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二矿区采矿五工区郭某充填体垮塌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6-03-16 10:53 来源:煤矿安全网

二矿区采矿五工区郭某充填体垮塌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2014年6月13日10:40左右,二矿区978分段采矿五工区劳务派遣人员、支护工郭某(男, 47岁)在Ⅴ盘区四分层1#穿和1#沿脉道交汇处进行充填准备工作中,遇到突发大面积无破碎整体性充填体垮塌,致使其被砸伤死亡。

一、事故经过

2014年6月13日白班,采矿五工区当班作业人员在排班结束后下井到达978分段Ⅴ盘区,充填班班长张某带领当班支护工郭某、常某、庞某等人员进入采场,张某安排庞某、郭某二人去18#进路抽水,他和张某、常某三人对18#进路口至2#沿脉道之间的路面进行清理。于是,庞某和郭某就到18#进路进行抽水作业。大约9:30左右,工区主任赵某、副主任刘某、安全员王某三人对Ⅴ盘区现场进行检查,在2#穿脉道、18#进路口看见张某等人在清理路面和抽水作业,便从Ⅴ盘区出来到Ⅵ盘区进行检查。约10:40左右,班长张某等人清理完路面后,让常某和庞某继续抽水,他带领郭某、张某三人去Ⅶ盘区做充填准备工作。于是,班长张某走在前面,张某和郭某依次走在最后。当三人行至1#穿脉道与1#沿脉道岔口时,充填体顶板突然发生大面积无破碎整体性垮塌(长8米,宽6米,厚1.2米,体积约57.6立方米)。听见响声后,班长张某迅速向外跑,张某在躲闪过程中右腿被垮塌的灰块卡住,郭某则由于躲闪不及被垮塌的充填体压在下面。当时,从1#穿脉道进来的一名劳务队作业人员看到此种情况,便迅速呼救,并由现场人员分别向矿调度室和矿领导汇报,同时,在现场巡检的矿领导和工区领导及班组作业人员紧急赶往现场组织和参加抢救,在迅速将压在郭某头部的充填体挪开后,将其抬出,并立即送往职工医院救治,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岩体破碎,整体稳定性差,地压大,围岩对充填体产生明显的挤压作用,致使充填体错动变形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978分段Ⅴ盘区四分层1#穿脉道和1#沿脉道交汇处顶板暴露面积相对较大,虽已采取架设钢拱架护顶措施,但突发大面积无破碎整体性垮塌产生的冲击力超出架设的钢拱架承压范围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

3、地压应力集中释放和频繁扰动,充填体人工假顶稳定性差。根据经验,只有回采分段完全形成三层充填体人工假顶后,采场形变才可趋于相对稳定。而978分段是850m中段的首采分段,为保护1000m中段巷道工程的稳定和安全,978分段各盘区均从第二层开始无假顶采矿,从Ⅰ盘区到Ⅶ盘区尚没有一个盘区形成三个分层的充填体人工假顶,加上井下涌水量大,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978分段道及各盘区分层联络道、穿沿脉道变形量大,返修频繁,且返修工期长,致使已开裂变形的穿沿脉道和分段道返修的及时性不够,岩体整体稳定性下降明显,应力集中,将充填体内吊筋拉断,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5、由于 978分段返修工程普遍采用双层喷锚网+注浆支护方式施工,作业工序准备时间较长,如果支护不及时,返修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可能导致岩体裸露,致使岩体处于破碎、节理裂隙再发育状态,整体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出现应力集中薄弱区,这也是充填体与矿岩接触带发生挤压错动变形的主要原因。

6、返修不及时,说明计划不周密,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三、防范措施

1、采取喷锚网+钢拱架+注浆联合支护方式,强化回采盘区充填体和围岩接触带支护强度,提高接触带围岩整体稳定性,减小充填体与围岩接触带的挤压错动变形量;

2、进一步控制回采盘区切割过程中穿、沿脉道交汇处顶板暴露面积,采取密集型钢拱架支护或木棚子支护方式,增强穿沿脉道交汇处顶板支护强度;

3、加大开裂巷道返修的频次,及时封闭巷道开裂部位,采取喷锚网+注浆支护方式,整体提高分段道、分层联络道岩石稳定性;

4、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矿区顶帮三检三撬实施办法》,加强职工和劳务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安全培训,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和增强处理安全隐患的技能。加大作业现场浮石检撬和确认力度,确保作业区域安全。

5、进一步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把现场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严格执行《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矿区顶帮三检三撬实施办法》,把三检三撬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做到按标施工、按规操作。

6、加强作业人员危险源辨识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危险源辨识能力和自救逃生能力。同时组织职工系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加强顶板、两帮及掌子面的管理,严格按照《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矿区顶帮三检三撬实施办法》认真检撬和安全确认,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事故教训

虽然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地压大,岩体破碎,三个分层充填体人工假顶没有形成,围岩对充填体产生明显的挤压错动等原因造成的,但如果支护不及时,返修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可能导致岩体裸露,致使岩体处于破碎、节理裂隙再发育状态,从而导致充填体垮塌。该起事故教训告诉我们,地压活动是客观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在客观规律面前我们不是没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加强支护管理,针对不同岩石状况和地压活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也可克服或削减地压活动对充填体造成的影响,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