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看春•看村
说来惭愧,在韩城生活了近二十年,却从未去过党家村。午后闲暇,趁着和煦的春风,便与朋友一起,驱车前往党家村,去看春,看村。
“昨夜一霎雨,无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看呀:嫩柳生机萌动,一团团轻烟般的浅绿,十分养眼;麦苗青翠欲滴,显示着极强的生命力;偶见一片桃林,一树一树的红的鲜艳的桃花,在春风中摇摆,夺人魂魄。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传递着春的气息,让人感到无比舒畅。
听朋友介绍,党家村依塬傍水,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村容如舟,呈葫芦状,俗称“党圪崂”,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场所,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干净,使党家村的古老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
很快,我们便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党家村。站在村口坡顶,整个村寨尽览眼底,她古典而优雅,挥别了昨夜的寒冬,伸开了温暖的双臂,迎着我们。沿着柏油路向坡下走去,春天的气息更浓了,“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这里的风是温柔的,连路两旁的迎春花,都顶着一头鹅黄,摇来摆去的。捧几掬鸟语,沁人心脾的花香,打破了初春的宁静,滋润着沉寂了一冬的心田。下坡,再下坡,大概走了1公里,转了一整圈,才投入到了她的怀抱中。
踏着古老的巷道缓缓前行。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再看那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让人们在赞叹之余又感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的感知感受做人做事的道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曾说过: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党家村的“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布局紧凑,做工精细,风貌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厚,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的融合,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是劳动人民在建筑装饰上创造的文明成果。
村中的巷道纵横贯通,主次分明,由西向东渐低,全部石条或卵石墁铺,古香古色,别具一格。一路走去,热情好客的党家村人招呼着:“进屋坐呀”!便倒水沏茶,用棋子豆、菜盒子等小吃招待你。无论是谁,都能将党家村的历史娓娓道来:党家村有党、贾两族,距今约670年历史,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又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如今,他们仍在这古老的四合院中劳作,繁衍生息,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着。
夕阳渐渐西沉了,沐浴在夕阳余辉中的文星阁,就像是一支直插云霄的桅杆,挺拔中透着一股坚韧,六只大铁铃,风争摇摆,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与我们依依惜别。
啊,我爱这晴朗的天,纯朴的人,古老的党家村,我更爱韩城这片热土上生机盎然的无限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