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陌生的熟悉人
身在都市,总感觉这座城市缺少温度。这不,邻里间居住了几年,不知道姓甚名谁,见面最多打个招呼,根本不会邀请对方在闲暇之余到家里落座,即便是对方邀请自己肯定也不会去。
机关的同事,有些朝夕相处,天天见面点个头,就是不知叫个啥,大家一上班就钻进自己办公室,整天网上办公,各干各的,很少有相互走动的,下班后更是不来不往。
这种现象,着实让人心中添堵和情绪压抑,很难搞清楚是自己、他人,还是社会出了问题。
记得前两年自己在外省一个偏僻的乡镇工地上班。那段时间感受至深,难忘至今的,是当地人的淳朴、善良和好客。工作之余偶到村民家闲聊,每每受到客人般的礼遇,主人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如果赶上吃饭,还给我们盛饭,让我们这些见惯冷漠的都市人不知如何是好。乘坐通村公交,售票员手拿一瓶饮用水,竟然礼貌询问乘车人喝水吗。如此情景一下让人似乎穿越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再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机关人员关系较为融洽,工作闲暇之余,同事间有来有往,基本没有现如今上班就宅在办公室,不与他人走动的。那时机关还会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性义务劳动,大家干起活来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小时候,家家都住着简陋的房屋,放学就往同学家钻,吃饭端着碗串门,谁家做鱼做肉,都会与要好邻居分享,很少存在不来往、不交流的情况。
每当看到国外影视剧中出现的路人遇困,总有经过车辆停下来询问“你需要帮助吗”的场景,都会让我叹息国内路人跌倒无人敢扶形成的巨大反差。
身边的人总是告诫你,现在社会太复杂了,不设防、不戒备就会被骗、可能吃亏。还有人说,别人都这样,我干嘛不这样。
应该承认社会的复杂性,也应该看到周围却存在一些不安全感。但不应以此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坏人、整个城市危机四伏吧。
哲人说:“人心之间的墙,才是世界上最厚实的墙,一墙相隔,心有多远,墙就有多高”。
我觉得,年轻人还是应该向老人看齐,老人身上传承的某些东西,也许就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营养”。春节期间,陪母亲去钟楼游玩,看到母亲与一位老太聊得热火朝天,开始以为母亲遇到熟人,过后才知道母亲根本不认识那人,只是刚才在钟楼景区过道相遇,相互似朋友见面般微笑点头、打声招呼。下楼碰巧又遇,便攀谈了起来。听后,让我这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愧不如。
什么是和谐人际关系?怎么增加社会温度?我母亲身上仿佛找到了一些答案。
诗人说,世界上本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际上,城市本不缺少温度,只是我们太过冷漠了,以至于心中充满了“雾霾”,把自己圈在自以为安全的真空里。试想,你冷眼示人,得到的只能是冷眼。
让我们敞开心扉,阳光看待世界吧,这个世界将回馈你暖暖的爱和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