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再明:昌平矿业二二一煤矿生产发展史
昌平矿业二二一煤矿生产发展史
一、概况
二二一团的前身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十四团,1954年全体官兵接受党中央“屯垦戍边”的任务进驻吐鲁番地区开荒造田,创建了农五师红星三农场。1957年农场党委决定由景同银同志带领十几名人员,在天山中段博格达峰下建井挖煤,成立了二炭场(即221煤矿),为屯垦部队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煤。
2007年221煤矿通过初步改造,建成年产9万吨原煤的半机械化生产斜立井一对,分水平回采,单体液压支柱,皮带机和刮板机运输,有完整的机电配套设施及通风设施。地面有配套的工业区、生活区、办公区等。拥有井田范围0.78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798万吨,12.5公里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一条,固定资产2300多万元,职工56人,截止2008年底累计生产原煤130万吨,净产值7116万元,上交利税650万元,221煤矿正以它矫健的步伐奔向美好的明天。
2013年8月,昌平矿业公司投资1.4亿对221煤矿进行60万吨/年产业升级和机械化改造,2016年1月投入试运行,2016年9月通过验收,年产值可达4000余万元,目前可采储量为3248万吨,现有职工59人,生产的煤炭以长焰煤为主,主要用于发电和锅炉用煤等。
二、科技办矿,发展生产
(一)艰苦创业:一代军垦发扬了南泥湾大生产精神,“天当被,地当床,高粱窝窝做食粮”。风餐露宿,安营扎寨,在一没有技术人员,二没有采矿设备的条件下,他们就凭着一双握起钢枪的手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马拉转子,人抬框,钢钎大锤叮当响,坑道煤油灯亮,独轮木车送碳忙”,他们就是用这种采煤方法和运输工具,从百米深的井下挖出了乌黑闪光的煤炭,虽然建井初期年产原煤只有一、两千吨,但都表现了军垦一颗金子般的心,为农场垦荒部队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二)走出山沟取经:随着红星三场的发展,原来那种生产方式远不能满足农场生产和生活用煤的需要,煤矿于1968年至1970年先后多次派人员赴红星煤矿、四棵树煤矿参加学习,吸取了他们的先进经验,结合221煤矿实际情况,采用房柱式采煤代替了原来的高落式采煤;用柴油机发电矿灯照明代替了石油灯;绞车提升代替了马拉转子,人力车运输代替了独轮车,原煤产量由建矿初期的一、两千吨提高到1.5-2万吨,比建矿初期提高了10倍,结束了原始的生产方式,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回采率一直在15%-20%之间,浪费资源十分严重,六号井、四号井上水平相继报废,到1983年只剩下八号井、十号井,勉强维持生产,对老井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三)请专家“会诊”:为了煤矿的生存和发展,1983年在兵团公交局、计财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派工程专家来矿进行勘察、测量,决定投资145万元对老井进行改造,设计年产3万吨原煤的斜、立井一对,200KW柴油发电站一座,1984年春,斜井技改工程破土动工,二二一团政委胡存生亲临现场,为技改工程奠基剪彩,为煤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新一代矿工的艰辛劳动和顽强拼搏,斜井于1990年建成投产,截止1996年底累计生产原煤21万吨,回采率由技改前的15-20%提高到45-50%,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斜井技改工程经专家鉴定质量较好,投产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严格,并荣获吐鲁番地区1991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因电力不足制约着煤矿的发展,给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经矿领导、团领导研究决定贷款170万元,建成大河沿至煤矿11.5公里10KV输电线路一条,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电力不足的大难题,给发展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消灭了各种隐患,1996年原煤生产已突破3.5万吨大关,净产值161万元,是建矿初期的10倍,职工年收入5665元,已基本走上富裕道路。
建井初期的一代老军垦,他们熟练战场,精于屯垦,然而当他们提出井下干采煤工作,却要从头学起,特别是在艰苦创业年代,一没有技术人才,二没有安全设备,他们对井下粉尘、气体、防水、防火等危害人身安全的因素知之甚少。因此那时的安全事故频发,平均每年都会发生伤亡事故。然而事故的教训警示着老一代煤矿的每位干部职工,他们立志要学技术、学安全、学管理,以减少伤亡事件发生,他们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2006年开始,由昌平矿业公司统一管理后,加大了安全投入资金力度和技术力量,对矿井“六大系统”建设进行逐步完善,同时于2011年开始进行机械化改造,建立了井下地面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作业人员通信联络等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了煤矿从井下到地面的全面联网,可随时监控、及时有效传递生产调度及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管到位,职工安全培训落到实处,干部职工安全意识逐步强化,在公司领导和221煤矿领导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连续十年221煤矿没有发生过死亡事故。
四、抓住机遇,加大对新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2006年全师的矿产资源整合,12月28日成立了昌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21煤矿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1年221煤矿致力于对煤矿进行产业升级,221煤矿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改革,从管理队伍、技术支持、资金投入到工人队伍都进行了统一严格的管理,职工年收入由1996年的5665元提高到3.5万元,增涨了6倍。
2012年开始221煤矿60万吨年产矿井的地质钻探工作,探明储量5245万吨。2013年8月,开始对井下和地面正式扩建,新建大河沿镇至煤矿12.5公里的双回路高压线路两条,新建5X5m主立井筒、2.5m双滚筒绞车提升,每天的提升煤量可达2000吨,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7倍,也告别了小绞车提升的历史。井下工作面实现综采、综掘,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这标志着昌平矿业221煤矿进入了生产规模化、经济转型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系统化、制度规范化、安全管理信息化,预计到2016年底,职均收入可达5万元。
221煤矿矿区环境及住房条件随着机械化改造进程也发生了变化,职工住房进行重建,原来的土块院墙,现在全是红砖院墙,同时新建了办公楼、公寓楼。矿区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多,职工居住生活区铺设水泥路面、安装路灯等。矿区面貌和职工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年轻一代矿工的艰苦努力奋斗,生产、安全创历史以来最好的水平。面临改革大潮、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历史最好的水平只是我们今天的起点,我们相信在公司和221煤矿领导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21煤矿必将走上新的辉煌。
篇后语:矿井发展经历了59年时间,存在资料不全现象。部分历史资料由老一代矿工施岳、李学成、杨泽同志提供,经侯再明整理编写,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