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耕夫——记黄陵矿业双龙煤业采煤队长韩建涛
矿山耕夫
——记黄陵矿业双龙煤业采煤队长韩建涛
2009年7月1日,陕西黄陵县,乔山林区,没有风,炽热的阳光在漫山漫野的绿色中,似乎也无法撒着欢儿疯跑。
这天上午,在建党88周年之际,位于林区的陕煤建司双龙煤业宣布任命:38岁的韩建涛担任采煤队队长。
作为双龙煤业采、掘、机、运、通五大台柱之一,采煤承担着公司生产任务的大头,有些人便私底下议论,是个农协工,学历又不高,工作时间不长,能把采煤队带好吗?”
他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
能不能带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能不能关键时刻拉得出、开得动、顶的上,时隔四年,旧事重提,韩建涛依然透出坚毅的目光,他说,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才能代表未来。
他回想起1993年,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翩翩少年肩扛行囊,奔赴远方,从此,学生娃韩建涛成为一个农协工“煤黑子”,踏入了社会,也踏入了生活。
他回想起当打眼工、支架工、掘进工、班长、副队长那一幕幕在井下斗老空渗水、斗地鼓冒顶、斗顶板来压,没黑没明开采乌金夺高产的情景。
他回想起2005年,在时任队长张林川支持下,普采队将吨煤工资包干制仔细核定计算分解,制定了更加符合区队实践的小班计件工资制,实行后,月产量和职工工资双双翻番。随后,他又转战机采队,顶住压力推行定额管理精细化管理,使每月煤炭产量从八千吨跃升到三万吨。
对一个抱着减轻家庭负担出门打工的农协工来说,一路走来,既是一种能力的担当,更是一种责任心的考验。
现在,重担落在肩上,“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铁人王进喜的话回响在耳旁,他下了狠心,要扑下身子干,干出一番新天地来。
从此,年轻的采煤队长韩建涛,总是出现在需要他出现的任何地方。
矿上规定队长每月下井15天,他总在20天以上,离办公室800米的单身宿舍,三个月都不见他的身影。白天,重点做好任务布置、进度安排、安全管理,与老职工倾心交谈、虚心求教,摸清底子,找对路子,夜晚,住在值班室楼上,学习,思考,电话并联值班室,井下有什么动静,他第一个知道,第一个赶往现场。
在他的带领下,采煤队77个人一条心。2009年,采煤队搬迁工作面3次,没有影响一点生产进度。
2010年,在1.25米薄煤层采煤中月推进65米。
2012年,利用80天时间生产原煤20万吨,创出了班产、月产、年产的建矿最高记录。
四年中,累计生产原煤375万吨,是中国三峡大坝一期工程土石方工程总量的一倍。倘若将这些煤炭连接成三米宽的立方体,可以铺设出一条西安到北京的乌金大道。
四年中,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460天,全队没有发生过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为双龙煤业连续5年无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双龙煤业也是陕煤建司的第一个农协工队长韩建涛,在风雨磨练之后,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得到了职工群众、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也让任人唯贤的旗帜在煤炭金字塔上高高飘扬。至今,双龙煤业已经涌现了7名农协工出身的队长、副队长。
他是一个朝前扑着干的人
比尔.盖茨说,“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对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收获成功还是失败,在于你的态度。”韩建涛对人对事,无论巨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所以在煤矿工人的自我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里,提起队长,没有二话,都心悦诚服。
我们队长,不是光指挥,他朝前扑着干,有时候放顶,他只要在现场,就盯在前面,升井时,总走在最后一个。
我们队长,粗中有细,以前末采,班前会时,拿粉笔在黑板上画几个杠,示意一下就下井开工,他和技术员弄了个ppt,整的明明白白。
我们队长,再忙,也一直在挤时间汲取知识,今年,他大专就要毕业了,他有七八个软皮笔记本,记载学习札记,班前会上,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警句格言来。
2010年4月,正是山上橡树、白桦吐绿的时节,采煤队进入1405综采工作面,横恒在眼前的是可采高度仅为1.2米的薄煤层,高度不够、综采支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若是煤矸合采,采煤机的滚筒很快就会磨损,遭到损坏,采出的煤也会因含矸量增高影响质量,给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造成损失。采煤以后,还要打眼放炮放顶板,员工躺在刮板溜子上在1.2米的空间里打眼、装药、放炮,一个小班仅能完成0.6米的推进,还要落点。
从未遇到的棘手问题摆在韩建涛面前,既要保证支护质量,又要保证煤炭质量,怎么办?他经过深思熟虑,在和几个队干讨论后,决定采取先采煤、再放顶的分层采割法,随后针对放顶劳动强度高,他又想出了放“震动炮”的主意,从煤层朝斜上方打眼,装药量只要平时一半,高效圆满解决了通过薄煤层的老大难问题。
在采煤过程中,由于采煤机司机不能很好的掌握采煤高度,采割顶板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割采高度不超过2.2米,韩建涛按照采煤工作面支护高度必须达到2.2米的要求,让每班采煤机司机在操作采煤机时,助手拿着一个用1米长的铁丝做“鱼线”在钓鱼竿紧贴在煤层上部,行进中控制割顶现象。这一办法既能培训采煤机司机掌握采煤高度的眼力,又能控制割顶,确保了煤炭质量和支护高度,后来这一办法被采煤队的同志们称为“韩式垂钓割采法”。
他像磁铁一样吸引周围的人
韩建涛浓眉、阔嘴、大眼,讲起话来声若洪钟,可他的心思很细,这与他的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他父亲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办教师,经常给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挨排出生的三个儿子灌输做人的道理,不知道哥哥弟弟感受如何,小建涛在放羊时,总是望着天上的白云咂摸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当父亲微薄的薪金无法支撑一家老小生活,需要挺身而出时,他毅然放下高中学业,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也许天性使然,也许深知人生不易,当队长后,韩建涛依然坚持对职工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备至关心。职工曹武正当班时,家中急电说父亲患病送医,他放下手头事情,赶到医院忙前忙后,交押金、推病人检查,等曹武正升井,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技术员王文平,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家中就出了大事,父亲患脑梗住院,周转不开,韩建涛知道后,把小王叫到办公室,塞给他一摞钱,说你先救救急,再有难怅事,给我言传。2010年,有几个矿井到双龙矿业高薪挖技术人才,采煤队的兄弟们没有动心,他们说,我们认建涛这个人,愿意跟着他干事。
2012年12月,职工张备战的妻子得了糖尿病,生活本来就拮据他四处借钱,为妻子治病。韩建涛说,到了采煤队,都是一家人,他号召全队职工伸出援手,拉弟兄一把,他带头拿出三百元,职工也纷纷十元二十元、五十一百元献出爱心,仅仅一个半小时,捐款接近万元。当天下午他冒雪开车,天擦黑时把捐款人名单和捐款送到张备战家中,接过这残留着体温的救命钱,全家人声泪俱下。这是工友们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韩建涛用人格影响这支队伍,用坚毅率领这支队伍,用心力管理这支队伍。七十七个小家庭,组成了采煤队的“大家庭”,众擎易举,攻坚克难。蛇年春节,双龙没有放假,有一半以上的职工家属来到了矿上,和家人团圆。韩建涛专门联系了两辆客车,组织全队职工家属去黄帝陵旅游。上车前,韩建涛亮开了大嗓门:“我们的职工长期在外工作,家里的事情全靠家属承担,我代表采煤队感谢你们!希望这个“春节”能给你们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继续支持我们!使采煤队成为战无不胜的队伍,为双龙煤业做出更多贡献!”顿时,掌声雷动。“大家庭” 小家庭的心,贴的更紧了。
四年中,他带领的采煤队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460天,全队没有发生过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为双龙煤业连续5年无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添上了浓重的一笔,2008年至2013年他本人先后5次被矿上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次被矿上评为“劳动模范”、2011年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评为“劳动模范”、2014年获得陕西省最美员工提名奖、2015年3月被中共铜川市委员会评为“铜川市道德模范”。
我们翻看韩建涛的学习笔记,看到他抄录丘吉尔的一段话: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从力透纸背的笔迹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想法—选定的道路,就坚持走下去,虽然前方布满了荆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他说“我是一个矿山耕夫,是矿上给了我一切,我只能把自己的情,注入双龙的千尺井下,坚持此生,才无怨无悔”。 (郝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