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难忘那激情满怀的岁月

作者:董国民 2015-09-19 21:49 来源:煤矿安全网

时值我矿建矿六十周年,如今的矿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当想起那激情满怀的岁月,想起一辈辈开拓者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次下井采煤

1970年,我上山下乡返程后,被分配在矿采煤三队,在接受了短暂的井下安全培训后,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采煤工。

记得一天早上,开完班前会,我由负责安全的师傅带领,一路惶恐不安地来到采面风巷。那时,采面全部是炮采生产,用老式支架或木支架支撑顶板,操作十分繁杂,未开工前,工具、材料要提前到位,工具有尖锹、煤镐、大锤、斧子、水平销等。我拖着工具进入采面,迎接我的是张牙舞爪的顶板,采面高低不平,支架、材料摆满巷道,行走艰难。在师傅的鼓励下,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到了工作地段。放好工具后,又和师傅返回风巷,拉了一大堆的支护材料,有柱鞋、大板、小板、竹笆等,这仅是开工前的小插曲,已使我汗流浃背了。稍倾响起警戒声,接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此起彼伏,刺鼻的硝烟随风吹来,呛的难受,又无处躲藏。待警戒解除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冲到辖区内,支护、攉煤、移溜、回柱,各行其事,那种分秒必争的紧张场面,就像电影里上战场打仗一样热闹,但却不敢让人有半点疏忽。在师傅的呵护下,我有了干活的胆量和勇气,尽管手忙脚乱,但也看出些干活的门道,经过紧张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升井路上,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又想起师傅的话:“干煤矿工作,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侥幸、凑合心理,在危险地段,特别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才能不受到伤害,保证安全生产。”这金玉良言,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多年,至今记忆犹新。到了地面,我们都变成了黑老包脸,同事们在一起相见不相识,又互猜追逐,大笑不止。想想煤矿生活,苦中作乐,倒也有趣。

第一次下井采煤给了我一生难忘的记忆,采到了祖国建设需要的煤炭,亲身接触了矿山火热的生活和朴实的煤矿人,这工作很苦、很累、很脏、很险,我默默坚定地对自己说:“要坚持,不要放弃,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需要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吃忆苦饭

1974年,在矿采煤队工作时 ,吃过一次忆苦饭,至今印象很深。

一天开班后会,支部书记宣布:根据矿党委工作安排,近期要在全矿开展一次“忆苦思甜”教育活动,明天八点班职工正常上班,四点和零点班的职工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到山上挖野菜,准备开忆苦思甜会时,配合活动,吃忆苦饭。

第二天,我约了几个同事上山挖野菜。要论挖野菜这个活,并不陌生,六十年代粮食紧张,生活困难时挖过野菜,认识不少品种,如猪毛衣菜、黄黄苗、面条棵、野萝卜等。但到了杂草丛生的山上,野菜还真不好找,几个人跑了快一上午,也没挖到多少。无奈,只好求助在地里干活的老农,说明来意后,纯朴的老农笑着说:“现在粮食够吃了,谁稀罕那玩意,不吃也不想它,要不给你们掐一点红薯秧算野菜吧!”我们求之不得,高兴地谢了又谢,接受了馈赠。

第三天政治学习会,也是忆苦思甜会。队里邀请了在旧社会苦大仇深、下过小煤窑的丁师傅,回忆讲述自己亲历的那段苦难岁月。他说:“旧社会苦的很,靠吃糠咽菜充饥,为了养活一家人,有时候空着肚子下小煤窑背煤,累死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那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讲到伤心动情处,声泪俱下,不少人也黯然泪下。老矿工沉重的回忆震撼了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最后丁师傅说:“解放以后,人民当家作主,煤矿工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本,要树立干煤矿光荣的思想,多出煤,出好煤,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支部书记最后总结说:“今天的会议开的很好,一会儿吃忆苦饭。我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活动,使大家能提高认识,不要忘记过去的苦,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国家主人翁的态度,抓革命,促生产。另外,大家挖的野菜品种太多,难辨真伪,为了保证安全,不出意外,现委托矿食堂做好忆苦饭送来,原料主要是白菜帮和红薯叶,每人一碗,放心食用。”

所谓忆苦饭,实际是做好的稠菜汤,不但有面疙瘩,还有几块豆腐,飘着几朵油花,咸淡适宜。这时丁师傅又说:“旧社会的饭全部是野菜,又苦又涩又难吃,要是能吃上咱的忆苦饭,过年也遇不上,我再多吃一碗。”到锅边一看,早已空空如也,被大家吃的干干净净了。

支架变迁与安全生产

在煤矿,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五大灾害”之一是顶板,顶板最大克星是支架。

在某种意义上,支架是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保护神。我参加工作直到退休一直在二矿,目睹和见证了二矿几十年来支架的发展和变迁。

70年代,工作在采煤一线时,很多采面全靠大量的木支架作业。虽然有“立木顶千斤”的说法,但在巨大的顶板断层压力下,支架相形见拙,且费工、费时、费料,极易发生顶板事故

80年代,较进步的摩擦支架,更新淘汰了木支架,顶板管理有了改进,但摩擦支架承载强度在10多吨之间,尤其在大面积垮落的庚组顶板管理上,遇到周期或断层带来劲,摧棚子、断支架现象屡有发生,作业环境仍潜伏着危机。

90年代,先进的单体液压支架,又淘汰了摩擦支架。单体支架承载强度在80吨以上,安全系数高,具有操作简单、易支护、易回收等优点,适宜高档普采工作面高效作业,很受一线职工的欢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顶板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进入2000年以后,矿生产经营形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欣闻今年采煤队要上马综采支架,这是我矿发展历程上的重要变革,也是双高矿井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采支架是科技创新成果,是机械化作业最安全高效的设备。它兼割煤、移溜、放顶、回收为一体,功能齐全,俨然是一条钢铁走廊。看似威严笨重的设备,使用时只需掌握并不复杂的操作技术,便可轻松移控庞然大物,可谓“四两拔千斤”。灵哉、美哉。

随着支架的更新换代,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的冒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无论生产条件、环境怎样改变,我们都要具有自主保安的强烈意识,因为真正的安全保护神就是我们自己。

过节难忘“高产日”

9月8日是建矿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伟大节日来临之际,我恍然想起过去年代矿上创高产的往事。

那是1977年,那时煤炭作为工业粮食需求紧张,节日要献礼的重要活动就是多出煤,创高产记录。矿工节那天,矿院里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扩音器不时传来雄壮高昂的歌声,到处贴满了壮怀激烈的标语和横幅,办公楼上红旗飘飘,广场挤满了机关和地面辅助单位的男男女女,大家身着矿装,掂镐拿锹如出征的将士,准备上采煤一线支援高产。

大部队开到采面后,我们班的同志看到这么多支援人员,都心里特别高兴。看来今天的高产不同寻常,要打一场硬仗,要创出比平时高产更高的高产记录。创高产记录,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下井支援的人多,攉煤人就多,放完炮大家一拥而上,很容易压死溜子造成机电事故,这关键是跟班队长和班长要周密部署,做到忙而不乱,还要保证安全不出事故。所以,采面生产人员,一定要服从指挥,不能各行其事,才能使生产井然有序,才能达到创高产多出煤的目的。那一天,大家配合的很好,工作都很到位,顺利地完成了高产任务,比平时多出了200多吨煤,提前3个小时过完了采面溜子,这时带队支援高产的某领导看还有时间,就找到跟班队长说,“能否不回柱再采一排煤”。队长笑笑说,那属于违章作业,可不敢啊!

过去,采煤方法落后,人山人海搞高产,也很难扭转生产被动局面。现在矿井实现了现代化,一天采几千吨,很轻松就拿下来了,这变化令人惊叹。但那段渐行渐远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却令人始终难忘。

作者:退管中心 董国民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