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黑暗中的光
深秋的淮北,不到六点,天已完全黑了。回家的路上,灯火通明,宛如白昼。灯光暖暖地照着前进的路,凉风轻轻吹过自行车,没有黑暗的侵袭,心情格外放松,忍不住哼唱起来。
记得刚进矿山,分配到掘进工作,上“三八制”的小班,早中晚三个班,无论上什么班,都要走黑路。那时候我住的村庄是没有路灯的,同样的也是这个季节,上早班凌晨4点多就要从床上爬起来,一头钻进黑暗里。从家到矿上没有一盏灯,路况也特别差,多是煤矸石铺成的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有一段柏油铺成的路面,早已被拉煤的重车轧的面目全非。路况差点没啥,难以忍受的是骑着自行车在黑暗里颠簸,两只手必须紧紧握着自行车把,稍不注意,路上的一颗石子,就会把自行车摔倒在地。盼望前面有一丝光亮,照着我前行。但是,早行的车辆也是形单影只,偶尔有一辆汽车从身后急驶而来,卯足劲借着那灯光用力蹬一段,但车辆总是太快,光亮稍瞬即过。于是盼望东方那一抹白尽快出现,无奈时候尚早,注定要在黑暗中独行。
路程在煎熬中行进,就望见远处的光亮,那是矿山彻夜不眠的灯光。腿脚不由得加快了,来到矿门口,路旁小吃店的灯光下,吃早点的人来来往往,感受到人气,心情也舒畅起来。
换好工作服,随着罐笼深入井下,进入无穷的黑暗。矿灯如同矿工的眼睛,不到井下不会真正体会到的这一点的。井底的黑,不同于地面的黑,那是浓得化不开的黑,纵然有火眼金睛,也难以看透那厚重的黑暗。在地面,再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基本上是没有的,但是在井下若没有矿灯,的确什么都看不到。在被重重黑暗包围里,人的孤独感陡然升起,何况黑暗里隐藏着不能预知的危险。岩巷掘进工人的工作环境,被称为“四块矸石夹一块肉”,在岩石里开拓,找寻黑色的煤炭,不是一件易事。掩盖“乌金”的岩石,有的坚硬如铁,有的脆如纸屑,在多变的岩石中挖掘巷道,打眼、放炮、出矸石、钉道,整天与矸石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碰手碰脚,遇到顶板条件不好,掉落的矸石就会夺去人的生命。矿工被誉为开采光明的使者,却整天与黑暗打交道,饱受黑暗的煎熬与折磨。最盼望班长那一声“上窑了”。干了一个班,无论再累再乏,赶紧收拾好工具,沿着上山或下山的巷道,向大巷赶去。远远地就看见大巷内的候车点,矿灯闪烁,聚集着上井的矿工兄弟。井下乘人车开来了,把矿灯往怀里一揣,似乎能抵御大巷内寒冷的风,看着电机车与架线擦着火花,向井口驶去。罐笼呼啸着向地面升起,接近地面的那一瞬,刺眼的光芒照进来,豁然开朗的感觉扑面而来。罐笼停稳后,工友们说笑着走进阳光里,沾满煤灰和疲惫的脸上,一副自我满足的样子。
如今,那时的日子已过去数年。家还是那个家,矿还是那个矿,但来来回回的路完全变了样,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面贯穿其间,再走夜路也不是原来那样黑黢黢的。走在灯火阑珊的路上,我不知道,这灯光与那些在百米井下开采光明的人们,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觉得,黑暗中有光,就会让人感到温暖、希望,充满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