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5-08-07 07:13 来源:煤矿安全网

 

4、下二叠统茅口组(P2m):

为浅灰、灰白色中至厚层灰岩,灰岩中见隧石结核及方解石脉,上部见硅质岩。厚度大于200m。未见底。

(二)构造

矿区位于娄山关大背斜南东翼南西段,次级褶皱万腰向斜南东翼,构造比较简单。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为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320~340°,倾角15~25°,平均为18°。区内未发现较大的断层。

(三)煤层特征

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主采煤由上至下为M1煤层、M4煤层及M5煤层,各煤层特征如下:

1、M1煤层

上距上二叠统长兴组灰岩约19m,下距M4煤层约42m。煤层厚度为2.95m,呈黑色块状,玻璃光泽,较坚硬。地表厚度为4~6m,含夹矸,顶板为层纹状粉砂岩夹细砂岩,较为坚硬;底板为薄至中层粘土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常造成底鼓。

2、M4煤层

上距M1煤层约42m,煤层厚1.20m,呈黑色块状,玻璃光泽,较坚硬,易风化变成粉状。其底见0.30m(未参加储量计算)厚的黑褐色煤炭,变化较大,且含夹矸较多的中高硫煤炭。顶板为灰、灰黄色薄层粉砂岩,节理较发育,底板为薄层状菱铁质灰岩。

3、M5煤层

上距M4煤层约39m,下距茅口灰岩16m。煤层厚约1.7m(煤层中有夹矸0.10m,处于煤层中间,较稳定),呈黑色块状,玻璃光泽,较坚硬。顶板为灰、灰绿色中层粉砂岩,具层纹状构造,局部节理发育;底板为灰、深灰色薄~中层粘土岩及粉砂岩,生产中底鼓现象十分严重。

其他煤层还有M2、M3、M6煤层等,厚度均较薄,赋存不稳定,仅局部可采。为提高资源回收率,采区布局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回收。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顶板条件中等,结构较稳定,易于管理。底板多粘土岩,底板吸水性较强,存在泥化和膨胀现象,在底板管理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底板软岩危害。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1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表1-2-1

煤层编号 可采部分厚度(m) 煤层倾角(°) 煤层间距(m) 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M1 2.95 18-31 42 简单 稳定 粉砂岩 粘土岩
M4 1.20 18-31 简单 稳定 粉砂岩 菱铁质灰岩
39
M5 1.80 18-31 简单 稳定 粉砂质粘土岩 粘土岩
 

(四)煤质

该矿开采煤层M1煤、M4煤、M5等煤层均为中硫无烟煤。煤岩一般为黑色,较坚硬,呈金属光泽。具块状、不规则条带状及层状构造。煤层为暗煤质亮煤型,且易风化呈粉状。

2006年请煤科总院煤化分院《国家质检中心》化验,提供煤质化验资料,煤质属无烟煤,为低灰份、中硫煤层,比重1.55t/m3。原煤化学分析结果表1~2~2。

表1~2~2原煤化学分析结果表

煤层号 水份(Wf) (%) 灰份(Ad)(%) 全硫(Std)(%) 挥发份(Vdaf)(%) 发热量(Qnet.ar)(MJ/kg)
M1 4.50 17.88 2.08 11.31 24.86
M4 4.90 23.52 2.85 10.27 22.63
M5 4.50 23.0 2.44 8.91 24.86

区内各煤层精煤挥发分含量为8.91—11.31%,属于无烟煤范畴,这与煤岩鉴定中根据镜煤反射率测定得出的结论是吻合的。精煤挥发分由处于下部的M5煤层往上直至M1煤层,含量逐渐由8.91%增加至11.31%,说明变质程度由下而上逐渐变浅,这与区域变质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鉴于矿区一般均为中硫份煤,原煤直接用于电厂用煤和民用燃料。,适宜用作电厂、水泥厂和民用燃料。

二、水文地质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