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辉:干工作要对得起信任和期待
杜文辉给人的第一印象既有山东人的彪悍、雄浑,又有着大学生的阳光、青春,但却怎么也无法把他和一个百万吨矿井的通风科长兼通风副总联系起来。
谈起这几年来到矿山的感受,杜文辉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感谢”,感谢矿山、感谢组织、感谢工友……因为在这片沃土,他收获了爱情、家庭、事业三个丰硕的果实。
2009年,杜文辉从山东太原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系毕业来到公司松藻煤矿,当了一名技术人员。
说起当时来矿时的情景,杜文辉觉得仿佛就在昨天:耸立的大山、闭塞的环境、低矮的房屋与他心中灯火璀璨、现代化的城市大相径庭。他也有过思想的波动,但矿区人“众星捧月”般的热情又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他说:“来的时候,矿上派专人给我们安排、接待,公寓里电视、空调、茶几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考虑到我们刚参加工作没多少钱,还给我们安家费,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实习期间,他先后在在抽放队、通风队、通风科等单位从事技术工作,主要参与通风系统分析、技术方案制定、承担技术措施的初编以及现场执行的监督检查。为认真落实矿井通风瓦斯治理、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他经常到井下施工现场了解通风系统状况、瓦斯浓度及来源,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治理矿井灾害提供参考。杜文辉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并掌握了矿井技术工作具体要求。
杜文辉有股特别的韧劲和钻劲,遇到技术问题,常常是白天加黑夜,不解决不罢休。一次,井下有一个通风方面的技术难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安全生产,杜文辉琢磨到晚上11点多钟仍没有眉目。他又打电话请教矿总工程师张国平,在老师的指点下,技术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2013年,随着矿井采掘布署的延长,该矿需要提高矿井总的供风量,必须对三四风井的供风地点进行重新分配,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运行。作为通风科主要技术人员,杜文辉深入井下现场,跑遍了矿井通风系统的每一条巷道,对所有通风设施设置的地点和用途都了然于心。出井后,他又和工友们一起探讨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现场考察和研究,杜文辉和科室工友们决定在6#主回风上山新掘一条长度750米的巷道,完成三水平二区+90总回风巷与二水平二区主回风上山的掘进,形成回风系统,完成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工作。随着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的实施,该矿三风井风机风量由9860m³/min增加到10480m³/min;四风井风机风量由10152m³/min增加到10350m³/min,矿井全年节约电耗63万度电。
2013年,由于杜文辉技术突出、积极肯干,他被提拨到通风科领导岗位。面对新的任务,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经常带领通风科技术骨干,根据矿井采掘部署,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简化及改造方案,维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
2015年,杜文辉和他的业务部门完成了二水平二区南边界回风上山的刷扩,使通风机的通风阻力降低了300Pa,有效的解决了三水平一二区的供风问题。优化了三水平1号吊挂人车的通风系统,解决了三水平1号大倾角运煤上山因风量过大引起粉尘飞扬等技术大难题。
“和杜文辉一起工作,加班是经常的;经常是白天下井,晚上整理调研资料。”通风科技术员陈洪远说。
杜文辉却常对工友们说:“我们干工作要对得起我们的企业,对得起领导和员工的信任和期待!”
如今31岁的杜文辉已是该矿的通风科科长兼通风副总,女儿也已在读幼儿园大班。当谈及煤矿人才纷纷跳槽的话题时,杜文辉说:"我的许多同学还在城市里漂着,工作很不稳定,并且还得靠父母帮忙买房子,相比之下,我觉得我过得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