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庞矿机掘三队的“抠班长”樊利彬
“每天进尺几排应该耗多少材料”是机掘三队勤杂班长樊利彬材料管理的“基本功”。整个工作面,哪个地方需要几根道木、哪个地段铺设道岔,甚至哪段道轨需要补几颗道钉,他都讲的清清楚楚。面对大伙好奇的询问,他回答说:“节省材料,是提前观察现场的结果,作为班长我更要紧‘抠’现场,杜绝浪费。”
每次下井“装本带笔,走哪记哪”是樊利彬的多年习惯。掘进进尺使用材料不下百余种,他都是白天领取,晚上一一对照,保证“帐、物两清”。平时,他将大到机电设备,小到夹板螺丝等30余种材料,逐项建账造册,并一一核对,区长分配工作时,他能流水般报出所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将螺丝、道钉等琐碎材料精确到个位,区队开会表扬樊利彬时,他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家的东西坏了,总不能都买新的吧,只要花心思修一修,都能变废为宝。所以,要把工作当成是给自己家里干活,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责任感,把日子过‘细’,千方百计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给区队省下了,也就相当于给自己省下了。”
一次,在钉道过程中后,一名职工顺手就将一根弯曲的道钉丢弃了。这一幕刚好被樊利彬看见,他急忙上前宝贝似地捡起边道钉,严肃地说:“这个别丢,还有用。”这名职工不以为然说;“这根道钉都弯了,不能用了还有什么用。”樊利彬语重心长地说:“干活不能图省事,自己家的东西有问题了不也是修修接着用吗?这根道钉砸直照样能使用,积少成多,能节省不少的材料费呢。”这名职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班长我错了,以后工作中能用的我决不丢弃,能修的决不用新的。”
随着挖潜增效活动的不断深入,大家发现樊立彬在下班收尾后,总是找一些弯刮板、废钻杆、坏风钻等需要升井修复的废旧材料,交到工房。在他的影响下,区队上下形成一股“回收热潮”,每天收工后都不用领导安排,大家回收的热情相当高,一个月下来回收废旧材料近万元。区队根据废旧材料的重量和价格,专门制定了回收废旧材料工分奖励表。职工在升井后将废旧材料交工房,由工房值班员清点登记,跟班人员确认签字后,便可以在月底工分汇总时获得相应的工分奖励。这样下来区队即节约了材料费,职工又得到了实惠。
正是因为班长樊利彬这样积年累月的“细” 和“抠”,使得该队勤杂班组的所有人员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用的决不丢弃,能修复的决不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