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小兵” ——记晋煤集团2014年度劳动模范霍小兵
霍小兵何许人也,有人叫他工作狂,有人叫他疯子,更有人干脆叫他“不要命”,同样是这些人,谈起他在井下工作的样子,却又不约而同地换了一种说法,“不得不服。”、“跟着他,带劲!”、“他在,我们就安心。”…….这,就是大伙眼中的霍小兵。
初识霍小兵,大约是5年前,当时他还是赵庄煤业综采二队的一名生产副队长。当时,综采二队所在的3305工作面遭遇赵庄建矿以来最复杂的地质条件,整个工作面大大小小的构造共29个,其中落差在3米以上的大断层就7个之多,整个工作面回采历经一年零七个月之久。至今谈起3305,经历过它的人都仍心有余悸。
那次采访,记者第一次见识了霍小兵的“疯狂”。黝黑的面庞,深邃的目光,他有着最普通的矿工模样,可就是这个只有初中文凭的“黑小伙”,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苦心钻研,提前掌握了该公司首个6.2米大采高工作面的技术知识,生产上一旦遇到难题,大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也总能不负众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难题。为此,他每月的井下跟班天数都在25天左右,过构造期间他更是长期住在井下,由于休息不足,一次重感冒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整整持续了半个多月才好,直到工作中累得腰肌劳损实在坚持不住被其他职工发现,当时的队长刘丽姜派人拖着他强制去医院才接受了治疗。
“真是个疯子,下井上瘾,身体还要不要了?”骂归骂,刘队长言语中的疼惜谁也听得出来。
第二次采访霍小兵,是去年9月份,他刚刚上任该公司综采一队队长一职,而在这之前,他已是综采二队队长。担任综采二队队长期间,克服建队之初来自古矿、寺河、成庄三方队伍安全理念不同、操作观念不同、行为规范不同等差异,推行“稳中求进”管理理念,使综采二队迅速崛起,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钢铁之师,去年一年,更是全年生产原煤产量近400万吨,占据了全公司年产量的半壁江山,为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八月份,综采一队所在的5303工作面井下条件异常,他临危受命,从综采二队转到综采一队任队长一职。
“5303的条件主要就是顶板破碎,整个90号架到机头,片帮严重,煤体松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破碎的顶板,由于片帮面积比较大,一旦控制不住,会造成大面积冒顶,少则三四天,多则半个月,出不了煤,不仅对咱们的产量目标影响极大,更容易陷入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因此,一定要千方百计保住顶板。”霍队长咬紧牙齿,眼神坚定地说。
由于5303是上山开采,有坡度,支架工每次拉架后,支架都会有些歪斜,顶板就不能够严密接顶,碎煤渣稀稀拉拉往下掉,隐患随之滋生。结合之前在综采二队的一些工作经验,他立马对支架工进行了重新培训,确保所有支架工做到随地形及时调整架形、支护坡度,确保支架接顶有力。同时,加强顶板的监控力度,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采取注浆,第一时间控制顶板。在这些实打实的措施制定下,5303顶板基本得到控制,产量稳步推进。
这一次,记者看到的是一个成熟的霍小兵,相比较五年前的冲劲,他更增加了智慧,当然,他还是那么“疯狂”,就连他自己都说“我感觉自己有点工作狂,一到井下干活就兴奋!”
2015年2月9日,集团公司召开了五届二次职代会,霍小兵作为劳动模范站在了领奖台上。会后,记者第三次采访了霍小兵,这次,他的身份是赵庄煤业新成立的队组——综采准备队队长。
去年10月底,赵庄煤业出于产量规划的长远考虑,各盘区建设时机成熟,便成立了该公司第三个综采队组——综采准备队。
综采准备队全队160人,分别来自该公司综采、掘进、开拓各队组,虽然同是井下职工,但有很大一部分人,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综采,连采煤机、支架都没见过,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再加上5306工作面落差大,机尾足足高出机头43米,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一个教,我就不信学不会,必须把这个快硬骨头啃下”霍小兵的牛脾气上来,更“疯狂”了。
那个月,他几乎天天下井,“这个技术叫‘磨三角’,在咱们遇到机头机尾落差大时,特别有效!”“ 采煤机上滚筒每割一个架,你需要迅速上前对顶板夹矸处打一次插板、护帮板,以此循环作业。”“流程其实很简单,但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稍有走神,就有可能出现漏打,顶板就有可能脱离控制。”……小兵沙哑的嗓音回荡在大巷深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个月后,综采准备队便向全公司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每天16刀煤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份付出背后的努力与汗水。
这就是记者与霍小兵的三次采访交集,每一次都收获满满,每一次都令人刮目相看,每一次都会比上一次更加敬佩,这一次次文字中也见证了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却打心眼里热爱着这座矿山的煤矿黑哥们一路成长的足迹,
后记:最后一次采访霍小兵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令我难以忘怀,当时,旁边坐着的还有集团公司特级劳模郭建卫,当得知去年一年霍小兵下了220个井时,记者免不了问“没有生病的时候吗?生病了怎么办?”两位劳模齐声笑了出来,仿佛听到了一个微不足道又可笑至极的问题,“生病又不影响下井!”突然间,记者就被感动了,就是这些“疯子”,就是这些“勇敢的心”,就是这些前仆后继的勇士,成就了这座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矿井产量一路攀升,成就了2014年度煤炭板块唯一一家获得“突出贡献奖”的矿井,更成为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最大的信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