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王如成:创新人才是企业增加就业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作者:王如成 2015-02-10 21:15 来源:煤矿安全网

创新人才是企业增加就业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王如成 内蒙扎煤通风救援指挥中心

昨日我看到一篇报道:是说在中国某所大学里,有一位姓殷的教授给他的学生们布置一道作业题,作业很简单,就是将用电池驱动的小马达与棒棒糖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多学生都交上设计图纸。殷教授看后很满意,这对于大学生们把这两种物件结合起来应该是不难的问题,教授问同学们“如果一家企业花钱雇你们进行这种设计,你们要多少报酬?一个同学说:十元钱就够了,因为仅仅花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另一个同学说“如果我狠狠心,我会向企业要100元钱,但是恐怕他们不会给。”还有的同学说:“只是一道简单习题,免费把图纸提供给他们就是了。”殷教授听后给他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7年,美国的两个邮递员科尔曼和施洛特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孩拿着一种发亮光的荧光棒,这家伙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在胡思乱想中,两个人随手把棒棒糖放在荧光棒顶端。结果光线穿过半透明的糖果,显示出一种奇幻的效果。这一小小发现,让两人惊喜异常。他们为此申请了发光棒棒糖的专利,还把这种专利卖给凯普糖果厂,并得到丰厚的回报。由此两个邮递员继续在想:棒棒糖舔起来比较费劲,能不能加上一个能自动旋转的马达?由电池对它进行驱动,这样既省劲又好玩。这种想法很快付诸实施。对他们来说,这种创作实在是太简单了!旋转棒棒很快投入市场,并且获得极大地成功。在最初的六年里,这种售价2.99美元的小商品一共卖出了6000万个!科尔曼和施洛特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更大的奇迹还在后面。凯普糖果公司的负责人在一家超市内看到了电动牙刷,虽有许多品牌,但是价格都高达五十美元,因此销量很小。奥舍灵机一闪:为什么不用旋转棒棒糖的技术,用5美元的成本来制造一只电动牙刷呢?

奥舍、科尔曼、施洛特着手进行技术移植,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旋转电动牙刷诞生了,它甚至要比传统牙刷还要好卖。在2000年三个人组建的小公司卖出1000万把这种牙刷!这下,保洁公司坐不住了。相比之下他们的电动牙刷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市场竞争力。于是,经过讨价还价,2001年1月,保洁公司收购了这家小公司,由保洁公司首付预付款1.65亿美元,三个创始人在未来的三年内留在保洁公司。过了一年多一点时间,保洁公司便提前结束了它和奥舍、科尔曼、施洛特的合同,因为保洁公司发现这种电动牙刷实在是太好卖了,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按照这种趋势保洁公司在三年合同期满后付给奥舍他们三人的钱远远超出预期。最后经过协商合同提前终止,奥舍、科尔曼、施洛特一次性拿到3.1亿美元,加上原来1.65亿美元的预付款,共4.75亿美元。殷教授说:一个人,可以不去奢望4.75亿美元但是不能冷落科技创新的价值。其实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中国有很多企业并不注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成果。一个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就可能发现它所存在的不足方面,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注重改进和创新,经过几年时间这款产品就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转而会有很多同类既好用又便宜产品会应运而生。这款产品就会没有市场也就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反一个产品的创新和进步,是需要有创新人才去研究、去开发、去改进,而且每一款产品往前创新一步,就会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有些产品在创新的道路上还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所以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或是家人给予创新人才一定的鼓励和大力支持,如果某款产品经过创新得以更进一步完善,并且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话,企业应该要对研发人员按照产品销售成果给予一定经济奖励,这是鼓励和激发创新人才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为企业在做强做大方面助一臂之力,想想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是在清朝末期旧中国的闭关锁国,不注重科技创新、不借鉴国外好的科技技术,所以也就没有赶上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快车,一些列强国家就把一个地大物博的旧中国瓜分成四分五裂,当时中华民族的老百姓在列强国家的欺凌中过着水深火热而又艰难困苦的生活,旧中国那时受到列强国家的任意宰割,为了民族的复兴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抛颅头洒热血就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复兴繁荣,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可是有些企业不重视创新人才、不激发他们的潜力,企业的一些产品往往不注重创新,往往就错过了产品创新的好机会,在同款又优又廉的产品压力下企业也就逐步走向萎缩。中国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最后走向没落,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所以也就没有生机企业也没有了朝气,就像一个不经常锻炼、磨练的人一样,就会逐步走向未老先衰的地步。做为企业领导者如何把握用好创新人才,才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就像上面其中一个大学生所说的那样:我设计的小马达与棒棒糖图纸会向企业要100元钱,但是他们恐怕不会给。这个大学生所说的正是有些企业不重视创新人才所共存的共性问题。中国有些大企业的一大弊病就是知识创新人才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一款产品就像一名优秀的百米运动员一样能在比赛中获得第一,获得第一和第二的运动员他们相差的时间也就零点零几秒,但是他们所得到的荣誉是不一样的,能跑第一的运动员和第二的运动员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给予他们的奖励也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向产品一样看似同样一款产品由于其中一款产品质量差一些那它就容易失去市场,即使它有一些市场但是它也不占价格的优势。中国的演艺界和文艺界及体育界的人才国家都给予一定的重视,使之中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是中国的很多产品都在中低端徘徊,很多产品都是用性价比去赢得市场,有些产品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质量,比如说:中国的汽车、手表、剃须刀以及很多的电器等,这些产品的质量确实不如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这就需要用创新科技人才去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去完善,一个真正的大企业必须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借鉴好的产品技术、另一条腿是把创新人才用好并激发他们的潜力,哪怕是产品的一点点的改进都是向优向完善的一方面迈进,我是从事救护多年的工作人员,多年来我所佩用的氧气呼吸器,都是高仿或是引进日本、美国及德国的氧气呼吸器,至今中国自己制造的氧气呼吸器在某些部件方面确实不如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国家的科技人才不断的进行创新不断的去改进,就像格力空调的董事长董明珠大姐的讲话一样:这些年中国发展我们中国的企业太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所以我们成为了世界上中国制造是低价的代名词。有一次中东的经销商就打电话跟我说我们太幸运了,我们中东地区是晚上两三点钟才休息的,早上十点钟以前是不起床的,那天我们格力的空调,早上九点多钟就有一个消费者跑他那定了2000多套空调,那也是第一次没有跟他讨价还价的一个交易,他非常高兴,现在格力在中东地区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0%的市场份额,而且这都是我们格力的自有品牌我们拥有的专利已经是接近4000项,我们20年来从2000万,到2014年可以预计实现一千个亿的销售,所以我们的专利是最多的,很多都是国际上领先的,也是国际上没有的,所以我们非常值得自豪。它是我们发动所有的员工,一个普通员工都可以体现出创新能力,而且这种创新力量可以撼动所有的人,创新是一种自我挑战。我们当时在做800多亿的时候,员工已经是超过了9.4万人,所以我觉得,格力电器这么多年的发展,坚持了责任、执着、创新。以前我们和外国人谈判的时候基本上是寄人篱下,或者是我们仰视别人。日本在中国的所有合资企业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技术转让费。但是我们从市场调查当中发现,比如变频空调,日本在1995年基本就普及了变频空调,而送到中国的压缩机不仅是跟你合资,而且是淘汰技术的产品,而且还要在淘汰技术里拿走它的技术转让费。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曾经也茫然过,当时中国很多合资企业,比如沈阳三洋、上海日立、广州三菱等等,包括东芝北京,有很多,都是和别人合资。这里面的代价是别人控股。

我们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茫然?我们在2000年有一个工程招标,当时中国的企业可以说都没有这个技术,大家去招标的时候是一托四的空调,我们也去了,美的、海尔也去了,最后我们中标了。最后我们想一托二做一托四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我们就匆匆忙忙到日本买了50套一托四的空调回来,再贴上格力的商标卖给了用户。这一单生意我们亏了几十万,回头我们看市场空间很大,家用空调虽然市场好,但是我们的技术还是缺乏的,所以我们走到日本去,希望能够寻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但是我们找到这个企业,它给了我们一句这样的话,他说这个技术现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我们研发了16年,所以我们不会跟你们合作的,更不可能卖给你们。这样简短的一个谈判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的企业要站起来,真正立于领导地位,必须是自主创新。从那一年我们下定决心,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专利99%都是实用型的专利,那时候才有200项。但是仅仅十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已经接近4000项,里面的发明专利已经超过了400项,而且很多项技术已经是国际领先技术。比如说现在的变频空调,最低可以做到8赫兹,但是格力用自主研发创造了1赫兹,也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变频技术。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感到一个企业的责任、执着、创新,只有坚持这样的发展眼光,才可能使企业成为百年的企业,也才能够常盛不衰。

中国有句古话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其实作为企业也是一样,一个有责任心并德才兼备而且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并不多,他就是一个企业的动力或者说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动机,怎样把他留住,怎样激发他的创造能力,我们也可以借鉴小马达与电动牙刷的故事。最后衷心说一句:祖国的繁荣、百姓的富裕和国家的安全是建立在有强大而发达文明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把企业做强做大是企业领导人所肩负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个企业要把某款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应是企业的奋斗的目标也是企业的努力方向。因为我们面对的是70多亿人口的星球。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