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2009.2.5”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4-04-09 20:50 来源:煤矿安全网

“2009.2.5”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发生时间:2009年2月5日14时30分左右
二、事故发生地点:7801回巷                三、事故发生经过:
2009年2月5日14时30分左右八点班, 该矿综掘二队在7801回巷掘进。割完第二排网煤后,张某、李某在工作面串前探梁,魏某、王某在外边运料,当魏某、王某走到转载皮带前后时,巷道顶板突然跨落下来,将魏某、王某压在下面造成两人遇难。
四、事故原因分析及责任认定:        (一)直接原因
7801回风巷受78-1#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影响,地质条件复杂,加之直接顶泥岩变厚,致使锚素没有打在老顶上,造成锚素悬吊作用大大弱化;直接顶层理裂隙非常发育,应力重新分布后,围岩整体性被破坏、稳定性极差,致使锚索、锚杆的锚固力瞬间弱化,是导致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
1、过断层期间采取措施不到位,支护强度不够。7801回风巷掘进期间揭露断层后,对变化条件下的顶板管理没有引起重视,未按照公司下发的《特殊条件、变化条件顶板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关于过断层破碎带时必须采取合理可靠的联合支护方式的有关规定加强支护,且采取拉底措施,严重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是造成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2、地质情况不明,状况不清,资料不全,地质部门与生产部门没有有效对接。揭露次生断层后没有进行有效探测探明构造状况,导致提供的次生断层走向与实际误差大,也是造成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3、7801回风巷巷道设计不合理。7801回风巷与7803回风巷中-中相距30m,中间夹有一落差5m的正断层,在掘进5m揭露次生断层后,没有充分研究两断层等有关地质资料对该巷的影响程度,也是造成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4、在7801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对遇次生断层后打设的补强锚索长度、排距不符合标准,顶板离层仪打设随意性大,不能有效观察顶板离层状况,队组对该巷日常观测检查不到位,且拉底破坏了顶板完整性,也是造成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其他原因:  1、随着锚网支护技术在巷道的普及和应用,推广时间相对较长,麻痹思想滋生,安全意识淡化,重视程度不够,是发生事故的一个原因。
2、锚网支护技术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隐性支护,支护失效有突发性和不易觉察的特点,目前仅靠顶板离层仪观察顶板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发生事故的一个原因。
3、对该巷道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力,监察失效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原因。
五、采取的防范措施及汲取的事故教训:
1、加强变化条件的安全管理。全面纳入变化调度管理,建立健全变化条件下的安全日报制度、每日调度通报制度、现场特别管理制度、特别监察制度、特别技术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确保对变化条件下的支护实现有效控制。
2、构建更加透明的地质平台。利用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等地质勘探手段,特别是对在遇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立即探明前方及上下帮50米范围内构造变化情况,经严格审查后进行专门设计,制定专项措施,否则严禁施工。
3、构建源头安全的技术保证体系。紧密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变化条件下的顶板岩层变化和锚网支护技术适应性、有效性的研究,为锚网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确保源头设计安全和变化条件下采取措施的安全可靠性。
4、进一步加大锚网支护巷道的监督检查和安全监管力度。在施工过程过程中严格执行班检、日检、旬检、动态检查和专项检查的规定:对所有锚网支护巷道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相邻互受动压影响的巷道,对失效的支护、变形的巷道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对在掘或已过的断层、陷落柱的锚杆支护巷道,全部采用套工字钢棚进行补强支护:对遇地质构造、大断面、交岔点施工的锚网支护巷道和人员集中、材料存放区域要加强支护强度。
5、所有锚网支护的巷道,除采用顶板离层仪监测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在其掘进动压影响范围内每隔3m増打一根信号点柱,加强对顶板变化的动态观测,对遇地质构造、大断面、交岔点施工的锚网支护巷道要探索顶板离层观察手段。
6、加强锚网支护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充分认识锚网支护技术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易觉察性特点,真正使广大干部员工能够在思想上重视、意识上强化、行为上规范、操作上严密,提升锚网支护技术的整体水平。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