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身边的故事 家梦圆
家梦圆
我还有幼时生活在老屋的照片,这是记忆深处的家。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盛行的两层居民楼。第一层是土、石、砖混合结构,第二层是瓦房。当时这房子是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家是村里第一个住上楼房的。那时院子里有鸡窝、猪圈,房前屋后有好多树木,一到夏季,院外的凤仙花、仙人掌、月季、向日葵等次第开放,花香弥漫。树荫下,石桌上,吃着简单的饭菜,享受着朴实的幸福,浓浓的乡土气息,承载了我童年欢乐美好的记忆。
1988年夏季,我考上了父亲单位的职业中专,我们全家搬到了父亲单位的临时家属区。那是七十年代的窑洞房,地是砖铺的,墙壁黑黑的,小小的窗户用碎砖头垒了大半,只有一小块玻璃透亮,房前房后都是污水沟,阴暗潮湿的屋内常年不见阳光,衣服被子常有一股难闻的气息。如果遇上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晚上睡觉屋内还摆着接水用的盆盆罐罐,连翻身都不敢。记忆最深刻的是,由于房子紧张,我住的是一排窑洞房最边上的一小斜坡房,最低处连腰都直不起来,因此,我把拥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家作为自己的梦想。
后来,我们搬到了梨园矿为职工修建的单元楼。虽然是顶层的两室一厅,面积小,但阳台上有充足的阳光,这就让年近半百的父母喜上眉梢了。可住进去才发现,楼顶没有隔热层,夏季太热,况且供水泵的压力达不到,家里经常断水,厕所不敢用,生活用水有时要往上提。
1993年,我结婚了。为上班方便,我们不能住丈夫农村的家,只好住进了公公单位的两间瓦房,地板是水泥的,窗户可以通风,却鼠患肆虐,睡觉都睡不好。在儿女先后降生的幸福中,在单位的兴盛与衰败中,在下岗后的无奈与拮据中,这个家如漂泊在湖面上的一叶小舟,在风平浪静与波浪起伏中,摇摇曳曳,飘飘悠悠。
2004年8月,加盟河南平煤集团的梨园人重新上岗,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棚户区改造工程更让几代梨园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2009年夏季,第一批职工拿到了棚改房钥匙,2010年春节前夕,职工们陆续搬进了新家。宽带、有线电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的入家入户,让梨园人告别了几十年的生存模式。
2010年,我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家。当女儿搬进装饰温馨的独立卧室时,她高兴得直蹦。那一夜,我们激动的久久不能入睡——终于在城里有了温暖的家,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家的温馨。空调、电脑、热水器、浴霸等电器,沙发、衣柜、床、卫生用具等漂亮舒适,我还买来了许多花草,养起了可爱的狮子头金鱼。如今我这个家庭主妇也省劲多了,抽油烟机、消毒柜、微波炉是我厨房的新装备。
我们的梨园新区,是汝州市第一大居民区,配套设施齐全。有保安、监控设施、大型停车库、职工健身活动区、垃圾处理中心和干净整洁的公厕;有篮球、门球场、棋牌室等,还有医疗中心。凉爽的夏夜,广场上,老年人激情地扭起了秧歌,表达着对新生活的热爱;中青年女性伴着音乐潇洒地跳着健美操,在舒缓愉悦的旋律中放松着身心。
如今梨园人腰包鼓了,腰杆挺直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健美操比赛、消夏书会、卡拉OK戏曲歌曲大奖赛等,让几代梨园人深深地感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窗前,望着新区的美景,我陶醉了,陶醉在加盟集团后的喜悦中,陶醉在新时代的社会巨变中。我衷心的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企业更加兴旺发达,我家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宁庄井 卫红霞
联系电话:15037586887
身份证号:41048219711202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