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劳模风采] 王树宽:荒漠上走来的科技尖兵

作者:陕西煤化 2016-06-01 08:48 来源:sxmhwx

编辑按: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今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劳动群众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同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劳动模范更好施展才华、展现精神品格提供全方位支持。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推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是促进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先进代表和时代楷模。为进一步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在全集团掀起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新高潮,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集团公司党委决定,对受到集团公司表彰的2014-2015年度劳动模范集中开展宣传报道。陕西煤化微信平台开设 [劳模风采] 栏目,陆续刊发这些劳动模范人物通讯,以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新风貌、新贡献。

荒漠上走来的科技尖兵

每走一步,他都是孤独的。但在孤独之中,他的思想却永远绽放谜一样的光华。每走一步,他都是寂寞的。但在寂寞之中,他的内心却始终快乐享受着取得成功后的巨大喜悦。

----题记

他实在太普通了。只见他中等身材,40多岁模样,脸颊瘦瘦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目光也算不上深邃。与他见面,所有的人都不会将他与他所取得的辉煌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硬是在榆林这块狂风嘶鸣的荒漠边城,用倔强,用坚韧,用智慧,谱写了一部尽情挥洒的诗意篇章。在平凡的岗位,他先后取得国家授权专利36项,组织参与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多项。他就是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专利明星”等多项殊荣的陕北汉子王树宽。

小荷才露尖尖角

说起王树宽,他的经历还真有点传奇色彩。1991年7月,他毕业于延安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按理说,建设银行是一份很不错的单位。可他就是不安分守己,硬是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义务反顾地创进了煤化工这个高新技术领域,点燃了更富挑战的人生旅程。

2006年,他与现任公司总经理杨占标一起,组建了陕西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公司成立后,发展方向就瞄准了煤焦油全馏分加氢这一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在当时,国内真正拥有成熟煤焦油加氢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面对挑战,他和他的团队,聘请省石化厅及大连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组织成技术顾问,在煤焦油加氢技术领域开始了艰难探索。

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经常累倒在枯燥的实验室里。也记不清多少个春夏秋冬,他因为过度劳累昏睡在去科研院所取经的车上。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经过与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公司先后取得了煤焦油电场净化、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等专利技术,使公司发展有了技术上的底气和霸气。

正是有了这种底气和霸气,他和他的团队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再次扬帆起航,朝着研发“煤热解煤焦油加氢耦合技术”这个更高的技术目标迈进。历经近3年的苦苦探索,煤焦油全馏分加氢这一核心工艺技术试验装置煤焦油转换率高达98.3%,彻底打破了专家们关于“煤焦油只有切割掉370℃以上重组分才能加氢”的传统理论误区。

小荷才露尖尖角。2006年11月,投资9.6亿元的60万吨/年粉煤固体热解、12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在神木锦界工业园区启动建设。2008年初,项目基础设计、长周期设备订货等工作顺利完成。也就是在当年,集团公司从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及该项目未来发展前景出发,毅然重组了该公司。

2009年6月,公司12万吨/年中低温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破土动工。2010年底, 60万吨/年粉煤热解、12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装置建成并投料试车。

就这样,他和他的团队也由煤化工行业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白天鹅,引起国内外煤化工行业的广泛关注。

殚心竭虑抓创新

科技研发领域,他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围绕12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示范装置项目建设,他带领技术人员跑现场、查资料、做实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2年,12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示范装置投料一次试车成功。经过一年的技术改进, 2013年以来,装置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平均负荷率达到114%,煤焦油转化率100%,液体收率达到98.3%,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让时间定格在2013年4月27日--北京。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FTH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当鉴定委员会宣布该技术“系世界首创,居领先水平”的认定结果时,王树宽和他的伙伴们忍不住留下了动情的泪水。是啊,这是对他们6年苦苦探索,无悔追求成果的最高褒奖。

在成绩面前,他没有止步不前。今年以来,由他主持研发的被业界称为“FTH二代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油技术”的重点项目建设也已全面启动。该技术采用高压高效催化剂制取环烷基础油工艺,弥补了国内稀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将技术进步和节能环保紧密结合,也是他坚持不懈研究的课题。无论是在生产现场,还是在攻关会上,总能见到他风风火火的身影,总能听到他深思熟虑的创意。2014年,根据区域水质特点,他协助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酚油回收技术、废水预处理工艺。装置建成后,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打造出鲜明特色,技术先进,在现代煤化工行业又树起了新的技术品牌。

面对各方赞誉,王树宽腼腆地说:“成绩都是大家的功劳,如果没有员工的理解、包容与支持,自己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谈到今后的打算,他如数家珍地说,粉煤热解技术是公司煤炭分质分级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热解试车遇到的技术瓶颈,他和他的团队已研发设计出了除尘设备和工艺路线,打通热解工业化运行的决胜之役就在“最后一公里”。

追求卓越传帮带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法则。如果一个企业在技术应用上止步不前,在管理上不追求卓越,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甚至被淘汰。”王树宽如是说。

面对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创新、质量运行系统化管理,他从深感焦虑。因为他知道,企业所从事的煤化工项目,是国内乃至世界领域的前沿技术。每一道工艺,每一个环节上的设计错误或操作失误,都会造成重大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煤焦油加氢工艺的独特性,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保证用户需求,他与团队一起,根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需求,先后对预处理生产工艺、加氢工艺、热解荒煤气除尘等工艺进行了创新完善,确保了加氢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油品受到用户喜爱,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作为技术研发中心的分管领导,多年来,他依托自身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精心打造一流技术研发团队,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工作和培训计划,每月定期利用PPT和视频资料等形式,向团队系统讲解技术故障及其难题的破解路径等,定期与研发人员一起研讨生产环节、工艺路线遇到的制约瓶颈等,先后解决各类问题40项。在他的带领下,新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完成技术攻关课题4项。仅去年,他本人和研发中心团队就申请热解及FTH等专利技术4件。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全面提升员工岗位操作技能,针对一些岗位设备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他连续3个月扑下身子,蹲在一线,详细跟踪每一个岗位工艺操作流程,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加氢、热解等6个岗位的工艺操作规范,确保了工艺操作更加规范,设备运行更加长周期、满负荷。为系统阐述加氢煤焦油制备轻质燃料油品的原料特点、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关键设备,他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道,合著了《煤焦油制燃料油品》专著。专著一出,就成为煤化工系统员工争相阅读的教材。

风物长宜放眼量,技术创新无止境。为让更多员工投身科技创新的熔炉,今年4月,他和其他科技人员一道,创建了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就像一块磁石,始终充满了科技磁力。工作室里,他总是毫不保留向员工细致讲解工艺操作控制关键点,设备运转应该注意问题等。在他无私的“传、帮、带”下,公司一大批技术骨干、操作能手和技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今,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已成立公司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孵化器。(张光荣  常成)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