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鸿:劝君莫做“套中人”
“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这句话我从小到大不知听多少人说过。按说,这句话无可厚非。练习书法和绘画况且要从临摹起步,何况写文章呢。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的。但是,不管书法绘画也好,还是写文章也好,有的人练着练着就脱颖而出,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甚至独树一帜,成为大家。有的人套了一辈子,仍然走不出那个套子。
我不禁想起俄国作家契科夫《套中人》里那个可怜可悲可恶可憎的别里科夫。他的最大特点是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首先,在生活上,他用各式各样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紧紧的,包得严严的。他常常晴天穿靴子、带雨伞,坐车支车篷,房子不管怎样闷热,他也不开门窗。睡觉时,除带上睡帽、穿上睡衣,还要把脑袋蒙在被子里。他不仅要将自己的躯体和物品用套子套起来,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来。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报刊的文章,是他思想的惟一准则。凡是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与他无关,他也很不高兴。这个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的一切都藏到套子里,令人生厌的是,他连周围的一切也不放过。城里新设一个茶馆、一个阅览室、一个戏剧小组,他便惊恐不已:“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同事参加祈祷式去迟了,听到中学生顽皮闹事的流言,他心慌意乱:“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十多年来,教师、校长、甚至全城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整个城市死气沉沉。人们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有着沙皇政府作后盾。他扮演的也正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士的角色。因此,作为这一角色的别里科夫是可憎可恶的。然而,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套子”在危害别人的同时,也毁坏和扭曲了他正常的人性。
记得当初二十郎当岁,我热血涌动极其虔诚地写了一份加入组织的申请。自认为每个字都是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感觉好极了。没想到不仅没有赢得顶头上司的称赞,他用一种大人看孩子的眼光看了我足有几分钟,才劝说:政治这种事儿谁说得清,你现在看来正确的事情,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就不一定了。申请书要进个人档案的,不要在这个上犯错误,最好套用现成的。最终,我套用了一份千人一面套话满篇的申请书。但心里极其不舒服。
回首我们身边,这种“套中人”还少吗?机关的笔杆子,那个不是套来套去。写总结,今年套去年;起草文件,下级套上级;写调查报告,套同类的。如今有了电脑,一搜一粘一改就OK。套起来更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一份材料,一篇论文套来套去,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为什么有些报告越来越不接地气,为什么好多讲话材料如同八股文教科书,老百姓越来越不感冒,就是因为总走不出多少年形成的套子。有的笔杆子,离开这些套子甚至无所适从,变得不会写东西了。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管做什么,应该脚踏实际,潜心研究,不断感悟,方能推陈出新,莫要图省事,一味唯上、唯书、唯电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管做什么,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停滞,甚至衰落。
劝君莫做套中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