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采区6401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目 录
第一章 概况 ………………………………………………………3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
第二节 煤层 ……………………………………………………4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4
第四节 地质构造 ………………………………………………5
第五节 水文地质 ………………………………………………5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6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7
第二章 采煤方法……………………………………………………8
第一节 巷道布置………………………………………………8
第二节 采煤工艺………………………………………………9
第三节 设备配置………………………………………………12
第三章 顶板控制……………………………………………………14
第一节 支护设计………………………………………………14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16
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20
第四章 生产系统……………………………………………………20
第一节 运输……………………………………………………20
第二节 瓦斯防治 ………………………………………………23
第三节 综合防尘 ………………………………………………24
第四节 防灭火 …………………………………………………25
第五节 安全监控 ………………………………………………26
第六节 运输 ……………………………………………………27
第七节 排水 ……………………………………………………28
第八节 通信照明信号 …………………………………………29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指标 ………………………………29
第一节 劳动组织 ………………………………………………29
第二节 作业循环 ………………………………………………29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0
第六章 煤质管理……………………………………………………30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3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0
第二节 顶板……………………………………………………32
第三节 防治水…………………………………………………34
第四节 爆破……………………………………………………34
第五节 “一通三防”安全监控 ………………………………37
第六节 运输 ……………………………………………………40
第七节 机电 ……………………………………………………41
第八节 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42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避灾路线……………………………………43
第九章 贯彻执行……………………………………………………52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工作面长80m,顺槽长200m,可采长度180m,平均采高1.65m,煤的容量为1.35T/ m3,工作面回采率为95%。
一、煤炭储量
工作面工业储量=200 m×80 m×1.35 m3/t×1.65 m
=3.5640万吨
工作面可采储量=180 m×80 m×1.65 m×1.351.35 m3/t×0.95
=3.0472万吨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180 m÷50 m/月=3个月
第二章 采 煤 方 法
第一节 巷 道 布 置
一、回采工作面情况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爆破落煤,人工攉煤,3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高为煤层平均厚度1.65m,工作面选用DZ-20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金属铰接顶梁1.0m,排距1.0m,柱距0.5m,循环进度为1.0m,工作面最小控顶距为3.2m,最大控顶距为4.2m。
二、采区设计、回采巷道布置概况
六采区设计两条巷道,一进一回。一条为进风运输巷道,进风、运煤、行人;一条为回风巷道,六采区回风,行人、运料。
6401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一进一回。一进为进风、行人、运煤,进风顺槽安装两部4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一回为回采回风、行人、运料。
三、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
工作面顺槽长度200m,方位角为162°巷道高度为1.90m,宽度上宽为2.4m,下宽2.6m,断面4.75m2。
四、工作面开切眼
由回风大巷的末端沿煤层倾斜,向运输大巷掘进连通,长度80m,呈梯形状,采用DZ-20型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1.0m支护。
附图3: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采 煤 工 艺
一、采煤工艺
本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人工装煤,3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单体液压柱子,1.0m铰接顶梁控制顶板,采空区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1、作业程序:打眼—爆破—移梁—临时支护—攉煤—移溜—永久支护。
2、工艺步骤具体操作:
A、打眼:采用ZQS-35型手持式气动风钻与1.2m钻杆打眼。
手持式气动风钻主要参数:
工作气压 0.4~0.63Mpa
空载转速 ≥1200r/min
额定转速 500 r/min
额定气压 0.5Mpa
耗气量 2.6m3/min
附:空压管路示意图
B、装药放炮
a、爆破材料及设备
(1)炸药:选用2#煤矿销铵炸药。
(2)雷管:选用瞬发电雷管。
(3)发爆器:选用MFB—50型发爆器发炮。
(4)发爆母线:长度不小于85m的双股钢丝母线。
b、爆破参数及技术要求及爆破说明书
(1)炮眼排列采用单排眼布置,炮眼位于煤层中部,炮眼角度水平方向为85°,炮眼向下为5°,炮眼距顶板1.20m, 炮眼距底板0.45m,板根据循环进度,炮眼深度为1.2m。炮眼封泥长度为0.6m。
(2)单个炮眼的装药量0.15kg/眼。
(3)装配引药前由雷管束中抽出前将脚线扭接,装配引药由放炮员负责进行。装配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2m之外的进风巷道进行,装配引药数量应以一茬炮的数量为限,严禁坐在炸药箱上装配引药。
(4)装配引药必须防止电雷管受震或冲击,以及防止折断雷管脚线和绝缘层。
(5)雷管只许由药卷的顶部全部插入,不得用雷管代替棍扎,严禁将雷管捆在药卷上或插在药卷的中部。
(6)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脚线将药卷缠住,以便把雷管固定在药卷内,并扭结好线头。
(7)装药时,首先用掏勺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检查回采工作面范围内的瓦斯浓度,确认不超限后,用炮棍将药卷轻轻捅下,但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紧密相连。
(8)潮湿或有水的炮眼,药卷应装入塑料袋内,炮眼有裂缝有严禁装药。
(9)炮眼用黄土、炮泥封口,封泥长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
(10)黄泥应接密捣实,严禁用煤粉或其它可燃性材料作炮泥封眼,严禁联线起爆时存在无封泥,封泥不足或封泥不严的炮眼。
(11)为了达到降低煤尘、减少有害气体的目的,放炮应使用水炮泥。
(12)联线时首先将雷管脚线,扭接牢固,接头悬空,不得同任何物体相接触。
(13)放炮母线平时两头要扭接,放炮母线和雷管接线必须相互扭接并悬挂,不得同任何导电体接触,。一次放炮后及时收回。联线前,远离工作面的母线必须扭接短路,以防杂散电流经母线而形成通路。联线时,无关人员应撤离工作面,以保证安全。
(14)装药联线应做到定人、定眼、包装、包联,并设专人检查。
C、挂网移梁
在放炮工序完成后,因工作面控顶面积太大,必须进行及时挂网移梁,同时架设临时支护。
D、装运煤
工作面人工攉煤 30型刮板输送机 顺槽转载刮板输送机 皮带输送机 煤库 主斜井皮带 地面。
E、移溜
当工作面攉煤完毕,把刮板输送机与煤壁之间的浮煤清理干净后,用移溜器按顺序推移溜则一次到位,其溜则弯曲段不小于15m,弯曲度不大于3°,不得出现死弯,移溜后的溜则要保持平、直、稳。
F、移溜支护
待移过刮板输送机后,及时进行移柱支护,柱子初撑力要足够,柱子的支护角度要迎山有力,柱子支起后,要及时做好防倒链,防止柱子漏液卸载后跌倒伤人。
G、加强切顶线支护
在新的放顶线上加设特殊支护,带帽点柱及戗柱,戗柱支护必须带有一定的角度,要迎山有力,起到保护顶板、防止采空区矸石涌出的作用。
附:炮采布置图及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图
[炮眼布置图(正、平、剖视图)]
第三节 设备配置
一、支护材料
DZ—20型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使用1.0m铰接顶梁,两端头使用3.2m的∏型钢梁。
正式柱:80÷0.5×3=480根
密集柱:80÷0.2-80÷0.5=350-160=190根
端头梁使用柱:16×4=64根
超前维护使用柱:50根
合计:784根 备用:45根
总计:829根
3.2米∏型梁: 两端头支护:16根
备用:4根
两巷超前维护∏型梁28根 备用:4根 总计:52根
1.0M铰接顶梁 80÷0.5×4=640根 备用:30根
总计:670根
二、运输设备
工作面SGW—620/30刮板一部 70米、
顺槽SGW—620/40转载刮板两部 各70米
运输大巷SSJ800/55皮带输送机四部 700米
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1、支护规格的选择
(1)支柱的最大高度Hmax
Hmax= Mmax-b+e Mmax:工作面最大采高1.8米
=1.8-0.1+0.1 b:支护顶梁厚度,0.1米
=1.8 e:活柱富余行程,一般取0.1米
根据工作面最大采高为1.8米的要求:
则Hmax= Mmax-b+e=1.8-0.1+0.1=1.8米
(2)支柱需支设的最小高度Hmin
Hmin= Hmin-s-b-a
式中:Hmin——工作面最低采高,1.5米
b——顶梁厚度,0.1米
s——顶板平均最大下沉量,取0.1米
a——支柱卸载高度,取0.1米
根据工作面的最低采高1.5米的要求:
Hmin=1.5-0.1-0.1-0.1=1.2米
DW-20型单体支护行程为1.2米—1.8米,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和计算可知:选用该型号支柱可满足要求,如工作面出现特殊情况,需用其他支柱,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并论证采取安全措施后实施。
2、支柱支护强度验算
(1)、根据6#煤层采高的8倍顶板压力计算
Pt=9.81k·h·r
=9.81×8×1.65×2.4
=311t/m2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 t/m2
k—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 取 8倍
h—采高1.65m
r—顶板岩石的密度 t/m3 取2.4t/m3
(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 254 kN
式中: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00 kN
Kg——支柱阻力影响因素,取0.99,
Kz——增阻系数,取0.95,
Kb——不均匀系数,取0.9,
Kh——采高系数,取1.0,
Ka——倾角系数,取1.0,
3、工作面支柱间排距确定
根据工作面密度计算
n=Pt/Rt=311/254=1.23
式中:n——支柱密度,根/ m2
Rt——支住实际支撑能力,KN/根
因此确定工作面 间距:0.5m 排距:1.0m
n1=80/0.5×4/80/4=2>1.23
所以工作面间、排距选择合理
4、工作面空顶距合理的选择
最大空顶距:4m 最小空顶距:3m
5、放顶步距的确定
根据4#煤层工作面经验观察(推算)
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0m左右
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16m左右
第二节、工作面控顶控制
根据我矿4#煤层地理性质及地质特征,对顶板管理和支护材料的性能,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1.0m铰接梁(端头支护3.2m∏型梁)控制工作空间,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据顶板性质,工作面采用倒悬臂齐梁直线柱,落山带冒点柱间距为50cm,柱帽规格为400mm*200mm*100mm,伸向煤壁的梁头距支柱80cm,落山梁头距支柱20cm,戗柱与铰接顶梁间距不大于20cm,并向落山方向支护迎山角度3°柱底与基本支架在一直线上,基本支架柱与手把统一向上,点柱手把向煤壁方向,注液嘴统一向落山,梁全部接顶,否则用木背板垫实,工作面所有支柱成排成行,迎山有力:铰接顶梁支设时始终垂直煤帮,伞檐不能超出工作面煤帮,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3.2m。
二、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
工作面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加强切顶线的密集支柱,减小柱距,梁与梁之间新加设戗柱:过冒顶区域时,必须在顶梁上方进行木棚接顶接实,工作面煤帮根据顶板的控顶距大小加设贴帮支护来控制工作面片帮、顶板;遇到顶板压力增大时,工作面必须加强临时支护。
三、回柱放顶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回柱放顶与其他平行作业的程序:
(1)装药放炮 检查护顶 攉煤移溜 支护回柱
(2)移梁工序:放炮后离放炮点30m,即可及时铺网挂梁护顶。及时紧贴溜子加临时支柱,移完本段范围内梁后,在新切顶线上加点柱,回掉旧切顶线上点柱。移溜后在移梁下加基本柱并回临时柱,完成移梁工序。
(3)工作面内备用单体液压支柱及∏型梁数量不小于基本梁柱的5%,码放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距工作面25—30m以外的码放地点,不得影响行人、通风、运料等。
(4)控顶距:根据本矿支护条件与工作面顶板情况,确定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2m,循环步距1.0m。
四、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一)、来压及停产前的控顶控制
1、初次放顶
在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先将11#工字钢更换为单体支护,支设方法为:在工作面煤壁向采空区方向0.8m处铰接顶梁下再打单体支柱,这样形成一梁一柱,两柱间距1.0m,然后把煤壁处溜则调直、垫平,即可按工序进行打眼、放炮、攉煤等作业,当推进一循环后,重新支设超前梁柱。
2、正常放顶
正常放顶除按正规作业循环工序和初次放顶技术要求外,还需距放顶地点7m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工序作业,分段接茬处选在顶板完整处。初次放顶口处应在顶板不好处,如遇顶板不好支柱压死后,需先打替柱和护身柱,待取出基本柱后,再取出替柱和护身柱,回柱时,人员站在斜上方,支架完整,退路畅通处进行作业,放顶时至少两人作业,一人观察,一人放顶。
3、末次放顶:
当工作面接近停产线时,需调直调平工作面溜则,及时清理工作面杂物,畅通两工作面出口,挂梁后,在前探梁下打贴帮柱,溜子向煤壁口推40cm,同时工作面收成最小控顶距。
当溜子拆卸完毕,并从材料顺槽运出,在机头、机尾侧各用1.2×0.5m的方木各打一方形木垛,从下至上开始回收梁柱,回收的原则:由下至上先支后回,回收在密集支柱或特殊支护掩护下逐步退出。
根据我矿4#煤回采情况,同时结合现掘出巷道顶板看,本工作面煤层顶板相对稳定。
初次放顶期间,作业工序严格按初次放顶技术要求执行,在初采开始到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在工作面机头、机尾、顺槽端头和距机头、机尾附近10m处各打一木垛。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当煤壁出现片帮、顶板掉渣时,说明初次来压临近,需严密观察顶板动向,必须增加支护数量,煤帮加贴帮柱,在周期来压期间,需加快推进速度减轻顶板压力,尽量不在此期间因各种原因影响循环,
5、特殊支架:
(1)安全出口、端头,工作面机头、机尾上方的顶板各采用四对八梁,3.2m∏型钢梁,交错迈步一梁三柱支护,同步梁间距1.0m,迈步移梁迈步距1.0m。详见机头、机尾维护示意图。
(2)顺槽超前维护、支护与回收
顺槽内用11#工字钢支护的,可先临时支护,再超前∏型梁架设,必须在超前时,先将铁梁撤缷掉,铺上网并重新在原铁梁处加一横梁,确保顺槽顶板完好,超前支护从煤壁向外不得小于20m,靠工作面一侧的支柱,随工作面的推移而随之取出外运,另一侧支柱可滞后3—4m回收,顺槽端头每天收至与工作面切顶线齐平,滞后不能超过切顶线2m。
(3)顺槽转载机机尾不得过早回收,除特殊情况外切顶线与滞后工作面切顶线齐平。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1、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应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密度。
2、加强地质观察工作,在遇到断层带大岩块范围内采用木垛,加密柱则加强支护,在断层带范围内延长控顶距,用木支柱代替液压支柱,断层带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回柱绞车回收木支柱。
3、顶板破碎时,加强金属网的密度,采用掏梁窝前探梁或支悬臂梁的方法来控制破碎顶板的下沉。
(三)、应力集中区的顶板控制
在应力集中区的顶板压力增大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应力集中区进行支护,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顶板控制
运输巷、回风巷用木棚架支护时,超前支护从采面煤壁向外不得小于20m,靠工作面一侧的木柱,随工作面推移而随之取出外运,顺槽端头每天收至与工作面切顶线齐平,滞后不能超过切顶线2m;遇到顶板压力增大时,必须进行双排超前支护,两安全出口净高不能低于1.6m,必须畅通无阻,从工作面机头机尾煤帮起到工作面的6—8米范围内必须采用四对八梁,3.2m∏型钢梁交错迈步一梁三柱支护,同步梁间距1.0cm,迈步移梁步距1.0,工作面机头、机尾必须进行各打一方形木垛支护。
第三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通风
一、 通风系统
(一)通风系统:本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即皮带顺槽进风、回风顺槽回风。
通风路线:
新鲜风 主斜井 4#总进风巷 皮带运输大巷 回采顺槽 回采工作面 回风顺槽 回风大巷 副立井
(二)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计
Q需=4N=4×50=200m3/min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交接班时间人数最多)
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H4/0.75×K=100×0.6/0.75×1.5=120m3/min
QCH4——瓦斯绝对涌出量,据测风结果QCH4为0.57 m3/min
0.75——工作面风流最高允许瓦斯浓度与工作面进风流瓦斯浓度(最高不大于0.5%)之差。
K——沼气涌出不均衡数,取1.5.
3、按炸药消耗量计算
Q需——25A=25×4=100 m3/min
A——回采工作面一次爆破最大炸药用量,Kg。
25——每公斤炸药爆破需供风量(m3/min)/kg
4、按工作面适宜的温度计算
Q采=60V采H采×B=60×1.1×1.65×(4.2+3.2)/2=402.93m3/min
H采——采高1.65m
V采——工作面适合风速条件为1.1m/s。
B——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与最小控顶距平均值。
5、按气象条件确定需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要的基本风量,
其中:Q基本=60×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70%×适宜风速(不小于1m/s),m3/min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1.0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度调整系数1.1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1.0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60×4×1.65×70%×1.1×1.0×1.0×1.0
=305 m3/mi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取Q采=402.9m3/min为所需风量。
6、按风速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
Q采>60V低S人=60×0.25×6.72=100.8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
Q采<60V高S小=60×4×5.12=1228.8m3/min
S大——1.65×4.2=6.72m2
S小——1.65×3.4=5.12m2
由检验结果可知:100.8m3/min 附: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瓦斯防治 1、瓦斯检查 工作面瓦斯检查的地点为:进风巷、工作面煤壁、工作面回风、上隅角等地方。 2、瓦斯检查的次数 按《煤矿安全技术规程》规定,每班检查次数不能少两次,回采工作面必须配一名专职瓦斯员并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加强通风,预防瓦斯积聚。保证顺槽巷道内风速不低于0.25m/s,不大于4m/s,冲淡、稀释和排出工作面的瓦斯,有毒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浓度低于规定的安全浓度。 4、加强瓦斯检查管理,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必须建立瓦斯报表审查制度,必须建立巡回检查计划检查图表检查瓦斯、有毒有害气体的制度,对重大的通风、瓦斯问题,必须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巷道和工作面任何地方瓦斯和有害气体浓度不超限。 5、瓦斯检查必须做到“四对口”(瓦斯检查手册、瓦斯牌板、瓦斯报表、瓦斯监测日报)、“一提前”(提前入井检查瓦斯),采掘工作面的检查结果必须经该工作面班组长签字确认。 6、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瓦斯突出、喷出或浓度增大等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及时汇报调度,在未得到许可之前,严禁进入工作面。 7、针对古空、古巷,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检查、排放,严格按照矿制定的《工作面过古空、古巷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第三节 综合防尘 1、防尘(消防)管路系统 ⑴、地面蓄水池——主斜井静压洒水管路——皮带运输大巷——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 ⑵、地面蓄水池——副立井静压洒水管路——总回风巷——回风大巷——回风顺槽——回采工作面 2、防尘措施: 在运输设备的各转载点设置喷头降尘:运输大巷每50m设三通供防尘洒水用;回风顺槽距工作面20m范围内设置一组净化水幕;工作面在放炮后必须配专人洒水降尘;各点开机工必须根据出煤量的大小适当的开机头喷雾;通风队(组)必须对主要进、回风巷进行三天一次的冲洗巷道煤尘;采煤队必须对顺槽的煤尘进行定期冲洗。由瓦斯员、安全员、跟班领导监督工作面放炮前后的洒水工作。 3、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 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道必须设置隔爆水棚,隔爆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水棚的水量按巷道面积计算:隔爆水棚不小于400L/㎡,水棚排距 1.2-3.0m。水袋之间的间隙以及与支架或巷壁之间的间隙之和不得大于1.5m,水袋边与巷壁、支架、顶板、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水棚距巷道轨道不应小于1.8m,水棚应保持同一高度,水棚要挂牌管理,明确专人管理和维护,要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并每半月检查添加补充一次。 附:回采工作面综合防尘示意图 第四节 防灭火 1、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本矿煤层不具有自燃发火性,但必须做好防灭火预防工作。 2、本采区的巷道必须安设消防管路系统,消防管路系统应第隔100m设置三通阀门,在胶带输送机的巷道中每隔50m设置三通和阀门,皮带机头、机尾20m必须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设置消防器材。工作面附近30m范围内消防管路必须设置三通阀门,并备有不少于10m的消防软管。 3、顺槽水棚的水量不小于400ml,顺槽棚区长度不小于30m,上水袋必须符合要求。 4、严禁将引火物品带入井下。 5、消灭火源,防止产生电器火花、摩擦火花、静电火花、爆破火焰;消灭电气失爆现象。 6、在工作面附近备有消防器材,并将所有作业人员学会使用。在开关处存放干粉灭火器4个,沙箱1个,揪1把,其它消防材料存在井底消防材料库内。 7、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将火源下风测的人员全部撤离,其它需要撤人和停电的范围,由技术副矿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防止事故扩大,现场有关人中发现着火情况应首先采用直接灭火方法,同时汇报矿调度指挥中心。 第五节 安全监控 1、瓦斯监测 本采区范围必须设置风门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开停传感器。 风门传感器设置在采区联络巷风门,甲烷传感器设置在工作面上隅角。工作面、工作面回风、电气设备附近,瓦斯员进行通风、瓦斯、防尘等的管理,标校人员必须按规定对监控设备、通风设备进行校验,传感器、报警仪、矿灯每7天一次,光学瓦检仪必须准确无误。 2、甲烷传感器的布置: T1安设在回风顺槽距工作面不大于10m的范围内,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5%,复电浓度<1%,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T2安设在回采回风顺槽距采区回风巷10-15m 范围内,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1.5m%,复电浓度<1%,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顺槽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T3安设在进风顺槽电气设备前10m范围内,报警浓度0.5%,断电浓度0.75%,复电浓度<0.5%,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进风巷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传感器在巷道中允许的距离范围内应安设在支护良好,无淋水,便于观察的地点,并应垂直悬挂,其传感器元件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不妨碍行人、运料、维修设备。 附:回采工作面监测监控示意图 第六节 运输 一、运煤系统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回采工作面3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40型转载刮板机——皮带运输大巷皮带输送机——主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转载皮带——地面煤场 (二)移溜方式 1、工作面移溜用移溜器进行,工作面每隔8m设放一台移溜器,机头、机尾配合回柱绞车推移。 2、移溜时要统一指挥,严禁硬推、硬顶,防止造成断链伤人等事故。 3、移溜时必须坚持从一头起向另一头或从中间向两头移溜,严禁从两头向中间同时移溜; 4、机头、机尾移动时必须停止运行,断开电源; 5、移溜时溜则弯曲度不得小于15m,工作面平行作业时,移溜必须与其它作业错开30m的距离。 6、推移溜则要平稳,并随时调整刮板运输机,使之处于平、直、稳的运行状态。 7、移溜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区域,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作业段。 (三)拉移运输巷刮板运输机 1、运输巷运输机利用回柱绞车配合变向定滑轮拉载移动,绞车与定滑轮必须用戗柱或地锚固定稳牢。 2、移动时必须停机作业。 3、移溜时先清理巷道内浮煤、杂物,作业人员站在安全地段,专人指挥,专人观察,移溜到位。 4、拉移到位后,开动运输机,运转调试后,方可进行运输煤。 5、顺槽刮板运输机两循环拉移一次。 二、运料系统 (一)设备及运输方式 地面材料库→回风立井→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巷→6401回风巷→工作面 (出料:反向进行) 附回采工作面运输示意图 第七节 排水 本工作面局部有少量淋头水,可随煤带走,且工作面沿倾向推进,无需排水,但为了防范未然,必须备用排水设备。 一、设备选型 主水泵型号:D12——25×7 管路用1.5寸的钢管 二、排水管路线、临时水仓 1、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大巷——总回风——地面 2、临时水仓规格:2×5×2m3 3、隔爆污水潜水泵:规格型号BQW50-30-9.2,电压660V。 4、临时水仓设在六采区皮带机尾。 (附排水系统图) 第八节 通信照明信号 一、通信系统 在工作面转载机头、皮带机头均安装一部矿用本质安全型电话,直通机电硐室、井底车场和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工作面刮板与顺槽转载刮板、顺槽转载刮板与顺槽皮带机头安设调度电话和声光信号电铃。 二、照明系统 在工作面运输顺槽每隔50m安装防爆照明灯供巷道照明使用。 附:回采工作面通信照明信号示意图 第五章 劳动组织主要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作业方式:采用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1、劳动组织:和工种各班人员配备(见劳动组织表15) 2、作业方式:实行“三八”工作制。 3、回采工作面每班一个循环。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附:劳动组织图表 第二节 作业循环 根据实际情况,工作面作业范围内,按要求完成打眼、爆破、移溜、挂梁、支柱、回柱、清煤等工作,循环方式,日进二循环,循环进度1m,日进度2m. 附: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表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循环作业组织措施 1、合理调动劳动力,减少窝工现象,各工种、工序密切配合,提高工时用工率。 2、加强机电设备的检查维修,充分利用检修时间,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组织施工 第六章 煤质管理 1、煤矸分装分运,矸石杂物要找出,不能进入煤中。 2、遇到地质构造矸石较多时,可在施工巷道内适当位置施工矸石硐,将大块矸石找出入入矸石硐内。 3、及进进行支护,防止顶板冒落,昼减少矸石来源。 4、爆破落煤时,不能破顶。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 回采工作面的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及本矿有关规章制度,杜绝三违,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回采工作面必须配专职瓦斯员、放炮员、安全员、带班长。 3、回采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每班带班长必须验收工程质量、浮煤清理情况及所有设备运行情况,交清当班生产情况,包括顶板、机械情况和一切隐患事故,并在调度室填写当班交班情况,接班后应先处理上班隐患,确认无隐患时方可作业。同进特殊工种:电工、溜子司机、皮带司机须向下一班交清本班设备运行情况,及下班需注意事项和处理的问题、所需物资。 4、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带班长和安全员在生产完毕时必须逐段进行验收,存在问题及时处理,验收情况直接与工分挂钩,以充分调动工人和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 班与班要有专人验收工程质量,包括动态检查和表态检查,发现问题当场处理,验收时严格按部颁发的《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验收检查及评分办法》及补充规定进行验收。 5、机电设备维修制 按《煤矿生产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等规定和本矿机电区队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证台台设备在正常运转,同时保持设备台台上架;电缆悬挂整齐,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个、三坚持、十不准”。 6、巷道维护和维修制 设立专门的巷道维修队全,配备专用器材和工具,制定季度计划,以加强开巷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畅通和行人的安全。 第二节 顶板管理 1、严格执行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 回采工作面各工种、各工序在作业前一定要首先敲帮问顶,加固支架,加强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动态管理,严格按《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搞好班班交接、验收工作。 2、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的措施 ①、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架。 ②、煤眼布置及装药应合理,尽量避免崩倒支架。 ③、尽量使用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要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层片帮,煤层一旦片帮应掏梁窝超前支护,防止冒顶。 3、工作面两端局部冒顶的预防措施 ①、为预防工作面两端头发生冒顶,必须在机头机尾处用四对八梁、一梁三柱的∏型长钢梁支护,每对钢梁随机头、机尾的推移迈步前移,在工作面巷道相连处,每对钢梁迈步前移。 ②、超前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用∏型梁加液压柱、一梁三柱,超前10m以内,巷道支架加双中心柱,超前10m至20m ,巷道支架应加单中心柱,以防冒顶。 4、切顶线附近局部冒顶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记载大岩块的位置及尺寸。 ②、在大岩块范围内采用木垛等加强支护。 ③、当大岩块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长度超过一次放顶步距离时,在大岩块的范围内要延长控顶距。 ④、在大岩块范围内要用木支架替换金属支架。 ⑤、等大岩块全部都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绞车回木支柱。 5、预防老顶来压时冒顶的措施 ①、工作面支架的支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顶岩层的重量。 ②、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 ③、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的要求。 ④、遇到平和工作面的断层时,断层刚露出煤壁时,在断层范围内就要及时加强工作支护,不得采用正常回柱法。 ⑤、要扩大控顶距,并用木垛替换金属支柱,待断层进到采空区后再回撤。 6、强制放顶的措施 ①、用爆破的方法人为地将顶板切断。 ②、在工作面内向顶板切顶线处进行钻孔爆破放顶。 ③、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放顶工作,并制定专门的措施,经矿总工批准后方可强制放顶。 ④、强制放顶时,由安监、调度、技术、队组现场配合放顶工作。 7、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①、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应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密度。 ②、加强地质观察工作,在遇到断层带大岩块范围内采用木垛,加密柱则加强支护,在断层带范围内延长控顶距,用木支柱代替液压支柱,断层带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回柱绞车回收木支柱。 ③、顶板破碎时,加强金属网的密度,采用掏梁窝前探梁或支悬臂梁的方法来控制破碎顶板的下沉。 ④、矿级领导现场跟班作业。 第三节 防治水 1、本工作面在掘进巷道时有淋头水,工作面上方无河流通过,因此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特别加强防治水的工作,必须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 2、过断层带时必须留设20m宽的煤柱,防止断层带突水,当工作面推进遇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时刻观察工作面的顶板与煤帮的透水预兆,做到防范于未然。 3、工作面进风顺槽安设排水设施,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4、严格按照矿井《探放水设计方案》和《探放水作业规程》执行。 第四节 爆破 1、各工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及本矿有关制度,杜绝三违,各类特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放炮安全措施: (1)装配引药前由雷管束中轻轻抽出前将脚线扭接,装配引药由放炮员负责进行。装配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2m之外的进风巷道进行,装配引药数量应以一荐炮的数量为限,严禁坐在炸药箱上装配引药。 (2)装配引药必须防止电雷管受震或冲击,以及防止折断雷管脚线和绝缘层。 (3)雷管只许由药卷的顶部全部插入,不得用雷管代替棍所,严禁将雷管捆在药卷上或插在药卷的中部。 (4)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脚线将药卷缠住,以便把雷管固定在药卷内,并扭结好线头。 (5)装药时,首先用掏勺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检查回采工作面范围内的瓦斯浓度,确认不超限后,用炮棍将药卷轻轻捅下,但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紧密相连。 (6)潮湿或有水的炮眼,药卷应装入塑料袋内,炮眼有裂缝时严禁装药。 (7)炮眼用黄土、炮泥封口,封泥长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 (8)黄泥应接密捣实,严禁用煤粉或其它可燃性材料作炮泥封眼,严禁联线起爆时存在无封泥,封泥不足或封泥不严的炮眼。 (9)为了达到降低煤尘、减少有害气体的目的,放炮应使用水炮泥。 (10)联线时首先将雷管脚线的接头刮净,扭接牢固,接头悬空,不得同任何物体相接触。 (11)放炮母线平时两头要扭接,放炮母线和雷管接线必须相互扭接并悬挂,不得同任何导电体相接触,一次放炮后及进收回。联线前,远离工作面一头的母线必须扭接短路,以防杂散电流经母线而形成通路。联线时,无关人员应撤离工作面,以保证安全。 (12)装药联线应做到定人、定眼、包装、包联,并设专人检查。 (13)井下放炮工作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持有放炮合格证的人员。 (14)井下入炮作业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必须在现场,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15)放炮必须使用发爆器,钥匙须由放炮员随身携带,放炮后将钥匙拨出,摘掉母线并扭结成短路,严禁一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二台放炮器同时进行放炮。 (16)放炮前必须在进入放炮地点的通中处设置警戒,并清点人数,正确无误后方可开炮,放炮前发出放炮信号,再等上两分钟,放炮员必须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放炮,放炮掩护距放炮地点不得小于30m。 (17)放炮5——15分钟后,待炮烟排放完毕,班组长、放炮员、瓦斯员及支护工开始沿路检查巡视放炮地点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护、瞎炮、残炮等情况,一切处理完毕后,确认工作面已没有不安全隐患,其它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工作。 (18)发现瞎炮应及进处理,如联线不良或联线错联所造成,可重新联线起爆,否则应在距不小于0.3m处钻与瞎炮眼平行的炮眼,重新装药放炮,严禁手拉或镐刨瞎炮,爆破后的残药与未响的雷管应捡出全部交回库房,定时统一销毁。 (19)放炮地点附近20米内,风流中沼气浓度达到1%,或放炮地点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体松散,不得装药放炮。 (20)炸药和雷管要专人分运,依量领取,分箱加锁,剩余者当班交回火药库,严禁炸药、雷管同人或同罐运送,必须使用同厂同型号的炸药和雷管。 (21)电雷管必须由放炮员亲自运送,炸药在放炮员监护下由熟悉运送爆破材料有关规定的工人运送。 (22)从成束的电雷管中抽取单个电雷管时,应将成束的电雷顺好,海里手拉脚线硬管体,也不得手拉管体硬脚线,拉住前端脚将电雷管抽出,抽出单个电雷管前,必须将其脚线末端扭结。 (23)必须把炸药箱放到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 第五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瓦斯防治 1、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每班检查不少于2次,严禁空班漏检。 2、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防止瓦斯积聚,严禁超限作业。 4、加强通风管理,爱护通风设施,保证足够风量。 5、加强上、下隅角瓦斯管理,必要时两端头支柱须提前回掉一排及设风障吹散,如扔有瓦斯超限,必须采取措施处理。 6、运输巷须按规定安设瓦斯断电仪,上隅角须悬挂瓦斯报警仪,班队长、放炮员须携带瓦斯检测仪并正确使用,仪器灵敏可靠。 7、管理好风门,两道风门不得同时打开,对损坏的风门及时向通风区汇报。 8、未尽之处按《煤矿安全规程》的关条款执行。 二、综合防尘 1、完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出煤系统各转载点设齐洒水喷雾装置并保持完好,做到开机喷雾;运输、回风巷各设三道净化风流的水幕;喷雾水压达到要求;各防尘设施正常使用,并设专人维护和管理,由通风队安装维护,由生产单位管理和使用。 2、出煤系统各转载点落差不得超过0.5m。 3、上下两巷必须保证水源、水压,定期冲刷巷道壁,减少煤尘堆积。 4、定期清理煤尘,防止煤尘堆积、飞扬。 5、采用湿式打眼,严格执行水炮泥使用。 6、工作面按规定采够高够宽;两巷杂物及时清理运走,以确保正常的通风断面;风巷材料分类码放整齐,保证通风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70%。 7、放炮时要打开上风巷的喷雾洒水装置。 8、运输、回风巷内确保隔爆水袋齐全完好。 9、机械保护齐全,做好个人保护。 10、工作面放炮后进行洒水降尘。 11、按时为工作面工人劳动保护用品。(手套、防尘面具等) 12、未尽之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执行。 三、防灭火 1、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 2、加强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杜绝失爆,不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防止引起电火花,产生火灾。 3、加强通风管理,杜绝瓦斯积聚和煤尘超限。 4、严格按照前述要求,加强放炮和火工药品的管理。 5、运输巷输送机附近必须保证灭火器材齐完好。 6、运输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 7、禁止运输机械过负荷运转,防止输送带跑偏。 8、如果发现井下着火,首先要切断电源,采取一切可能方法灭火、迅速和调度室、值班人员联系,如火势太大,无法扑灭,要迅速带上自救器,有组织地沿避灾路线撤退(下风口人员应从捷径尽快进入新鲜风流),并通知任何一个可能受火灾威胁的人。 9、工作面做到采后及时封闭。 10、未尽之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执行。 四、安全监控 1、由监控巡检员每班巡查井下监控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 2、由瓦斯员校对各作业地点探头显示的数据与光学瓦检仪的误差不能超过0.02%,并根据工作面的推移移动探头悬挂的位置。 3、监控巡检员必须每七天更换一次甲烷传感器,保证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4、甲烷传感器、智能分站必须挂牌管理。 5、严禁在井下带电撤换甲烷传感器。 6、地面监控中心必须24小时不间断监督井下瓦斯变化情况,并即使填写记录,遇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7、监控巡检员每天上下班必须到监控中心签字,了解井下的瓦斯动态和设施的运行情况。 8、校验中心必须保证甲烷传感器、光学瓦检仪、智能分站、便携式瓦检仪能够正常运行。 第六节 运输 1、刮板司机开车前需检查机头、机尾压柱是否安全可靠,按扭是否灵敏、可靠符合规定,开车后随时注意工作面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停车处理。工作面人员要随时注意刮板运行情况,以防掉入梁柱等长物伤人。 2、刮板司机开机时,检查是否有压盘柱,不可在机头对面,要在支架完好,可通视溜则运行情况和易接收信号的地点,刮板司机在未听清信号和不清楚安全状况时不得开溜,刮板司机需随时检查压柱听电机声音,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停机是搞好机头职责范围内的卫生,上齐刮板螺丝等。 3、每部运输设备必须通过声光信号和电话联系确认后,方可启动设备。 4、必须遵循“一停三开”的信号标准,“谁停机,谁开机”的原则。遇特殊情况时必须采取紧急制动停机。 5、严禁用皮带、刮板输送机运输爆破材料。 6、皮带、刮板输送机运送支护材料和其它设施设备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专人负责,方可进行运送。 7、严禁井下人员乘坐皮带、刮板输送机,禁止人员随意跨越皮带刮板输送机,遇交叉地方时加设过桥,以便行人通过。 8、回风巷运行时,必须遵循“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原则,巷道的一坡三档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第七节 机电 1、电工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接线、拆线、检修及处理意见电气设备故障时,必须在上一级开关停电,并把开关打到零位闭锁,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并安排有责任心的人员专人看管,防止误送电;停送电作业由电工本人进行,实行“谁作业,谁停电,谁送电的”原则,严禁约时送电。警戒人员由电工本人安排,本人撤除。 2、巷道内一切电气设备都必须完好防爆,所有下井的电气设备由机电科进行防爆整定、检查、验收,严禁带电检修、移动电气设备,严禁明电作业。 3、供电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三大保护灵敏可靠,接地极合格。 4、所有开关、电气设备必须上架。 5、各种设备定期清洁、检修、维护、保养,严格落实《机电管理制度》所要求的各项规定和记录。 6、检修机电设备前,必须先检测被检电器设备周围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大于1%时,严禁进行检修工作。 7、一切容易碰到的、裸露的电气设备及其所带动的机器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如靠背轮、链轮、齿轮)都必须加装防护罩或防护栏,防止碰触发生危险。 8、电缆选用要符合2007版《煤矿安全规程》第467-472条规定。 9、所有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检修、维护、故障排除、拆卸运输、安装调试,必须按照各自厂家的《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 10、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11、供风管、供水管、排水管在开口处和工作面设闸阀。 附图:6401运输顺槽供电系统布置图 第八节 其它 1、要严格按照《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施工,做到动态达标,安全生产。 2、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3、爆破后,要立即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4、所有材料集中在指定码放地点内人行道侧,挂牌管理,并在卸料时一次性码放整齐。 5、必须注意工作面周边的水患情况,防止古巷、古空区积水涌出造成透水事故。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班与班之间交安全、交质量、交任务、交内容。 7、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不生产原则”,确保安全生产。严格按《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搞好质量验收工作。 8、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通过矿总工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工作面的推进。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避灾路线 发生灾害时采取的处理措施 ,必须严格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最先发现事故者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及人员分布、事故情况,并通知附近工作人员迅速撤离。 矿调度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矿长并迅速通知各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 矿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召开矿委会议,研究制定救援方案,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汇报。 安全矿长:根据制定的救援方案,全面指挥救援工作,要当机立断,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必要时调救护队参加救援工作。 生产矿长组织所属各队组,按照救援方案的具体措施,全面开展救援工作。 矿技术负责人会同安全矿长和生产矿长,根据营救方案迅速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准备好处理事故必备的资料:①、矿井通风系统图; ②、供电系统图;③、井下空压、防尘洒水、排水管路系统图;④、井上下对照图;⑤、采掘工作平面图;(必须详细绘制积水、火区位置);⑥、避灾路线图;⑦、机电设备布置图;⑧、通讯信号照明系统图 由通风队、机电队配合迅速恢复被破坏的通风设施,恢复通风。 灾区内和受威胁区域的班(组)长,必须组织现场人员有组织地按原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退。 救灾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位置,选择建立井下基地,迅速探清灾害性质、事故地点,以便尽快的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难工作人员。 救灾的方法的原则应根据灾害的性质和地点确定,一般采取切断电流,直接救灾,封闭事故区域等方法进行。 二、各种事故的处理措施 1、井下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在班组长或者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 (2)透水后,应尽可能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在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增设水泵和管路。 (3)测量并掌握涌水量的变化。 (4)查清涌水地区标高、围岩及巷道破坏情况,并绘制简图。 (5)必须保证排水设备不被淹没。 (6)加强通风管理,排除瓦斯和其它的害气体。 (7)封闭水口,防止二次透水。 2、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处理措施 (1)井下发生火灾时,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保持冷静,首先设法弄清火情,尽可以直接把火扑灭,并立即报告调度室,采取措施。 (2)切断火区电源,防止处理事故中的救护人员触电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3)查清火区,确定火源,组织人员灭火。 (4)设专人检查瓦斯和风流变化,控制煤尘飞扬,预防瓦斯、煤尘爆炸。 (5)尽量使用直接灭火法,使用强力水流,沙箱、土箱、灭火器等。 (6)在直接灭火无效的情况下,及时封闭火区,采用隔绝灭火。 (7)严密注视顶板的变化防止顶板事故和风量风流的改变。 (8)必须做到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不危急井下人员安全。 (9)当井下大巷和各主要峒室发生火灾。 ①迅速控制火源和扩大,保护机电峒室。 ②关闭各主要峒室的防火门,防爆门,在火势无法扑灭时,采用反风或风流短路的方法灭火,紧要时要封闭火区。 (10)井下各种机电设备附近发生火灾。 ①首先切断电源 ②充分利用各地点存放的沙子、灭火器材直接灭火 ③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扑灭时,可打临时密闭或加设风障隔绝风流。 (11)各采空区、工作面回风巷井下引燃煤层发生火灾。 ①首先考虑人员安全,准备疏散和撤出人员。 ②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直接扑灭,并破开煤壁,挖掉火源,同时防止火源复燃。 ③在不能直接扑灭时,要在尽量缩小火区的范围内提前将火区密闭。 ④改变风景要密切注意,根据发生地点的不同,采取风量增、减、停、反等措施,同进一定要派专人检查瓦斯,防止风流逆转。 ⑤当发火地点在采面进风巷时,进风巷的密闭闭墙要尽量靠近火源,但回风侧的密闭墙可根据巷道温度情况,留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打密闭期间内的瓦期涌出空间不能达到爆炸极限。 ⑥当发火地点在采面回风巷或工作面面中间时,尽量将进风巷的密闭墙向工作面靠近。 3、井下发生瓦斯、煤尘事故的措施 ①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首先发现的人员利用各种办法通知灾区回风侧人员,有组织、有纪律的撤退,所有井下人员在此应戴上自救器。同时向调度室及时汇报。 ②救灾指挥部立即投入抢险救灾。 ③救护人员必须迅速深入井下,侦察灾害地点,抢救遇难人员,同时将了解到的实情汇报指挥部。 ④在处理灾害时,事故区电工应立即将该地点的电源切断,并由指挥部通知各变电所切断一切电源。 ⑤矿山救护队集中力量封闭、扑灭爆炸后产生的火源,如火势校大,暂时不能灭火,立即局部封闭,防止第二次爆炸。 ⑥由矿长决定采取反风或停风措施,保证人员安全撤出和事故灾害的合理控制。 ⑦消灭一切再生火源。 ⑧有计划的排放发生事故时的有毒有害气体 ⑨尽量组织人员尽快恢复通风系统,处理冒顶区,消除堵塞物。 ⑩恢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符合安全浓度后,向救灾指挥部汇报,指挥部可按先通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 (11)恢复井下排水系统 4、井下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 (1)当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时,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汇报。 (2)按照冒顶区范围顶板结构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分布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 (3)迅速恢复冒顶区通风,必要时安设局扇,风幛,并要派专人检查有害气体浓度。 (4)冒顶后,被截堵人员处风量不足,并利用局扇、钻孔向事故区供风。 (5)在处理事故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必要时向遇难人员开掘专用通道。 (6)在抢救处理中,必须有专人监视顶板情况,防止发生第二次冒顶。 (7)在抢救中遇有大块岩石,应尽量避开。如果威胁遇难人员,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并观察顶板,救出遇难人员不许用爆炮的方法处理。 (8)处理大面积冒顶事故,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5、发生机电运输事故的处理措施 (1)发生机电事故的处理措施 ①发生机电事故时,最先发现人员,应保持冷静,有最大把握切断事故地点电源,并通知班组长或专管机电人员。 ②、根据事故情况报告调度室采取措施。 ③、组织救灾人员,同进进行故障排除和要害人员的抢救。 ④、因机电事故停电,影响井下的通风时,必须撤出停风处工作人员,执行停风制度。 ⑤、发生机电灋灾时,执职火灾处理措施。 ⑥、对伕发事故问题必须认真细致的排除,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⑦、根据攺电事故的性质,必要时全矿停电,以免扩大事故范围。 (2)发生运输提升的事故处理措施 ①、发现发生事故要发出警号,急令在运输提升中操作的司机停车,防止扩大事故的发生。 ②、及时通知矿领导,采取措施,临场处理,救灾人员必须统一管理,统一指挥。 ③、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 ④、机械故障要进行更换、检修、配备等处理,保证正常的、投入使用。 ⑤、事故中坚持先救人,后修理的原则。 六、避灾撤退与人员抢救 1、避灾撤退 (1)在灾势发展到无法消灭和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采区班长和老工人应带领人员迅速按原制定的避灾路线撤出。 (2)发生火灾时,沿进风侧撤退。矿井反风流逆转时必须分清新鲜风流和泛风流,由新风流撤出。 (3)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位于事故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而行,位于事故回风侧的人员要顺风而行,尽快撤出危险地带。 (4)如撤退路线受堵,撤退人员应急速撤到巷道独立或主副巷联络处,自己动手,寻找物料建立临时避难室等待救援。 (5)在避难室待援时,要尽量利用新鲜空气,并不断发出求救信号。 (6)发生水患时,要沿煤层上山方向撤出。 2、避灾路线 (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①、回采工作面进风巷——进风顺槽——运输大巷——主斜井——地面 ②、掘进头和其它地区发生事故时,人员均应按走进风,避回风的原则,沿附近的通风建筑物如风门、风桥等处,以最近的路线进入运输大巷进风中,撤出地面。 ③、在发生以上事故的地区,若事故较大,且撤退路线较长,在现场有通风管理人员的情况下,打开密闭撤出人员不至于影响到井下其它地点人员安全的条件下可迅速决断,打开附近密闭,使人员安全撤到进风系统中,人员撤离后,条件允许,须立即将该处风流采取遮断措施。 ④、工作面回风侧人员,在工作面发生事故不严重,不妨碍人员安全通过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开避灾路线中的回风段,而沿工作面直接进入进风系统中。 (2)发生水灾避灾路线 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运输大巷——主斜井(安全出口) ——地面 3、人员抢救 在事故发生后,临场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班组长和老工人带领其它同志,迅速果断地进行抢救救灾工作。在灾势沿未扩大的情况下,一方面有效地防止灾害面积的增加,另一方面紧急救护受灾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紧急撤退的情况,带班长、老工人应组织工人有条不紊地撤离,并认真救护伤员。给下井增援的队伍指明事故发生地点和具体路线。 救护人员进入井下,首先救护伤员,安排足够的车辆和器材将重伤员首先送到地面进行抢救。 4、矿工自救和互救 每个下井工人都必须佩戴自救器,在井下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乱跑乱叫。在受冲击的地点,应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头贴地,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在爆炸的一瞬间,要尽量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迅速将佩戴有的自救器取下戴好,撤离险区。 在发生井下火灾时,处理出事地点回风侧人员,须立即将随身佩戴有的自救器戴上,然后撤离现场。 在撤退受阻的情况下,人员须撤到难室待援。 (1)在通赂避难室的通道上留下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发现。 (2)避难时要保持静卧,避免体力消耗与空气消耗,以延长待援时间。 (3)所有遇难人员的矿灯只留一盏照明外,其余灯需全部关闭。 (4)要不断敲打铁器,管路和岩帮,发出求救信号。 (5)遇险人员要发场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照顾好。 5、救护工作 (1)发生水患时,根据涌水地点的具体情况,寻打可能生存的避难人员,抢救溺水人员;救护人应注意授水地点是否有害气体涌出,佩戴氧气呼吸器。 (2)发生火灾时,应根据烟流方向,从新鲜风流处入口寻找火源,营救遇难人员。在火烟弥漫的巷道中,救护人员均应佩戴氧气呼吸器,并互相保持联系,有一定的传呼方式,不能开口说话,以防中毒。 (3)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后,救护人员进入井下,根据爆炸现场所遗留的爆炸痕迹,判明发生事故的确切地点,寻找遇难人员,同时,应时该注意避难人员在撤退时所留的标志的所发生的求救信号,及时进行援救。 第九章 贯彻执行 本规程施工前必须组织施工队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到班组每个人,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本规程如有与《煤矿安全规程》说明相抵触的现象,以《煤矿安全规程》为准。根据施工中遇见未尽事宜,由矿长、总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实地考察、随时论证对本规程补充修改。 附:《作业规程》贯彻签字记录表 《作业规程》考核成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