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书:用真情拥抱这方热土---记楚雄市东华镇东华村党总支书记李应书
楚雄市东华镇东华村地处大白线,集低热河谷、小山村、小坝子为一体的坝区村委会。全村共有国土面积13.4平方公里,现有13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1018户农户4101人,有党小组14个,党员155名,辖区内居住着汉、彝、苗、白四种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有3901人,占总人口的98.99 %.其它三种少数民族有200人,占总人口的1.01%,该村现有耕地面积5119亩(其中水田4637亩,旱地442亩)。村委会距楚雄市城区鹿城22公里、村委会距镇政府2公里。1986年6月高中毕业就去深圳、广州打工后回村务农的李应书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干劲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于1992年6月被村民推选为村(组)干部,在随后的17年时间里,他分别但任过村委会农科员、治安员、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委会副主任、镇九届人大代表、2000年实行村民自治后,李应书连续三届被村民推选为东华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被上级党组织推荐为东华村党总支书记,并主持村委会村“两委”班子全面工作。作为一名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村干部,李应书与其他村官同行一样没有彻底摆脱农民身份,所不同的是他在全力抓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的同时,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扎实苦干,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广的致富奔小康之路,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树起了一面旗帜。
楚雄市东华镇東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鎮人民政府科技副镇长杨加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9月20日12时45分在楚雄州人民医院逝世,杨加荣同志牺牲后,李应书被镇党委推荐为东华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李应书多年来致力于全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兴水利、上项目,建学校、搞公益,调结构、促增收,为全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成绩突出,他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树起了一面旗帜。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党员村干部,所以每一次创业和每前进一步,他总是把自己作为鲜活的教材,真心诚意地去引导和帮助周围的村民,去教育说服和示范带动全村群众调结构、促增收,在他的领导、指导和示范带动下,东华村的特色种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大幅度增长。到2008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67.34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6.37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68.79%;畜牧业收入86.34万元;林业收入42万元;外出务工收入55.6万元;其他收入7.032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3764.86元,2008年人均纯收入3180.8元。在2009年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中,東華村党支部紧密结合本村实际,以“抓党建促经济,抓经济促发展”为出发点,重点在“抓班子、强队伍、兴科技、提质量、调结构、创特色”上下功夫。在2009年的大春生产中,他认真组织实施烤烟连片规划种植。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跟踪指导农户做好规范化种植,他带领村委会全体干部,一个多月苦战在村(组)农户的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搞好科技培训,定向放线、理墒和适时移栽工作。在移栽过程中坚持拉线打塘移栽,同一田块 “三看一线,丘丘规范”,并坚持边移栽边盖膜。这个只有4101人口的村委会已实现经济总收入20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0.8元,基本超过全镇平均水平。
李应书于1964年出生在楚雄市东华镇东华村委会小卜鲁一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学校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1986年高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就没有在读书,1992年他到村委会但任村委会农科员后,他在工作实践中,始终把提高自已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已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工作中,他还利用自己深入(村)社、(农)户的时机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树立起了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人生观。练就了一颗献身农业的赤诚之心。为了提高自己的农业科技水平,他自到村委会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对农业科技理论的学习,为满足自己对农业科技理论的渴求,他自费订阅了《云南科技报》(农民版)等刊物,购买了实用农业科技理论方面的书籍21册,在工作中,他还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与他们一起探讨农业科技等方面的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有什么困难他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帮助解决。在科技示范推广中,对部份农民所需的籽种、农药他还积极主动给农户购买并送到群众手中。并与农民、同事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做到了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全面。
李应书是1993年加入党组织的,2000年实行村民自治后,连续三届被上级党组织和村民推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委会副主任、原东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會主任杨加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逝世,杨加荣同志牺牲后,李应书被镇党委推荐为东华村党支部书记,并主持村委會村“两委”班子全面工作。李应书同志在村委会农科员工作岗位上工作了8年,在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上工作了9年, 17年来,他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努力为村里的老百姓做着一桩桩、一件件让老百姓拍手称快的事情,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十七年如一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刻苦钻研理论、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自己的本职工作,默默无私奉献,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十七年来,他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东华村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
李应书是个具有不服输的个性和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的男子汉,高中毕业外出深圳、广州务工积累了很多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增长了很多见识。1993年,东华村刚刚推广烤烟种植,由于技术不成熟,加之对烤烟的栽种效益心中无底,勤众对种植烤烟并不“感冒”,整个东华村种烟农户还不到23户,可李应书却毫不犹豫地种下了3亩近1960株烟苗。在烟叶站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全家人的精心伺弄下,1960株烤烟喜获丰收,烟叶出售完后一算帐,李应书家当年净增收2600多元,让周围的村民着实“眼馋”了一回。从这以后,尝到甜头的李应书一方面积极扩大自家的烤烟种植面积,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钻研烤烟种植和烟叶烘烤技术。由于他注重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善于积累和总结种植经验,重视田间管理,坚持均衡施肥,他栽种的烤烟往往能卖出好价钱。短短几年时间,他成了当地最有名的种烟大户,年均烤烟收入逐年增长,1998年首次突破了7600元,种植烤烟圆了他最初的致富之梦。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围种烟农户逐年增多,东华村的烤烟种植产业迅速发展了起来,烤烟成为村民增收最主要的途径。在整个90年代、2000年代,东华村不管是烟叶种植面积、产量、还是经济效益,在东华镇基本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2007年,东华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在没有方法和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作为分管林业工作的副主任,李应书带领全体村(组)干部,在市(镇)工作组的支持下,认真开展宣传发动,爬山涉水实地查看,深入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调解林权纠纷48起,并认真做好GPS打点、勾图及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八个月的苦战圆满完成了林改工作任务,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在2008年6月9日、7月10日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他积极组织村干部和应急民兵参与抢险救灾,为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帮助群众搞好生产自救,他积极组织村干部帮助群众清洗烟叶淤泥、排水、揭膜、除草、提沟培土等各项工作,帮助群众改种其它农作物共368.75亩,有效地降低了群众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元双二级公路涉及楚雄市东华镇东华村下本、垮么、东甸、五老邑、垮左五组等五个村民小组 78 户农户、核实地面附作物 136 亩,李应书在市镇协调办的组织指挥下,深入细致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支持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他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每一户农户的地类、田块、亩积丈量,各村组沟渠路道的核实,配合镇协调办及时准确无误的把青苗补助费兑现给农户。2008年,在实施新农村和整村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李应书还带头组织实施,义务投工投劳,带领群众硬化路面近4.5公里,普二、普三、垮左六组、垮左八组至卜鲁二组村内户外水泥路建设达10公里,2008年,完成土地整理3500亩,修复完善大小坝塘5座,新建村内文化室5座,修建排水沟渠1460立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由于工作突出,2009年,东华村被中共云南省委评为省级文明村。
在晚秋作物种植过程中,李应书还认真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2008年全村种晚秋包谷1400亩,收入45万元,种植日本萝卜、韩国榨菜、美国辣椒和草莓750亩,收入55万元,发展养殖57户,每户年均收入3500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谱写了东华村的变化。(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