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格宜煤矿花大沟井2009年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4-11-24 15:48 来源:煤矿安全网

格宜煤矿花大沟井2009年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第一、顶板事故预防

在井下采、掘维护过程中,由于矿山或支护不当造成的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统称顶板事故。它在煤矿七大事故中最常见、最频繁、涉及最广。据统计冒顶事故占全部事故的40%左右,其中采煤工作面占31%,掘进占8%,是死亡累计人数较多,最容易发生的一种事故,必须在引起足够重视。

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冒顶与压垮型大面积冒顶。在局部矿山压力作用下,由于局部空顶、空帮或支护不当、不及是造成煤、岩局部垮落的事故叫局部冒顶。大冒顶是因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可缩量小,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使采、掘、维护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的事故,称为压垮型大面积冒顶,简称大冒顶。大冒顶多发生造木支架支护的巷道、采煤工作面。

一、采煤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

这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采煤过程中破碎顶板得不到及时支护,或者虽及时支护,但支护质量不好所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类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防范措施

1、做好顶板破碎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

(1)构造破碎的推断。在断层附近,由于受到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原生裂隙,岩层的完整性及强度大幅度降低。这部分岩层在采煤过程中暴露出来后布及时主护,很容易发生冒落。

(2)开采因素影响分析,由于开采因素影响回使岩层在采煤过程中暴露影响包括三方面:

①在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直接顶内原生裂隙要进一步扩展,并且产生新的裂隙。特别是在老顶断裂部位,直接顶因承受较大支承压力作业产生一破碎带。由于老顶的周期性断裂,破碎带也周期性出现。

②工作面与岩层裂隙平行推进。

③支护工作不好。

(3)预测预报顶板情况,通过井下动态观测,队老顶来压时间、来压地点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保证工作面安推过直接顶破碎带。

2、合理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向

工作面要尽量垂直裂隙推进,以防顶板出露后因下沉量加大,破碎加剧发展冒落。

3、采取正确的支护方法

对采煤后的出露的顶板要进行及时支护,从工作要求上,炮采应当采取小范围,放小炮“开窗口”的方式,减小无支柱空间宽度。在支护方法面要求采取合理的支护形式,直裂隙挂梁;支柱要有足够的出车初撑力,减小顶板出露的下沉;合理的支密度应当保证与裂隙间距相应对应。

4、一般的防范措施

(1)支架方式需和顶板岩性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用不同支护方式,这就避免局部冒顶措施之一。例如,较坚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松动易碎的顶板就要用棚子,并在梁上插入背板,甚至背上竹笆。对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选择能及时支护的,顶板悬露面积较小的支护和支架。

(2)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工作面上下出口,控面积大,暴露时间长,在超长支承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顶板容易破碎。因此一般要在上下出口范围内加设台棚或木垛等,加强维护。

(3)防止放炮崩倒棚子,一是炮眼布置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二是支柱质量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三是留出炮道,万一放炮棚倒柱子,必须及时支架,不允许空顶。

(4)坚持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正规循环作业规定工作面每天的进度,控制距及支柱等工序都是按顺序地进行,因此顶板悬露面积小,压力小,支柱不易折断,便于控制顶板。

(5)坚持执行必要地制度,例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金属支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提高思想认识,防止麻痹大意及不重视规格质量、图省事、怕麻烦、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积极消除冒顶事故地发生。

二、回柱过程中造成的局部冒顶事故

造成这类事故地原因是,回柱操作方式不合理,如先回承压支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地冒落,以及木块矸石推倒支柱,使临近破碎顶板丢失支托。为了防止这类顶板事故地发生以下两方面措施:

(1)防止采场内顶板地破碎,提高顶板岩层及工作面支架地稳定性。

(2)采取正确地回柱操作方法。防止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哦随及回柱工作地困难,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不能违章作业。

三、特殊地质构造条件下预防冒顶的方法

1、遇断层的预兆和通过断层的支护方法

(1)遇断层的预兆。煤层的走向、倾斜、厚度发生明显的变化,顶底出现不平整顶底板和煤层裂隙多,岩石松散破碎,裂隙中夹有白色结晶体,煤质变软,光泽变暗。有的断层带有滴水和瓦斯涌出量增多的现象。

(2)过断层的方法。一是绕过断层,当断层落差较大,影响范围广,可利用巷道探明断层范围,绕过断层另开工作面回采;二是在断层落差小的地点,采取挑顶卧底的措施,在沿断层影响范围小,几个循环就能通过;三是对于倾斜断层,可改变工作面方向,使断层与工作面斜交;四是炮采是,在断层通常是增加炮眼密度,减少装药量,这样对顶板的破坏可以减轻些。

(3)过断层常用的支护方式。在断层附近,工作面顶板压力一般都比较大,为了加强顶板支护,在断层附近都要打木垛,断层面出要打上戗柱。

2、过老巷预防的方法

当工作面接近老巷时,必须提前摸清老巷情况,修理好坏棚子,在老巷梯形棚子下打上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顺山棚子。顶压大时,增加木垛。工作面距老巷数米时,停止放炮,避免老巷分别震坏。当老巷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可采用工作面斜交过老巷的办法。

3、遇劈口支护方法

劈口是在地质应力作用下,使岩层产生裂隙和节理,工作面经开采后在支承压力作用下,预板岩层节理分割成不同的行状—称为劈口。劈口最容易发生局部冒顶。劈口节理和裂隙开的缝要大,使顶板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有时有掉渣现象,过劈口的方法,主要根据劈口的不同及时采取不同的支护形式。

四、大冒顶的预兆、原因和防止措施

回采工作面大冒顶,一般是在顶板突然来压和工作面支架总支撑力大量降低时发生的。大冒顶预兆有明显,有的不明显。

1、冒顶的预兆

(1)顶板的预兆。预板连续发生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断而发生的声音。有时采空区顶板发生象闷雷声或“板炮”声,这是老顶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声音。顶板掉渣,一般由少而多,由稀少而多,由稀变密。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顶板大量下沉。

(2)煤帮的预兆,由于冒顶前压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用采煤机割煤时负荷小。

(3)支架的预兆。使用木支架,支架大量被压劈折断,并发出声音。由于顶板压力不断增加,活柱迅速下沉,发出咯咯声音。有底夹石和底煤的工作面,支柱回大量插入顶板。

(4)瓦斯含量增多或水量增大,含有瓦斯的煤层,冒顶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多。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大。

2、大冒顶的原因

在矿井冒顶事故中,大部分事故石发生在回采工作面,根据以往统计资料,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占总数的70%以上。虽然冒顶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工作面周围矿山压力活动的结果,但反映出来发生冒顶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综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次放顶。初次放顶效果好坏,对安全生产关系很大。初次放顶必须把直接顶完全冒落下来。才能使工作面放顶走向正常,如果没有完全冒落或误认为完全冒落,还继续采煤,控顶面积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冒顶。或者初次放顶面积过大,冲击力大,也容易推倒支架而冒顶。另外对顶板的冒落性质,特别是对直接顶与老顶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时,如直接顶松散易冒,而老顶没有冒落呈半浮状态覆盖在直接顶上,由于初次放顶步距过大,老顶来压造成大冒顶。

(2)未掌握周期来压规律。老顶周期来压,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尤其是对支架的作用要比平时急剧增加且猛烈。所以来压前必须加强支护。如果工作面支架的总支承力,只能适应平时顶板压力,一旦周期来压就会对工作面造成严重的威胁。掌握周期来压规律,在来压之前,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加强支护,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过旧巷安全技术措施不利,旧巷顶板一般由于采动影响已遭到破坏,巷道两侧围岩松动,当采工作面推进其附近时,维护顶板极其困难且容易发生冒顶。

(4)工作面规工程质量低劣,支架规格质量标准步符合要求。支架工程质量与支架本身的标准对冒顶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规格质量差冒顶事故。

3、防止冒顶的措施

(1)必须加强矿井生产的地质工作,对每个采取、每个采回工作面的顶底板岩性、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煤质硬、厚度和倾角的变化。地质构造与自燃裂隙的性质、煤层赋存情况和地质条件等作调查研究,作出分析预报,作为采空区设计和编制作用规程的依据,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冒顶。

(2)认真编制采区设计和工作面作业规程,正确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开采程序和采煤方法是保证安全生产地重要因素。例如巷道布置不合理,维护极为困难,长期影响生产。有的矿开采程序不合理,造成回采工作面在三个采空区包围下进行开采,顶板压力大,冒顶事故多。开采近距离煤层,上层采空区遗留大量地煤柱,造成下层煤开采和顺槽维护困难,工作面冒顶漏矸事故多。认真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正确工作面支护形式和工作面顶板管路方法,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地特种支护措施,人工假顶材料及其规格和铺设方法,工作面初采和收尾地安全措施以及每循环作业地规定等,这些都是防止发生冒顶事故地重要环节。作业规程必须根据工作面地顶板煤层变化经常进行修改和补充,不断采用新的措施,不能一劳永逸。

(3)大力开展顶板观察工作,掌握顶板活动规律,进行顶板来压预报。实践证明,开展工作面视察工作,掌握顶板活动规律,结合观察顶板冒落前的预兆,进行顶板活动的预测预报,虽然不能避免冒顶的发生,但可使我们即使的采取措施,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并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4)重视初次放顶,加强有效的安全措施。在搞清顶板岩性的基础上,参考同类顶板管理的经验,确定合理的处次放顶步距,力争一次放顶成功,如果一次不行,下次放顶按初次放顶对待,绝不能马虎。同时要加强切顶线的支护强度,真正在切顶线切顶。同时防止冒落矸石窜入工作面推倒支架。如果强度制放顶,必须严格规定炮眼规格、装药量及放炮步骤。初次放顶要有安全措施,并由区对长到场指挥。

(5)加强工作面支护和管理。液压支架和少数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外,大多数工作面采用金属摩擦式支柱。目前,许多小煤矿还是采用木支架。必须要求由足够的支撑力,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有专人随时检查,才能发挥作用。选型不当,不但起不到维护顶板的作用,反而造成支架大量折损。工作面支架要有足够的支护密度和支护密度,要及时支护,控顶距不能过大。

分层开采时,对上分层要用黄泥灌浆胶结顶板,增加顶板的完整性,在下分层开采时,严格破顶、透顶漏矸而引起大冒顶。

对工作面过老空、旧巷和断层等区域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针对性地在工人中贯彻,严格检查,督促执行。

(6)必须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地方针,在指导思想上要扭转重生产轻安全,多出煤而不遵守作业规程地现象。

如果发生了大冒顶,一般处理方法是另开切眼或开补巷方法绕过冒顶区,或者用整理工作面方法来恢复原来地工作面。

第二、瓦斯事故预防

一、瓦斯的含义

井下空气中的成份共有:氧(O2)、甲烷(CH4)、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硫酸氢(H2S)、二氧化硫(SO2)、氧(N2)、二氧化碳(NO2)、氢(H2)、氨(NH2)、和煤尘等。

《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除氧以外的其余九种气体和矿尘,当其超过某一浓度值时,对人都是有害的,必须把它们降低到没有危险的程度。其中一氧化碳(CO)、硫酸氢(H2S)、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NO2)等四种气体还能使人中毒,称之为有毒有害气体。所以广义讲,矿井瓦斯是指井下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狭义上讲,指有害气体中点97%以上的甲烷(CH4)或称沼气,本节所讲的瓦斯事故,指的是广义地讲地瓦斯。

二、矿井瓦斯浓度地相关规定与处理要求

矿井瓦斯浓度的规定与处理见表

井下各地点瓦斯浓度规定与处理要求

巷道(地点)名称 超限瓦斯浓度 瓦斯超限(或达到)从处理要求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总回风巷风流 <0.75 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采区回风巷风流 >1.00 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 >1.00 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风流 ≥1.00 必须停止用钻眼打眼

≥1.00 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放炮地点20m以内风流 ≥1.00 禁止爆破

采掘工作面电动机附近20m以内风流 ≥1.50 停止运转,切断电源,进行处理,降在1%以下启动

井下巷道局部地点 ≥2.00

体积≥0.5m3 停止运转,切断电源,进行处理,降在1%以下启动

采掘工作面局部积聚瓦斯浓度 ≥2.00

体积≥0.5m3 附近20m范围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遇角 ≥2.00 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采煤工作面结束,未次放顶,正常通风系统破坏后,回风侧浓度回风遇角浓度 ≥2.50 在24h内进行密闭

井下停电后,由主要通风机排除瓦斯时,主要通风机出口扩散处 >2.00 救护队方可可入井检查瓦斯

<1.00 通风人员方可可入井检查瓦斯

≤0.75 其他人员方可入井

采煤工作面尾巷风流 ≥2.50 停止工作面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采取措施处理

井下采用串联通风,进入串联工作面风流 >0.50 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井下煤仓 ≥1.50 停止附近20m电气设备运转,进行处理

主要通风机停电检修恢复通风机后,电动机架线附近 ≥2.00

体积≥0.5m3 不许给电动车架线送电,并立即处理

抽放瓦斯泵内 ≤0.50 发现超限,立即处理

瓦斯泵内机体附近300mm >1.00 立即处理

瓦斯泵抽放浓度 ≥25.00

<30.00 查原原因,进行处理,禁止利用,立即停止瓦斯泵运转

三、瓦斯事故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一)燃烧或爆炸

1、瓦斯燃烧、爆炸的条件

(1)瓦斯浓度:当CH4浓度达5%—6%时,具有爆炸危险,威力最强的爆炸浓度为9.5%。当浓度低于5%时,遇火即能燃烧,但仅围绕火源周围进行,没有足够燃烧热量向外传播火焰。而浓度超过16%时也能燃烧,但受含氧浓度影响,当氧含量低于12%时,遇火也不燃烧;

(2)氧浓度:即空气中氧气含量不低于12%;

(3)引爆火源:瓦斯的引燃温度为650—750℃

上述3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可能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

2、防止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

必须保证采掘工作面足够的供风量,以稀释并排出涌出的瓦斯。严禁敞开风门,严禁物料堵塞风道,保证风流畅通,要建立健全矿井瓦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加强盲巷和采空区瓦斯及容易积聚地点的日常管理,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

(2)防止明火

严格入井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及火物入井,井下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应制定安全措施,严格审批手续,并按《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3)防止明火花

严格使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必须符合《规程》的要求,并要经常检查和维修,使之终处于完好状态。

(4)防止爆破火焰

在瓦斯矿井中,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的炸药。爆破使用的雷管、炮泥、装药量以及放炮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禁止放糊涂炮、明炮。

(5)防止摩擦火花

采煤工作面要防止采煤机载齿、钢丝绳和输送机链条等与煤层中坚硬矿物摩擦产生火花。

(6)防止高温热源

严禁携带火种入井,对电气设备,放炮、火区及矿灯等必须按规定严加管理。

(二)煤与瓦斯突出

载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1次煤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气原因是地应力和瓦斯地共同作用下,破碎地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出喷出到采掘空间。这种动力现象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极大,使工作面或巷道充满瓦斯,造成人员死亡;能破坏通风系统,造成风流逆转;突出地煤炭堵塞巷道,破坏支架、设备和设施。

预防措施:

1、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对于有突出危害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或预抽煤层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开采保护层是顶防突出最有效、最经济地区域性措施,应优先采用。对于无保护层或单一突出危险煤层地矿井,亦可采用预抽煤层瓦斯。一个采煤工作面地瓦斯涌出量>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地瓦斯涌出量>3m3/min,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积聚不合理时,应采用抽放瓦斯措施。

2、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煤矿中局部防治突出措施很多,常用的有:震动爆破或远距离爆破、超前排放钻孔、多排排放钻孔、水力冲孔、金属骨架和松动爆破等。这些局部性防突措施均需根据矿井生产地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除选择恰当的、合理的、符合客观情况的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外,还必须重视一般性措施和组织措施,要严格贯彻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三)中毒

由于井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局部积聚,当其中一种或多种超过安全浓度时,将给人造成伤害事故,这类伤害事故称为瓦斯中毒事故。

防止瓦斯中毒事故有效措施是加强矿井通风,把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到对人体没有危害的程度;加强对井下作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预防意识,防止误入停风的巷道。

四、排防瓦斯的安全措施

停电停风的掘进工作面,施工单位或通风部门必须编制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1)估算排瓦斯量、供风量和排放时间,采用正确的排放方法,严禁“一风吹”。确保排出风流和全风流混合处瓦斯浓度不超过1.5%。

(2)确定排放瓦斯的流经路线哈方向及影响范围,绘制有关通风系统图和供电系统图,标明电气、通讯、瓦斯传感器、通风设施的位置,做到图、文齐全。

(3)明确停电撤人范围。凡排瓦斯影响地点,必须停电撤人,停止作业,并指定警戒人员的位置,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切断电源要有专人看管。

(4)排放完瓦斯后,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供风系统、电气设备必须完好,只有排放瓦斯的巷道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且稳定30min以后,方准指定专人恢复供电。

第三、放炮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井下放炮是小煤矿进行采掘工作的主要手段。火工品领取登记、运输,到井下放炮,都涉及到爆破器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爆破作业规程》等规定而造成的意外爆炸事故,称为放炮事故。

为了杜绝放炮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培训,使放炮人员做到:

(1)了解爆破作用的基本原理,不断地提高爆破理论技术水平,掌握钻眼爆破地操作方法和安全规定,持证上岗。

(2)熟悉各种火工材料及使用方法

(3)正确选择炮位,确定炮眼方向、深度及装药量。

(4)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装药、堵塞炮泥、接线继 放炮工作。

一、放不响炮

1、造成不响炮地原因

(1)电源有问题。放炮器发生故障,使雷管不能起爆。

(2)导线有毛病。母线、脚线、联接线有折断的地点,或绝缘不良,造成不通电或电流短路。

(3)联线质量差。放炮器与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之间联接不实,有短路,阻力大,使电流不能正常通过,不容易起爆。

(4)炮眼里瞎眼雷管。雷管内有电阻丝折断,雷管变质,或者雷管制造质量差。

2、预防放炮不响炮的方法

(1)细致检查放炮器性能。在发出放炮器前,要严格检查,保证放炮器质量良好。放炮员下井携带、存放放炮器都要妥善保管。

(2)使用放炮母线以前,要依次检查并并悬挂整齐,防止断路和短路。

(3)装药、装泥要小心,防止将脚线捣断。母线和脚线各接头联接时,要按照要求联好。放炮前还要仔细检查联检情况,观看有没有错误、漏联、联接不实或被人拉断、被煤岩砸断,发现有上述情况时,要及时联好。

(4)雷管在发出以前,必须经过细致检查,断丝和变质等不合理质量规格的雷管,不许发出。

3、处理放不响的方法

(1)改变联线方法,采用中间并联,按次逐段的进行,查出瞎炮。

(2)用欧姆表检查。放炮员用自带的欧姆表可以判断以下毛病:

①欧姆表的表针不走动,说明放炮母线、联接线、脚线、雷管电阻丝等有折断。

②欧姆表的表针指数比零数字小,说明放炮母线、联接线、脚线发生短路。

③欧姆表的表针走不动小,数字大,说明联接线接头不好。

(3)测放炮器检查:把已联好的放炮线路的两个线头与测炮器的两个端钮联接,如果指示灯亮,说明整个线路无问题,可以放炮;如果指示灯不亮,说明母线、联接线、脚线、雷管电阻丝有毛病,可以逐段的进行检查,查出问题继处理。

二、瞎炮和丢炮

1、造成瞎炮和丢炮的原因

(1)雷管。炸药变质。

(2)放炮器发出电流不充足,达不到了雷管的发火点。

(3)联接的雷管超过了放炮器可以起爆的数目。

(4)装药、装泥时把脚线或沙包线捣坏。

(5)脚线、联接线或母线受潮,不合乎要求,电阻大,漏电。

(6)质量规格不同的母线或脚线混用。

(7)联接错联或漏联。

2、瞎炮和丢炮的预防方法

(1)装配引药时认真检查预防方法

(2)放炮器,检查好放炮器和放炮母线。

(3)装药、装泥时要小心谨慎,使脚线贴紧眼壁。

(4)联接脚线不留须,不带疙瘩;脚线有锈要刮净;联线后要检查是不是正确。

(5)一次放炮不得超过放炮器可以起爆的雷管数。

3、瞎炮和丢炮的处理方法

(1)发现瞎炮或丢炮时,要首先检查工作面的顶板、支架和瓦斯,然后进行处理;如果当班不能处理的标明记号,与下班交接班交待清楚,由下班处理,但是,当班能够处理的必须处理好不得拖延。

(2)发现一起联接的炮眼没有爆炸时,可以重新联接放炮。如果再不响,可用测炮器或中间并联的方法处理,如果再不响炮,再采取单个放炮的方法,最后检查瞎炮,重新打眼放炮。

(3)有拉花炮现象时,必须每个雷管用测炮器重新检查,指示灯 再重新联线放炮;如果指示灯不亮即按瞎眼处理。

(4)处理瞎眼前,先检查炮眼外边的脚线有无断线,然后在距离瞎炮0.3m处打与原来眼平行的炮眼,进行装药放炮。

三、放空炮

1、造成放空炮的原因

(1)炮眼在坚硬的煤层或岩层中,打的过深或过浅,角度大,装药量不适当。

(2)使用的炸药和雷管质量差,威力减少,传爆能力弱。

(3)炮眼内充填炮泥量少,质量差。

2、放空炮的预防方法

(1)依据煤层或岩层的硬度,是炮眼角度、深度适宜,装药量合适。

(2)不使用受潮、硬化变质的炸药和雷管。

(3)装填足够数量的炮泥,炮泥质量要好,软硬适当。

3、放空炮的处理方法

必须在距离老眼0.3m以上的地方重新打眼。在瓦斯矿井内,须将老眼用黄泥封好,以防止在炮眼里积存瓦斯。

四、放炮后煤岩崩不出

1、造成放炮后煤岩崩不出的原因

(1)装药量少放炮后只能崩动眼口边的煤或岩石,出现大块产生裂缝。

(2)炮眼角度过大,炮眼深,眼孔外硬里软。

(3)煤层或岩层内有裂缝,分散了爆破能力。

(4)炮眼深度不一致,炮眼间距大,各个炮眼的爆破能力孤单。

(5)在炮眼周围的煤层或岩层受地压而产生压碎或压紧现象。

2、放炮后煤岩崩不出的预防方法

(1)合理的布置炮眼,深度一致、角度合适、装药量合适。

(2)发现炮眼周围外硬里软或有较多裂隙时,炮眼深度和角度尽量缩小。

(3)炮眼的位置要尽量接近底板,装药量适当增加。

3、放炮后煤岩崩不出的处理方法

(1)重新在坚硬处打眼,新眼要躲开老炮眼,深度与老眼相当,装药不宜过多。

(2)老眼局部爆炸,将煤壁松动为大块,尽量能用手镐刨动。如果手镐刨有困难时,可打眼放炮处理。

五、放炮崩倒支架

1、造成放炮崩倒支架的原因

(1)支架不合格要求。在回采工作面时因为柱子打的迎山向不够,没打上劲。或是上顶空,或是打在浮煤上;掘进工作面时因为支架背的不实,插的不严有露脚,柱脚蹬不上劲,棚顶空,没钉拉条。

(2)打眼角度不正确。在回滚左面,时因为炮眼角度大,间距不均匀,位置不对;掘进工作面,时因为 炮眼多,槽子小。

(3)炮眼排列与煤岩层硬度不适宜,有大块崩出。

(4)支架与煤壁间的空隙不够。回采工作面的炮道宽度不够;掘进工作面的支架紧靠煤壁,槽子小。

(5)炮眼浅,装药量过多,炮泥装的少而软。

2、放炮崩倒支架的预防方法

(1)放炮前须将支架处理好。上顶插严背实打的有劲,采取打撑子、钉拉条的方法加固支架。

(2)炮眼位置角度按煤岩层硬度、自由 面个数、顶板情况确定。

(3)打眼、装药前必须分别检查煤岩构造和硬度,检查炮眼深度、角度和个数,确定合理的装药量。

(4)回采工作面要有足够宽度的跑道。掘进工作面要有足够的槽子深度,然后再刷帮。

3、放炮崩倒支架的预防方法

(1)在回采工作面先检查顶板,后补齐支柱,打好,背上劲;在掘进工作面先检查后路支架和上顶,并迅速架设支架,将上顶插实背紧,钉好拉条。

(2)崩倒支架的地点发生局部冒顶时,不得将落下来的煤矸石全部运出,必须在完整的支架下面打撞处理好。

六、放炮崩溜子

1、造成放炮崩溜子的原因

(1)电溜子摆的高,衬垫不平稳;紧靠煤壁一般的支架,另一帮空虚。

(2)煤岩质坚硬,炮眼角度大,装药量多,炮泥稀软。

(3)炮眼多,位置过低,附角大。

(4)电溜子没有支撑和掩盖,溜子节连接不紧。

2、放炮崩溜子的预防方法

(1)电溜子必须摆直、摆平、摆稳,各节都连接好,调整妨碍溜子的支柱。

(2)炮眼位置、角度适宜,炮眼个数和装药量配好合好。

(3)根据煤层的软硬,尽量较少附角过大合靠近顶板的炮眼。

(4)预先支撑并背实电溜子。

七、炮眼突然爆炸

1、造成炮眼突然爆炸的原因

(1)井下杂散的直流通过潮湿的煤壁或岩壁导入雷管脚线。

(2)井下交电流一相接地,雷管脚线或放炮又相互接触一个接地电源。

(3)雷管脚线或放炮母线与漏电的电缆接触。

(4)雷管受到外界冲击,如煤、岩块或金属器材的撞击、复压。

2、炮眼突然爆炸的预防方法

(1)在有杂散电流的地方打眼放炮时,必须妥善保管好火药。

(2)加强井下机电设备和电缆的维护检修工作。

(3)必须挂好放炮母线,使它不与导电物体接触,并将破线皮包裹好,母线的一端随时扭接成短路。

(4)在有杂散电流地点装药放炮前,工作面必须清理平整,铺上绝缘胶垫,人站在胶垫上装药,装完后脚线随时即联接,并用胶布将接头包好。

(5)存放炸药和雷管或装配引药的地点,必须顶板完整,安全可靠。

八、放炮熏人

1、造成放炮熏人的原因

(1)工作面的风量不足,炮烟不能及时排出,作业人员提前进入。

(2)使用的炸药量过多,超前通风能力,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冲淡。

(3)掘进巷道过长,炮眼长时间浮游在巷道中,使作业人员慢行中毒。

(4)使用变质炸药引药起爆缓慢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气体。

(5)在工作面前边有老洞或大空槽,放炮后在空洞内积极了大量炮烟,分装炮烟突然涌出。

(6)作业人员在回风道内,距放炮地点较近,炮烟浓度大,人员不能及时撤离。

2、放炮熏人的预防方法

(1)加强通风,增加风量,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2)放炮后必须等待炮烟吹散,在工作面洒水,然后再分装煤岩。

(3)装药前检查炸药质量,工作面炮眼装药量多时,再回风风流内所有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

(4)放炮时一切人员都要再进风巷道内,回风巷内要设警戒牌。在单孔掘进巷道内,所有人员要远远撤离放炮地点,同时 有充足的风量。

(5)作业人员在较浓的炮烟区,要用湿毛巾堵住口鼻。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第三、水害事故预防和处理

水害事故是指进入矿井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事故及水沙充填,防灭火工艺操作中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称为水害事故。

一、矿井造成水害的主要原因

(1)矿区的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不清。

(2)防止水害意识差,采取的防排水措施不当。

(3)投入不足,不具备足够的防排水设施。

(4)操作、管理人员素质低,对透水前预兆识别能力差易误判、错判。

二、防止水害的有效措施

(1)认真做好水文地质工作,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包括矿区范围内正在开采的小煤矿的废弃的老窑情况。

(2)提高防水害意识,克服侥幸心理,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防水原则,组织编制实好防、治水的计划和措施,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

(3)强化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透水前预兆的识别能力,把水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矿井水害发生的 预兆

矿井在各种水害发生都有一定的预兆,如:

(1)巷道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发凉。

(2)掘进工作面空气潮湿,温度异常增大。

(3)煤壁或掘进工作面,两帮岩层潮湿,有水锈。

(4)掘进工作面煤帮水,逐渐增大。

(5)有时可听见“嘶嘶”水流声或“底爆”响声。

(6)矿压增大,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出现片帮、冒顶及底鼓蹬现象。

(7)局部冒顶,有用水或淋水,且逐渐增大并混浊含泥沙等。

一旦发现上述现象都是可能发生水害的征兆,应该及时报告,查清原因,采取措施,做到防患未然。

四、矿井探水的规定

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当巷道含水体一定距离或疑问区内掘进时,必须检查超前钻探,探明情况或水放出,消除威胁后再掘进,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此,《规程》规定,井下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明放水原则。实践证明,“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是防止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的基本保证。在水害威胁的地区进行采掘工作,都应坚持折一原则,绝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有侥幸心理,置水害情况于不顾,一味蛮干。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窑或相邻煤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水可能的钻孔时。

(6)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7)接近其他有可能出水区时。

五、透水时应采取的措施

(一)透水前的预兆

井下工作人员都应熟悉发生透水事故的预兆,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透水前的预兆常有:

(1)道壁或顶板“挂汗”,它是积水通过岩石微小裂隙。

(2)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3)工作面气温下降,产生雾气。

(4)从岩壁中发出“吱吱”水叫声,这是积水流动时产生的,属于险期征兆。

(5)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如沼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都有可能增加。

(二)透水时的应急措施

井下透水时,临时人员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可能堵住出水口,加固工作面,防止 事故扩大;同时,应迅速通知受水威胁地区的工人及报告调度室。

如情况紧急来不急进行加固等工作,现场人员应按规定避灾路线迅速撤离险区,撤退时应从最短路线撤出至上一水平的进风巷或地面。若来不及撤离至上水平或地面时,可到向上倾斜的独头处暂避待救。遇难人员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的过度消耗,同时要坚信上级领导全力营救,能够安全脱险。

(三)被淹井巷的恢复

被淹井巷的恢复工作,包括查清水源、堵水排水、整理巷道、恢复通风机等工作。

当水量不大或补水给水源有限时,可采用增加排水能力的办法,直接排出被淹井巷中的积水。

当水量大并有补给水源时,必须先堵住水源,然后排出被淹井巷中的积水。

恢复被淹井巷排水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有利于排水积水区附近的有害气体。积水排掉后,修复井巷时还注意防止冒落事故。

第五、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矿井火灾,时对煤矿危害最严重的灾害,虽然此类事故在我省发生较少,但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机电设备大量烧毁,损失极为惨重。

一、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指煤、坑木等易燃物质接触空气发热,热量集聚而导致易燃物着火的火灾。内因火灾发生年限具备的三个必要因素,即煤及其他易燃物有自燃倾向性;有连续性供氧条件;热量容易于集聚。内因火灾其发火过程是缓慢进行。早期征兆是矿内空气中出现微量的一氧化碳,且其浓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只要消除或改变其中一个和多个以上因素,救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二、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热源如明火、放炮机械摩擦、电流短路等引燃可燃物造成。主要是对明火和爆破管理不严或机电设施选择、使用不当出现火源所致。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大。一旦发生,如未及时迅速扑灭,火势极易扩大,发生大量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

预防外因火灾的主要措施是:正确选择、使用电器设备,选用阻燃电缆;严格明火和有可能发生火源的工序,设备使用管理;一旦发生,补应惊慌,应尽一切方法扑灭。在无法扑灭时应切断电源并迅速报告火情,正确控制风流,迎着新鲜风流选择避灾路线安全撤出人员,防止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灾和烟气蔓延扩大,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

(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井下禁止使用电炉、灯泡取暖。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准进行电焊,特殊情况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2)井下不准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放在盖严格的铁桶内。用过的要定期送到地面处理。要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电气设备,加强维修,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性能良好,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防止电火花、电弧及摩擦发热造成事故。

(3)加强放炮管理,使用按炸药,禁止违章放炮。避免放炮火焰产生。

(4)井下按规格使用不延燃电缆、阻燃输送和阻燃风筒等。

(5)井口房、井架和井口建筑物、进风井筒、平硐、主要巷道的连接处、井下主要硐室和采取变电所等,都应采用不燃物性材料支护。

(6)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应设防火门,以防井口火灾和附近地面火灾及井下。进风井与各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的连接处都应设防火门,并定期检查防火门的质量和灵活可靠性。

(7)矿井必须在井口附近100m以内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每个生产水平的主要运输大巷中也应设消防材料库,储备消防材料,并具备有消防列车。灭火材料和工具必须满足矿井灭火使需要,平时不准乱用。井下的火药库、充电硐室、绞车房、水泵房和采取变电所,都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8)每个矿井都要建筑地面消防池。井下各主要巷道应铺设消防水管,每隔一定距离设消防水龙头。

四、处理矿井火灾事故应遵守的原则

(1)控制烟雾的蔓延,不致危及井下人员安全。

(2)防止火灾扩大。

(3)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

(4)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

(5)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五、煤炭自燃的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燃火灾的能力,预防煤炭自燃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规程》规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预防性、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泥胶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燃发火。”

1、合理的开拓、开采技术

在开拓、开采巷道布置剂选择采煤方法时,应充分考虑防火的要求,并遵循下列原则:

(1)开采自燃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时,可以将运输大巷、回风巷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恢复平巷等服务时间较常的巷道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2)厚煤层分层的区段巷道应垂直布置,减少甚至不留煤柱。

(3)尽量采用长壁式采煤法,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4)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减少浮煤,防止漏风。

2、通风系统防火要求

(1)通风网路要求简单,风网阻力适中。矿井进风、用风、回风段的阻力,应保持3:2:5的 比列。

(2)主要通风机与风网匹配,运转时的工况位于高效区内。

(3)通风设施布置合理。风门、风墙剂调节风窗在风路中应安设在使其前方压离升高,后方压力可降低到的地点而辅助风机则相反。

(4)通风压力适宜。大型矿井主要通风机压力应保持在3kpa以下;小型矿井应白痴在0.7kpa以下。

(5)加强通风机管理,减少漏风。防火对通风的要求时风流稳定、漏风量少和通风网路中有关区段易于隔绝。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第六、矿尘危害的防治

一、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其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为此要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所谓综合防尘措施,就是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煤尘的产生,飞扬以至爆炸。综合防尘措施主要内容有:湿式作业、通风除尘与净化风流,水封爆破、喷雾洒水、装岩洒水、冲洗岩帮、清扫积尘、个体防尘与除尘器除尘等多种措施。

(1)湿式作业。它是矿井防尘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简单易行、费用少、效果好的优点。我国煤矿成熟的经验是:以湿式打眼为主,并辅助以喷雾洒水、水封爆破、煤体注水、装岩洒水、净风流、冲洗岩帮等方法。

(2)通风防尘。它是稀释和排出工作面地点悬浮粉,防止过量积尘的有效措施。许多煤矿证明搞好通风工作是取得良好防尘效果的重要环节,排尘风速逐渐增大能使较大的尘粒悬浮在风流中被带走,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但是风速过大,吹扬起沉积防尘反而使得防尘浓度提高,要使防尘降到一个最低值,就要优化出一个最优排尘风速。一般干燥煤巷中最优排出风速为1.2—2.0m/s;在潮湿巷道中,以稀释为主,排尘风速还可以高些,但不能超过《规程》规定的允许风速。

(3)采煤工作面防尘。采煤工作面作业是矿尘生产量最多的生产环节。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采煤工作面的防尘技术措施。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采煤防尘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采煤机上的内外喷雾湿式除尘,刨煤机道上的喷雾洒水,辅以注水或预湿煤体,上下顺槽定期清扫,回风旋转水幕,转载点的喷雾装置,此外还有水封爆破,湿式打眼等。

(4)个体防护。虽然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采取综合措施,但某些防尘措施难以顾及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依然可能很大,所以个体防护是综合防尘工作中不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防护的防尘用具主要包括:防尘面罩、防尘冒、防尘呼吸器、防尘口罩等,器目的的是使佩戴者呼吸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又不影响正常操作。

(5)物理化学除尘。在我国煤矿推广的主要方法有:添加湿润剂除尘、泡沫和磁化水除尘等,其中湿润剂除尘技术也在我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6)除尘器除尘。与机械化设备配套的除尘器集中净化除尘方法正在推广使用。它分为干湿两类除尘器,按原理又分为重力、惯性力离心力、电子辅尘等尘器。

二、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降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然的措施、限制煤尘爆炸范围 扩大的措施。

1、降尘

减少生产中的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是防止煤尘爆炸的根本性措施。

(1)煤层注水。即在采煤之前向煤层打若干钻眼孔,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柱入煤层,使压力水沿煤层层理、节理和裂隙而入将煤体预先湿润,以减少开采时浮尘的生产量。

(2)湿式打眼。即在用煤电钻打眼规程中,不断将压力水通过煤电钻的空心麻花钎杆输入孔底,以湿润煤粉,起到降尘作用。

(3)喷雾洒水。在井下集中产生煤尘的地点进行喷雾洒水,可有效地捕获浮尘和湿润落尘。

(4)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落尘的有效措施。

(5)净化风流。是使井巷中含尘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将矿尘捕获而达风流净化之目的。

(6)清扫积尘。沉落在巷道总的积尘,一旦受到冲击波能再度飞扬,就为煤尘爆炸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落尘是井下爆炸煤尘的一个补给来源。因此,《规程》规定:井巷应定期进行清扫、冲洗煤尘和刷将,巷道中的浮煤必须定期清扫运出。

2、防止煤尘引燃

据统计,爆炸作业和瓦斯是引起爆炸的两个主要火源,所以,严格执行爆破的有关规定和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制度,对防止煤尘爆炸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消除电气火源和其他火源。

三、煤尘肺病的预防

预防矿尘肺病的关键是降低工作场所的矿尘浓度,使其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为此要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所谓综合防尘措施,就是通风除尘、爆破喷雾、装岩洒水、冲洗岩帮与个体防尘等多种措施的综合。

第七、电气事故的防治

一、电气事故的预防

1、触电事故的预防

防止人身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按《规程》规定,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自轨面算起不得小于下列规定:在行人的巷道内及人行道与运输巷道交叉的地位补小于2m;在井底车场内,从井底到乘车场为2.2m;在地面或工业广场内,不与其他道路交叉的地方补小于2.2m。

对导电部分裸露的高压电气设备无法用外壳封闭的,必须围以遮拦,防止人员靠近。同时,在遮拦门上装设开门及停的封闭开关,以确保人员开门进入高压电气室时,电气设备电源断开。

各变电所的人口处或门口都要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牌子。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必须关门加锁。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时,入口处和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牌。

对手持式或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的工作电压。《规程》规定,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顶压不得超过127V,运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

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人员触电。严禁井下配电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高、低压系统中,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30度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挂悬挂;在倾角30度及以上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夹子或其他夹持装置拴住。电缆悬挂高度应保证有矿车掉道时不致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上。电缆接头应避免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

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种制度

(1)停、送电制度:必须是“谁停电谁送电”。停电时,必须把有关线路电源全部断开,停电开关操作机构必须锁住,并在操作手把上悬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标志牌,验电时,必须使用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合格验电器,验电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有人监护。

(2)检修、搬迁制度: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鸡电缆。必须带电搬迁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检查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验无电后,必须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所有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都应封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其下此牌并送电。

(3)工作监护制度:电气设备操作特别是高压电气设备操作时,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设备保护接地,当设备绝缘损坏,电压窜到金属外壳时,把外壳上的电压限制到安全范围内。设置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维修电气装置时要使用保安工具;如绝缘夹钳、绝缘手套、绝缘套鞋。

2、电网保护措施

(1)防电网过流的主要措施;电气设备做定期的预防性的检查、维修,设置过流保护装置;正确操作电气设备。

(2)防电网漏电的主要措施:

①避免电缆、电气设备常泡在水中;

②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机械伤害。

③电流接头要牢固。

④不随意在电气设备内部增加额外部件。

⑤正确操作电气设备、不将金属物件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⑥设置保护接地装置、漏电保护装置。

二、电气设备失爆的防治措施

1、把好入井关,建立入井管理制度。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品安全标志”鸡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2、把好安装、检修、使用和维护关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达到有人管理到完好标准不失爆,失爆的电气设备严禁使用。

3、建立专业化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制,做到“台台设备有人关,条条电缆有人问”,不流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建立包机制和巡回检查制。

三、电缆的使用及维护

煤矿井下电能的输送时通过各类电缆来完成的。采区电缆最容易受到碰撞、挤压、炮崩是供电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易发生事故。所以,电缆的合理选用连接、使用及维护,对整个矿井的生产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缆的选用和连接要求

电缆的选用包括类型和载面大小。它根据电压等级、输送长度、使用地点、负荷大小、设备类型等因素进行计算和验算,要求足允许电流、电压降和过流保护等要求。对采掘工作面要使用矿用阻燃橡胶电缆。移动式和手持是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橡胶电缆。

电缆必须吊挂悬挂,并有适当的弧度。电缆悬挂距离不的超过3m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载矿用掉道式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时在轨道或输送机上。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

电缆的连接要压紧,不压胶皮,并使用防爆接线盒。

2、电缆的维护和检查

在对井下巷道维修时,必须对电缆进行保护。采掘工作面各种移动式采掘机械的橡胶电缆,必须严格加保护,避免水淋、撞击、挤压和炮崩。每班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损伤,及时处理。3KV以下的橡胶电缆运行中的表面温度允许值为50~55℃。电缆的运行、悬挂情况,由于常维护专职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四、井下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1、《煤矿按规程》对井下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1)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2)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电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所有开关的封闭锁装置必须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3)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电工绝缘站在绝缘台上。

③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绝缘。

(4)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电气维修工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的修理和调整工作,应有工作票和设施措施。高压停、送电的操作,可根据书面申请或其他可靠的联线方式,得到批准后,由专责电工执行。

采区电工在特殊情况下,可对采区变电所内高压电气设备进行停、送电的操作,但不得擅自打开电气设备进行修理。

2、井下安全用电“十不准”

为了保证井下电气设备安全,针对井下电气事故常见原因要求井下用电必须做到“十不准”:

①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

②不准甩掉无压释放装置、过流保护装置和接地保护装置;

③不准甩掉检漏电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和局部通风机电、甲烷闭锁装置;

④不准明火操作、明火打点、明火放炮;

⑤不准用铜、铝铁丝等代替熔断器中的熔件;

⑥停风、停电的采掘工作面未经检查瓦斯不准送电;

⑦失爆设备和失爆电器不准使用;

⑧有故障的供电线路不准强行送电;

⑨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失灵不准送电;

⑩不准在井下拆卸和敲打矿灯。

3、“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制度

(1)三无: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2)四有: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保护装置。

(3)两齐:电缆悬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4)三全: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5)三坚持:坚持使用检漏续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五、井下电气设备检查制度

(1)漏电续电器试验,每天一次。

(2)防爆设备防爆性能检查,每月一次。

(3)主要电气设备绝缘检查,每季一次。

(4)井下自动保护装置检查、整定,每季一次。

(5)井下总接地网电阻的测定,每季一次。

(6)高压电缆耐压试验,每年一次。

(7)电气设备使用的绝缘油耐压试验,每年一次。

第八、运输提升事故的防治

一、矿井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1、遵守人力推车规定。人力推车时,人员必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发现前方有人或长障碍物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发出信号;严禁放飞车;同方向推车时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0m,坡度在5‰至7‰之间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30米;坡度大于7‰,严禁人力推车。

2、严格运输管理。电动机司机必须持证上岗;非电机车司机不得擅自开动机车;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机车及矿车应定期检修,机车的闸、灯、警铃、连接器以及撤砂装置,任何一项不正常时,都不得使用;矿井轨道按标准铺设,加强维护。

3、巷道内设带式输送机时,输送机距支护或砌碹墙的距离不得小于0.5m。带式输送机巷道内要充分照明。

4、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行人经常跨越带式输送机的地点,必须设置过桥。

5、加强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管理,司机经安全技术培训,责任心强,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二、斜井跑车的预防措施

1、按规定设置可靠的防跑车装置和跑车防装置,实现“一坡三挡”。

2、倾斜井巷运输用的钢丝绳连接装置,在每次用2倍于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进行试验。

3、对钢丝绳和连接装置必须加强管理,设专人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矿车要设专人检查。矿车的连接钩环、插销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

5、矿车之间的连接、矿车和钢丝绳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装置。

6、把钩工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开车牵必须认真检查各防跑车装置和跑车防装置的安全功能,检查各矿车的连接情况、装载情况、牵引车数,不符合规定不准出发开车信号。严禁打开挡车装置后进行挂钩操作,严禁矿车在没有运行到安全停车位置就提前摘钩;严禁在松绳较多的情况下把矿车强行推过变坡点;严禁用不合格的物件代替有保险作用的插销。

7、斜井串车提升,严禁蹬钩。行车时,严禁行人。

8、斜井轨道和道岔的质量要合格。

9、斜井支护完好、轨道上无杂物。

10、滚筒上钢丝绳头固定劳固。

11、绞车操作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制动装置及其他安全装置,操作时要准、稳、快,特别注意防止松绳冲击现象。

三、矿井提升事故的预防

矿井常见提升事故有断绳、过卷、卡罐、溜罐、跑车、断轴、维修操作等事故。其中,较多的是断绳、过卷事故。

1、断绳事故预防

引起断绳事故的原因很多,如钢丝绳质量不合格,松动引起冲击,负载过重,司机操作不当,以下保护装置失灵等。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钢丝绳管理。选用钢丝绳应有合格证书,外观无锈和损伤;安全系数符合规定;立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其隔6个月检验一次;立井升物料用钢丝绳,自悬挂时起12个月进行第一次检验,以后每6个月检验一次。

(2)提升装置使用中做好定期检验时,安全系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更换:专为升降人员用的小于7;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升降人员时小于7,升降物料时小于6;专为升降物料用小于5。

(3)钢丝绳断丝不超过规定;接头长度符合规定。

(4)防止松动绳引起冲击。

(5)设防过卷装置、防过速装置、过负荷个欠电压保护装置,限速装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松绳报警装置。

(6)提升机司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过卷事故预防

当提升容器接近终点时,如不及时减速停车,继续上行时回过卷,过卷事故都是在行车终点位置没有及时停车,所造成事故主要原因有:司机操作不当;深度指示器出现故障,造成容器在井筒位置指示不准确;过卷保护装置或紧急制动装置失灵。

主要因素措施如下:

(1)主要提升装置以及提升绞车各部分的质量合格,且派专人检查。

(2)立井使用罐笼提升时,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的安全门必须与罐位和提升信号连琐;井口和井底车场必须有把钩工,人员上、下井时,必须遵守乘罐制度。

(3)防过卷装置灵敏、可靠,紧急制动装置力矩满足要求。

(4)保证深度指示器工作正常。

(5)提升机司机要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