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忘的回忆——写在纪念“7.28”唐山大地震39周年之际
一段难忘的回忆——写在纪念“7.28”唐山大地震39周年之际
杨景瑞
回忆起39年前“7.28”唐山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一段经历。
我是1974年9月到天津的河北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暨设备专业系学习的。1976年,根据教学安排,我们(74)一班到唐山水泵厂测绘科目实习。让我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发生大地震的那夜了,真是惊吓万恐,让人永远无法从脑海中抹去。大家虽比往日迟睡几个时辰,但在12点后,同学们都安静入睡。凌晨2点左右,我起来小便后,一直没有睡意,正在躺的时候,忽然地动山摇,响声隆隆,开着的窗户啪啪地甩来甩去,就像在剧烈颠簸轮船上,晃来晃去。我意识到地震了,爬起来往出跑。一瞬间,整个房间、楼道满是惊恐、嘈杂的学员。人都往楼道外拥挤,有的被挤倒,有的被绊倒,单瘦的我不知踩在谁的身上一个跃越跨过去,飞奔到楼外。不大一会儿,楼下挤满了人群。有的男生只穿内裤,手快的拿着上衣,有的女生顾命只穿着内衣就跑了出来。这些女生围在一起,惊吓的都大哭起来。看到这情景,有的男生就把衣服给了女生。我等地震停了以后,不顾有些学员的阻拦和劝说,跑回宿舍给女生拿出一大抱衣服,让女生有了衣服遮体。后来,天麻麻亮,我们一起拿着行李徒步到了唐山汽车站,瘫痪的汽车站根本不发车。我们又徒步赶到天津火车北站。一路上,见到的都是往火车站方向拥去的人们。上了火车后,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因有断断续续的余震,停停开开的火车艰难的走了4、5个小时才到了北京永定门火车站。车站候车室不让进,外边下着哩哩啦啦的雨。在雨中等着发车,又冷又饿,我们冒着雨排着队买了一碗半生不熟的米饭,狼吞虎咽吃了下去。夜间回到张家口,又赶汽车回到尚义县。一下汽车,熟悉的人们吃惊地大说大叫:“你小子真命大啊!”回来后,我从广播里听到的是,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并波及了天津、北京。
我们在家好长时间才接到回校通知。回校没几天,我们就奔扑唐山地震第一线,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我们接到的任务是仍回实习的水泵厂参加抗震救灾。唐山水泵厂是新建厂,厂房顶棚一部分垮塌、墙体上半部分有裂缝有垮塌。宿舍虽然没有倒塌,却成了危房。地震前,学校到唐山市郊只有半小时路程,那天却用了3个多小时才到。地震后,原来宽阔的路面已使行人难以插足,车辆无法通行。目睹如此惨重的浩劫,如此悲哀、苍凉的情景,完全可以致人于精神分裂。一到水泵厂,我们赶紧用木棍子、帆布搭建帐篷,没有了帆布就用塑料布搭建简易棚。我们把帆布棚让给了厂里的职工住,学员们只是在塑料棚里住。接下来,帮助厂里职工有遇难亲人的搭建防震棚。由于连天下雨,学员们的行李大都被雨淋湿了,发霉了。但是,大家没有一声怨言,只有一个信念,多帮助一点灾区的人民,让他们渡过难关。有的家庭,年轻人遇难了留下了老人,丈夫死了留下了女人,我们像这样的困难户就全力给予帮助搭建防震棚。一天天,大家都投入在抗震救灾中,忘记了饿,忘记了休息,实在困了就简单靠在一个地方休息片刻。后来,随着抗震救灾的全面铺开,学员们的生活也有了一点点改善。能吃上高粱米、玉米面,白水煮土豆这样的饭了。
大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且震级还很大。我们冒着很大的危险一直拼命工作着,每天都工作在10小时以上。学员们一个心事扑在抗震救灾工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把倾心支援唐山的大爱与感恩充分体现了出来。繁重的劳动,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消瘦了,脸蛋变黑了,全然于不顾。那时,用一颗炽热滚烫的心奉献着青春,一心一意忘我工作着,什么疲劳呀、消极呀根本就没这种想法,只有用积极努力、拼命奉献来形容。
在水泵厂抗震救灾中,我们全体学员团结一心,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7.28”,让我们经历了一场特殊的锻炼。1976年底,我们怀着对唐山人民的深情厚谊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在天津的学校。
(本文是作者根据王柱的口述整理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