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集团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去——记皖北煤电集团北方能化崔木煤矿袁中帮
到集团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去
——记皖北煤电集团北方能化崔木煤矿袁中帮
袁中帮,安徽省肥西县人,29岁,中共党员,2006年7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历任皖北煤电集团刘桥一矿技改办副主任、地质组组长、地测党小组组长、濉溪县消费者协会志愿者等职;2013年9月25日调入皖北煤电集团北方能化崔木煤矿生产技术部,现任地质工程师。
自2006年7月至2013年9月,七年来,他始终做到虚心学习、扎实苦干、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锻炼成长,已由一名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蜕变为一名“技术骨干、部门管理人员、党小组带头人、公益事业参与者”。
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他积极深入井下收集、分析处理地质资料,判别各类地质构造200多个,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他还投身技术创新、不断总结问题、撰写技术论文,累计撰写论文17篇,多项技术成果、论文获中国煤炭学会、江苏省煤炭学会、淮北市、集团公司表彰,“井下角度测算仪、简易矿用阻车器、便携伸缩式画线器”3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他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强化员工学习,为地质人员“充电”;积极组建集团公司第一个“地测防治水专业SPS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的成立,大大激发了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多项革新成果投入使用并获矿、公司奖励。
在的过去七年时间里,他所带领的团队未出现一起技术事故,确保了业务保安;成员无1人次“三违”、无1人次违反矿规矿纪;2012年地质组获恒源公司“优秀班组”称号。
在2011年至2013年的这段时间里,他身兼“地质组长”和“北风井技改项目现场负责人”两职,时常奔波于井下、工地,白天在工地没有时间处理井下的问题,便深夜下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2013年4月,北风井技改项目通过公司验收、投入使用。
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他个人先后获得多次表彰和奖励:08年获集团公司工程设计优秀奖,09年获集团公司第七届科技大会科技成果优秀奖;10年获恒源公司“优秀员工”、矿“优秀青安岗员”、矿“十佳青年”、矿“09年度优秀通讯员”称号及“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百篇优秀论文”表彰;11年获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矿“创先争优”演讲比赛三等奖、淮北市第十四届青年“五小”科技竞赛优秀奖、集团公司第七届青工“五小”科技三等奖及矿“一、四季度”班队建设“岗位创新成果奖”;12年获恒源公司“优秀青年”、矿“十佳青年”称号,撰写的2篇论文分获淮北市第七届自燃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江苏省煤炭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3年获矿“优秀论文、科技带头人”称号及安徽省“第九届安徽青年科技创新奖”,他也成为集团公司12年度获得该项殊荣的唯一个人。
七年的时间在悄悄的流逝,他却用智慧、辛勤和汗水,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无数让人难以忘却的印记。
2013年8月,集团公司正式与陕西东岭集团永陇公司达成托管协议;当得知崔木煤矿需要地质人员,他主动请缨,立志“到集团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投身“新崔木”的建设大潮中来”。
进入崔木煤矿工作以来,他创新开展工作,积极投身地测防治水专业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收集各类地质资料、修改地质图件;为矿井的优化设计、安全生产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矿“创新管理”工作,先后撰写“巨厚砂泥岩互层顶板“离层水”突水规律及防治措施初探、在大巷水沟中增设沉淀池、安装激光指向仪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降低辅运大巷地坪水沟修复频次”等十多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其中多项已落实并推广;2014年1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了“井下角度测算仪”的发明专利审查,并授予其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他本人也成为崔木煤矿获得该项殊荣的第一人。
有人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远离家乡、远离家人、远离妻儿,到偏远的陕西崔木?他总是笑着说:“过去的七年,是集团公司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为我打造了幸福的家庭生活;现在,我要用实际行动投身到“集团公司最需要的地方”,我要用“皖煤人”的“企业精神、职业素养、管理方法、聪明才智”来建设一个“新崔木”,更要用青春和汗水来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实现“共同创造、共享未来”的企业宗旨”。
皖北煤电集团北方能化崔木煤矿
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