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夏日情怀

作者:佚名 2015-05-28 17:29 来源:同煤集团

脱离了紧张的工作,远离了闹钟的催促,放下了红尘的羁绊,逃离了城市的喧嚣,放飞思想,回到久别的故乡。这样,不但能够解脱思乡之苦,而且能够尽情感受故乡的精彩瞬间。

自从退休以后,我几乎每年春天或秋天,都要返回河北老家住上几个月。重游故乡苍翠的山,碧绿的水,飘香的田野。到运粮河畔,静观“鱼翔浅底”的浪漫与悠闲。漫步在南水北调工程岸边,瞭望“滚滚长江北逝水”的壮观场面,一睹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世纪杰作的风采。在丹霞映照的水库,眺望十里库区“浪遏飞舟”的胜景。在流淌山泉的溪石上,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绝美画卷。

在春风送暖的季节,故乡的万亩梨园,梨花竞相开发,远看花清似雪,淡雅如云;近观粉妆玉琢,靓艳含香。漫步梨乡,徜徉于花海之间,抛却世间的喧嚣与烦恼,尽享“世外梨园”的风韵。

在天高云淡的金秋,故乡的枣园,醉了,醉得一片彤红!满树的枣儿,像是殷红的珍珠玛瑙。分不清是红雾落霞,还是锦秋野火,即使在明月惊鹊的夜晚,也仿佛漫坡的篝火在绿林里燃烧。

故乡的春景秋色,真是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为此,我曾写过几篇散文,赞美故乡明媚的春天和金色的秋天。

壬辰春月,我又回到了故乡。故乡春天的时间真短,一转眼一年一度的夏天悄然来临。我和老伴商量,我已经50多年没在故乡过夏天了,决定打破以往的常规惯例,今年在故乡度夏,印证一下儿时在脑海里留下的夏天印象,重温一下夏天的感觉和滋味。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孩子们的强烈反对,我们老两口却一意孤行,执意接受和体验一下酷夏炎热的考验和熬煎。

我是从11岁离开故乡的。故乡的夏天,给儿时留下深刻的记忆。可以说,一年四季,夏天是最难熬的一个季节。我们家境很穷,兄弟姐妹又多,几间低矮破旧的房屋,年久失修,跑风漏雨。做饭和睡觉都在一个屋子里,故乡人又无刷房的习惯,四周的墙壁被炊烟熏得好像黑油漆一样,黝黑锃亮。一盘土炕上铺着破烂的苇席,一家七八口人都挤在一条炕上。

故乡的夏天,天气炎热。据气象资料记载,最高气温经常突破42℃,夏季平均气温24℃,而且湿度又大。每家院子里的西南角都有一个猪圈附带厕所,卫生状况十分恶劣。苍蝇、蚊子、臭虫、跳蚤肆意横行,墙壁上挂满了“四害”的斑斑血迹。说也奇怪,到了数伏天,从早到晚没有一丝风,白天黑夜温差很小,几乎是一样的闷热,再加上潮湿,人们整天像在桑拿浴里度日。

每逢晌午最热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光着身子,到村南边的运粮河里洗呀、游呀、闹呀,尽情享受清凉河水带来的阵阵凉意,尽情挥洒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成群的小鱼、小虾、小蝌蚪也在我身边游着,嬉戏着。口渴了,就趴在水面上,“咕咚咕咚”喝上几口。河里玩够了,乐够了,就爬上岸,继续捉蚂蚱,逮蝈蝈,套知了。然后,拔上一些猪草,踏着夕阳归去。

夜晚,为了凉快,一家人都要上房顶睡觉。故乡的房顶是平的,有两项用途:一是晒粮食;二是供夏天房上睡觉。在房上睡觉是一件十分惬意和很有意境的事情。躺在房顶,仰望蓝天,一碧如洗,深感宇宙之大。天是那样的蓝,星星是那样的亮,欣赏夜空之美。母亲指着浩瀚的星空,告诉我哪颗星星是北斗星,哪一对星星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一条白茫茫的星河是银河,明月当空的时候给我讲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的故事。

记不清是哪一年,有一天晚上,皓月凌空,突然村里的很多人敲起了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成一片,当时我弄不清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那天月食,朴实无知的村民想用响声驱赶天狗,防止天狗吃掉月亮。如果,半夜遇到变天下雨,赶快卷起被褥回到屋里。故乡的夏天是漫长的,炎热的,难熬的……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们举家来到了塞外大同。大同真是个好地方,由于取暖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冬天感觉不到冷。特别是夏天,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夏天不热,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我曾下过决心,永远不回故乡度夏,免得再受那份“洋罪”。

时间步入夏日,太阳开始不安分起来。

黎明,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初升的太阳一开始就没有一点温柔,红红的脸蛋儿转眼间变成奸臣的大白脸,八九点钟的时候,气温就像久别重逢的恋人一样,温度直线上升。新的一天,不,是整个夏天,就这样开始了。

晌午,赤日炎炎,旷野的蒸气,化作热浪,如烈焰般升腾,袭人而炫目。人们停止了一切活动,其他的生灵也不见了踪影,大地显得非常的肃杀和宁静。只有河边的柳枝上的蝉声,叫得特别的欢畅。

傍晚,辉耀了一天的太阳欣然浓缩成句号,但是余威丝毫未减。那不是结束,而是积蓄力量,孕育着新一轮的攻击。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盛夏酷暑,刚开始,真是有点不适应,受不了。每天尽管两台电风扇开足马力,累得直喘粗气,可是,依然大汗淋漓。特别是吃中午饭,真不知要流多少汗,一顿饭下来,就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真产生了打道回府之意。后来我们经过冷静的思考和分析,认识到“硬件”硬了,“软件”必须跟上去。心静自然凉,只有静下心来,采取低碳度夏的方法,才能应对热浪的袭击。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这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给了我新的启示。于是,在集市上买了两把芭蕉扇,老两口一人一把,进行人工“制凉”。扇子在古代素有“摇友”、“凉友”的雅称。据史料记载,扇子起源于禹舜时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悠闲时,微闭双眼,用芭蕉扇扇来扇去,凉风阵阵,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迈开双腿,走出院落,到大自然中去“寻凉”。在村北边,有很大的一片小树林,高高的白杨树,遮天蔽日,是一座带有空调的大氧吧。优雅清凉的环境,吸引了不少人,每天上下午经常有两伙人在那里乘凉闲聊,避暑度夏。

一伙人是我们村的父老乡亲,他们大部分年过花甲,逝去的无情岁月染白了头发和双鬓,在脸上刻下深深的沟痕。他们聊天没有什么主题,只是随便聊聊逗逗乐而已,一会儿谈天说地,一会儿山南海北,一会儿家长里短,一会儿奇闻轶事,有时说个笑话,偶尔穿插个荤段子,其乐融融,笑声朗朗。语言朴实,地地道道的乡音土语,听起来十分亲切。

另一伙人是县城里退休干部和职工,他们聊天的内容涉及面更宽一些,似乎有点文质彬彬,话语里多多少少夹杂着一些“阳春白雪”的味道。他们大部分时间聊的是国家和县里发生的一些新闻,一些老干部聊得最开心的是对过去“过五关”的回忆,有时也会发一些牢骚,抨击腐败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梦”充满希望。

我是两边都去,今天和村民凑在一起,明天又和城里退休人员聊在一块。谈离乡外出的感想,讲所在单位和城市的发展变化,很快和他们融为一体,两边都受欢迎。聊天纳凉,忘记了炎热,愉悦了心情,消磨了时光,增进了友谊。

偶尔,也骑着自行车到县城北岳庙莲花汪去“追凉”。北岳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唐时期。北岳庙前面有两汪碧绿池水,远看似嵌在庙胸的两颗珍珠,俗称“莲花汪”。相传,一位书生赶考路过此地,被北岳庙的景色所迷恋,时值仲夏夜晚,书生漫步池边,面对池底明月,不禁诗兴大发,连吟“但愿莲荷水中浮”。话音未落,只见一村姑出现在眼前,落落大方地说:“小哥哥感叹池中无莲,何不采些莲子种上?”书生诗兴被搅,厌烦地说“岂有此理,哪来的什么莲子?”“小哥哥别急,你看,这不是莲子吗?”村姑说罢,展出一帖写有莲子的条幅递给书生。书生把手一扬,说“去!去!不得戏弄书生。”边说边将条幅撕成碎片,扔在池中。顿时,只见池中碧波荡漾,微风轻拂,一棵棵莲茎顶出水面,一朵朵蓓蕾嫣然怒放。水绿花红,香飘池外。书生不禁惊呆,方知村姑即是莲花仙子,急忙抬头拜谢,只见仙子脚踏祥云,飘然而去。

每到夏季,莲花汪里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色。葱郁的莲叶,撑起了伞状的硕大叶片,直挺挺地硬顶着烈日炙烤,遮蔽着它身下的世界。伸出叶面的荷苞,含着妖媚的娇羞,葳蕤吐蕊。而婀娜盛开的荷花,则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显得格外纯洁和高雅,并散发着沁人的馨香,招来蝴蝶翻飞。唯有那娉婷的莲蓬,点缀着绿叶的色调,更显出荷花的美艳。莲花汪真是赏花、乘凉、消夏的好地方。

故乡的夏天,太阳热烈,阳光坦荡。阳光把夏日谱成了一支律序有致的交响曲。她慷慨资助蓬蓬勃勃的生长,她热情鼓励轰轰隆隆的奔进。有沉睡者,她呼惊雷唤醒之;对柔弱者,她引狂风锤炼之;是阴暗,她舞电闪暴露之;是污垢,她借暴雨冲刷之……

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的春风,使故乡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农村,像一颗绿色的明珠,在冀西平原上熠煜其光。

我热爱故乡,不仅热爱故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春天,金风送爽、林茂果丰的秋天和冰清玉洁、多姿多彩的冬天,更热爱电闪雷鸣、绿草如茵的夏天。故乡夏天的温度再高,没有故乡在我心目中的位置高;天气再热比不上我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无限深情。烈日的肆虐,高温的无情,未能动摇我在故乡度夏的决心和意志。当秋天的脚步渐渐来临之际,三个月的夏天就要结束一段时日的使命,它蕴含的情愫,将化作丰收的喜悦和飘香的硕果,把故乡装扮得五彩缤纷,美丽多娇!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