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矿工”也感动了我——记第三届“感动中国的矿工”获得者董兴洪
“感动中国的矿工”也感动了我——记第三届“感动中国的矿工”获得者董兴洪
●谢文峰
山风悠悠,小河涟漪,宝鼎山又在讲述和传颂着“感动中国的矿工”那动人的故事……
太阳爬上山头两竿高。一名矿工从矿井走出,步伐矫健而有力,阳光照到他的面颊,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堆满了微笑。见到记者到来,那微笑的脸上又显得有些紧张和腼腆……他就是刚刚荣获“冀中能源杯·第三届感动中国的矿工”董兴洪,攀煤大宝顶矿机电专家工作室主任,一个地地道道的技术能手,一个兢兢业业的共产党员,一个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破解矿井机电技术难题和排除机电设备故障的人。见到这位满载荣誉归来的先进模范,我们心里好生敬畏,仰视着他那高大的身影。可荣誉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操劳,付出了多少辛酸和汗水……
古语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在工作中,董兴洪时常对身边职工说:如果我们想做事,那是没有理由可讲,如果不想做事,可以找一万个理由……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董兴洪的心中,他时刻鞭策和教育自己及身边的人。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董兴洪就这样带领着他的专家工作室成员,时刻为破解矿井机电技术难题和排除机电设备故障而奔波着。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哪里有机电故障,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技术难题,他们就在哪里破解。矿井深处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机电厂房闪现他们勤劳的身影……他们以实际的行动抒写了一曲曲攻坚克难的赞歌,以开拓创新和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破解机电难题,为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矿多出煤、出好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安全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我们来到了董兴洪的专家工作室。他热情地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红晕的脸上透着真诚和憨厚。随后,他捧出了他的人生履历和一大堆获奖证书。
董兴洪,2007年7月被破格提为机电队长,9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大宝顶矿、攀煤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个人、十佳敬业模范”等。2014年7月,被川煤集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3月被攀枝花市评为“劳动模范”等。由于成绩突出,2014年12月,“机电专家工作室”被市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五部门联合授予:“2014年攀枝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初又被四川省机电冶煤系统评为“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2016年4月荣获“冀中能源杯·第三届感动中国的矿工”殊荣。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开始觉得紧张和腼腆的董兴洪,经过交谈后已经口若悬河了,他说:“自机电专家工作室成立以来,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感到更应该为全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多做贡献。”简单的语言掷地有声,道出了董兴洪和“专家工作室”对工作的敬业和攻坚克难的决心。
定规立矩抓管理
日历翻到2012年11月28日这一天,矿党政领导为了更好地降低了机电故障,提高设备开机率,专门成立了“机电专家工作室”,董兴洪任主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专家工作室”成立后,董兴洪首先从制度建设抓起。于是,他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定制度、编措施,制定了《机电专家工作室负责人职责》、《机电专家工作室成员职责》、《机电专家工作室职责》等。同时加强机电专家工作室的各项管理:一是认真执行矿安全生产方针,科学合理进行技术研究工作;二是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在每天8点30分和下午5点向矿调度了解当天井下生产及设备运转情况;三是每周必须入井掌握全矿各单位采掘机电设备的使用、检修和维护情况;四是对地面机电设备检修、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五是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专家工作室立即配合故障单位排除故障;六是每月召开一次机电工作交流会,有关矿领导、各采掘队机电队长和机电班长参加,对上月所发生的机电故障进行通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七是制定培训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计划,全面提高我矿机电维修人员的整体水平;八是认真完成每月目标工作计划,成员每人每月交一份工作总结。有了这些“规矩”才能增强纪律性,严格了自己也约束了工作室成员,才能更好地为全矿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服务。据了解:三年来,“专家工作室”对全矿各综采队所发生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机电故障以表格形式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故障单位、故障现象、处理人员和具体的故障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开展了故障分析现场会143次,有力地降低了机电故障、提高设备开机率,为生产服好了务。
深入现场抓落实
“开弓没有回头箭!”董兴洪就像一支搭在弦上的箭。他针对矿井机电设备故障多,严重影响矿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对“专家工作室”成员实行包保制度,对使用的机电设备必须挂牌管理,落实到责任人。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井下106次,对全矿损坏的电气设备进行鉴定,分析损坏原因。他还向现场人员讲解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怎样通过数据分析排除故障,让现场维修人员受益匪浅。
2013年2月7日,综采三队2215-11工作面的MG320/710型采煤机出现故障,该队组织机电维修人员在现场处理6个多小时未能排除故障,为了不影响矿井生产,董兴洪急忙赶到现场处理,经过仔细查看故障现象,分析电路图,测量电路关键点数据后,只用30多分钟就将故障排除。采煤一队开采的2115-34工作面,采煤机是使用了多年的456型采煤机,该采煤机故障多,董兴洪在2013年3月底组织专家工作室人员与该队机电维修人员对采煤机进行全面检查,查找故障的根源,对该采煤机进行全面的预防性检修、维护,彻底消灭了该采煤机的故障。
2014年10月董兴洪因病住院,住院期间,该矿综采一队采煤机出现无牵引故障,现场机电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未能找出故障的原因。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拨通了董兴洪的电话,给他说明了原因。此时还在病床上的董兴洪,直接通过电话与井下联系,对采煤机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解,通过电话指导井下机电人员找出故障的根源,为生产赢得了时间。
2014年11月的一天,综采一队采煤机出现故障,现场跟班电工经过3个多小时未能找到原因。当时已是凌晨1点30分钟,矿调度拨通了董兴洪的电话,这可让董兴洪犯难了,从董兴洪家到上班地点还有近20公里路程,爱人上班不在家,丢下孩子一个人,孩子还小,第二天还上学,没人叫孩子起床,没人做早餐。董兴洪看了一眼熟睡的儿子,眼眶湿润了。他什么也没说,给儿子留了张字条,放了5块早餐钱在桌上,立即赶到了故障地点。
2015年5月,董兴洪父亲生病住院,第二天父亲要进行手术,董兴洪请了一天假去照顾父亲。可在凌晨2点多钟,董兴洪接到矿里打来的电话,说综采三队采煤机出现故障,要董兴洪立即赶到现场处理。这可让董兴洪很犯难:一边是父亲的手术,一边是工作,但董兴洪下了决心,毅然赶到事故地点,等董兴洪处理完设备故障赶到医院时已是早上10点多钟,父亲已做完手术。董兴洪站到父亲病床前,感到很内疚。这时,一名医护人员走过来问董兴洪,你是他什么人?董兴洪说,是他儿子。医护人员说,你这儿子当得够“称职”了,父亲做手术你不来,做完手术你就来了,你有多忙呀?你的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比你父亲的手术还重要吗?董兴洪听完后,眼泪就掉下来了,觉得真是愧对父亲了。
据了解:董兴洪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三年多,他随叫随到处理的机电故障163次,月平均影响由原来的228小时降低到158小时,月平均降低了70小时,大幅度地减少了因为机电设备而影响生产的故障。
技术革新结硕果
在日常工作中,董兴洪还积极围绕生产难题,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活动。他与“专家工作室”职工一起发明和改进了19项技改工程。其中四项发明获国家专利:一是综采工作面走向防飞装置;二是用刮板机改制的桥式转载机;三是皮带运输机导向滚筒;四是采煤机进水口自动控制装置。目前已全部投入矿井使用。三年来,董兴洪的“专家工作室”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和降低机电隐患事故中,创经济价值612.3万元,为全矿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发明采煤机自动控制喷雾冷却水装置时,有一次董兴洪在综采工作面,看见采煤机司机每一次开启或停止采煤机时,都要摘下工作面的防护网去开关采煤机喷雾水,这样不但麻烦而且危险。当时董兴洪就在想,要是能发明一个采煤机自动控制喷雾冷却水装置有多好呀。升井后,董兴洪反复琢磨。回家后,董兴洪开始查资料和在网上搜索,到吃晚饭时,老婆喊了好几次,自己仍然坐在电脑面前无动于衷,气得老婆直骂人。直到深夜,董兴洪终于理出了一点头绪。第二天,董兴洪就买来了一个电磁阀、管接头等配件在家中进行试验,由于水管没有接好,弄得满屋子都是水,衣服、裤子也被打湿了。老婆中午下班回家见此情景说,屋里被你弄得乱七八糟的,一顿狠狠的牢骚是免不了的。最后,董兴洪又和工作室成员一起,通过反复试验,最终试验成功。安装到了综采工作面,实现了采煤机启动后喷雾冷却水自动供水,停机自动断水,为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方便采煤机开关喷雾冷却水,减少开关水的繁琐工序,保证采煤机司机开关水时的人生安全和更好的灭尘,以及减少水的浪费和提高采煤机的开机率,将采煤机喷雾冷却水控制系统改为自动控制。经董兴洪与“专家工作室”的成员反复研究、调试和到采煤工作面安装,实现了采煤机启动后喷雾冷却水自动供水,停机自动断水,节约了人工又十分便利,为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效机制促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董兴洪和“专家工作室”成员在自己工作的同时,不忘对新人的培训,并利用空余时间对机电工进行讲解、分析并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让机电职工熟悉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能。同时,工作室成员还担任了全矿人才培训中心兼职教师。董兴洪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绝不能只属于自己,应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别人共享,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全矿机械化发展服务,为全矿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为了进一步发挥“专家工作室”的能量和作用,董兴洪建立了“专家工作室”长效机制,与各基层单位电钳工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18份,其目的是让更多的机电人员掌握机电设备工作原理和维修技能。董兴洪坚持每星期五都对全矿机电设备维修工进行理论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67期,参培人员达1400多人次。同时,在矿党政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5月,董兴洪与“专家工作室”其他成员,到川煤集团达竹公司金刚煤矿参观了“左小云工作室”,学习该工作室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10月,到北京参加合康公司举办的“高压变频器原理及故障处理”培训班,保证了全矿新主扇及瓦斯抽放泵站的正常运行,并增加对变频技术知识的学习。2014年4月22日,公司领导与各厂矿领导来到大宝顶矿“专家工作室”召开了现场工作会,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表扬,对“专家工作室”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成绩是大家的,只能代表过去,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当董兴洪获得“感动中国的矿工”殊荣,从北京获奖归来时,他深情地告诉我们:“虽然我被评为‘感动中国的矿工’,但其他‘感动中国的矿工’的事迹也深深感动了我。在他们中间,不乏高学历矿工放弃了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放弃了好的工作环境,扎根煤矿干事创业,推动提升着煤矿科技含量;如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王斌俊,科技革新115项,专利15项,为我们做出了楷模;还有一位普通的矿山电工刘广坛,他用38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创新技术109项,被称作‘当代矿山爱迪生’……。他们靠的就是实干、进取、创新的精神,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服务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这就是‘工匠精神’。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同时要发挥这种精神。企业要发展,煤矿要生存,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更好地为全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服好务……”
在综采一队使用的520型采煤机,发生连续损坏行走齿故障,给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一直没有找到故障根源。矿领导安排董兴洪到现场进行诊断处理,董兴洪为了找到故障根源,在心里暗暗发誓:不修好机器不升井的想法。在采煤机割煤时来回跟着采煤机行走,在采煤机割煤时,煤尘很大,脸上、身上全是煤灰,那些小煤块打在脸上,钻心地疼,但董兴洪还是仔细观察变频器运行参数,仔细地查找故障原因。当董兴洪从采煤工作面出来时,已经是个“煤炭”人了,除了能看见洁白的牙齿和眼珠在动,浑身全是煤尘了。通过认真分析和比对数据,最终发现左变频器存在软故障,停机以后,对变频器进行处理,通过3个多小时的检测,发现变频器内一线头松动,经紧固后排除了故障。
为干好本职工作,董兴洪和“专家工作室”成员,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工作需要,他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的征途中,董兴洪和他的“专家工作室”紧紧围绕降低机电故障、提高设备开机率,在技能传承、技术革新、技术指导、疑难故障的处理等方面发扬了工作室的优点。他们弥补不足、勤奋学习、努力钻研,为采掘机械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很荣幸地与这位“感动中国的矿工”交谈了许久,他雷厉风行的行动和铿锵的语言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孜孜不倦对技术的追求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祝愿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为矿山的机电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采访完毕,我们和董兴洪一起走出了“专家工作室”的大门。这时,太阳已当空升起,阳光洒满了矿山,也洒在我们身上,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来:
敦实的矿工 举头望着太阳
每一张脸上
贴满煤的气息煤的深情
那姿势
黝黑而透明……
攀煤大宝顶矿宣传部
2016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