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宿建梅:年底的小县城

作者:宿建梅 2016-01-22 21:33 来源:煤矿安全网

眼瞅着旧历年底近了,“腊八”过后,这位于关中地区渭北高原东北部的小县城年味儿更是愈加浓烈。

贴了福字的红灯笼、描了金边的红对联早已挂满门店和道旁的枝桠,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给年关增加了不少喜庆的色彩;街道两旁糖果、花炮、衣物、小吃、果子、点心、礼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做小买卖的商贩早已瞅准了一年中生意最火爆的商机,大街小巷的吆喝声、喇叭的叫卖声亦是此起彼伏。

过年,是我们华夏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流传下来各种各样的传统年俗,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就算正式进入农历新年的节拍了,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办年事了。从祭灶到除夕年夜饭,有章有序,把人们一步步收进过年的氛围当中。待小年一过,街道上行人与日俱增,摩肩接踵。加之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私家车交错纵横,不算宽敞的街道更是显得拥挤狭窄。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拥上街头,大包小包的置办年货,有人开始买对联、挂灯笼,有人购新衣、添物件。炸果子、蒸年馍、打年糕、做寿桃、蒸碗子……从巷子里渐渐溢出的那浓浓年味儿就在这忙年的过程中弥漫开来。

谈起过年,趣话多多,举不胜举。

头一件当属写春联、贴春联。春联,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早已成为一种中华民族观念的展示和人文精神的象征,积淀着悠悠的历史遗绪和浓浓的民俗内涵。每逢传统的新春佳节,地无论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家不论贫富贵贱,门不讲高低大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红纸、写春联,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从院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到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灶台……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曾说:“我们过年的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还有句古语说:“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言下之意,写春联、贴春联该是过年的首要大事。

春联又叫对联、对子。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出自五代时期西蜀主盂昶之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到了宋代,春联被称为“桃符”。王安石《元旦》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之后,下令,元旦之日,各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元旦这一天他还亲自微服出行,逐门观看,以为乐趣。并趁兴亲笔题联,一赐大官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一赐某平民屠户:“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自此,春联便在广大农村和城镇普通盛行起来。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文人学士群起仿效,并逐渐流传到民间,贴春联便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习惯了。

过去,真正识字的人不多,能写对子的人,也都是走南闯北读过书上过学,更是练就了一手了得过硬的毛笔字的。

记得三十多年前,家属区有一老伯与我家楼上楼下住着,也算是近邻,酷爱书法艺术,写得一手好字。每逢春节来临,左邻右舍都买了红纸前来求字。幼时的我,最喜欢帮老伯晾字。在若大的八仙桌上,老伯写一张,我就给摆一张,不让它们挤着压着,模糊了字体。往往是老伯一边写一边看,嘴里还念念有词,我就站在老伯身边,也学着念。过了腊月二十三,老伯就开始忙碌,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写春联上。每天下午六点下班回来,吃罢晚饭,靠在躺椅上稍作休息,就起来写对子,这样紧张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年三十的下午。待到年初一,各家各户的门上便都贴上了崭新崭新的对联。这对联里面不仅仅饱含了浓浓的年味,更是凝聚着邻里间浓浓的亲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伯不写对子了呢!

只听说,现在求人写对子,到不如去街市上花几元钱买一副上好的春联,虽然是印刷品,却是描了金边、绘了彩图的,随性挑拣了带回去,又美观又省事。

只是每次望着那些春联,我心里总象缺少了些什么,仔细一想,才觉得现今的春联,虽是千篇一律地好看,但没有了过去那种手写字的柔性和温暖。如今仅存了年味的春联,虽在传统中透露出新意,却是少了亲情的温暖,这种温暖,竟好像一缕清风,在岁月深处,悄然而去,离我们越来越远。

再说这第二件,就是关中农村的“蒸年馍”。在关中人们讲究说不过正月十五不能蒸馒头,所以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关中人蒸馍的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许多馍,并准备礼馍。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鱼、蝴蝶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会用红枣装饰上,象征吉祥。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叫做“看馍”。这些馍是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的。

这蒸年馍的习俗不知流传了多少年,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操办的。整个蒸年馍的过程也是最能体现家庭浓浓的亲情。蒸年馍时,老人烧火,女人揉面,男人忙前跑后,孩子们也没有闲着的,几乎是全家出动,围满案板前、灶台边。将发好的面团置于案板上,揉搓柔软后,你包“金鱼”,象征年年有余;他包“金元宝”,意蕴财源滚滚来;我包苹果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将那大红枣儿,塞于大大圆圆的馍心,不言而喻,红红火火,人勤春早;小孩子也不愿手闲,模仿着大人们的做法,盘起了灶圈馍,孝敬长辈……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此时团圆相聚,边干边聊,笑声甜甜,其乐融融。

如此“蒸年馍”虽已是旧历了,在城市比较少见,但是在农村,家家户户还是讲究要蒸许多年馍。蒸的时候,一笼一笼地垒起来,很是壮观。笼外面围上一层一层的纱布,灶膛里柴火烧得哔哔啵啵地响,云雾般的热气腾腾的上窜,待到一笼笼的馍出锅了,巧手媳妇们将那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着了颜色,就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花馍了,此时,咱们就要为农村妇女们这普普通通的一门厨艺大为惊叹了。

如今的“蒸年馍”,却也是蒸出了新意,早已不单单是忙年的一项“工作”了。那有着百余年悠久历史的“蒲城椽头馍”、久负盛名代表关中蒸食文化的“大荔馄饨馍”,都被商业化了,不仅批量生产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更用精美的礼盒装了,作为地方特色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写对子,蒸年馍,炸果子,打年糕……这不仅仅是为了过年,实际是一种仪式,一种年的启动仪式,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为了这一年的欢聚,辞旧迎新,忙年的人们把这平日里稍显寥落的街道也忙乱了起来。

在外工作的人们也都趁着过年,陆续从远道归来,与倚门期盼了一整年的父母、妻儿、亲朋好友团圆相聚,庆贺一年来的收获、喜悦和乐事。县城的大小街道,此时也都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热闹非凡,时有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叽叽喳喳,嬉戏于路旁树下,清脆的笑声回荡在耳边。这东隔大浴河,西临洛水的小县城更显得年味的浓厚。(宿建梅 澄合矿业)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