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描绘青春的色彩——记陕西省第二季“最美青工”李玉龙
在一线描绘青春的色彩——记陕西省第二季“最美青工”李玉龙
李玉龙,1987年12月出生,2012年2月进入陕钢集团汉钢公司轧钢厂,短短几年间,他凭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迅速从一名刚出校门的愣头青成长为轧钢厂电气自动化方面的骨干。几年来,他多次获得分厂及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一、二等奖。2014年,他在汉中市举办的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被汉中市授予“技术能手”称号。
他个子不高,略显瘦弱,平时话不多,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伙子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成为青工的典范呢?
在勤学苦练中提高技能
刚进厂时,公司正处于建设时期,工作条件艰苦,当其他青工还在抱怨工作生活条件差的时候,李玉龙却把这些暂时的困难当作历练自己的最好机会。在设备调试期间,他经常主动加班,上下班常常是两头不见太阳。为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为今后更好的驾驭设备奠定基础,在设备调试期间,他吃住在现场,主动和设备厂家调试人员交流,积极参与调试、处理突发问题,在设备厂家人员撤离后,在缺乏工作经验的条件下,他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前辈、现场观察总结,和师傅们一起解决了一个个投运初期影响轧钢生产的电气问题。由于他工作认真勤奋,2013年、2014年他先后被分厂选中去西安和北京学习深造。
即便如此,他始终一直坚持一边上班一边自学,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在网上查资料充实自己,闲暇之余,他自己设计PLC控制变频器驱动电机的试验台,并和同事一起完成制作,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还给大家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对于自己积累的经验,他也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将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汇总起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为轧钢厂的生产顺行保驾护航。
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生产运行初期,为解决设备电气方面的设计缺陷,他经常为解决一个问题,在设备旁边一研究就是好几个小时。
2012年下半年,单、双高线经常出现因活套问题引起轧机涨速堆钢,每月至少造成7、8支废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理,反复现场观察,研究程序控制,最终发现由于活套周围水雾等因素造成活扫描仪信号闪断,活套辊频繁起落,为此,他对症下药,把高线所有活套改造为前后机架有钢信号检测红钢,保证其在正常过钢途中不落套,使得因活套调节造成的堆钢事故大大减少。
2014年4月,双高线分钢辊道分钢混乱,一个班次出现5支中废,他通过刻苦钻研,发现6架电流不稳,自动化经常判断不出来6架有钢信号,他重新调整程序,彻底解决了乱翻情况。
今年8月的一天,单线ABB报故障,导致轧线停机,零度晨一点,正在睡梦中的他,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第一个赶到现场,经过仔细排查,与操作工分析,发现IGCT烧坏需更换,他又带领同事经过整夜奋战直到早上9点故障排除,才回到值班室打个盹。
除此外,他善于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改善设备运行效果。如对炉前辊道自动控制加保护连锁,防止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将轧线冷却水停水时间改为可自由修改,方便操作工操作;对线圈分配器速度改进为可以手动修改,达到可自由调速的目的;以及加各种监控曲线,方便了生产调试、现场查找故障原因等。对于李玉龙所做的贡献,分厂领导这样评价他,像李玉龙这样能吃苦,善于肯硬茬的青年现在真是不多见。而李玉龙则表示,他喜欢在一线工作,虽然辛苦,但在奉献中能够找到成就感,他愿意在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在一点一滴中降本增效
近两年来,钢铁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作为一线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扭亏控亏的关键时期,李玉龙没有选择离职,而是坚持带领身边的青工在一点一滴中降本增效。
为节省电气备件的消耗,他对能重复利用的备件进行分类整理,接触器坏了,就把线圈拆下,线圈坏了,就把辅助触头卸下来,重复利用,每月至少为公司减少消耗两万元。对于更换下来的备件,如电机、热检、活套等贵重备件,能修则修,能改则改,坚决不浪费。他在高线平台下建立了电机备件维修区,平均每月带领青年员工修理电机等设备,节约成本在5万元以上。
对电气备件材料的申报,他总是认真查看,严格把关,并注重对备件功能、性能、质量的综合归纳分析,将可以互换的或者通用的备件进行统一申报,减少备件消耗。
李玉龙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集团公司上下的肯定,当“最美青工”的桂冠落到他头上的时候,他还是那样淡然处之,当别人羡慕的夸奖他时,他却低调的说,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应该做的事。(骆立芳 邹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