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融入 真心帮扶—— 记攀枝花市“挂包帮”活动优秀下派干部崔玉国
真情融入 真心帮扶—— 记攀枝花市“挂包帮”活动优秀下派干部崔玉国
2010年9月,攀煤物房公司工会干部崔玉国,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家人的期望,带着为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的一腔热情,只身来到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挂职锻炼。两年来,他扎根农村,融入百姓,积极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搭起了企业和农村之间的一座友谊桥梁。
“不仅要干事,更要干实事”
地处安宁河畔的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有21个合作社,耕地面积4085亩,全村居住着汉、彝、回民族,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种养殖业,因缺少水源,多年来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作为一名下派干部,崔玉国同志来到撒莲镇湾崃村后,镇党委准备让他分管轻一点的工作。崔玉国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镇领导,说:“上级派我来,让我来做事的,不是来享受的,我不能给镇里添负担”。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湾崃村要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更是难上加难。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他上任后,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相关知识,虚心向镇村干部学习,深入帮扶点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该村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构想和面临的主要困难,通过与村干部的沟通交流,走村串户,与农民交心谈心。对湾崃村在产业发展上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在种植业上,核心是椪柑和蔬菜,着力在品质和规模上下功夫。对农民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早市蔬菜、秋淡菜和水果等产业,将湾崃村特有的客家文化、观光农业、农村休闲有机的结合,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不仅要带富一方,更要情系一方”
湾崃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处于自然状态。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崔玉国同志积极参加沟渠改造、民俗风貌打造、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协助镇上,积极争取县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资金,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
农村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崔玉国同志自下派到湾崃村以来,不仅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促民增收,更体民之苦,担民之忧。他积极与原所在单位——攀煤物房公司联系,争取领导的支持,在他的协调下,物房公司党委与湾崃村共同开展了 “一帮一”救助活动,对10户困难村民进行经常性的帮扶,组织300余名党员干部和职工为困难村民捐款8520元、捐献衣物52件、捐赠书包字典各50个,为帮扶对象送去慰问金1万余元以及米、面、油、化肥等生产生活用品价值6000余元。为解决农民用水难等问题,攀煤物房公司为湾崃村购买了100吨价值6万余元的水泥,铺设了公路,修建了提灌站和2个抗旱储水塘,送去了4吨20000多米价值5万余元的引水管材和36吨烤烟块煤,既解决了湾崃村村民用水和南坝山果树、农作物浇灌等问题,又解决了烟农的燃眉之急,真正为扶贫乡做了实事好事。
“不仅要沉得下,更要稳得住”
自挂职以来,他慢慢熟悉了农村的环境,更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只要村里有事,毫不犹豫的放弃休息时间。在田间地头的时间多了,回家的次数少了,皮肤晒黑了、手上起茧了,挺拔的身体也有些弯曲了,大家都说他是湾崃村常住村民。
两年来,围绕打造全市村风示范村,他与村两委的同志沟通,广泛走访村民代表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等各项制度。并对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规范化、常态化进行了细化分解。在2010年12月村干部换届选举中,积极主动配合镇包村干部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县镇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对现任村两委进行了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他还协助湾崃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实施“一社一名后备干部”计划,提高他们服务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
崔玉国同志从派赴到撒莲镇湾崃村挂职任撒莲镇党委副书记、湾崃村党总支副书记以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警醒自己,以个人实际言行维护了挂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如今,湾崃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6950元,上升为10000元,并于2012年4月获得市级“春风示范村”的称号。崔玉国同志连续两年被撒莲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近期攀枝花市“挂包帮”活动第一阶段总结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 “挂包帮”活动优秀下派干部称号。
张占凤 余晓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