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人民网记者专访郑州市磴槽集团董事长袁占国
6月17日下午,人民网—中华慈善新闻网编辑部记者专程从北京来到位于天地之中的河南登封,对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占国进行专访。
人民网—中华慈善新闻网记者就磴槽集团的发展之路、公益、环保投入、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了采访。磴槽集团董事长袁占国登封市慈善先进个人、郑州市慈善先进个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袁占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当一名普通的矿工开始,一步一步从科长、副矿长、矿长,再从矿长到担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凭借他坚强的毅力,领导者的魅力,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煤矿逐步发展成为集煤炭、水泥、房地产、物资销售、教育、金融、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截止2015年底,磴槽集团在职员工达5000余名,年产原煤150万吨,水泥200万吨,房地产销售额超亿元,年总产值15亿元,利税3亿元。累计上交国家税金约20亿元。
二十多年来,袁占国及其他的团队持续开展公益事业,包括扩修乡村公路、改善乡村医疗设施、开展金秋助学、发放救济补助、加强城市绿化等各种公益活动的资助资金累计近亿元。
人民网记者询问袁占国董事长带领他的团队开展金秋助学、乡村修路、兴修水利、改善农村医疗设施、发放救济补助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的感受时,他说他自己来自农村,深知农民生活的辛苦,他个人及他的企业正是由于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才一步步成长并发展壮大,当他个人有能力时,为人民为社会做点付出也不算什么,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如一棵大树的绿叶,它的成长来自根部的营养,绿叶对根永远有报答不完的情意。
正因为如此,当袁占国第一次获得政府奖励的一辆桑塔纳轿车时,他立即变卖掉了轿车,捐助10万元为老家援建了新校舍,把剩余的钱发给了职工。
正因为如此,袁占国深深理解农村孩子上学的艰辛,“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让孩子上学,改变他们的命运。在一次座谈会上,共青团登封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讲了全市还有几十个失学儿童,每年每人仅需400元就能完成小学学业的情况后,袁占国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当下拍板一次性资助希望工程5万元,使那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001年高招,登封市君召乡红石头沟村王志阳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他的哥哥也被兰州理工大学录取。一个穷山沟的农民家庭怎能一下子负担起两个大学生的费用?袁占国得知此情后,一次性资助1万元,圆了王志阳的大学梦。磴槽村有一个残疾人叫栗海,家里3个孩子无钱上学,成为失学儿童,他来矿上找袁占国,袁占国毫不犹豫地决定,以后每年矿上资助栗海1000元钱,保证3个孩子不再失学。由于袁占国关爱失学儿童,关心贫困学子,他爱心助学的事迹也广为宣传,2006年秋,袁占国收到一封来自濮阳农村孩子的信,信的内容为家庭困难,手捧通知书却不能上学。他立即让那位同学来到企业,了解情况后立即对他进行了资助,顺利进入大学。多年来,袁占国累计资助的大学生超过200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意,袁占国同时带领他的企业一同做公益。
1996年,磴槽煤矿捐助40万元,对大金店镇公路进行拓宽和整修;2004年,捐助20多万元为君召乡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投入40多万元改造当地百姓的饮水工程;2008年5月,磴槽集团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4万元;2010年10月,捐助30多万元改造君召乡的老年医疗设施,并出资为老年人做体检;2012年,捐助800多万元扩修君召乡村公路。
特别是在2011年登封市慈善总会设立集体及个人爱心基金动员大会上,他以个人的名义向慈善协会签订了10年捐赠1000万元的爱心公益基金。并无偿为登封市慈善总会提供办公场所。
2015年6月,袁占国及他的两个弟弟袁占欣、袁占军三人又共同发起成立了登封市第一个村级慈善工作站——袁桥村慈善工作站。该工作站旨在造福乡亲,在袁桥村开展慈善救助工作,他们弟兄三人每年向工作站捐赠几十万元用于袁桥村慈善事业。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袁占国来自农村,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知恩图报、回馈社会,他将一如既往将他的企业发展壮大,并将他的爱心广为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