4、B12煤层大部份变薄。在39~40线间,由于F22断层的影响,造成+345米水平B9煤层不能开采,+311米水平B9煤层变薄和+277米水平B9东延走向长100米的断空区和几十米的变薄带。38~39线间F10断层影响使+190~222米水平B12等煤层变薄。另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些小断层,对煤层亦有一定破坏作用,如40+1至41线间由于受小断层影响从+175~+345米水平之间煤层基本不可采。综上所述井田构造为二类即中等构造。
第三章 煤层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煤层特征
矿区内B组煤总厚8.90米,其中较稳定可采煤层有二层(B9、B20),不稳定部份可采煤层二层(B12、B4),C组煤仅C3煤层不稳定部份可采,其余均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C3煤层:厚度0.08~1.93米,平均0.77米,多数为简单煤层,局部含一层薄的夹矸。以粉煤为主,少量块煤。为不稳定部份可采煤层。
B20煤层:厚度0.24~1.51米,平均0.80米,多为简单煤层,部份夹一层薄的夹矸。主要为粒状,片状粉煤。为较稳定可采煤层。
B12煤层:厚度0~2.20米,平均0.79米,主要为简单煤层,部份含夹矸的复杂煤层,粒状粉煤。为不稳定部份可采煤层。
B9煤层:厚度0~2.12米,平均0.94米,主要为一层薄泥岩夹矸的简单煤层,部份为复煤层,粒状及叶片状粉煤。为较稳定可采煤层。
B4煤层:厚度0~2.00米,平均0.56米,简单煤层,粒状粉煤。为不稳定部份可采煤层。
B18煤层:厚度0~0.57米,为简单煤层,为块煤,属极不稳定局部可采。
B15煤层:厚度0~0.78米,为简单煤层,以块煤或粒状粉煤为主,属极不稳定零星可采。
B8煤层:厚度0~0.81米,为简单煤层,以粉煤为主,属不稳定局部可采。
B7煤层:厚度0~1.28米,为简单煤层,以粉煤为主,属不稳定局部可采。
B5煤层:厚度0~1.55米,为简单煤层,以粉煤为主,属极不稳定零星可采。
B3煤层:厚度0~0.83米,为简单煤层,以粒状粉煤为主,属不稳定部分可采。
第二节 煤质特征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和部份可采煤层的测试结果平均值为: 矿井煤质变化不大,为中—富灰、特低—低硫、中磷、中高发热量的无烟煤,可作为合成氨及氮肥用煤。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一、主要含水层特征
矿井内主要含水层为二迭系上统翠屏山组第一段,不均匀裂隙承压含水层和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三段,不均裂隙含水层。
翠屏山组第一段含水层由1~2层组成,主要有底界含砾中,粗粒砂岩,其次为C3煤层下部细砾岩、含砾砂岩、中粒砂岩。本段含水层总厚度最大60.19米,最小8.74米,平均28.00米,富水性弱。
童子岩组第三段含水层由4~6层组成,主要有Ⅲ标志层砂岩,B16煤层底板砂岩,B15煤层底板砂岩,B9煤层下部砂岩及本段底部砂岩。本段含水层总厚度最大68.12米,最小4.17米,平均20.84米,富水性弱。
二、断层导水性及充水性
矿井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破碎带宽度一般不大,由于地层以柔性泥质,粉砂质岩为主,断裂带及裂隙张开性差,断层角砾多分为矽质胶结,裂隙率低,不利于地下水的运动和赋存,因此矿井内断裂导水性及充水性均为弱。
三、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
金溪河流经井田北部,钻孔验证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现有水力联系征兆。
四、矿坑充水因素
矿坑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老窑积水。随着第一水平的开采结束和第二水平的不断延伸,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将通过采空区,生产塌陷区,构造破碎带直接流入井下,影响矿井水的变化,是矿井水的决定因素。
五、矿井涌水量预测
经井下涌水量观测数据统计,矿井-25米水平以上最大涌水量230.58m3/h,正常涌水量79.33 m3/h。根据现有生产水平涌水量,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225米水平矿坑涌水量,求得最大涌水量279m3/h,正常涌水量96 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Q:设计矿井涌水量(m3/h)
Q1:生产矿井的涌水量(m3/h)
F:设计矿井开采面积(m2)
F1:生产矿井的开采面积(m2)
S:设计矿井水位降深(m)
S1:生产矿井范围内水位降深(m)
根据含水层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综合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到中等类型。
未来矿山开采,要密切观注F12,F15等靠近金溪河的断层导水性变化,对矿区周围小窑积水应详细调查,在开采靠近金溪河煤层时,预留煤柱要加大,以备安全,井下防治水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从矿井生产实践中揭露的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其稳定性好,其中C3、B20、B9、B4四层煤有5—20公分的炭质泥岩伪顶。局部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造成煤层顶底板岩性破碎,易裂开脱层,煤层变松压力增大,对采掘工程带来一定困难。综上所述,矿区工程技术条件属中等类型。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矿井环境地质条件主要为瓦斯,根据地质资料及矿井多年开采实践,经检测,矿井瓦斯0.0~0.26%,二氧化碳0.05~0.36%,属低瓦斯矿井。矿井未出现煤尘自燃、燃烧等现象,煤层无爆炸性。从日常地温检测分析,+175米水平为22 ℃,-25米水平为26℃,从数据得知,开采标高每降100米,地温上升2℃,由此推测-225米水平地温为30℃。
矿区有固定的矸石堆放处,并设置拦杆坝、排水沟、地表无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等不良环境现状,矿井开采多年未造成地表采空区塌陷和地表裂缝,因此矿区环境条件属质量中等。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影响矿井生产和安全的技术条件,主要有煤层顶底板和瓦斯地质两大因素:
煤层顶底板:顶板多为粉砂质泥岩,细粉砂岩,机械强度,稳定性除与岩性有关外,主要受构造影响,在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处有淋水,易冒落造成事故,B20、B9、C3、B4等煤层都有5—20公分的炭质泥岩伪顶,极易垮落,而其它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细粉砂岩,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好。
当煤层夹矸较厚,煤质疏松或有多层夹矸时,煤层本身机械强度降低,极易垮落,对采煤有影响。
矿井瓦斯: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区多年开采实践,经检测,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目前采用切割短壁式回采,用预留煤柱和木枝柱支撑管理顶板,从多年来矿井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顶板占80%,瓦斯占10%,因此加强顶板管理和瓦斯监测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本次核实工作在本矿地质技术人员配合下,认真收集、整理历年来开采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和精查报告进行探采对比研究,认为精查地质报告对井田地层、构造总体形态、可采煤层及对比可靠性、煤层稳定性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与开采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因此依精查报告的基础图件资料为基础,根据矿井开采的实际地质情况修改补充剖面图和储量计算图,认真划定煤层采空区范围,分析储量变化原因,按现行工业指标重新圈定块段,并估算储量,估算方法与精查报告相同,在此基础上编制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和对象、范围
一、资源储量核实对象、范围
石林煤矿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有:C3、B20、B18、B15、B12、B9、B8、B7、B5、B4、B3十一层煤层,以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连线范围内,估算标高+450至-225米等高线以上估算面积4.7292km2。
二、工业指标
石林煤矿参与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根据闽国土资综[2007]46号文中附件—表1执行。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一、估算方法
煤层底板等高线地质块段法,绘制出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进行储量估算。
储量估算公式:Q=S×Seca×H×d
式中:Q——储量(吨)
S——平面积(米2)
a——煤层平均倾角(度)
H——煤层平均厚度(米)
d——小体重(吨/米3)
二、参数的确定
采用块段内钻孔见煤点可采煤厚或内插点煤厚及生产巷道中揭露煤层厚度算术平均值求出,倾角为块段平均倾角,块段面积用分煤层分水平地质块段法,平均面积用KP-90N型电子求积仪圈定,精度可靠,体重采用原报告:石林井田B9为1.69t/m3;B20为1.70 t/m3;C3、B18、B15、B12、B8、B7、B4、B3为1.74 t/m3;林坑井田为1.8 t/m3。
三、采空区圈定
采空区范围圈定依据井下实测的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空区范围。
第三节 块段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一、石林矿区
根据生产需要划分为+175米以上、-25米至+175米、-225米至-25米三个水平。本矿区地质构造类别为中等类型,按现行规范标准,较稳定型煤层原则上以500×500m网度求111b级,不稳定型煤层以250×250m网度求122b级。
二、古佛堂矿区
根据生产需要划分为1号井,其标高为+0.5至+250m;3号井,其标高为+226.5至+345m;5号井,其标高为+0.5至+200m。本矿区地质构造类别为Ⅱ类二型~Ⅲ类三型,按现行规范标准,已经开采,且有经济效益的,满足375×375m实际工程控制的网度,各煤层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在连线以外沿走向,倾向各187.5米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为122b资源量,在122b级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外推187.5×187.5米勘探线距的部分为333资源量。
三、积善矿区
根据生产需要划分为四个块段,即第一块段标高+100至+460米、第二块段标高+221至+460米、第三块段标高+100至+460米、第四块段标高+365至+460米。本矿区地质构造类别为Ⅱ类二型~Ⅱ类三型,按现行规范标准,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如下:
1、122b资源量:
(1)Ⅱ类二型,已经开采、且有经济效益的、满足500×500m实际工程控制的网度,各煤层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在连线以外沿走向,倾向各250米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
(2)Ⅱ类三型,已经开采、且有经济效益的、满足250×250m实际工程控制的网度,各煤层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在连线以外沿走向,倾向各125米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
2、333资源量:122b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外推250m勘探线距的部分。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资源整合后的石林煤矿,经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后,截至二0一0年十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664.5万吨,其中111b级357.2万吨,122b级299.1万吨,333级8.2万吨。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如下:
一、石林矿区
石林矿区截至二00七年十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453.1万吨,其中111b级404.1万吨,122b级49.0万吨。二00七年十一月至二0一0年十月,矿井动用储量46.9万吨,其中矿井采出量33.57万吨,矿井损失量13.33万吨,矿井回采率71.6%。经本次核实后截至二0一0年十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406.2万吨,其中111b级357.2万吨,122b级49.0万吨。
二、古佛堂矿区
古佛堂矿区截至二00六年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14.9万吨,其中122b级285.8万吨,333级29.1万吨。二00七年至二0一0年十月,矿井动用储量168.1万吨,其中矿井采出量117.3万吨,矿井损失量50.8万吨,矿井回采率70%。矿井报损量25.7万吨。经本次核实后截至二0一0年十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21.1万吨,其中122b级121.1万吨,333级0万吨。
三、积善矿区
积善矿区截至二00六年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283.6万吨,其中122b级257.9万吨,333级28.7万吨。二00七年至二0一0年十月,矿井动用储量64.9万吨,其中矿井采出量45.8万吨,矿井损失量19.1万吨,矿井回采率70.6%。矿井报损量84.5万吨。经本次核实后截至二0一0年十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37.2万吨,其中122b级129万吨,333级8.2万吨。
第七章 探采对比
第一节 构造对比
从矿井历年开采的地质资料分析,和精查报告对井田地层、构造总体形态情况基本符合,生产中揭露较多小断层、断距小,对煤层影响不大。
第二节 煤层、煤质特征对比
从矿井开采新揭露的煤层情况分析,与精查报告对矿井开采煤层数量、厚度、结构、稳定性、煤质情况基本符合,主要是揭露的B7、B18、B15、B18四层煤,其厚度、稳定性与精查报告有些区别,该四层煤厚度薄,均在0.05—0.4米之间,走向变化大,基本上为不稳定煤层。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从矿井开采揭露的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煤层顶底板、瓦斯情况分析,与精查报告基本符合,随着深部开采,瓦斯、地温、地质也随之上升,因此这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
第四节 资源储量变化及原因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是在精查报告和二00七年十月《福建省将乐县石林煤矿(石林井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二00七二月《福建省将乐县古佛堂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及二00七年三月《福建省将乐县积善煤矿(石林井田、林坑井田)生产勘探地质报告》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资源储量变化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矿井近几年来动用量。
1 石林矿区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底动用储量46.9万吨,其中采出量33.57万吨,损失量13.33万吨
2 古佛堂矿区2007年初至2010年10月底动用储量168.1万吨,其中采出量117.3万吨,损失量50.8万吨。
3 积善矿区2007年初至2010年10月底动用储量64.9万吨,其中采出量45.8万吨,损失量19.1万吨。
二、由于B5、B4、B3三层煤层层间距1-5米,B4煤层开采后顶底板垮落,造成B5煤层底板、B3煤层顶板稳定性破坏,岩性破碎压力增大,按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及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再开采B5 B3两层煤,故B5 B3两层煤资源储量110.2万吨报损,其中古佛堂矿区B3煤层25.7万吨,积善矿区B3煤层41.8万吨,B5煤层42.7万吨。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矿山开采经济效益简述
福建将乐安信煤业有限公司石林煤矿所开采的煤层煤质较差,发热量在3800~5000大卡之间,仅限于锅炉、水泥行业使用,煤炭销售价格偏低。近几年来,虽然煤炭市场有所好转,煤价有所上升,达450元/吨含税价,但矿井均属于深部开采,随着承包单价逐年上涨、职工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矿井通风、排水等成本费用的加大,导致吨煤利润低,在30元/吨左右,为此矿山总体经济效益不乐观,总体上讲是为了社会效益。
第二节 资源储量核实主要成果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成果一是对矿井地质有了新的认识,对矿井内地层、岩性、岩相变化,煤层、煤质及结构变化,构造变化对开采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是系统收集整理了历年开采地质资料,重新拟编了整套完整的地质图件、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对矿井保有资源储量进行核实,核实的图、表、数据真实可靠。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共求得截至二0一0年十月底,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664.5万吨,其中111b级357.2万吨,122b级299.1万吨,333级8.2万吨。这次资源储量核实的成果资料报经上级审批后,可作为矿井投资和设计开采的依据。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建议
1、安全工作始终要摆在矿山生产的首位,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发生。加强工作面通风与监测,避免局部瓦斯中毒事故。
2、加强职工防治水教育,坚持“有疑先停、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密切注视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并留足河流保护带煤柱。加强水文地质工作,搞好矿坑涌水量观测,调查老窑分布位置及积水情况,建立健全技术档案资料,制定安全措施及时指导生产,同时做好井下水的疏导、堵、截、排工作,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
3、由于煤层的原生沉积环境与后期的构造是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因此今后要继续加强井下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综合分析,特别要对煤层的产状、结构构造要做到超前预测,以便指导生产和开拓布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