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王村是面旗——记王村煤矿红柳林项目部里可爱的王村人
今年5月10日、8月1日,王村煤矿两支掘进队伍远赴红柳林矿业公司承揽掘进工程任务。10月14日,第三批辅助区队50名职工又开拔北上。在红柳林项目部,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支澄合“走出去”先锋队的工作状态,亲身感受到了那里可爱的人和感动的瞬间。他是尽责的经理
谁也不会想到50多岁的老掘进工崔长柱会远赴陕北项目部工作,可他就是那样毅然决然的去了,而且带着队伍屡创佳绩。
崔长柱说:“出门在外,对大家的要求多了一些,希望大家理解。在外边站住脚不容易,干不好,没脸回去,更没法向在家的工友们交代。”
崔长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创业难,守业更难。崔长柱深知肩头重责,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疑是项目部的福音。对待工作,他是一位老掘进工、一名称职的项目部经理,对待工友,他更是一位老父亲、一位家长。在采访期间,他对家里的事情只字未提,当笔者问道他老伴的身体时,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还是老样子”,眼神中有一丝牵挂,一丝愧疚。他是贴心的书记
杨超,项目部支部书记,统筹项目部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后勤上纷繁杂碎的事情。每一件杨超都要做到职工心里,实属不易。每天,他认真督导大家按时作息,饭点督促大家按时吃饭,生活用品及时给大家补充。平日里,对工友嘘寒问暖、买药送饭,把大家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
在吃饭上,杨超是着实想足了办法、操碎了心。只要工友反应问题,他就仔细了解,不厌其烦,查找原因及时改进。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只有吃好吃饱,干活才得劲。”他们是一群坚守的85后
一群85后,组成了项目部工程组和机电组的技术骨干,承担与红柳林煤矿业务对接、井下工程技术保障、设备运行保障等工作。从卸料工到人车司机,从打帮锚到设备维修,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
“谁不想家,谁没有孩子,但是没办法,矿上为咱找了出路,咱就要克服一切困难,把事干好。”晋明明、樊伟、宋宏亮,他们的孩子都才一两岁,但他们仍然选择走出去。王路,新婚不久就去了项目部,此次慰问中有他的妻子。在项目部的两天里,王路仍不耽误工作,大部分时间还在井下工作面,离别时把不舍藏在心里,年轻的夫妻互相鼓励的话语让人感动:“干好工作,别让领导失望,记得下井前后给我短信。”年轻的他们,是同龄人的榜样,给更多的矿山青年树立起了学习的标杆。(王峰)
短评
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实现了项目部掘进工艺从炮掘到综掘的转变;实现了项目部连续四个月工程验收屡创佳绩,掘进进尺屡创新高。“走出去”的他们是澄合矿区的骄傲,扑下身子的勇气让所有人敬佩。
正所谓“善思者得章法”,在煤炭行业寒冬里,“走出去”的王村人是澄合的一面旗帜,是践行澄合“走出去”战略的尖兵。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向“走出去”的队伍里最可爱的王村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