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圪节:老去的是容颜,积淀的是精神
“矿井总有老的时候,石圪节关闭了,就像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到壮年到老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今年已经83岁的古杜尧向记者述说着。
记 忆
古杜尧1955年8月从抚顺煤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石圪节成为井口第一个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机电技术员,后来成为了石圪节的总工程师,设计了“三天轮”提升装置,主导了石圪节第三次技术改造。
老人戴着老花镜,翻着他留存多年的石圪节珍贵史料,满怀自豪的给记者梳理着他陪石圪节一起成长、一起变老的足迹。
回顾石圪节矿业公司的”一生”,不管是哪个时代,她都紧跟着国家的脉搏跳动。1945年8月18日,在抗日战争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石圪节矿工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挺身而出,奋起反抗,把苦难的石圪节矿从日寇的手中夺了回来。朱德评价石圪节是一面硝烟中的战斗之旗。革命的火种深耕在石圪节的土地里,民族大义也流淌在石圪节的血液里。
在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石圪节矿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奉献着煤炭,为国家前进的车轮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孕育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涌现出许传珩、屈天富、杜金明等硬汉劳模。石圪节矿被周恩来总理树为全国工交战线的五面红旗之一,蜚声全国。
进入21世纪,面对资源枯竭的现状,石圪节矿不等不靠,坚定地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在探索资源枯竭型老矿转型跨越发展方面进行实践和创新,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发展。他们的实践不仅使老矿焕发出新的精气神,还在新时代下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石圪节精神。
今天,在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石圪节矿业公司再次走在了前列,成为潞安首批关闭的4座矿井之一,并仅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封井的工作,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做出了贡献。
“能为国家煤炭去产能做出贡献,石圪节还是光荣的。” 在和记者的聊天中,古杜尧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
( 文 /新闻中心 韩健 郭艳霞 图/张静 )
责任编辑:姚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