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澄合董矿分公司的“铆焊大拿”孟庆龙
陕煤澄合董矿分公司的“铆焊大拿”孟庆龙
孟庆龙,陕煤澄合董矿分公司车间的一名职工,自从1970年跟随父亲来到陕西澄城,1985年到董矿做学徒工,与车间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从书本学习到实践操作,从简单的看图下料打尺寸到独立焊接综采支架,30多年时间,他刻苦勤奋,专心摸索,从一名青涩懵懂的学徒工人逐渐成长为技艺精湛的铆焊大拿。
勤学善钻,铆焊技艺初露锋芒
在董矿车间,17岁的孟庆龙作为学徒工第一次接触到机械制图和电焊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月时间学会了师傅教给的所有东西。一起学习的四五个学徒工因为跟不上进度,只好放弃了。经过反复琢磨实践,翻看大量的专业书籍,请求老师傅手把手教学,边干边学。两个月后,他能独立看图、下料、打尺寸,还参与完成了矿区多幅大型安全牌板的制作和焊接。因为悟性高,上手快,技术好,他多次受到车间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2001年,孟庆龙担任铆焊组班长,这个班长一当就是16年。车间的工作任务繁重,但他总是以身作则,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努力给职工带好头。尤其是165月份,矿上分流重组之后人员减少,孟庆龙带领铆焊组,每天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在室外40度高温的天气下进行修旧利废电焊加工,遇到修复综采工作面溜槽沿子、皮带架子、对轮、减速箱滑块等急活时,往往一干就是10个小时以上,他所在的班组无论周六周末、白天还是晚上,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从来没有出现一次工作滞后、影响矿上生产的现象。
孟庆龙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心细如发,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班上职工的技术掌握情况因材施教,选树榜样,在保护职工自尊心的前提下,激发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多年来,他带出来的徒弟超过15个,有外出务工的,也有留矿的,都干得有声有色。最得意的徒弟要属班组里的张斌,“他为人稳重,干活扎实,悟性极高,在矿举办的蒙眼割圆比赛中他速度最快,割得最漂亮。”他言语间的自豪,比自己获了奖还要高兴。
除了带徒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管理设备、材料方面孟庆龙也很有心得。看到车间的电机设备露天摆放,杂乱无序,无人管理,孟庆龙就会主动请缨,带领他的班组搭建工作棚,把电机按型号有序摆放,有效地防止了电机遇雨灌水,既保护了电机性能,也达到了整洁、美观的标准化要求。此外,以前托辊等井下回收上来的材料随意堆放,管理和取用十分不便。孟庆龙对材料码放实行分区管理:有回收码放区、待修复利用区、报废码放区,并对待修复利用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入库,在日常材料加工上坚持能用旧的绝不领新的,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摸索总结,创新灵感不断涌现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近年来,全国煤炭形势低迷,矿上发起“修旧利废、节支降耗,全员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的号召,孟庆龙把一腔热忱和精湛的技艺全部用在了钻研修旧利废、节支降耗、创新工工艺提高效方面,他的创新灵感都是在日积月累简单枯燥的劳动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如创新井下压皮带装置。以前,井下皮带运行时,一拉紧就往上跳脱,他加工设计了好几种工艺,反复研究,用2寸管子加工支柱,顶到顶板上,有效防止了皮带运行时弹起,跳脱。还有他自创的“大地规”,在两个吊线锤同一位置分别打眼,中间用钢筋连接制成大地规,极大地解决了日常下料过程中的测量问题,经专业组鉴定后,得到普遍认可,在生产中大量使用,节约了材料,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像这样的奇思妙想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自制割圆器、自制托辊悬挂架、井下回收旧皮带做沙箱盖、旧锚杆加工水沟篦子、报废锚梁制作预埋钩、井下安全示范区创意加工、废角铁组焊综掘机架子等等,还参与协助区队、科室完成了多个创新、亮点项目改进和改装。矿上的技术员常常向他请教创新创效、工艺改进提升、机械制图方面的问题,他都一一解答,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近两年来,他完成的修旧利废项目,累计为矿上节省了约10万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多次获得电焊工比武“技术状元”、“先进班组长”、“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还曾代表澄合赴省参加电焊工比赛。虽然头顶着无数耀眼的光环,但孟庆龙却依然在他钟爱的铆焊车间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着。
陕煤澄合董矿分公司 雷海燕 雷飞京