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运华:为了心中那小小的梦想
为了心中那小小的梦想
为期三天的彬长集团2013年新闻宣传、公文写作培训班在近百名学员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细算一下,这是自己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六年来参加的第16次培训。然而,每次培训都有新感觉、新收获,这一次,更是在了解了几位授课老师的新闻之路后,坚定了自己心中小小的梦想,那颗种子在心里重新发芽。
第一堂课,《中国煤炭报》陕西站站长明创森老师就让我这个自诩“干的相对轻车熟路”的人满脸羞愧,其实明老师还有很多的头衔和职务,例如,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机关党委书记、省煤化作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煤炭长安网总编等。但是,我觉得“《中国煤炭报》陕西站站长”这个更让我仰慕。因为,2008年11月,我刚刚从事企业新闻宣传时,师傅就告诉我,“咱煤炭企业新闻宣传最看重的就是稿件能上中国煤炭报。”像认定了这一句话一样,我努力写稿,然而,最初所有稿件石沉大海,心气高涨的我顿时觉得“能有一篇稿件刊登在《中国煤炭报》上将是我最大的荣光”。
2009年3月,我被单位派去陕西一家报社实习,在那里跟随编辑老师学习选稿、编稿、校版等,也是那一段时间让我思想变得成熟、写作技巧不断增强。回到单位后,偶有三五篇人物通讯被《中国煤炭报》选用刊发,那种欣喜若狂,那种兴高采烈不亚于中了大奖。现在想想全是应了明老师的“要从学习中找方法、找定位、找角度;要学会全面、深刻地发掘事物本质;学会提高事件本身的层次及高度。”
原《陕西工人报》总编韩庚老师,是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一位重要的授业恩师,他的课我百听不厌,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声音总是那么富有磁性,语言一如既往的幽默,更因为他的课件是随着“周”在变化。聆听了不下四次他的讲课,几乎没有太多的重复,尤其这次他选取了大量的六、七十年代珍贵历史资料照片和现代网络图片进行讲解,让我们对新闻有更新鲜的认知,发现现今新闻传播的途径,感悟消息的创新和人情味。一贯认真的韩老师为了让学员对群众语言“馕”有更直观的了解,专程从西安买了一个带来,现场分给学员品尝,使学员增长知识的同时,活跃了教学气氛。
陕西煤炭工业协会秘书长、《陕西煤炭》副总编校天奇老师是从“做文先做人”讲起,将自己走上记者这条路上的“艰辛付出、勇敢直言、成就分享”娓娓道来,勉励学员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要“过荣辱关、过苦乐关、过名利关”。
陕西省委党校教授曾文芳老师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对《公文写作与处理》进行了讲解,从她细致的授课中,学员们对公文的概念、公文种类的历史变迁、公文格式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摄影讲师张钧挥更是陪着大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采风现场,对景点现场分析后,指导学员进行拍摄,回到教室后,对相机原理、构图规律、画幅和边框划分等理论知识讲解后,对选取出的四五十张学员采风拍摄作品逐一点评,在“说优点,讲缺憾”的基础上,让学员对自己作品的优劣有直观的认识,增强拍摄水平,提高鉴赏能力;集团公司纪委书记乔少利更是在百忙之中来到培训课堂,将纪委公文写作的方法和要求呈现出来,让学员初涉全新公文写作领域。
三天六课时,我不敢说真正学习和吸收了多少知识,但是,从几位老师的从业历程、耿直做人、不凡业绩中我深深体会到新闻工作者风光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也许,这辈子我成不了真正的记者,但是,心底那颗“做好自己,做好新闻参与者”的种子在膨胀,在发芽,在萌生,于是决定,抛开疑虑、担心、冷嘲热讽及不理解,轻装前行,用好摄像机、拿好手中笔,尽情书写“咱矿工自己的故事”。(小庄矿 丁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