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2-10-24 14:37 来源:煤矿安全网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矿井自然条件概况

  一、交通位置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位井田于山西省沁源县王和镇铁水沟村东,行政区划属王和镇管辖。整合后的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2°12′06″~112°14′49″,北纬:36°47′36″~36°48′43″。

  本井田至沁源县王和镇约5km为土石公路,即与汾-屯公路接运。汾-屯公路全程为沥青质路面。沿其向北约32km,即到达平遥县城,与南同蒲铁路及大运公路接运。因此,本井田煤炭外运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本井田地处太岳山区,地表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横,地形十分复杂。总的地势地形最高点为井田西南部山梁上,标高+1597.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南部边界处沟谷中,标高为+1420.3m,相对高差176.7m。基岩出露中等,山顶、山脊大面积被黄土覆盖,植被不发育。纵观该井田所处的自然地形条件,为侵蚀较弱的中-低山区。

  三、河流水系

  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汾河支流的龙凤河小流域。沟谷内一般无水流,在雨季遇暴雨时,雨水短时聚集,顺沟向南流入龙凤河,再向西流入汾河。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根据沁源县气象台观测记录,本区7、8、9三个月为雨季,降水量最小为463.3mm(1972年),最大为861.6mm(1975年),蒸发量最小为1306.7mm(1983年),最大1609.6mm(1972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雨雪较少,夏末秋初雨量较大,一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温度为-22.5℃,平均-6.5℃;七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温度38℃,平均23℃。十一月份开始结冰,次年三月份开始解冻,最大冻土深度为750mm。本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6m/s。

  据山西省颁发的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表,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节 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118号文《关于长治市山西汾西正新煤焦有限公司贾郭煤矿等3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由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和山西晓利煤业有限公司两矿及中间部分空白资源区兼并重组整合而成。重组整合后批准生产能力900kt/a,山西晓利煤业有限公司(300kt/a)为2010年关闭矿井,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300kt/a)为兼并重组主体矿井。2009年12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颁发了兼并重组后的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121220050900。批采1#-11#煤层(2、3、6、9、10、11号煤层),批准生产规模900kt/a,井田面积7.6663km2。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沁源县王和镇大栅煤矿和沁源县王和镇虎限煤矿整合而成,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前,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矿井及山西晓利煤业有限公司300kt/a的资源整合项目井下均未施工建设(仅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主斜井施工383m)。

  第二章 井田地质和水纹地质条件

  第一节 矿井地质及开采条件

  一、井田地质勘探及地质报告批准情况

  2010年3月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编制提交了《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7月28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722号文《关于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对该地质报告进行了批复。

  二、井田地质

  (一)地层

  井田内分布不均,由北向南出露上石盒子组下段、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地层,北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以不整合大面积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现依据井田钻孔揭露资料,结合地表出露情况,对井田内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主要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的石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局部含白云质灰岩。顶部含较多的星散状黄铁矿,下部常夹有薄层状、似层状的石膏层,为浅海相沉积地层。顶部为古风化壳。地层厚度为162.8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由灰色、灰黑色铝土岩、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组成,底部沉积有山西式铁矿,其厚度和品位很不稳定。地层厚度为28.75 -30.97m,平均29.86 m。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地层之上。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地层厚度为90.81-116.37m,平均107.09 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主要由灰白色、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组成。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旋回结构清楚,横向稳定性好,易于对比。

  4、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

  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地层厚度为53.10-65.25m,平均57.63 m。岩性主要由灰色的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和1、2、3号煤层组成,其中1部分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为先期开采地段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底部K7砂岩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性及厚度变化大。

  5、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其岩性、岩相特征,划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Plx1)

  K8砂岩底至K 9砂岩底,地层厚度为39.79-50.85m,平均45.32 m。以灰色、绿灰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局部夹薄层煤线,顶部为黑灰色泥岩。底部K8砂岩为灰色、灰白色细粒石英长石砂岩,具直线型斜交层理和斜层理,局部含泥质斑块。

  上段(Plx2)

  K9砂岩底至K1 O砂岩底,地层厚度为62.87-65.15m,平均64.01 m。底部K 9砂岩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其上为互层状绿灰色、灰色中、细粒砂岩和灰绿色泥岩、粉砂岩。顶部为一层状灰绿色与紫红色花斑相间、含鲕状铁质结核的泥岩,俗称“桃花泥岩”可作为确定K 1 O砂岩的辅助标志。

  6、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内只出露下段(P2s1)下部地层,厚度约70.0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主要由浅黄色和灰色的细粒砂岩、粉砂岩、暗紫色泥岩组成。

  底部K10砂岩为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含少量的白云母、黑云母等,底部常含有细砾岩,具泥质包裹体。

  7、第四系全新统(Q4)

  主要分布井田中部大栅下游地段,岩性以砾层、粉土及砂砾组,厚度0-6.5m。

  8、第四系上更新统(Q3)

  底部多为砂层及砂砾层,中部为灰黄色亚粘土和亚砂土,上部为灰黄色亚粘土夹古土壤条带。厚度3.5-16.5m。

  9、第四系中更新统(Q2)

  为棕红、黄褐色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厚度5.5-32.50m。

  (二)构造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东倾伏的宽缓向斜构造,地层倾角5—15°。在北部原万峰铁水井田发育两条正断层,落差均在100m以上。组成地垒构造,中部发育王和南断层,落差在40-200m,向南为阶梯式下降,井田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1、褶曲

  铁水沟向斜:向斜轴由井田西南部向井田北东部沿伸通过,向北东倾伏,轴部出露下石盒子顶部及上石盒子组下部地层。两翼不对称,西北翼出露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地层倾角5—15°。东南翼出露下石盒子组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地层倾角5—10°。

  2、 断层

  ⑴ 铁水沟北正断层:位于本井田北侧铁水沟村北、关子岭北,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落差150—100m,倾角70°,由西向东落差逐渐变小,上盘出露上石盒子组上段(P2s2)地层,下盘出露上石盒子组下段(P2s1)地层。

  ⑵ 坡底北正断层(F3):位于本井田北部,坡底村北,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落差80—300m,倾角65°,由西向东落差逐渐变小。上盘出露上石盒子组地层,下盘出露下石盒子组地层。

  ⑶ 王和南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落差40-200m,倾角65°,向西落差很快变小。

  ⑷ 铁5号钻孔东北正断层

  位于铁5号钻孔东北150m处,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落差10m,倾角70°,断层北部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段地层,向南部延伸被黄土覆盖。

  ⑸ 铁6号钻孔北正断层

  位于铁6号钻孔北40m处,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落差25m,倾角70°,断层东西两头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中部黄土覆盖。

  ⑹ F2正断层

  位于王和南断层南侧,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落差10-30m,倾角70°,井田内延长约900m。

  ⑺ F1正断层

  位于井田南端西南角,在2003号孔以东的山上,落差80m左右,倾角70°,走向北弱东,倾向北北西,区内延伸长度500m,倾角70°左右。

  3、陷落柱

  铁水沟煤矿在开拓过程中,遇有一长轴45m的陷落柱,在勘探过程中未发现陷落柱,但是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还会有陷落柱呈现出来。

  4、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煤层及煤质均不受岩浆岩的影响。

  井田构造属于中等类。

  三、煤层

  (一)、含煤性

  本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山西组平均厚度57.63m,含煤2-4层,含煤总厚度为1.21-2.36m,平均2.07m,含煤系数5.41%。山西组含煤性总的特点是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变化大,达可采厚度的层数少,其中2、3号煤层为先期开采地段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1号煤层为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

  太原组平均厚度107.09m,含煤5-7层,总 厚 度 为4.44-10. 90m,平均7.39m,含煤系数6.98%。总的特点是煤层层数多,达可采厚度者层数较少,但可采煤层厚度较大。其中9+10号、11号煤层为本区稳定的可采煤层,6号煤层为先期开采地段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7号、8号煤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二)、可采煤层

  本井田共含煤10层,自上而下编号分别为1、2、3、6、7、7下、8、9、10、11号煤层,其中2、3、6、9、10、11号煤层属可采煤层见表2-1-1,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表2-1-1 先期开采地段可采煤层特征表

  (三)、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号、3号煤层:黑色,强玻璃光泽,断口具参差状,裂隙发育,条带状结构。9号、10号煤层:黑色,强玻璃光泽,断口具阶梯状,裂隙较发育,条带状结构。6号、 11号煤层:黑色,强玻璃光泽,断口具阶梯状,裂隙不发育,条带状结构。

  各可采煤层一般以亮煤、暗煤为主,夹少量镜煤和丝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属半亮型煤-半暗型煤。

  各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组分:镜质组含量介于60-90%之间,平均在80%左右,主要为基质镜质体和均质镜 质体。半镜质组含量介于1-6%之间,平均在2.5%左右,多为无结构的团块状,棉絮状。丝质组含量介于5-30%,平均在15%左右,多为半丝质体、粗粒体、碎屑体。无机组分含量除11号煤层平均在20%左右外,其余煤层均在10%左右,主要以粘土为主,呈分散状和充填状,可见少量的黄铁矿和次生方解石(多在9+10号煤层见到)

  各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一般在1.50-1.60%间,属第Ⅳ变质阶段,相当于焦煤。

  第二节 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

  (一)区域水文地质

  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东南侧为龙凤河,龙凤河发源于井田东约11km的西沟村为季节性河流,雨季出现洪水流。短时减为溪流,水流由东向西流于古寨与南流的王涛河向西流入介休境内入汾河,汾河南流折西于河津入黄河。

  按照《中国北方主要煤矿区水文地质图集》的划分,本区属于霍山岩溶水系统,构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这是奥陶系构造岩溶水的运动特征。霍山背斜以南北走向耸立于矿区西侧,背斜轴部出露地层为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地层,两翼出露大面积碳酸盐岩地层,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出露面积约1420km2,背斜西翼受霍山大断裂和太谷大断裂的切割。地下水向南北径流,构成南北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北单元为介休洪山泉域,泉水从第四系砂砾石中溢出,流量1.4-2.3m3/s,水温14℃, 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硫酸盐型,矿化度0.48g/L;南单元洪洞广胜泉,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5km,霍山背斜的南端与霍山断裂的交汇处,泉口标高581.60m, 流量4.53m3/s,水温14℃,水化学类型重碳酸盐硫酸盐型,矿化度0.31-0.56g/L;二者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基本近似。本区属于洪山泉域,位于泉域中北部地带。

  区域含水层

  1、第四系冲积洪积含水层:多分布于较好,为村镇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2、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区域内广泛出露,多见有小泉水出露,具有一定含水性,但一般富水性较弱。

  3、上石炭统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主要为太原组三层石灰岩含水层,其含水性随埋藏深度和所处构造位置不同而变化,为区域主要含水层之一。

  4、奥陶系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区域西部广泛出露且为地下水补给区,本含水层含水丰富,水质好,为区域主要含水层。

  区域隔水层

  隔水层有本溪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岩,2号煤层底板至K2灰岩之间的粉砂岩、泥岩等;山西组顶界以上泥岩、粉砂岩等组成。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的龙凤河流,井田内仅为冲沟,平时为溪流。,沟谷内在雨季遇暴雨时,有短时聚集,井口附近洪水位标高在1426m左右,井口标高最低为1436m。因此,洪水位对井口及工业广场影响不大。所以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或基本无影响。

  1、含水层

  井田内及周围的含水层自上而下有:

  ⑴ 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含水层

  分布在山涧河谷地带,岩性为黄白色砂质粘土、砂砾层组成,厚度变化大,含水性好,厚度大时可成为中等富水性的含水层。

  ⑵ 上石盒子组底部K10砂岩裂隙含水层

  砂岩含水层较稳定,一般厚4.00m左右,岩性为黄绿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埋藏浅时,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与蓄水构造有关,一般在地形切割地带以泉水形式排泄,因此,该层属弱富水性裂隙含水层。

  ⑶ 下石盒子组(K8)砂岩裂隙含水层

  砂岩含水层位于1号、2号煤以上,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裂隙稍发育至较发育,富水性与蓄水构造及风化裂隙有关,一般则为含水性较弱的含水层。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只有0.0016L/s·m,水位标高1288.50m,含水性微弱,因此,含水层为弱富水性裂隙含水层。

  ⑷ 山西组底部(K7)砂岩裂隙含水层

  砂岩含水层为1号、2号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裂隙不发育或稍发育,钻孔钻进消耗量一般在0.2m3/h以下,含水性微弱,因此,该层属弱富水性裂隙含水层。

  ⑸ 太原组(K4、K3、K2)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K4、K3石灰岩,厚度变化大,裂隙不甚发育,含水性弱,K2、K2上石灰岩含水层为下组9+10+11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一般厚7.00m左右,浅部地带裂隙发育,钻孔钻进消耗量出现15.00m3/h的全漏,表明具有一定的富水性,深部地带含水性减弱,南部2010号孔,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9L/s·m,铁4号孔本组抽水试验 ,单位涌水量为0.0092L/s·m,渗透系数为0.053m/d,水位标高为1387.13m。因此,弱富水性裂隙含水层。

  ⑹ 奥灰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奥灰是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西部浅部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向东随埋藏增加,岩溶发育减弱,含水性减弱。上段厚58.62m岩性为致密块状质纯石灰岩,裂隙较发育,局部具角砾状,下段厚103.56m岩性为泥质灰岩或角砾状泥质灰岩,间具脉状、网格状、薄层状石膏,为相对隔水层。南约5km的2010号孔峰峰组单位涌水量只有0.0036L/s·m,水位标高1130.09m,为弱富水性裂隙含水层,井田东侧新超供水井,马家沟岩溶水为1034m,出水量32m3/h,因此,该层为含水弱—中等富水性溶隙含水层。

  2、隔水层

  ⑴ 中石炭统本溪组,主要隔水岩层为铝质泥岩,一般厚度26.75m左右,系一较好的隔水层。

  ⑵ 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主要由具有可塑性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各层砂岩间及灰岩间均有泥岩分布,一般厚2.00m至数米不等,可起到良好的层间隔水作用。

  3、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煤矿区内含水层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局部接受雨季冲沟洪水补给,补给有限,砂岩及太原组石灰岩受周围地形切割强烈条件的影响,决定了地下水径流距离短,并以浅部地带为主,受地形切割以泉的形式予以排泄,奥灰岩溶水主要受上部含水层在断层地带侧向补给,向北径流,在介休洪山予以排泄。

  (三)矿井充水因素

  1. 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充水影响

  井田东邻龙风河上游,为季节性河流,低于西部开采煤层,对矿井开采不会产生影响,井田内无河流,仅为冲沟,雨季可出现洪水流,但短时减少为溪流或枯竭,由于有隔水岩层的存在,一般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但在上覆变薄河谷地带,由于开采塌陷裂隙的出现,使得矿井涌水量在雨季增大,应加以防范。

  2. 地质构造对矿井开采的充水影响

  井田为倾向北东,并伴随着与倾向一致的宽缓褶曲的单斜构造,断层较发育,且落差较优大,是承受大气降水渗漏补给地下水的良好环境,但井田地形切割除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的排泄,使得各含水层均以弱富水性为主,但构造破碎带可基岩风化裂隙水或采空区积水进入巷道,对矿井开采产生一定的影响或事故,应引起矿方的重视,加以防范。

  2号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约根据“三下”采煤开采规程公式

,目前采空区上覆盖层均较厚,地表水流对其影响不大,可能在局部冲沟地带,覆盖层变薄,最薄处小于23m,地表水流将可能通过导水裂隙入渗巷道,再者随着覆盖层变薄,导水裂隙带可与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发生水力联系,使得矿井涌水量增大,因此,矿方要加强观测,做好防范措施

 

  9、10、11号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约根据 “三下”采煤开采规程公式

,目前尚未开采。由于9号煤层距2号煤层的采空区约100m左右,一般不会使得采空区积水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巷道,但可以通过断裂构造叠加的情况下,使得采空区积水进入巷道或采空区,因此,在开采9+10号煤层一定要引起矿方的注意。

 

  3. 含水层对矿井开采的充水影响

  井田内砂岩含水层,均以弱富水性为主,总体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局部富水性有所增加,只要加强水文地质工作,注意防范,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可达中等,由于石灰岩含水层具有不均一性,使得含水层的富水性发生变化,钻进过程中出现了12.00m3/h的全漏,可以说明裂隙发育,富水性明显增加,因此,应在开采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奥灰岩溶水是井田的主要含水层,主要发育在上、下马家沟组,富水性达中等以上,水位1030m左右,低于井田11号煤层的最低标高1090m,因此,井田内不存在奥灰岩溶水带压开采。

  4. 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开采的充水影响

  井田内开采2、3号煤层,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由于地层总体向东倾斜,西部埋藏较浅,并出现2、3号煤层露头,这样顶板砂岩裂隙水与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发生水力联系,顶板裂隙水相对较大,随着埋深的增加,顶板裂隙水将减弱,矿井涌水量明显显示这一特点,虎限煤矿和铁水煤矿开采2号煤层时相对埋藏浅,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与顶板砂岩裂隙水发生靠近水力联系,矿井涌水量偏大,涌水量在100-160m3/d,而相对靠近东部的铁水煤矿和大栅煤矿开采时矿井涌水量在40-90 m3/d,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均能将矿井水排至地面,矿井关闭后,逐渐形成了采空区积水。

  (1)先期开采地段采空区积水

  矿井周围各矿与本矿无越界开采现象,先期开采地段为铁水沟煤矿和原红莲煤矿分别开采过2、3号煤层,原铁水沟煤矿位于先期开采的地段的西南部,只开采过2号煤层,原红莲煤矿位于先期开采的地段的东北部,分别开采过2、3号煤层,据采空区所处地质条件和井巷相对位置,对各开采煤层采空区积水进行了预测计算,其预测结果详见表:

  采空区积水计算采用公式:

  

 

  式中:Q——采空区积水量(m3)

  S——采空区投影面积(m2)

  α——煤层倾角

  M——煤层平均厚度(m)

  K——充水系数(0.1)

   经计算井田内先期开采地段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约35100m3, 3号煤层采空区及水量约19000m3,因此矿方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井田先期开采地段周边无生产矿井及采空区积水。
   (2)井田南部地段采空区积水
   井田南部有原虎限煤矿,位于井田的西南角浅埋藏地带开采过2号煤层,积水量约4300m3,原大栅煤矿位于井田东南部,只开采过2号煤层,积水量约5100m3,其南部旧井田采空区积水约4900m3。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空区积水还将增加,矿方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加强探放水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3)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
   周边矿井主要是东南为古寨村煤矿,开采2号煤层,且采空区范围大,存大量积水,与本矿界井无越界开采,且远离先期开采地段,相距2km以上,在将来的开采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其采空区积水对本井田开采的影响。
   (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先期开采地段)
   综上所述,上组煤层K8砂岩为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弱富水性。由于存在采空区积水,因此,矿井水文地质中等类型;下组(9、10、11)煤层K2石灰岩为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弱富水性。由于存在上组煤层采空区积水,不存在带压开采,因此,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五)矿井涌水量预算
   根据矿井开拓面积,开采2号煤层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K8砂岩裂隙水,根据生产矿井及邻近生产矿井调查,矿井涌水以顶板淋水为主,并在局部以裂隙缝出水,矿井经过排水渠流到水仓,排水量测量方法以泵量乘以排水时间得,矿井涌水量的变化规律是水量的增大;与降雨量有关系的是浅埋藏地带,由于风化裂隙以及开采塌陷裂隙,使得矿井涌水量在雨季有所增大。矿井正常涌水量145m3/d,最大涌水量235m3/d。因此,根据矿井规划先期开采地段面积先期开采地段约2.6km2,斜井开拓,开采2、3、6、9+10、11号煤层,预算先期开采地段井下各煤层涌水量可获得如下结果:
   设计取矿井正常涌水量45m3/h,矿井最大涌水量72m3/h,其中9+10号煤层正常涌水量40m3/h,最大涌水量取65m3/h,6号煤层正常涌水量取5m3/h,最大涌水量取7m3/h。
   目前矿井在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过任何水害,但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采空区积水,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安监总煤调〔2008〕160号文件精神,按“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生产。要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并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以防采空区积水对生产造成影响。开采过程中应有掘必探,针对采空区积水问题实施探放水。
第三章 探放水
     
      第一节 成立防治水领导组及专业探放水队伍

   一、成立防治水领导组:
见矿行文
二、专业探放水队伍:
见矿行文
三、探放水的范围
胶带大巷、轨道大巷、水仓、副井车场绕道
  四、探放水的范围及概述
(一)胶带大巷、轨道大巷、水仓、副井车场绕道
(二)胶带大巷、轨道大巷、水仓、副井车场绕道分布在井田中部,南部开拓,煤层上部主要含水层含水性质为岩溶、裂隙水。裂隙沟通上部风化裂隙带发生水力联系时,风化裂隙含水层亦成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由于煤层上覆含水层富水性弱,一般对煤矿生产影响不大。据调查可能遇到采空巷道,有可能存在采空积水、积气,由于其采空区范围不清,故无法圈定,9#煤层受K2灰岩裂隙水的危害。为确保各工作面的安全开拓,决定对开拓(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第二节 钻孔的布置
从各开拓工作面掌头扇形布置3个钻孔,钻孔编号依次为:1、2、3、号,1号孔位于巷道中部,平行于巷道开拓方向,离底板的高度根据各开拓工作面断面大小进行确定。2、3、号孔位于1号孔两侧,孔间距根据各开拓工作面断面大小进行确定,确定钻孔钻距为80米,每次钻探的孔数为3个,(钻孔的方向及角度见技术参数表)。钻孔呈扇形布置,允许掘进安全距离为50米,超前距离为30米。探放帮距为20米,钻孔间距的终孔水平距离巷帮不小于20米。垂直面内钻孔间的终孔必须在2#煤层中。
  (附:各开拓工作面钻孔布置图及钻孔技术参数表)

注;钻孔布置图及钻孔技术参数表中钻孔倾角为相对于实际掘进巷道坡度。

 

 

  第五节 探水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时,必须配备与探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4、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5、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

  6、探放水人员必须熟悉避灾撤退路线。

  第六节 探水钻的安装与操作

  一、安装钻机前的准备工作

  1、进入安装地点前,应先检查巷道支护及通风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修、加固钻场,应清理干净脏杂物,挖好清水池,疏通好水沟。

  2、无风地点必须安设局部通风机或采用导风筒通风,在打钻过程中不准停风,且要有可靠的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

  3、水压、机件、电源开关等均应良好,符合要求。

  二、安装钻机时的注意事项

  1、钻场面积必须大于机座,周围要有足够的安全间隙,在运输巷道安设钻机时,要保证不影响运输。

  2、安钻地点应底板平整,地梁木平稳卧入底板四角打上立柱及斜柱,按中线摆正钻机。

  3、机身安放平稳后,应上紧底固螺丝,各机械转动部分要安装防护栏、保护罩。

  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钻机安装应牢固变速箱及油箱内的油位应适合,安全防护罩及防尘盖必须齐全。

  2、各部分操作手把应处在正确位置。

  3、调试钻机时,要求各转动部分运转正常,开关启动灵活可靠。钻机空载运行10分钟,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接上钻杆、钻头,接通水源,由司机操作开始钻孔。

  4、钻孔时要严格按照测量人员标定的孔位及施工措施中规定的方位、角度、孔深等进行施工,不经测量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改动。

  四、安装钻杆时应注意事项

  1、先检查钻杆,应不堵塞、不弯曲、丝口未磨损,不合格不得使用。

  2、连接钻杆时要对准丝口,避免歪斜和漏水。

  3、装卸钻杆时,应严防管钳夹伤硬质合金卡、夹扁钻头和岩芯等。

  4、安装钻杆时,必须在探水机完全停止时,再安钻杆。

  5、钻杆安装前钻杆螺纹部分应清理干净并涂上黄油,以便于拆卸。

  五、钻机的操作

  1、在开孔时,将钻机卸压阀按减压箭头方向旋转,使钻机缓慢转动,当钻头全部进入煤层后,再加压征程钻进。

  2、当钻到所需深度时,停止钻进,松开钻杆卡瓦,按照手柄操作牌指示将手柄板至回程位置,主机迅速退回,然后将手柄转至空挡位置,再停机进行拆装钻杆工作。

  3、钻头送入孔内开始钻进时,压力不宜太大,要轻压慢钻,以免崩刃或打坏变速齿轮,待钻头不到孔底工作平稳后,压力再逐渐增大。

  4、钻进时,钻工要认真观察钻机运转情况,即观察送水,钻孔的给排水,钻孔内的震动声音情况。

  5、钻进过程中要准确测量距离,一般每钻进10米或换钻具时必须量一次钻杆,以核实孔深。

  6、钻机运转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轴承部位,液压油、电机变速箱、轴套、黄立轴齿轮等有无超温现象,有无异常声音,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机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7、当探水完毕后,把钻机的各部件及钻机放回井下库房,以备下次使用。

  第七节 放水及排水

  掌握和探明采空区水及地下水源后,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有计划的将威胁性水源全部或部分地放出,并排出地面。

  一、放水前的准备

  1、在探水孔的钻杆两侧打上两根支柱,用铁丝将钻杆牢固在支柱上,方可撤出钻机。

  2、放水前必须通知附近有关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要求水泵排水工作人员做好排水准备工作。

  3、放水时一般采用探水钻放水,用旋转钻杆的方法,如水量较大时,必须另打放水眼,并安设套管就地放水,严禁用放炮方法放水。

  4、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如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报矿调度室。

  5、放水全过程必须有瓦斯员在现场,随时检查探放水地点的有害气体情况,超限时停止一切作业进行处理。

  二、探放水措施

  1、当探到老空水时,水量不大,不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可利用探水钻孔直接放水,当水量较大时或水质较差,腐蚀排水设备时应先放后堵,暂先隔离,做好排水准备后再排放。

  2、放水前应进行放水量,水压煤层透水性试验,并根据排水设备能力及水仓容旺拟定专项排放顺序和控制水量措施。

  3、放水时随时注意水量变化,出水水质,有无有害气体涌出,有无特殊声响,发现异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汇报值班领导。

  4、按避水灾路线撤退人员,沿途要有良好照明,保证路线畅通。

  5、当水压大放水时必须有防喷装置,并用挡板背紧工作面,挡板后加设顶柱或木垛,必要时还必须砌筑防水墙后方可放水。

  三、开拓(掘进)接近积水区的安全技术措施

  1、探到积水时,应将下山范围内与探放水工作无关人员撤离。

  2、在探水眼掩护下,且保持规定超前距和帮距时,可采用多打眼,少装药的方法掘进。

  3、严格执行三不装药“制度”,即炮眼或掘进面有出水征兆不装药,超前距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不装药,掘进工作面支架不牢或空顶距超过规定不装药。

  4、开拓(掘进)或探水时沿钻杆向外流水时,应停止工作,严禁拔出或摇晃钻杆,没法固定,立即汇报值班领导。

  5、交接班时必须现场交接清允许掘进剩余距离,严禁超越掘进。

  6、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避灾路线,懂得透水后的急救知识,懂得并随时观察下列透水预兆。

  ①挂红:在井下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②挂汗:当掘进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缝而在煤岩壁上凝结成许多水珠,当遇到挂汗时,用水镐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躁面是否有了潮气,如果煤岩潮湿则是透水征兆。

  ③空气变冷:掘进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就有凉爽感,时间愈长旧愈感到阴凉。

  ④出现雾气: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迅速形成雾气。

  ⑤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巷煤岩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摩擦而发现嘶嘶叫声,说明掘进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接近,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⑥顶板淋水加大: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应视作透水前征兆。

  ⑦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⑧水色发浑,有臭味。

  ⑨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⑩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四、探放水设备及维护和保养

  为确保探放水,防止万一透水时做到有备无患,井下一在透水后,排水使用临时水仓,水泵型号为D25-30×7,功率30kw主水泵。

  配专职水泵司机,水泵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担任。在探水工程中司机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主排水泵必须保证随时能够正常启动,探水前,应对水泵检查下列各项:①各连接螺丝是否松动。②盘转水泵主轴一圈以上,检查转动是否灵活。③电动机及电气开关的接地线是否良好。

  第四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探放水过程中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措施

  1、钻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操作钻机。

  2、操作钻机要严格按照钻机的技术要求和说明进行。

  3、操作人员必须衣着整齐,穿绝缘鞋,载绝缘手套。

  4、钻车和钻架的支撑安装必须可靠。

  5、使用的钻头应是锐利的。

  6、电钻需变速时,必须先停机,方能变速。

  7、在钻孔中,若发生突然卡杆或钻杆弯曲,应立即松开离合器,撤退钻机,检查钻头是否有崩片或刃口磨损过大等情况,以决定更换钻头否。

  8、发生下列情况时禁止使用钻机:

  ①发生漏电麻手

  ②减速箱内声音不正常,如有碰击声等

  ③电机运转声音不正常,如发生尖叫声等

  9、不要在现场拆开钻机。

  10、探水工作面要加强支护,防止高压水冲垮煤壁及支架。

  11、事先检查并维护好设备,清挖水沟和临时水仓,以便在出水时使临时水仓有相当大容积的缓冲余地。

  12、在探水工作面或工作面附近安设专用电话,遇有水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13、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发现沼气超过1%时要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然后加强通风吹散有害气体。

  14、在水压较大的地点探水时,应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规定好联络信号及人员的避灾线路。

  15、打钻时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出现冲顶钻具等异常情况时,要不激动或拔出钻杆,应马上将钻杆固定。还应派人监视水情和报告矿井调度室,不得擅自放水。如果情况危急时,要立即撤出受水威胁地区的所有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6、探放水钻机后面和前面给进手把活动范围内不得站人,以防高压水将钻杆顶出伤人,或者手把翻转打人。

  17、钻眼内水压过大时,应该采用反压,防压和安设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控制钻杆不被高压水猛然冲出,确保钻探安全。

  18、探水钻探工程中应时刻注意钻孔内情况,发现煤层变软,钻杆推进突然感到困难,或顺钻杆出水增大时,要特别注意,立即停止钻进,不要拔出或移动钻杆。如果拔出钻杆,钻眼会因水流出而冲大,水量无法控制,造成透水事故。当探水孔孔深小于5米时孔内水量出水,说明距离积水已经很近;如果孔内水压很大,水喷射很远,必须马上将钻机钻杆固定,在巷道正前打牢点柱,保护煤壁和顶板,不使煤壁被水冲垮。人员应尽快撤离现场,另选安全地点对此处积水进行探放。探水过程中如发现钻孔透老空无水,应立即检查是否有有害气体喷出,防止人员受到伤害。

  第二节 通风措施和瓦斯检查制度

  1、探水工作面必须有一名瓦斯员跟班作业,随时检查掌握瓦斯及CH4、CO2等气体的变化情况,如果CH4或其它有害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领导和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建立健全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检查管理制度

  3、每次检查瓦斯的结果都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瓦斯记录牌上,并告知现场作业人员。

  4、探水工作面面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局部通风机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三班正常运转,不得随意停开。

  5、探水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安装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具有断电功能。

  6、无论是否工作或交接班时工作面都不准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作业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确无超限时,方可送电。

  7、要求每个探水工作面的风筒接头严密、无破口,保持平直,逢环必挂,风筒拐弯处要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风筒距工作面不得超过5m。

  8、每个探水工作面和安设钻机处必须装设甲烷传感器,且传感器必须是经过标校合格方可使用。

  第三节 突发情况的安全措施

  井下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突水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现场人员必须听从班组长指挥,迅速撤退,并以尽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一起撤退。

  1、撤退要服从命令,不可慌乱,要注意往高处走,并沿预定的避灾路线出井。

  2、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到硐室、拐弯巷道或其它安全地点,如果情况紧急,来不急转移躲避时,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它定物,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

  3、外出巷道已被水阻,无法撤出时,应选择地势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地点或上山独头巷道躲避,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的人员要有长时间被堵的思想准备,要节约用灯或食品,有规律地敲打铁管等物,发出求救信号,同时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克服困难,要忍饥静卧,降低体力消耗,等待救援脱险。

  4、若突水来自老空、老窖积水,在突水的同时有大量有害气体涌出,撤离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或窒息。

  5、撤退人员需要从梯子间爬梯升井时,应按次序上,避免抢上或慌乱,爬梯时应注意手抓牢,脚蹬稳,保证自己安全,也要照顾别人安全。

  6、人员撤至安全地点或地面后,应立即清点人数,如发现有人被堵入灾区,应立即组织营救。

  第四节 探放水管理制度

  一、必须熟悉透水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险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安全矿长、总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二、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三、地面防治水,井口高于历年洪水位,防止井口入水,防止地面涌水和积水,要及时疏干排净。

  四、探放放水设备,排水设施,要配套齐全。

  五、掘进巷道,接近积水地区时,要防止透水事故发生,其安全措施如下:

  1、探水巷道断面不宜过大,从而缩小受压面积。

  2、掘进工作面遇到透水征兆时,必须停止前进,加固支架,撤出人员报告领导。

  3、在探水眼严密的掩护下,且保持设计超前距,可采取多打眼、少装药的放炮方法,以利保持掘进工作面煤体抗压强度。

  4、严格执行“三不”装炮制度。

  ①炮眼或掘进头有透水征兆;②超前距离不够;③瓦斯超限。

  六、每次探水后,应在探水地点做专门标记(如在巷道一帮或顶板涂标记或打入木楔及铁钉等),以备后来丈量巷道长度使用,认真做好有关探放水记录,并由在场人员和有关责任人签字后,必须与交接班记录当班交回矿调度室以备核查。

  七、报告灾情的方法是:

  1、灾害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人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生产办汇报,井下其他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应及时向矿级领导汇报。

  2、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向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矿调度室接到灾害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矿长、并对全体救灾组织人员发出待命命令。

  4、矿长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应根据灾情情况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救。

  第五节 矿井防治水制度

  一、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对井上、下防治水做到有的放矢。

  二、地面修筑堤坝或挡水墙、水渠、疏通水路,采取有效的地面防水措施。

  三、雨季或雨期必须组织人员及时对我矿区及其附近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缝、老窖塌和岩溶塌陷等现象时,必须及时处理。

  四、按规定预留井下防水煤柱、岩柱。

  五、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透水征兆,如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淋头加大、顶板下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缝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其它异状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迅速报告矿长和坑口负责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六、采掘工作接近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和可能出水区,必须采取措施先进行探水,探水前要加固工作面支护,钻眼探水时,发现钻眼流水增大或有臭味时,必须立即停止钻探,不得发出钻杆,待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做好防止准备后,再进行放水,严禁用放炮法进行放水。

  矿井发生水灾后,首先要堵断水源,其次是截断水路,使巷道只水分割,按照排水计划排除积水,恢复生产。

  第六节 水灾处理措施

  1、查: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水害预测,制定并实施防治水的规划。

  2、探: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达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a、接近水淹或积水的井巷、老巷或相邻煤矿时。

  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c、接近隔离煤柱放水时。

  d、接近可能与河流、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e、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f、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进行开拓(掘进)。

  3、放:将威胁性水源在地面打钻抽水,井下疏水巷道疏水、井下钻孔疏水,立井泄放水等方法,全部或部分疏放掉。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4、截: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革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他地区,是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5、堵:是将水泥砂浆或化学浆堵水材料通过钻孔注入到渗水的地层裂隙、深洞、断层破碎带,使其凝结硬化,将裂隙、裂缝和溶洞充填,达到堵水目的,是防治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6、排:煤矿地上井下的防治水的设备设施,如水泵、水管、水仓、防水煤(岩)柱、防水闸门、水闸墙以及疏水渠道等,对防治矿井水害十分重要,煤矿职工要爱护,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或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第一节 灾害应急措施

  事故发生后,针对不同性质的事故,根据现场可用的人力和物力,迅速采取抢救应急措施。

  1、发生冒顶事故:

  工作面一旦发生冒顶事故,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组织抢救和维护,防止事故的扩大,相关人员必须无条件配合。

  (1)、防止顶板事故扩大的应急处理措施;

  A、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全力控制冒顶区域两侧巷道,使其冒顶波及长度不再扩大。处理冒顶事故时,必须先加固距冒顶区10 m范围内的支护,将这10 m范围内全部加成密集棚,打好拉杆和撑木,将顶部和两邦重新勾盘严实。必要时在棚梁下打好点柱,然后用长木或金属长梁勾在完好的棚上,将冒顶区遮挡好再逐架支设,冒顶区全部密集棚支护,并且要由队干部现场指挥,班组长带领有经验老工人进行。

  B、尽快组织恢复通风网络,尽最大可能保持冒顶区通风和对风流的调整。

  (2)、发生顶板事故的紧急避灾;

  A、当发现冒顶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顶板冒落时要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B、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C、人员遇险后要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D、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要听从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的指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展开自救和互救工作。

  E、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坚信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积极进行抢救的。应迅速组织起来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2、发生火灾应急措施:

  (1)、如果工作面发生火灾一定要沉着冷静,首先尽最大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通风系统、风流情况及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事故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到新鲜风中去,或是在烟气没的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

  (3)、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用。

  (4)、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连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员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5)、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也绝对不可惊慌,不能乱跑要迅速地辨认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沉着在俯身摸着铁道或铁管有序地外撤。

  (6)、如果无论是逆风或是顺风,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则应声速进入避灾硐室,没有避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3、发生瓦斯煤尘事故应急措施:

  (1)、瓦斯煤尘事故应急原则;

  一旦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燃烧、窒息事故,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工作人员应遵循以下应急原则:

  A、沉着镇静,及时报告灾情。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争取地面救护工作人员尽快救援,使其他区域的工作人员尽快撤离。

  B、积极稳妥地开展自救互救。发生瓦斯事故时,根据瓦斯爆炸的预兆—当感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嘶嘶”的空气流动声时,井下人员必须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倒地俯卧,面部贴地,用湿毛巾或手捂住口、鼻、尽快屏住呼吸(特别是爆炸瞬间),防止高温气体和有害气体吸入体内。俯卧时要用衣服等物护住身体,避免烧伤或烫伤。

  C、安全撤离。爆炸过后,迅速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离开灾区。撤离要统一行动,不盲目乱跑。

  D、妥善避灾。若因巷道严重破坏或其他原因无法撤退时,要尽快躲到较安全的地方或就地取材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援,切忌盲动。

  (2)、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A、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带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

  B、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受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巷道难以疏通,应躲在支护良好的支架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且要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4、发生水灾事故应急措施:

  (1)、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措施;

  当井下出现突水事故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立即报告调度室。

  (2)、发生突水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A、自身安全防护。井下发生突水事故时,在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如突水迅猛、水流急速要抓牢顶梁、立柱等固定物,防止被涌水打倒和冲走,老空水涌出时,要立即佩带好自救器。

  B、迅速汇报。透水事故发生时,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C、积极妥善地组织现场抢救和现场组织撤离。突水初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在现场领导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如因水源情况不明、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将危及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起来,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安全通道,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

  总之,事故发生后应沉着镇静,尽快向矿调度室报告,不具备抢救事故条件的,要快速选择最安全,最近的路线撤离,如无法撤离,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援。

  第二节 避灾路线

  当井下发生水灾、冒顶、火灾及瓦斯煤尘事故时,按下面路线撤退:

  1)胶带大巷:工作面→风井联络巷→井底绕道副井车场绕道井筒→地面。

  2)轨道大巷:工作面→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3)轨道大巷反掘:工作面→清理斜巷→主斜井井筒→地面。

  4)胶带大巷反掘:工作面→主斜井井筒→地面。

  5)水仓:工作面→副井井筒→地面。

  6)副井车场绕道:工作面→副井井筒→地面。

  第六章 附 件

  1. 探放水记录牌板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