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20世纪,她那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海伦本也是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半岁的时候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语言,刚一岁就会走路,她比一般的小孩要聪明得多,好学得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时光总是结束的太快,在她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于一个无辜幼小的生命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海伦幸运的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安妮·莎利文。海伦回忆道:“她来到我家的第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通过莎利文老师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在莎莉文小姐的精神鼓励下,海伦·凯勒一直用“忘我就是快乐”来鼓励自己,她还说:“我要把别人眼睛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马克·吐温也曾赞誉她为十九世纪中除拿破仑以外最杰出的人物。在这期间,海伦付出了比同龄人上千万倍的努力,她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为人类创造了奇迹!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她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和善良。”
海伦的这三天给予了我许多启示。通过她第一天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她强烈的感恩之心,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感激之情。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激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激朋友的关怀,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第二天告诉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和珍惜我们的感官,用它们去认识和了解世界。那些司空见惯的景象或许并不是相像中的那样,无论是阳光还是人造光明,有了光明我们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与观赏。第三天的海伦很想体验一下平凡琐碎的生活,这是在暗示我们该少些抱怨,珍惜生活,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能麻木地混日子。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生活总会遇到磕磕绊绊。生活中的忧愁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得与失及对未来命运的难以预料。人们总是抱怨生活的苦难,总是痛斥命运的不公。有些人因为一点挫折就从此败在了自己的生命力,开始萎靡不正。但是,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
海伦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使她变得越来越开朗、亲和、博爱。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她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伟大的一生告诉我们,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尽力地去完成。有位名人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把苦难当做对自己的磨练,勇敢平和地去面对它!
上天赐予我们眼睛,是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上天赐予我们思想,是让我们改变世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赐予我们双手,是为了让我们拥抱未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