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煤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预案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3-02-05 09:46 来源:煤矿安全网

  煤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预案

  1 引用标准/文件

  《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后山垣煤矿井下重特大水灾事故的应急和发生。

  3 目的

  为了保证矿井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的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重特大水灾造成的职工人生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4 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的原则。事故处理应最大限度保证遇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4.2控制事故原则。应科学迅速地组织应急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把事故危害将到最底限度。

  4.3 保护环境原则。要把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污染)控制到最小范围内。

  5 基本情况。

  5.1 自然地理

  山西柳林和信后山垣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部,行政区划属吕梁地区柳林县柳林镇。矿区面积1.6863km2,该地区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山区,地貌类型以侵蚀的黄土梁、峁为主,其次为黄土沟谷地貌中的冲沟,大面积为黄土覆盖,区内最高点在西北部,标高为+1042.3m,最低点在矿区东南角,标高为+850m,最大相对高差为192m。

  5.2 水文地质条件

  5.2.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5.2.2.1 含水层

  后山垣井田含水层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含水层、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溶裂隙含承压水层。

  5.2.2.1.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岩溶含水岩组在离柳矿区广泛分布,岩性主要由石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石膏、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分上、下马家沟组及峰峰组。井田奥陶系顶面标高自东向西为500m—800m,埋深逐渐增大,含水层以石灰岩为主,其中以上马家沟组富水性最强。据井田钻孔号上马家沟组与峰峰组混合放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32L/s·m,渗透系数2.46m/d,水位标高802.80m。水质类型C1·S—Na·Ca型水,矿化度2.65g/L。据工业广场附近新打水源井,资料表明奥陶系岩溶水岩组富水性比较好,但径流较差。据勘查资料,峰峰组岩溶发育的程度为浅埋区强于深埋区。但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上马家沟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

  5.2.2.1.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主要含水层为L0—L5薄层石灰岩,总的厚度为20—30m,占整个太原组厚度的30.68%,属于灰岩聚集区。主要位于太原组上段的东大窖段和毛儿沟段。该组岩溶裂隙较发育,根据钻孔资料,单位涌水量达到0.16L/Sm,水位标高787.8m。地下水向西径流,水力坡度2%左右。本组灰岩在井田外围东部沟谷中出露,由东向西埋深逐渐增大。

  2.2.2.1.3 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K3砂岩和S4—S5砂岩是本段的主要含水层,也是3#、4#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含水层。以细、粗砂岩为主,整个顶底板均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互层构成。整个含水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不稳定,富水性比较弱。现矿井涌水量小于100m3/h,采掘过的工作面多有涌水,顶板水较大,初步确定为顶板砂岩水。迄今尚未发现明显的底板出水,其来源有两种可能,一为K3砂岩水,一为太灰水。据133号孔资料,单位涌水量0.082L/s·m,水位标高776.6m。地下水向西径流水力坡度5%。

  5.2.2.1.4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主要以K4、K5、K6、K7砂岩为主,中、粗砂岩,厚度大,总厚度50m左右。在井田沟谷内广泛出露,近地表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发育,以构造裂隙为主,向深部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减弱。该组含水层具有较好的富水性,浅部砂岩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众多小流量泉成为排泄的一部分。据133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89 L/s·m,水位标高754.7m,径流方向为西。

  5.2.2.1.5 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补给,分布于沟谷河流两侧及山麓地段。富水性好,第四系全新统成条带状分布于黄河河谷。井田外黄河河谷宽约200m,为近代河流冲积层,砂砾石层的厚度一般小于10m,易于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入渗补给,形成强富水潜水含水层,但易受污染,水质较差,并且对煤矿生产不构成威胁。

  5.2.2.2 隔水层

  5.2.2.2.1 上组煤底板隔水层分析

  上组煤层在全采区厚度比较稳定,底板标高在+300m—600m之间,为一单斜煤层。底板岩性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厚度约为64.24m左右,比较稳定。其中泥岩、砂质泥岩占整个底板厚度的48.84%,砂岩和太原组灰岩占总厚度的34.74%,这种软硬相间具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层结构在未受构造破坏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阻水能力。

  5.2.2.2.2下组煤底板隔水层分析

  下组煤底板到奥陶系灰岩顶部大约50多米,整个矿区该煤层底板厚度不一,从30m到60m不等,岩性以砂岩、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互层为主,底界(奥陶系灰岩顶面)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状、鸡窝状分布,以褐铁矿及团块状黄铁矿为主,其上为深灰、褐色粘土岩,上组煤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厚度占整个底板厚度的81.2%,具有较好的隔水性。

  5.2.2.3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水层的特征、补给排泄条件,综合上述内容,井田的水文地质类型是:上组煤组以裂隙充水岩层为主的简单条件的水文地质类型;下组煤层以底板岩溶裂隙充水岩层为主的中等~偏复杂的水文地质类型。

  5.2.2.4充水因素分析

  地表水:由于地表普遍发育有粘土隔水层,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对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煤层顶板砂岩层间裂隙水是开采3、4#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但其水量微弱,补给量有限,易于疏干。

  太原组灰岩为8#煤的直接顶板,故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成下组煤开采过程中矿井涌水的主要水源。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正常情况下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在断层、裂隙的切割部位具有侧向和垂向补给条件,通过直接充水含水层而间接对矿井充水。

  5.3 带压开采结论

  据上述可知:,本区奥灰水位标高为802.8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水位标高787.8m;山西组砂岩裂隙承水水位标高776.6m;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裂隙水水位标高754.7m。均高于区内各可采煤层,所以井田内各煤层的开采均属于带压开采。

  5.4 带压开采可行性研究

  由于井田内开采各煤层均属于带压开采,且煤层底板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4#、5#煤为1.2—5.8Mpa,8#煤为3.5—5.7 Mpa,9#煤为3.5—6.5 Mpa,由于井田内水文地质勘探程度较低,根据地质报告研究结果如下:

  5.4.1 本区奥灰水动静储量充沛,柳林泉群系奥灰水受本溪组泥岩层阻隔而涌出,是奥灰水地下径流的大部分。在奥灰隐伏区,奥灰水以静储量为主,径流缓慢。本井田奥灰水位+802.8m,水位难以疏降。峰峰组构成下组煤带压开采的直接充水层段,是确定带压开采水源水压的参照层位。

  5.4.2 上组煤开采充水水源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组以静储量为主,经采掘可常年疏干;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是否参与充水有待证实,但可认为太灰在无垂直通道沟通奥灰水源补给的区段,仍以静储量为主。以矿井实际资料计算,顶板冒裂带高度应当在30m以内,底板破坏深度为7—14m。

  5.4.3 除导水陷落柱造成突水外,4#煤层开采不受奥灰水威胁,但在采掘5#、8#、9#时,应当重视奥灰水的威胁。后山垣煤矿4#煤是否面临带压开采课题取决于太灰含水层组水源充沛程度。若奥灰水无垂直补给或有垂直补给但可以疏水降压,则上组煤开采防治水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若太灰水源充沛,难以疏降,那么中深部上组煤开采防治水条件将复杂化,其主要因素是隐伏导水构造。

  5.4.4 下组煤的开采受顶板太灰水和顶板奥灰水的影响。顶板太灰含水层可疏降的基本因素是疏降水压差拉大后,陷落柱下段是否“活化”为导水通道。下组煤底板岩性组合变化频繁,形成结构性隔水保护层,本溪组底部铝土岩以及铝土质泥岩缺失地段,存在奥灰水侵入本溪组的导升高度,对比山西霍州、沁水、潞安等矿区,9#煤底板岩性构造变动相对简单,下组煤开采受奥灰水威胁的潜在因素是隐伏导水构造。

  5.4.5 下组煤底板隔水岩系阻抗奥灰水突出性能的以突水系数表示,自浅部至深部变值为0.06—0.15Mpa/m,随开采深度的递增率为每50米约0.015Mpa。井田深部8#、9#煤,若用回放顶法采煤,底板破坏深度经验值小于20m,此区段突水系数0.125—0.17Mpa/m;460m—300m区段,开采厚度为3m时,突水系数为0.063—0.125Mpa/m,而在+460m以浅,突水系数小于0.06Mpa/m。

  5.4.6 根据矿井实际生产状况及现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上组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在对太灰含水层的充水程度及陷落柱导水性进一步明确的前提下,可以井进行正常开采。因此对上组煤水文地质安全性分区无必要。下组煤开采受奥灰水威胁,集中各种因素分为三个安全性不等的区域,1区为安全区,2区为安全带压开采区,底板异常构造经探明并采区预防措施后即可安全开采,3区为危险区,经采用配套措施可局部安全带压开采区。

  5.4.7上组煤防治水工作应加强对陷落柱导水性的探查,可利用钻探结合物探的方法施行。下组煤可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采区底板原位地应力测试、导水构造的探查及注浆改造底板等措施为实现安全带压开采创造条件,在实际生产中,还可利用“煤、岩、水、气”分析法预测突水的发生。鉴于目前双柳煤矿水文地质资料比较匮乏,不能满足防治水尤其是开采下组煤防治水的要求,因此应当进行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后山垣煤矿防治水技术路线。

  5.4.8后山垣煤矿下组煤开采具备奥灰突水不利因素,但该矿井不属于大水灾害矿区。下组煤开采防治水条件类型中等复杂,带压开采方法及其配套措施是防治奥灰突水的基本技术体系

  目前,我矿的采掘仅限于上组煤层,故防治水的主要任务是对顶板砂岩裂隙水的疏放。

  5.5 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在开采过程中,制定了安全措施,具体如下:

  5.5.1 成立防治水组织机构

  5.5.1.1 在矿区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全面负责;矿总工程师任付组长,具体负责领导防治水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均为防治水领导小组成员,按业务分工负责。

  5.5.1.2 防治水办公室设在地测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指定2-3人专管该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5.1.3 大力宣传,提高矿区员工的防洪意识,同时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由专人保管。

  5.5.2依据规程要求,在采掘过程中必须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杜绝盲目地冒然揭露断层和陷落柱导致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及钻探措施必须由专人编写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报局备案。

  5.5.3工作面在回采之前,必须采用物探等手段对工作面内的隐伏构造进行专门的探测,并提交探测报告,以便对探测到的隐伏构造进行查证、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杜绝水患.。

  5.5.4对已揭露的断层、陷落柱进行观测,发现渗水现象应及时采取疏降水压、注浆加固等措施,切断涌水通到,防止突水。

  5.5.5采掘队组在编写作业规程时,都要有防治水的具体措施和详细的避灾路线,各巷道都要设置明确的路标,写明巷道名称和发生水灾时升坑方向。

  5.5.6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井下钻探,积极查明区内的储水构造、4、5#煤层顶底板含水层静止水位标高,含水量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查清其补给通道并采取疏导或切断水源的措施。

  5.5.7对预测的大断层,必须超前向底板打钻,探明其导水性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患事故的发生。

  5.5.8建立地下水观测系统,了解掌握各含水层水文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观测台帐、填绘相关图件

  5.5.9 采掘工作面布置前应由地测部门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安全采掘范围。凡经地测科已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允许采掘的范围均应按规程编写说明书,经矿总工程师审查后报局审批。

  5.5.10报请集团公司组织或聘请转业设计部门结合双柳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井下设置必要的防水闸门、防水闸墙以及相关的防水设施。。

  5.5.11完善井下防排水系统,增强抗灾排水能力

  5.5.12地表裂缝调查、填堵

  随着采空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表的裂缝、塌陷必将加剧,故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对采空区的地表裂缝进行调查,作为日常工作来做,工作面采空前后均要到实地进行观测,查清采空区内的裂缝、塌陷情况,对各条裂缝进行逐一测量,并进行纪录,添绘图件,上报各级领导,雨季前组织对其进行填堵;进入雨季,大雨之后均应派人到实地观察,掌握雨水是否有渗露,并向上级汇报重要情况。同时经常对区内的河流进行观测,观测内容为河水的流量、河道的变形及裂缝情况、周围地形地貌的塌裂及变形情况,同时对井下涌水进行观测,有异常及时汇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严防地表河水发生泄露,渗入地下,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5.5.15 地表泉、河流的调查

  后山垣煤矿采掘区域内地表没有涉及到的河流,只有一条雨地沟,沟内平常无水,在雨季时有短暂的洪水通过,为季节性河流区,仅在雨季水量较大。工作面采空后有渗漏的可能;为防止该区的地表水渗漏,我矿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井田内采、掘区域及其周边的泉、河流分布状况、水量大小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

  5.5.16 井下涌水的定期观测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采掘范围逐渐向西延伸,矿井涌水量增大。对于涌水量较大的区域和奥灰水水压较高的工作面建立涌水观测站,定期对其观测,准确掌握矿井涌水量,为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5.5.17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

  后山垣煤矿井田由于勘探程度较低,从目前生产揭露情况分析,井田内大小构造(包括向、背斜)无一查明,水文地质勘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无疑对防治水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一方面,我矿在掘进过程中积极查、探井下构造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导水性及区内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情况,重点圈定有突水可能的地段,报请上级领导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或设计防水设施和隔水保安煤柱;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井田内的补充勘探。

  5.5.18 水化学分析资料档案的建立

  目前,后山垣煤矿井田内的各含水层已经清楚,防治水的方法也基本定格,但是在防治水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对于矿井的充水水源难以把握,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快速判断矿井的充水水源,以便果断采取防治水措施,我矿将逐步对各含水层的水化学参数分区建立档案资料,从而把防治水工作做得更好。

  5.5.19 设置水文地质专职人员。

  6 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6.1 在矿区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总指挥:由矿长冯胜利担任

  副总指挥:生产矿长王炳耀、总工程师王永峰、安全矿长梁平安、

  机电矿长贾玉珍 矿长助理高泽明 后勤矿长高爱全

  成员:穆四四、穆树平、高琴飞、毛荣荣、董向军、张龙平、刘振江、李建国、薛小兵

  6.2 职责:

  6.2.1 指挥部职责:

  6.2.1.1 负责组织双柳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督察矿井应急救援演练。

  6.2.1.2 水害事故发生后,分析判断事故,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信、后勤等工作。

  6.2.2 成员职责:

  6.2.2.1 地测拉及生产技术科负责提供矿井突水事故相关的资料。

  6.2.2.2 安监站负责监督事故抢险方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组织或协助对事故的调查工作。

  6.2.2.3 供应科负责救援物资的储备、保障工作。

  6.2.2.4 机电科负责抢险救灾设备及配件的储备,并提供井下排水设备及供电。

  6.2.2.5 通风通负责井下供风及抢险地点的风量调配工作。

  6.2.2.6 抢险大队按照指挥部的意图进行现场紧急抢险和救援。

  6.2.2.7 保卫科负责维持矿区秩序。

  6.2.2.8 医院负责上人员的救治工作。

  6.2.2.9 工会负责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及矿区家属的接待工作。

  6.2.2.10 调查小级参加对事故的调查和责任追究。

  6.3 现场指挥

  在矿防防突水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预案规定的分工与职责,在突水前落实各级应急准备工作,在突水后矿所属各单位防突水领导组、各专业组自然转为防突水救灾指挥部、专业组,立即进入防突水岗位,开展突水救灾工作。

  7. 应急处理程序

  7.1 接警

  7.1.1 矿井发生水灾事故后,突水区域的负责人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内容包括突水事故时间、地点、人员、范围及程度等。

  7.1.2 汇报电话为表1,后附

  7.1.3 响应级别:遇难3人以下启动后山垣煤矿水害应急预案,遇难三人以上(含三人)或水淹一个采区则汇报集团公司,启动集团公司预案。

  7.1.4 矿井水在事故发生后,矿长按照本预案立即下令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上报。

  7.2 应急启动

  7.2.1 矿调度室接到井下重特大水灾事故汇报后,立即向当日值班领导、调度主任汇报。

  7.2.2 当日调度值班领导、调度主任根据事故汇报情况,立即向矿长、矿党委书记汇报。

  7.2.3 矿长决定启动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预案后,立即下令调度室启动应急预案。

  7.3 救援行动

  7.3.1 调度室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后,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室集结,并命令矿各抢险大队在指定位置待命,等候总指挥的命令。

  7.3.2 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时候,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专业组按照各自的分工和总指挥的安排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7.3.3 抢险指挥部根据突水事故的实际情况,制定抢险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抢救。

  7.3.4 救护人员在抢救遇险人员时,应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涌水量、受水淹程度、行到破坏情况及通风情况。

  7.3.5 对被困人员所在地高于透水后位置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若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位置时,则严禁打钻,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7.3.6 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应组织人力、物力抢行排水,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若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设备受到被淹威胁时,可用砂(粘土)袋构筑临时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水平的巷道。

  7.3.7 排水过程要切断电源,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并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发生。抢险专业组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立即对受伤、受困人员进行抢救。

  7.3.8 各单位的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由各相关的专业组管理,抢先过程中由矿长统一调动。

  7.3.9 医疗救护组要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治疗,医疗救护组无法救治时,应及时将伤员转院治疗。

  7.4 扩大应急

  本预案不能满足现场有效救灾时,指挥部立即汇报集团公司,请求外部援助。

  7.5 应急恢复

  7.5.1 全部受伤、受困人员救出后,要清点现场人数,抢险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7.6 应急结束

  7.6.1 总指挥下达应急结束命令,事故抢险人员撤离抢险现场。

  7.6.2 由矿安检处、计委等相关科室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汇报上级部门。

  8. 其他

  8.1 发生水害事故时,本预案附从《后山垣矿井水害应急救援专业预案》。

  8.2调度室及相关抢险救灾单位要做好矿井抢险或演练纪录,按一体化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审。

  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 监测

  凡发生在井下、井口附近20m范围内的火灾,叫做矿井火灾。

  (二) 评估

  矿井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火灾,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即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 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

  2. 内因火灾,又称煤炭自燃。

  (三) 监控措施

  火灾是无情的。矿井火灾也不例外,它能造成大量的矿物资源和物质财富的损失,还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火风压”使风流逆转,造成通风系统紊乱,且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使井下人员中毒伤亡。由于条件限制,矿井火灾不同于地面火灾,每个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警惕,严加防范,认真执行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而且还要针对井下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监控措施,防止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在本煤矿井下取样,经XX煤炭科学院试验鉴定后定性为具有自燃倾向性。

  具体要求如下:

  编制工程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涉及到的预防及处理火灾事故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健全和落实各级火灾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合理开拓布置,理顺采掘关系,按程序开采,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对于具有自燃性的煤层,应采用后退式回采,禁止前进式回采,要选用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采空区容易封闭的采煤方法。

  预防巷道中的自燃发火,要保证巷道的工程质量,防止发生冒顶。遇有冒顶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形成的空洞,要清除浮煤,打好支架,充填黄泥或喷洒阻化剂,防止煤的氧化。

  简化、优化通风系统,实行并联通风,避免串联通风,加强通风管理,及时维修巷道,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井下应使用绝缘电缆或阻燃橡套电缆。

  严格执行放炮管理规定,使用合格的炮泥,煤矿井下不准放糊炮,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等必须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要预防明火,井口附近20m内禁止烟火,严禁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严格井下用火管理,尽量做到井下不用火。

  加强井下综合防尘管理,勤洗尘,防止煤尘聚积,控制产尘量。

  职教部门要认真抓好预防和处理火灾事故方宙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知应会等综合素质。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严格进行班前班末安全评估,对存在火险隐患的要仔细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

  各单位必须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火灾管理及规程措施兑现情况的评估工作,并建立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档案,建立单位工程质量项目负责制。

  (四) 应急与救援预案

  矿井火灾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a) 在井下吸烟、拆卸矿灯、放明炮、电焊、气焊等;

  b) 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短路产生电弧火花;

  c) 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引燃井下可燃物;

  d) 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放炮。

  e) 采空区、冒顶处和压酥的煤柱中,由于煤炭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自燃性,与空气接触后氧化生热,如果散热条件不好,就会自燃。

  1.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火灾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报警时应详细说明以内容:

  1)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火灾事故的类型:电缆着火、煤层燃烧等;粗略的事故危险情况、事故现场人员情况等。

  2) 调度室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 现场抢险

  1) 医疗救护队必须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2)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3. 应急方案

  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无法确诊时,应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员进入现场,并在现场开展自救。当现场发现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区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

  (2) 当死亡人数无法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点的人员名单应及时上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

  (3) 知道有人失踪,他人与其联系不上时应积极进行搜救。

  (4) 事故情况一旦得到控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五) 条件保障

  1. 器材

  火灾事故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才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负责采购,但应满足应急与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器材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组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器材包括:(1)通讯器材。(2)防护器材,如头盔、专用服装、氧气呼吸器等。(3)应急与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器材和设备。

  2. 经费

  应急与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与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使子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的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常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组之间、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消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3. 建立相关制度

  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与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

  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检查检查应急与救援工作情况。

  坚持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坚持总结评比制度,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每次应急与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六) 培训和演练

  1. 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使工人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各种条件下的救援方法。

  2. 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急救技术,并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3. 要让工人了解施工现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事故现场各种信号的含义、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的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如何行动等。

  (七)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苦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与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八)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交化的具件情况保持一致,应急与救援预案必须不断地行修改,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重新编写。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九) 补充部分

  本火灾事故应急与救援处理预案实施时,作为企业保持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紧密联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相互协调。保证应急与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