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杨景瑞:自强不息享受人生(报告文学)

作者:杨景瑞 2016-03-29 14:35 来源:煤矿安全网

杨景瑞:自强不息享受人生(报告文学)

进入你的领地/我还是有些压抑/尽管,你溢着一脸的微笑/而我,看到了山的厚重/或者是水的柔韧/或者是佛的顿悟,还有/我轻松跨越台阶时的玩世不恭/在你轮椅碾过的四季/茂盛着伤口上长出的优雅

作为朋友,想要延伸你的微笑/合你专注演绎着的意念之舞/光大你笔尖上的坦然/我想借你的杖助力/到思想能及的地方/采一束桂花送给你/成为你执教以来最受益的学生

——王朝旭致徐静嫒《延伸你的微笑》

沽源县是个神奇的地方,天蓝、地绿、人美。她,就生长在这个好地方。虽然在人生路上栉风沐雨也只52个春秋,但是捋捋自己的生活轨迹,历数一下自己所经历的磨难却不少。但是每次她都不服输,用超乎常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因而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一)

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闭塞但并不太贫穷的小山村,村子与外边几乎隔绝,坐落在一个大山坳里,四外全是高山。人们几乎不走出村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的老人一辈子没走出过村子。家里有闺女的人一般也趁着谁家有小伙,家境殷实的先霸占上,不往外嫁。所以全村人好多是亲戚,亲套亲,亲加亲。如果有事不得不外出,都是靠两条腿,不管去哪个方向,必须先顺着羊肠小道爬上一座高高的大山,然后顺着那羊肠小道再下山,才算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所以也都练就了一副好腿脚。

她的小学便是在这样的一个村子,这样的一个家庭读完的。那时的小学只读五年。临毕业时老师告诉几个平时学习好些的学生,说是今年县里和乡里要逐层选拔学生到重点中学,选不上的只能在大队联中念,希望这几个去他那里补课。从那天开始,她便每天晚上干完该干的家务到老师家补课,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三更。我们村分两个队,我们南队大都散落在一座由大沟分割开的一座山上。山顶、山腰、山脚都有人家。北队在山脚下北面较平缓的地带。她的家就在这座山的南半坡上,相邻的还有五户人家。要去住在北队的老师家需下个陡立的土坡,过了大沟再爬上另一面陡立的土坡,再走很远一段路。当补完课回家时看着满山坡昏黄的点点灯光,犹如看到了书中描绘的城市的高楼,又疑误入了仙家道观。

她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正是乡亲们起土豆的日子。有一家姓任的,起了好多土豆,要往窖里放。跟她哥很要好的他家三儿子先行回家清理早晨走时打理过的窖。早晨走时,他们扫了窖,把掉下去的盖窖的胡麻柴和杂物点着又盖住就去地里了,等他儿子和女婿回来揭开盖住的窖就下去清理,结果一个也没上来。地里的人等得心焦,回来到处找不到人,等放土豆时才看到两个早已是冰凉的人。

哪天夜深人静时,她补完课独自回家,当然走到山这边的坡底,猛然想起不远的一角就有中午刚刚死去的两个人。头皮顿时发麻,走一步,随之听到“沙沙”的声音,再走一步,还是“沙沙”,她快走几步“沙沙沙沙”,慢挪一步,传来沉闷的“刷”……她暗想,是不是屈死鬼向她索命来了,要个媳妇陪葬啊,吓得几乎灵魂出壳,头发一根一根站起来了。这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想,站着等待也是死,往前闯有个死也到头了。只有自己壮起胆子捏紧拳头了。她站着不走,鬼也不走,她走一步鬼走一步,她快走鬼快走,她慢走,鬼慢走,莫不是真要抓她去当媳妇啊?想起她的娘一直告诉孩子们的话;世上哪有鬼神?都是人们用来骗小孩儿的。——娘是无神论者。她壮起胆子,又快走了几步,同时又传来“沙沙沙沙”的声音。忽然明白,是自己的脚走动时带动沙子的声音。等弄明白之后,她的衣服业已全部汗湿,头发也湿漉漉的,如洗过了一样。这是她第一次独自面对苦难和恐慌。以后的每天她还是照去不误。第一次挑战自我,她获得了胜利。

升学考试,她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好在考上了公社的。学校在距离她们村20里地的脑包怀。那是个新建的学校,一切百废待兴,全靠这些幼小的学生来建设。村里就她自己考上了。瘦弱矮小的她,每个星期去学校都得先趟过一条深长的沟壑,再翻一座高高的山梁,下一个陡直而悠长的山坡,然后才能来到相邻的村子,走上平路,再步行到15里外的学校。寒来暑往两个年头。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小手冻成了馒头,以致溃烂握不住笔。但她不退缩,刻苦学习,终于在一年后,由刚去时排名的倒数第五一跃为全班68人中的前10名,并且一直保持到毕业。老师同学都看好她,为她竖起了拇指。可是,升学考试时,她却突患重感冒,上吐下泻、头痛欲裂,影响了考试,没能考上她和同学们向往的沽源一中,而是被快要坍塌的二中录取。而大多数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都被一中录取了。命运第一次和她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当时的她很无奈,只得去二中报到。这是最后一届高中,只招了两个班。在这里幸运的是也遇到了好多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她刻苦学习,两年的高中学习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期中期末班里的红榜上她的名字总是排在最上面。高考全校两个班156名学生只预选无名,女生就她一人预选上了。可是高考那天她又一次突发疾病,半路不得不退出了考场,又一次与好运擦肩而过。毕业后,别的同学有的转校,有的留到初三复读。可是她由于消息闭塞在村里郁闷了一年,足不出户。无奈着自己的未来,对外边的世界一无所知。这还是很多年以后她才知道的。

(二)

第二年上帝为她开了一扇窗户,给了她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在村里教书的二姐要出嫁,大队公开选拔民办教师。她以遥遥领先的成绩当选,开始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那时是大复试班,一个教室同时进行六个年级的教学。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有46人,所有的课程加起来有18门。一开始,她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手忙脚乱,也维持不好课堂秩序。这个年级讲课,那五个年级的打打闹闹,玩耍。后来,她慢慢摸索出复式教学的经验:先给六个年级都留下作业,每个年级安排小助手,让小助手辅助检查学习。她按教学计划先给其中的一个年级讲课,讲完留下作业,再给另一个年级讲。这样,动静搭配,六个年级都能有干的,课堂秩序活而不乱。公共课,如体育、音乐、劳动集体上。这样,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课程全都能圆满完成,学生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自学,为了一个目标:三年教龄就能有条件参加全县的民办师范学校考试。当她为预选上而沾沾自喜,并倾力复习准备应战一个月以后的正式考试时,上面下发通知说:今年参考条件变为五年教龄了。犹如当头浇了瓢冷水,她的心冻结了。要知道她在这里教书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她教书的第一年冬天,父母就搬到了县城,并把房子也卖了。她只得搬到学校的办公室住。冬天是她最恐惧最犯难的时节。83年那时,经济条件差,学校生着用面煤掺土合成的煤坯,块煤极少,生着土炉子,炉筒子是从南边的窗户下块玻璃通出去的。越到冷天,一股一股的旋风旋着雪肆无忌惮地往屋里钻。炉子因为倒风,一股一股的蓝烟、黄烟从炉筒子的缝隙倒向屋里喷。开门吧冷得人瑟瑟发抖,手脚都僵硬了,连心似乎都冻得停止了血液的流动;关住门稍微能缓和一下冷冻吧,呛得人两眼生泪,嗓子发紧,不能呼吸。烟尘带着火焰不断往外扑,休想吃好一顿饭。

记得有个老师来看她,她好心给烙饼、炒鸡蛋。结果由于锅灶倒烟,炒出的焦黄鸡蛋上全是带着黑尾巴的烟尘,弄好的一个个面饼上爬满了黑灰。所幸她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不知老师夫妻俩是怎样咽下去的这顿饭。而且漫长的一个冬天她几乎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挺过来的。

还有一个难题是她难以克服的就是村子里的人吃山泉水。在一个水泉四周砌上很高的砖石,盛水时水桶往蓄满的水泉中一舀,一桶清冽的水便满了。然后用力一提,提够两桶了,村民便挑着两满桶水颤颤悠悠地往回走。一早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她身单力薄,打满的一桶水提不上来,她得倒掉半桶,再提。一个桶提两次,把另一个桶灌满了,往最后提上来的半桶里匀到一般多再挑。平时的季节里,她等人们都不挑了,再去,小心眼里怕人们取笑。冬天便是她的克星。那些年出奇得冷,滴水成冰,泉四周冻得冰越积越高而水位是越来越低,装水时得趴在井台边,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每次去挑水她都心惊胆战,做好掉下去的心理准备。好多村民要帮她,可是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怎能老麻烦人家呢?她心中有个目标,一定要考上师范,一定要坚持下去。可是这样的考验对于一个孤身在外的小姑娘来说,是多么的难以承受啊。好不容易熬过来的三年,将功亏一篑,她愤懑,她哀怨,但是又有什么用?时光的车轮依然按着它的节奏在前进。

要么继续忍受,要么就离开这里,回家随便找个人嫁出去算了。她怎能那样碌碌无为?回家无所事事,终了一生,那无异于要她的命。她的魂在工作,在三尺讲台,即使再苦,她也要坚持!就这样她又留了下来。

有时,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爱来找她玩,她把自己的苦涩藏到脑后,说些笑话儿,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笑声飘出她寂寥的小屋,引起过路人艳羡的眼神。可谁能知道她的苦楚?他们在她这里得到了开心,隔三差五,三五成群的人来找她。她满脸笑容的背后是焦急,怕她们找她影响时间,白天的空闲时间她都是到山上无人的地方席地学习。

终于到了考试时间,她也把初中高中的语文、数学、政治三门考试科目的书学了不知几遍。自觉胸有成竹。可是考第一科数学中途,她肚疼有如刀绞,手因疼痛而哆嗦不停,豆大的汗珠在脸上打转,然后掉落在试卷上。监堂的老师不时过来关切的问她,要送她去医院,她都谢绝了。这是决定她命运的关键时刻啊,她怎能罢手?就是死也要死到考场上!第一科时间到,她交了卷,迫不及待的找到厕所,鲜红的血不停滴落——拉血。这可怎么办?更加肚痛,她都无力站起。第二科又开始了,血还在不停滴。无奈,忍着剧痛,她又冲进考场,考生们忙着答题,没人注意她的迟到,只有三个监堂老师投来关切的目光,看着她惨白的脸。一个要送她去医院,她坚决谢绝。一只手摁着肚,强忍着刀绞般的剧痛答题。终于做完了,她疾奔到医院,医生说是急性疟疾,需要输液。她哪有输液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还有一门语文要考。她央求医生加大剂量打了黄连素。回家吃了些药稍事休息后,又参加了最后一门的考试。

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成绩公布的日子。可想而知,幸福依然与她擦肩而过。榜文上她因差一分而落选。她的心不由得发紧,一股酸酸的东西涌上胸口,蓄满了眼眶,一串串滑落到嘴角,咸咸的,涩涩的……她的命运怎么如此坎坷?她还要回那个落伍的小山村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吗?1987年了,别处都是灯光璀璨,那里依然点着煤油灯;别处都开着轿车,那里行走依然靠双脚;别处都吃自来水,那里还得挑山泉。她的前方出现了两条路,该何去何从?不服输的性格使她谢绝了家人的安排,毅然走进了那个山村。那里有她未完的梦……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她如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师范,实现了自己为之而努力拼搏的理想。那年她也成家了,男人就是现在疼她爱她的现在的这个丈夫。成家一年后,她有了儿子,一直过着不能再平淡的日子,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养育孩子,照顾老人。没有品读过爱和激情的滋味。虽然平淡,她爱丈夫,她更爱儿子,她操持着这个家,得却感到很幸福。这样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让她度过了20个春秋。

(三)

2010年的9月2日下午两点,是她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刻,她的一生就被命运的如椽巨笔彻底改写了,她遭遇了她一生中最大的劫难,这个变故彻底更改了她的人生轨迹,它所带来的痛苦和懊悔将终极和贯穿她的整个生命并且波及她至亲至爱的家人。

上班途中,她被一辆满载沙石的货车撞倒,又被拖出去好远。刹那间,死神展开巨大的羽翼覆盖了一切,席卷了她如诗的生命。等从鬼门关踏出那只脚,看着围在她床边的黑压压的人,她的意识也逐渐清醒。她听着他们的话音,好像自己的双腿没了,一摸,空荡荡的下身。细细回想,才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不,这不是梦,而是一个无比严酷的现实,它横亘在她的生命中,将过去和现在截然分开。可是她竟没有哭。因为她看到围了一圈远道赶来的至亲,她不能在他们的伤疤上再抹把盐,她必须坚强。她不是没流泪,而是由泪水凝成了血水直接由泪腺流到心脏,又化成了一把锯,割扯并撕裂着她的心。

一个女子,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遇这种惨烈的突发事件,怎么竟然会表现得如此镇定、理智和坚强?这种惨烈的命运,即使是突然降临在一个成年男人的身上。也是非常残酷和难以接受的。她在住院时,几乎天天都能听到新来的病人竭斯底里的哭喊和叫骂。所以她的作为令人们从惊诧、不解和同情很快转换为钦佩和由衷的敬意。她想,也许是因为她的经历给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分分秒秒的疼痛让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和难熬,那疼痛完全统治了她,让她根本无法思想。也无法分散和转移注意力。她的心里,头脑里,都被一个“痛”字铺天盖地的占满了,因为疼得根本无法入睡,就只能躺在那里一分钟一分钟捱着,看着窗外一点点地亮起来。夜是那么的漫长难熬,黑暗中,她睁大眼睛静听着人们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心底便弥漫着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清醒,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她在不断地祈祷:让这些痛苦快点结束吧。常常缩在被子里,看着窗外的天一点点亮起来,她似乎沦陷在折断浆又失去帆的险境里,没有安全感和方向感,在一波一波涌来的浑浊的浪头里感到了窒息,仿佛无形中有一种她驾驭不了的强大力量,正一点一点摧毁她对于生命的全部力量……

她突然明白,如果她一味看重自己的悲惨命运,就只能看见深渊和绝路,但如果改变视角,就一定能看见绝然不同的风景。这种意念像静静的湖水被扔进了一粒石子溅起的水波纹一样扩散着,久久地回响在她的心底。生命的失而复得让她懂得了珍爱和感激,因此不会再在混沌无知的状态中消耗和浪费生命,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可能会从站立的地方跌倒,也有可能会一跌到底,但是,人的头应该尽量抬起,俯视跌倒的地方,才能保持人格与心灵的高贵。不能为命运的不公平待遇而消沉抱怨,轻易放弃生活的快乐和勇气,在别人的心里引起廉价的怜悯和同情。虽然一天输液就得持续20多个小时,各种无形的痛苦时时折磨着她,但是她都笑着面对。53天,她便能出院了。出院刚一个月,她便来到北京康复医院,安装假肢。

开始取型,但是,由于是双大腿截肢,无法站立,躺着或坐着取不合适,只能借用临时的腔先学习站立。技师说最少得坚持站到40分钟才能取型。于是她便开始训练站立。穿着备用的不很合适的接受腔连接的铁腿练习站立,全身的重量都要靠腰部撑持,靠双臂来平衡,每个一秒钟我都痛苦难当。开始有些力气,坚持十分钟还好,越往后随着力气的削减,越痛苦。眼不停地看墙上的挂钟,根本感觉不到秒针在移动,尽力调动耳朵的功能,听训练大厅播放的歌曲,听人们侃大山,但是身体的苦痛总会让她高度注意时间。看看到没到自己制定的目标十分钟。然而,再怎么坚持,她却坚持不到十分钟,只能给自己降低标准,五分钟吧。双眸盯着表,一秒钟,一分钟,又一个一分钟,终于熬到五分钟,她已经到了筋疲力尽了。只好歇一会儿,然后再开始另一个五分钟的磨砺……就这样她一直坚持了两个月,她便能拄着拐杖自己独立行走了。在回家练习当中。回家后依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难题。小区门口有个相对她来说很陡的小坡,她开始认定靠自己的力量永远也走不出去,可是那天,她终于战胜了自己,跨跃了出去。

(四)

“我的家在坝上草原,风景一直铺向天边,花半山,草半山,雄鹰在蓝天歌唱盘旋。心在马上奔驰,爱随歌声流转,美丽的姑娘,我心中的依恋。纯真的马奶酒哟,多么香甜。我的家在坝上草原,心情像白云一样悠闲,牛成群,羊成片,马头琴上流动爱的情感。家在心底温暖,爱随鸟儿婉转,美丽的敖包,我深深的依恋。盛开的萨日朗哟,痴情永远。”这是她用真情创作的一首歌词。

她热爱家乡也热爱人生。虽然在痛苦中经历了一段时间,让她更加懂得生命的来自不易。想一想,在医院的每一时、每一天,有那么多亲人、同学、同事、朋友、学生来看望,更加坚定了她活下去的信心。她要用真情回报母亲、丈夫和儿子……她要用真情感谢同学、同事、朋友、学生们……!她的内心深处已经为自己的疑问找到了最好的答案:“至少,我还活着。只要活着,依然有机会享受

人生!”

不能躬耕于三尺讲台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不能为母亲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了,她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陪母亲,她还可以继续做个好母亲,好妻子。但这远远不够,这也绝不应该成为她生活的全部!从那时起,从小就酷爱文学的她就下定决心学习写作。她要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文字带给更多的人快乐和启迪。回家后,从小就酷爱文学的她下定决心学习写作,希望用文字体味生活,带给更多的人快乐。深夜,如果一篇文章还没写完,她会无法入眠,为了不影响丈夫,她就到另一间屋子写,写完后才安心入睡。时间稍纵即逝,要抓紧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生命的失而复得让她懂得了珍爱和感激,她彻悟:生命如夏花般灿烂,既然上天给她留了半条命,就得活下去,那为什么不让余生精彩一些呢?一味看重自己的悲惨命运,就只能看见深渊和绝路;但改变视角,一定能看见决然不同的风景。身体伤残了,但她的心不能伤残,她不能瘫在家里

郁郁寡欢,不能无所事事地等待死神地召唤。她不甘、更不愿虚度余生!

她有着坝上草原一样的心怀,热爱热恋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在《登冰山梁有感》的散文里,她是这样写的:“这是一块神秘的处女地。晴空时,山顶霞光辉映、光芒四射、眺首远望,千山一碧;阴天时,雾绕半山腰,人在云雾上,似在仙界……我早想去一亲芳泽,可一直没能如愿。她似我暗恋已久的爱人,迫切地想熟悉她的每一寸肌肤。……随着山势的升高,一团团白色的淡淡的气流像纱、似云、如烟,从山谷升腾而起,袅袅婷婷,飘逸曼妙。鸟瞰旷野,满目白雾,深不见底。没一会儿,她们翻滚起伏,互相追逐,好像海面上的波涛。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浓浓的雾扯起它宽大的白袍子把一座座大山全给罩了起来,能见度不足5米。这时,不由往右边的山壑望去,能望见的只有浓浓的雾,人如在云端。又好像是一只飞船漂浮在半空。……朋友们被这奇异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震撼了,我们不怕震破喉咙,尽情嘶吼,“哦—哦—哦—”“噢—噢—噢—”把浓雾震得丝丝缕缕,可却没有一丝回音。突然间我们都噤了声,不忍再惊扰这里的静谧。……茫茫大雾好像从地壳中喷出,滔滔不绝从谷底升起。到半空便如海潮,一阵接着一阵扑向山林,遮掩了天,遮掩了远处的山脊,什么都隐没在白茫茫的雾里。只能看见眼前的绿树红花,脚下的砂土块石。……路边的野玫瑰正在怒放,一丛丛,一簇簇,浓艳,热烈,是这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白色的拳蓼、长得像大红枣的地榆、高雅的金莲花等野花在风中舞蹈,述说着属于她们自己的快乐。车子不觉间已从近两千米高峰坠入平地,因紧张提到嗓子眼儿的心也随之回到了原位。雾彻底散尽后,西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射出万道金光,把眼前浓浓的绿镀了一层金。车子穿行在绿稠里,是这块地毯的动点。只几小时便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朋友们唏嘘着,感叹着,一友高声道:‘这种奇遇我今生是大姑娘上轿,太难得,太刺激。我太高兴了!’冰山梁之行,经过雾的洗礼,绿的浸润,光的抚慰,一颗心轻松,湿润。但愿美景永存,环境更好;但愿我作为一株小草的祈望能够实现。因为雾已散,阳光照环宇,还一个美丽、富饶、环保的坝上草原给你,

给我,给他。”

在《母亲 我的骄傲》的散文里,她写到:“母亲一直严格地教育我们每个孩子,让我们爱惜粮食,对人谦恭,尊长爱幼,真诚善良。每当我们其中一个犯了错误,有了过失她都会严厉地批评教育,有时甚至责罚。闲适时她会讲故事,用故事蕴含的道理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怎么面对遇到的磨难和诱惑。有母亲的身体力行,所以我们五个孩子都很要强、很阳光。我们一个个成家了,母亲告诫我们要宽容,切不可把离婚挂在嘴上。要善待公婆,善待岳父母。我教书了,母亲叮嘱我要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她说一个老师有可能成就一个孩子,也有可能毁了一个孩子,所以一定要像人们说得那样,做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误人子弟;弟弟工作了,母亲一次次告诫他不要贪污、不要见钱眼开。她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要干好工作,做到问心无愧……母亲的教育时时在耳,我们谁也不会违逆,也不敢违逆。所以我们几个孩子像一棵被修剪得体的小树,一直健康地成长着。……母亲的贤良淑德、率真善良、敢作敢当、自强不息的秉性一直影响着我们。有如此的母亲我骄傲!感谢所有无私的母亲!”

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散文里,她这样写到:“在我车祸住院的53天里,老公衣不解带整整伺候了53个昼夜。我夜间疼得睡不着,看着他那么魁梧的身体蜷缩在那张窄窄的陪护椅上我的心被震撼了,一缕柔情在滋生。后来听家人说,我进手术室的10几个小时里,他滴水未进,就一直站在手术室门口焦急地张望,从来不流泪的他哭得一塌糊涂。天知道当时他有多心疼。我做了三次手术,分分秒秒的疼痛让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和难熬,心底弥漫着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清醒,我似乎沦陷在折断浆又失去帆的险境里,没有安全感和方向感,是他一直坐在身旁握着我的手,给我力量,是他安慰我,‘没事,你跟我受了那么多苦,我不会扔下你不管的,放心吧,我会永远对你好的,’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在我看来胜过所有的海誓山盟。患肢痛的感觉千奇百怪,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有时觉得伤口裂开了,被人用细绳紧勒着往下拽,然后‘哧’的一声彻底撕开,那种撕心裂肺地疼占据了整个身心;有时觉得有无数个钢针在猛扎脚心,会疼得不由自主发出‘嘶嘶’声,有时觉得有人用细线捆住了脚趾,脚又麻又胀……如此的疼痛催生了我的脾气,我有时会无端发火,他还是那样笑脸以对,从不来气。为了减轻我的痛苦,每天为我热敷,手烫红了,烫没皮了也不停歇。为了给我补充营养,平时很节俭的他从外面的饭店里变着花样为我端来可口的饭菜,他自己则吃医院食堂的。由于老公的悉心照顾,也由于他给的安慰,我53天便出院了。医生和护士们都说照我这样的伤情这么快出院是个奇迹。其实更大的奇迹他们难以知道,那就是我才开始真正爱上他,一刻都不愿分离。出院后不久我们就到北京进行康复训练。一天下午训练了一会儿,就又有点难以忍受了,回病房休息的间隙,老公突发奇想:推你出去走走?我正想摆脱一会儿那枯燥又痛苦的训练,便热烈响应。穿戴整齐后欣然出发,引来背后无数双艳羡的眼睛。走出大门一股清冽的风迎面扑来,灌溉了我久未品味自然的唇。四个多月了没有与自然亲近,那天虽然只看到了两旁林立的高楼,和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我的兴奋却溢于言表。老公推着轮椅龉龉前行,一边说着笑话逗我开心,oppo手机放着动听的歌曲伴随着车轮滚动,一时间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幸福,甜美充溢心胸!好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直到地老天荒;也渴望突然变成一只自由的飞鸟,任由心性翱翔于蔚蓝的苍穹!陶醉在自然的怀抱,一气儿绕了亦庄一大圈,老公累得气喘吁吁,我几次要自己走,让他歇脚,都被他阻拦,生怕我因用手转轱辘弄脏了手,更怕我累着。我内心的感动无以复加。康复回家到现在已三年有余,他1000多天如一日,每天抽空陪我出去散心、锻炼。天稍冷就不让我穿假肢,背着我出去遛弯。在家有时看我情绪低,就背着我绕圈,有时在墙上蹲我屁蹲,直到把我逗笑了为止。他善于做饭,目前对我的一日三餐更是精心调配,即使有时需要应酬也得找附近饭店的人给我送回爱吃的饭菜。他尽力选我喜欢的话题逗我开心。我的话语他奉若御旨,不再辩驳。在我实在坚持不下去时,是他伸出有力的臂膀给我支撑;在我想退缩时,是他哄着劝着让我坚定了信心……有时觉得他对我就像对待他视若珍宝的婴儿。他虽然不会甜言蜜语,至今也没有心有灵犀的感觉,但这种厚重的爱有谁能敌?曾在心底对自己说了一遍又一遍:以后一定要好好对他,用实际行动报答他的厚爱!依然是那个不解风情的他,依然是那个缺乏文采的他,但,我爱他!”

她用热情歌吟着亲人的爱,歌吟着家乡的美。张家口作家吴志达很欣赏她的散文。在《飞翔的华章》的述评中给予高度评价:她的笔触滑过的地方,形象地再现了饱经生活苦难风霜,辛勤付出、豁达乐观的慈父慈母;再现了在风雪村口等待她风雪归来的娘娘(婶婶);再现了爱她疼她、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丈夫;再现了村外杏花、草原湖泊、河流湿地、五花草甸。她的“文字人”、“文字家乡”凸显了文学的审美特质,以文学之美诠释生活和自然本色,让阅读者阅读之后,产生对生活、人生、家乡的无限遐思和赞叹:—哦,活着真好!

勤奋耕耘换来了丰硕收获。2011年底,她的处女作《男孩胖女孩瘦》在第二届全国小说征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2013年、2014年,她的作品两度入围“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全国征文;2014年,《非凡三娘子》获红太阳杯第一届河北省小小说大奖赛佳作奖;2015年,《书拯救了我的灵魂和生命》获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省作协举办的“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去年是她的文学创作丰收年。1月短篇小说《男孩胖女孩瘦》在《长城文艺》发表;2月随笔《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张垣残联》发表;3月14日散文《寄情天鹅湖》在《张家口日报》发表;4月《书拯救了我的灵魂和生命》入选“第五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获奖作品选辑;5月9日散文《母亲,我的骄傲》在张家口日报发表;5月18日散文《娘娘,愿您在那边安好》在张家口晚报发表;5月19日散文《那份温暖一直驻留在心田》在张家口晚报发表;6月17日散文《那份温暖一直驻留在心田》在张家口日报发表;7月4日随笔《感恩书籍》在张家口日报发表;7月18日散文《金莲花海醉游人》在张家口日报发表;7月小小说《决绝》在《燕赵文学》发表;散文《书拯救了我的灵魂和生命》在《躬耕》第7期发表;11月24散文《我是你的腿》在张家口日报发表;12月1日散文《定格脑海中的一抹风景》在张家口日报发表,等等。就是这一年,她也获得不菲的奖励。先后获得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荣誉称号,河北省宣传部主办的第五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河北省残联组织的“我身边的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国际城市文学学会优秀奖和“宣泰农村商业银行杯”张家口诗词协会诗词大赛优秀奖。并被《长城文艺》聘为2016—2017年度小说类签约作家。

难以让人相信,就是这近5年的时间里,她写了80多万字。虽然每天还在忍受着患肢病痛的煎熬,但她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坚持梦想,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让我们记住她吧,她就是徐静媛,河北省张家口坝上沽源县一个自强不息而又对生活充满情感的女性。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