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春:六 十 沧 桑 铸 峥 嵘
6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60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漫漫创业的长路。60年前,共和国成立不久,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煤炭,一些煤矿在先天不足情况下,紧急上马,边建设边生产,其中,也包括铜川矿务局。当时,1955年,铜川市尚未建立,旧称同官县,到处是土路,夜晚时常有狼群出没。当年没有像样的街道,更没有像样的生活区,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矿务局所处这样非常恶劣的环境,一批批建设者从祖国的大江南北纷纷赶来,参与煤矿建设,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住的是土窑洞或干打垒的房子,吃的玉米面馍,他们只有创业的干劲,没有牢骚和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就了一个贡献业绩巨大的百里矿区,成就了一个繁荣美丽的铜川市,同时也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早年,由于东北是国家重工业基地,其煤矿基础较好,一些风华正貌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积极投身到铜川矿务局的建设中来,他们包括党增寿、石新润、宋继斌等许许多多的创业先辈们,他们有的成为局领导,为建设矿务局出力流汗,出谋划策;有的多年后已成耄耋老人,但依然关心矿务局、矿业公司的发展。同时,在最初的创业者中,还有来自河南、山东、安徽以及大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人。正是这些奠基者无私的付出,才为后来的矿务局不断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直到八九十年代,矿务局每年的产量最多为600多万吨,一般维持在550万吨左右,当时的矿井有十几个之多。经过多年的发展,矿务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矿井因资源枯竭破产了,职工分流转产或退休了。直到2006年,矿务局只有8对生产矿井,而产量却达到千万吨,几代矿工的梦想成真!这也凝聚了几代矿务局建设者的心血和梦想。直到今天,矿业公司的年产量仍保持在千万吨近十年之久,人常说,十年磨一剑,谈何容易?
而今,当年的干打垒房子和土窑洞早已不见了踪迹,矿山建设者们早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挖煤的也不烧煤了,用上了天然气和暖气,自来水也是家家到户,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矿务局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有的职工买了小汽车,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得益于一代代矿工们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现在,矿务局 (矿业公司)面临前所未有之困难,由于全国煤炭行业不景气,亏损面不断加大,煤炭销售和资金回笼极度困难,职工工资受到影响,导致一些职工思想波动,怨天尤人的思想一度蔓延。但困难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必是彩虹。矿业公司东区三家矿井由于资源枯竭和贫瘦煤没有市场,而被迫关闭回撤,两家矿井维持生产,但是,北区矿井四个矿也能完成千万吨,这说明煤矿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让企业腾飞,机械化革命为矿井带来的生命力已经非常强大。如今,发展北区,收缩东区,向陕北发展已成必然,一些职工纷纷转向新的战场,但他们曾为矿务局建设挥洒汗水是历史永远铭记的。最为宝贵的,是60年所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冲出困境,迎来铜川矿业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