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李鲁山:棉花

作者:李鲁山 2014-09-11 16:24 来源:煤矿文化网

第一次看到棉花开出惊艳的花朵,是我八岁那年。

矿区南面,有一条清流不断的小河,越过河上的土堰,往南,是一块上百亩的庄稼地。这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我独自沿小河向西,远远地,在玉米地尽头出现了一大片开满鲜花的植物。后来,母亲听完我有些费劲的描述,当即判断,这是棉花开花,准备坐棉桃了。

粉红、紫红、粉黄、淡紫、雪白,一株高大的棉花棵上,同时开出两三种颜色各异的花儿,朵朵如梦,缤纷不绝。习习晚风中,棉花轻柔的花瓣,闪着流动的光波,像欲飞的蝴蝶。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药香,混杂着玉米地的隐隐清甜。

那天,独立在田野中,我莫名地感到了忧伤。小小的我,因美不胜收的棉花花朵,突然间想到了母亲。1960年春夏之际,母亲在新矿女篮打后卫,去济南参加全省煤矿篮球联赛时,拍下了这张十八岁的留影。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照片上母亲青春的脸庞,被人工描绘上浅浅的粉红,显得格外美丽和端庄,这粉红的棉花朵,仿佛就是母亲的化身。

那天晚上,回到家中,见母亲一个人在灯下纳着鞋垫,我叫了声妈,就去写作业了。那一夜,我静静躺在蚊帐里,闭上眼,满心都是棉花的身影。半夜里,窗外的月牙儿一动不动,秋虫已经开始鸣叫,想着母亲的照片,我心中一酸,眼泪就下来了。

我八岁的世界里,已经懂得关于母亲“命运”的内容——1963年春天,母亲刚满二十一周岁,就在煤矿下放工作。我还知道,以母亲在装配钳工方面的能力,最后却落到去食堂蒸馒头,每天挣一块二的临时工工资,这是多么的不公和无奈。

我十二岁时,家里仍然贫困交加。要强的母亲,在家北的空地上开荒,第二年春天,除了种上了玉米和地瓜,母亲又从集市上买来棉籽,在半个篮球场大的荒地上,种上了棉花。母亲说,到秋后,可能够做几床新棉被的。说这话的时候,母亲四十岁出头,每天都去棉花地里干活,当时父亲还在世,两个人一起给棉花打杈、浇水、施肥,这一年秋天,棉花果然有了不错的收成。

今天,很多往事我已忘记,但1982年深秋,母亲将收获的棉花缝制了一床新棉被,送给煤矿一位孤寡老人,这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这老人是矿工遗属,无儿无女,自己住一间狭小的平房,冬天只有一床旧棉被。母亲拿出珍藏了一年的布票,去供销社买来被里和被面,我记得被面是“喜鹊登枝”的图案,十分喜庆。那天,母亲缝着棉被,对我说,这么厚,她就不冷了。

母亲送走了这床新棉被,家里剩下的棉花,就不够做一床棉被了。母亲再次走进棉花地,将没有摘干净的棉桃重新收拾了一遍。这些霜降后成熟的棉桃,个头小,棉绒短,母亲费劲地将它们一一剥开,这项工作,她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个多月,一直到快进腊月,母亲才凑够三公斤棉花,为自己家做了一床新棉被。

后来,母亲的身体开始不好,但她坚持在荒地上种植棉花,有时候累得筋疲力尽,也不愿意放弃这微薄的收获。在母亲种棉花的五年中,自己家除了做了两床棉被和两件棉袄,其余的棉花,都送了人——不仅是送棉花,还做成棉衣,送给矿区孩子多、穿不上棉衣的人家。母亲做这些,完全不听家人的劝阻,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家还过得去,起码冬天冻不着。

当我将母亲生前种棉花的故事讲给女儿听的时候,读高二的她,专门上网查了棉花开花的知识。女儿喜欢思考问题,她认为奶奶本不是一棵棉花,而是一块长满棉花的土地,在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里,绽放过美丽,也经历过棉花从雪白初放,到紫红落幕的全过程。最后,女儿安慰我说,奶奶生前其实很幸福,因为,她有一颗棉花的心!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