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吴军社: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者:吴军社 2017-02-27 10:52 来源:煤矿安全网

最是书香能致远

吴军社

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书。无肉者瘦,无书者俗。

----前言

读党史,常使我热血澎湃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我几乎闭着眼睛都能背下来。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的非凡智慧,我特别崇拜。在我高中毕业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我基本是学习着共产党的历史成长成熟,先后看过《红旗飘飘》、《长征组诗》、《烽火井冈》、《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右江起义》、《转战陕北》、《挺进中原》、《毛泽东选集》等记载革命历史的书籍,对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因错误路线导致革命武装力量遭受巨大损失非常痛惜,对于毛泽东一代领导集体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智慧和壮举非常赞赏。今天,孩子们能够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快乐而安宁地进行学习,农村人员能够在务农的同时进城务工,产业大军能够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大显身手,民营企业能够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成长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并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人民安康富裕,国家日益强大,经济不断增长,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先辈用生命、鲜血、智慧换来的。不忘先辈创业史,应知江山得来艰。不忘历史、铭记历史,使我常常热血澎湃,激情满怀,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认真做人做事是我学习党史最大的收获。

读小说,常使我垂泪静思

从小我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的二哥住在阁楼。楼内除了一支床、一张桌子、一个板箱外,最值钱、最引诱我的就是书本了,床上床下、桌子上甚至炉台上全是书。有一次,我挨本数了数,大概有570本,大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小到小人书(图书),中国的,外国的,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军事题材甚至神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医学、占卜学等等,几乎应有尽有。(我的祖父是清末的秀才,一些书籍是祖上留下的。我的二哥酷爱书籍,一部分是他在水利队干活挣钱买来的。)这些书籍,我基本翻看遍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有些书籍看不懂,比如《红楼梦》,就象看天书一样,特别是一些外国书籍,一看就头疼,一是因为外国人的名字太长不好记,二是外国文学的修辞手法、文理逻辑、语法习惯与中国文学有很大不同,不适应。因此,大部分看的是中国文学

我的启蒙小说是《青春之歌》,林道静柔弱的外表内却有一颗勇敢顽强的心和坚定执着的信念,《红旗谱》朱老忠的勇敢至今记忆犹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苦难、坚定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深深打动了我,《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怎么能有那么大的胸襟呢!------《巴黎圣母院》人性的善与恶,《红与黑》人的两面性,《三国演义》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义举,《红楼梦》这部倾倒世界的百科全书---在我的心灵深处,我常常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上,让我享受到文学的洗礼!

爱看文学作品的这种偏向,影响了我的一生。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是语文科代表。也因为自己的文章在学校、社会上小有名气,在高考落榜后,学校校长力荐我到公社(现在称之为乡镇)政府当通讯员。这在八十年代初农村体制还未进行改革、许多人渴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的年代,我是万分之一的幸运者。当然,在参加工作后,一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有时到了无书不能眠、无书无滋味,以书为伴的境地。后来,我在全县招收写作人员时,考取了第一名,到了晋煤集团后,又因写作方面的特长被集团公司抽调到文联、宣传部从事编写工作,并且获得了晋煤集团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志书编纂),这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认可和鼓励。

读诗歌,常使我激情满怀

到了古矿后,我的通讯报道一直在广播上、电视上、报纸上出现,我也感到沾沾自喜。一次,我到行政办公室送资料,和办公室负责法律事务的张玉川主任聊天,他说:“你写的文章一般”。我说:“请指教”。他说:“你能写了诗歌吗”?这一问,我的脸马上红了。小说、散文能写,应用公文也基本能够驾驭,唯独写不了诗歌。那一次,我怎么走出行政办的门都不知道,反正,很羞愧,无地自容。你不是号称才子吗,连诗歌都写不了,这不是徒有虚名吗?那一年,大概是二000年,我已经三十八岁。

回去以后,我买了一本诗歌入门指南,从基础学起,“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翻开《唐宋诗词集》,《李杜诗选》等,一一对照,平仄、对仗、工整,慢慢仿写,居然成功了。

三年自学,杜甫的现实主义深深感染了我,使我领会了诗圣在创作过程中“安定一个字,捻断十根须”的艰难,李白的豪放使我领略到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巨大反差,白居易的娓娓叙事使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美好---整整学习了三年,专攻了三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不仅能够写诗歌,还能够填词。诗词作品也时常在媒体上露面。后来,我还把自己写的诗词收集整理出版了一个小册子。时隔几年,又有一次,我见到张主任,他只说了三个字:“不简单”。

读报纸,常使我耳聪目明

读报纸的习惯是从进入到乡镇政府机关养成的。那时候,交通还很落后,日报成周报甚至月报一点也不稀奇,县里的邮递员一开始骑个自行车,一星期来一次,后来换成了三轮摩托,三天来一次。有时候摩托坏了或遇到雨雪天气,因为是土路,报纸就搁浅了。

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看报纸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有的文章甚至看好几遍。报纸不仅是传播新闻的载体,也是知识的窗口,许多理念、知识是从报纸上汲取的。

广泛的涉猎和兼收并蓄,开阔了我的视野,洗涤了我的灵魂,开启了我的智慧,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我的作品从中国《农民日报》、《中国当代改革》到《山西日报》、《太行日报》以及省市文学刊物屡屡发表,甚至我现在成为中国煤炭新闻网记者,专门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完全得益于我的读书看报。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